(五)派古道、趙伸、呂誌伊、龔振鵬、寸如東、郿煜煌、張南生等,前往南洋一帶及香港、越南、緬甸各處勸募華僑捐助軍餉計各地華僑先後匯到香港富記共收穫銀十萬六千餘元,上海共收穫銀一萬元,軍需局共收穫銀一萬二千餘元。三處共收穫實數一十二萬八千餘元。
(六)將雲南中國銀行銀幣二百萬元,分發第一軍攜入四川一百萬元,第二軍八萬元,第三軍第一梯團二萬元,挺進軍十萬元。由各總司令負責,均作軍用紙幣;其餘八十萬元,均作本省軍餉,陸續支發完畢。
(七)頒布護國公債條例,發行護國公債一千萬元。後因故停止發行。
軍械方麵除了督促兵工廠日夜加工趕造子彈外,並向法國買了一萬四千枝步槍。
唐、蔡、李三位起義領袖並發出兩通電報給華僑,請求捐餉助義,兩電如下:
第一電:
華僑公鑒:比年以來,國內盜賊滿地,萑符遍野,水旱災害,環起迭生,為之元首者,宜如何恐懼修省,奠定民生,而乃醉心帝位,汲汲不遑,揮霍金錢,濫施名器,牢籠要結,無所不為,而於國計民生曾未嚐畫一長策,展一良圖,此尚可謂有人心者耶?
繼堯等因是義憤風雲,誌除國賊,但有進死,更無退生。現已簡料雲南常備各旅團,合黔省各團營,編製為護國第一、二兩軍,次第出發,由鍔、烈鈞分將之。擬長驅西北,會師武漢,直搗幽燕。繼堯坐鎮滇南,可澄、戡贊助一切,籌運餉需,以為後盾。惟是義師既起,需餉浩繁。滇、黔瘠區,庫儲無幾。民生困敝之秋,複不忍再加負擔,重累吾民。素仰我海外父老昆弟,眷懷祖國,高義薄雲,是以率同滇、黔全體士民,南麵頂禮,電乞援助。子文之毀家紓難,詎讓昔人。卜式之輸財助邊,定多來者。如蒙解囊相助,或隨時徑匯滇垣經收,或匯集滬、港,候派員領解。倘得源濟無缺,士飽馬騰,拯同胞於陷溺之中,複共和於危亡之際,則貴埠義聲,爍古今震中外矣。專此布懇,敬請矜鑒!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率雲南全省士民公叩。印。
第二電:
華僑同胞公鑒:前電計蒙鑑察。繼堯等既經宣布反抗帝製,擁護共和,袁氏頑強,空言無效,不能不以實力解決。現已編製護國第一、二兩軍,次第出發,分道湘、蜀,直搗幽燕,破釜沉舟,誓達目的。惟是餉需浩繁,羅掘無計。夙仰我海外諸父老昆弟,眷懷祖國,高義薄雲,謹率滇黔全體士民南望頂禮,啟賜援助。或解囊以充軍實,或選械以濟急需。如蒙惠許,即乞隨時徑匯滇政府照收。或匯集港、滬知照,派員領取。異日共和重建,民國維新,則貴埠義聲,爍古今震中外矣。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同叩。
印。
北洋軍閥史話
八十一、康有為和袁世凱
袁世凱在戊戌政變前是個新人物,他練新兵,參加康有為的強學會。可是光緒百日維新時,袁世凱如果不出賣光緒,戊戌政變也許不會出現,曆史也許完全改觀。所以袁的飛黃騰達,是康、梁的失敗和譚嗣同等六君子的鮮血換來的。因此康有為和袁世凱從戊戌政變起,就結下不共戴天之仇。慈禧和光緒相繼去世,宣統入繼大統,康有為曾上書攝政王載灃,請載灃殺袁世凱以報光緒之仇。民國成立後,康流浪海外,他的高足梁啓超則成為北京政壇的紅人,由於梁啓超向袁的疏通,在康有為老母去世後,袁以大總統之尊,電促康迴國,這一期間袁、康兩個仇人往來的電報如下:
袁世凱第一電
“去國念年,困心衡慮。大著發抒政見,足為薄俗針砭,欽仰無似。凡河汾弟子,京洛故人,均言先生不願從政,而有意主持名教。舉國想望豐采,但祈還轅祖國,絕不敢強以所難,敬具蒲輪,鵠候明教!何日稅駕,渴盼德音!”
