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袁特別強調總統製的有利於國家;逢人便訴苦,苦於總理製和議會權力太大。袁口頭上常這麽說:“現製總統、總長、都督為三級製,共有三總,實在太滯隔了。”中華民國駐比公使汪榮寶向袁辭行時,曾沉重地向袁進言,要求袁勿行總統製,而行內閣製,他的話說得很委婉,他說:“總統製最大的缺點是事事要總統首當其衝,今日辦事十九難如人意,倘總統當國,則一切怨尤都集於總統一身,九十九樣事辦好了,有一樣不好,亦會被人咒罵,不如仍行總理製有個迴旋餘地。”袁微笑著說:“不然,過去一年的情形恰恰和你說的相反,我們不是一直行的內閣製嗎?可是隻聽到討袁之聲,並聽不到討唐(紹儀)討陸(徵祥)討段(祺瑞)討熊(希齡)。”袁的這番話可說是強辭奪理,討袁不是因為總統製或內閣製問題,是因為他主使暗殺宋教仁。以此作為藉口,實在是非常不通的。


    走上獨裁之路也要做點手腳,因此在3年1月26日頒布了約法會議的組織條例,3月18日組成約法會議,以孫毓筠為議長,施愚為副議長。袁親臨