康有為複電
“亡人負罪,久播異城,有母八十,莫奉屍甕,遂竟見背,永維哀悼,崩摧肺肝,過承厚賻,感刻不任。匍匐奔喪,未及言謝。途次得門人梁啓超電,轉述尊意拳拳故人,歸國則待以特殊之上位,還鄉則代籌警備之未周。昨抵香港,又接須磨寄來東京使館轉明公冬電,隆文稠疊,辱以蒲輪。召還蘇武,傷其去國之久。訪於箕子,本元陳疇之材。
斬然衰絰,不入公門。母死謂何?敢有他誌!加以兩世之先塋被掘,廿年之遺骨須收。
痛絕無棺,並陳新舊。淒涼營葬,難返鄉間。重以寡姊六十,病乳三載,沉綿床褥,天忽朝夕。是以魂魄飛越,豈知人世!固無心預聞政治。難補涓埃,更末由北首燕路,上承明問,伏望明公,幸垂矜原。若夫大教淪胥,人心陷溺,則中國可亡,而種族隨之。
實為邃古所無之變,同於金甲無避之義。他日誓墓餘生,未忘扶持所至。托於徇鐸,尊聖衛道,想公同心,冀公援手,聖教幸甚!稽頸鳴謝。康有為叩。文。”
袁世凱第二電
“念年契闊,懷想匪任。每讀大著,救世苦心,昭然若揭。賢者有益人國,於茲確信。比者大難粗平,百廢待興,方思與天下之才共天下之事。洛社故人,河汾弟子,鹹占匯進,宏濟艱難。憂國如公,寧容獨善?立盼戾止!論道匡時,敬具蒲輪,以俟君子。”
康有為複電
“曾複文電,想達記室。頃由龍都督、李政長轉到即日文電,勤勤拳念,垂存故人。
仰見明公,搜岩訪獻,求治之盛心,鄙人何以當之。煢煢在疚,自念得罪久亡,重遇變革,致八十餘倚間,盈盈望絕,不孝之罪,上通於天。頃歸省遺澤,觸處崩痛。執杯圈而慟絕,撫幾筵而隕心。物在人亡,形存神悴。加以割瘍未愈,衰病侵羸,寡姊病危,奄在日幕。雖憂國難忘,而思親未已!幸曲賜惠憐,俾盡衷慕。亦明公教孝之義,或補清化。垂涕感叩。有為。”
袁世凱第三電
“昨奉複電,既觀望於高蹈,仰感嘆於純孝,奪情之舉,固非敢施於守禮君子。遁世之行,又豈所望於愛國仁人。所望葬祭粗完,旌車仍戾。發攄偉抱,矜式國人。比者大教淩夷,橫流在目。問俗覘國,動魄驚心。匪有大哲,孰為修明?執事毅然以此自任,其於正人心培國本之功,又豈今之從政者所可擬。綿力所逮,敬當共贊。霜風漸厲,諸惟節哀,為道自重。”
康有為複電
“強學舊遊,相望垂白。記室騎兵,庶範雲之善記。訪澤加腹,存嚴陵之故人。問道求言,三征未已。猥以銜恤,莫酬隆禮。情豈忘於憂國,而創深巨於思親。不唿喪門,幸惟垂憫。承許翼教相助,拯教人心,感不去懷,中國猶有望耶!昔浦公草創,入魯而禮太平。漢宗尊聖,登堂而躬下拜。頃歲俎豆停廢,弦誦斷絕,人無尊信,手足無措,四維不張,國滅可憂。伏望明公親拜文廟,或就祈年殿尊聖配天。令所在長吏,春秋朔望,拜謁禮聖,下有司儀,令學校讀經,必可厚風化、正人心。區區迂愚,竊用報禮,幸祈裁察!康有為叩。”
袁稱帝後,康有為有兩封長函給袁,稱其為老弟,勸其退位,其第一函全文如下:
</br>
(六)將雲南中國銀行銀幣二百萬元,分發第一軍攜入四川一百萬元,第二軍八萬元,第三軍第一梯團二萬元,挺進軍十萬元。由各總司令負責,均作軍用紙幣;其餘八十萬元,均作本省軍餉,陸續支發完畢。
(七)頒布護國公債條例,發行護國公債一千萬元。後因故停止發行。
軍械方麵除了督促兵工廠日夜加工趕造子彈外,並向法國買了一萬四千枝步槍。
唐、蔡、李三位起義領袖並發出兩通電報給華僑,請求捐餉助義,兩電如下:
第一電:
華僑公鑒:比年以來,國內盜賊滿地,萑符遍野,水旱災害,環起迭生,為之元首者,宜如何恐懼修省,奠定民生,而乃醉心帝位,汲汲不遑,揮霍金錢,濫施名器,牢籠要結,無所不為,而於國計民生曾未嚐畫一長策,展一良圖,此尚可謂有人心者耶?
繼堯等因是義憤風雲,誌除國賊,但有進死,更無退生。現已簡料雲南常備各旅團,合黔省各團營,編製為護國第一、二兩軍,次第出發,由鍔、烈鈞分將之。擬長驅西北,會師武漢,直搗幽燕。繼堯坐鎮滇南,可澄、戡贊助一切,籌運餉需,以為後盾。惟是義師既起,需餉浩繁。滇、黔瘠區,庫儲無幾。民生困敝之秋,複不忍再加負擔,重累吾民。素仰我海外父老昆弟,眷懷祖國,高義薄雲,是以率同滇、黔全體士民,南麵頂禮,電乞援助。子文之毀家紓難,詎讓昔人。卜式之輸財助邊,定多來者。如蒙解囊相助,或隨時徑匯滇垣經收,或匯集滬、港,候派員領解。倘得源濟無缺,士飽馬騰,拯同胞於陷溺之中,複共和於危亡之際,則貴埠義聲,爍古今震中外矣。專此布懇,敬請矜鑒!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率雲南全省士民公叩。印。
第二電:
華僑同胞公鑒:前電計蒙鑑察。繼堯等既經宣布反抗帝製,擁護共和,袁氏頑強,空言無效,不能不以實力解決。現已編製護國第一、二兩軍,次第出發,分道湘、蜀,直搗幽燕,破釜沉舟,誓達目的。惟是餉需浩繁,羅掘無計。夙仰我海外諸父老昆弟,眷懷祖國,高義薄雲,謹率滇黔全體士民南望頂禮,啟賜援助。或解囊以充軍實,或選械以濟急需。如蒙惠許,即乞隨時徑匯滇政府照收。或匯集港、滬知照,派員領取。異日共和重建,民國維新,則貴埠義聲,爍古今震中外矣。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同叩。
印。
北洋軍閥史話
八十一、康有為和袁世凱
袁世凱在戊戌政變前是個新人物,他練新兵,參加康有為的強學會。可是光緒百日維新時,袁世凱如果不出賣光緒,戊戌政變也許不會出現,曆史也許完全改觀。所以袁的飛黃騰達,是康、梁的失敗和譚嗣同等六君子的鮮血換來的。因此康有為和袁世凱從戊戌政變起,就結下不共戴天之仇。慈禧和光緒相繼去世,宣統入繼大統,康有為曾上書攝政王載灃,請載灃殺袁世凱以報光緒之仇。民國成立後,康流浪海外,他的高足梁啓超則成為北京政壇的紅人,由於梁啓超向袁的疏通,在康有為老母去世後,袁以大總統之尊,電促康迴國,這一期間袁、康兩個仇人往來的電報如下:
袁世凱第一電
“去國念年,困心衡慮。大著發抒政見,足為薄俗針砭,欽仰無似。凡河汾弟子,京洛故人,均言先生不願從政,而有意主持名教。舉國想望豐采,但祈還轅祖國,絕不敢強以所難,敬具蒲輪,鵠候明教!何日稅駕,渴盼德音!”
康有為複電
“亡人負罪,久播異城,有母八十,莫奉屍甕,遂竟見背,永維哀悼,崩摧肺肝,過承厚賻,感刻不任。匍匐奔喪,未及言謝。途次得門人梁啓超電,轉述尊意拳拳故人,歸國則待以特殊之上位,還鄉則代籌警備之未周。昨抵香港,又接須磨寄來東京使館轉明公冬電,隆文稠疊,辱以蒲輪。召還蘇武,傷其去國之久。訪於箕子,本元陳疇之材。
斬然衰絰,不入公門。母死謂何?敢有他誌!加以兩世之先塋被掘,廿年之遺骨須收。
痛絕無棺,並陳新舊。淒涼營葬,難返鄉間。重以寡姊六十,病乳三載,沉綿床褥,天忽朝夕。是以魂魄飛越,豈知人世!固無心預聞政治。難補涓埃,更末由北首燕路,上承明問,伏望明公,幸垂矜原。若夫大教淪胥,人心陷溺,則中國可亡,而種族隨之。
實為邃古所無之變,同於金甲無避之義。他日誓墓餘生,未忘扶持所至。托於徇鐸,尊聖衛道,想公同心,冀公援手,聖教幸甚!稽頸鳴謝。康有為叩。文。”
袁世凱第二電
“念年契闊,懷想匪任。每讀大著,救世苦心,昭然若揭。賢者有益人國,於茲確信。比者大難粗平,百廢待興,方思與天下之才共天下之事。洛社故人,河汾弟子,鹹占匯進,宏濟艱難。憂國如公,寧容獨善?立盼戾止!論道匡時,敬具蒲輪,以俟君子。”
康有為複電
“曾複文電,想達記室。頃由龍都督、李政長轉到即日文電,勤勤拳念,垂存故人。
仰見明公,搜岩訪獻,求治之盛心,鄙人何以當之。煢煢在疚,自念得罪久亡,重遇變革,致八十餘倚間,盈盈望絕,不孝之罪,上通於天。頃歸省遺澤,觸處崩痛。執杯圈而慟絕,撫幾筵而隕心。物在人亡,形存神悴。加以割瘍未愈,衰病侵羸,寡姊病危,奄在日幕。雖憂國難忘,而思親未已!幸曲賜惠憐,俾盡衷慕。亦明公教孝之義,或補清化。垂涕感叩。有為。”
袁世凱第三電
“昨奉複電,既觀望於高蹈,仰感嘆於純孝,奪情之舉,固非敢施於守禮君子。遁世之行,又豈所望於愛國仁人。所望葬祭粗完,旌車仍戾。發攄偉抱,矜式國人。比者大教淩夷,橫流在目。問俗覘國,動魄驚心。匪有大哲,孰為修明?執事毅然以此自任,其於正人心培國本之功,又豈今之從政者所可擬。綿力所逮,敬當共贊。霜風漸厲,諸惟節哀,為道自重。”
康有為複電
“強學舊遊,相望垂白。記室騎兵,庶範雲之善記。訪澤加腹,存嚴陵之故人。問道求言,三征未已。猥以銜恤,莫酬隆禮。情豈忘於憂國,而創深巨於思親。不唿喪門,幸惟垂憫。承許翼教相助,拯教人心,感不去懷,中國猶有望耶!昔浦公草創,入魯而禮太平。漢宗尊聖,登堂而躬下拜。頃歲俎豆停廢,弦誦斷絕,人無尊信,手足無措,四維不張,國滅可憂。伏望明公親拜文廟,或就祈年殿尊聖配天。令所在長吏,春秋朔望,拜謁禮聖,下有司儀,令學校讀經,必可厚風化、正人心。區區迂愚,竊用報禮,幸祈裁察!康有為叩。”
袁稱帝後,康有為有兩封長函給袁,稱其為老弟,勸其退位,其第一函全文如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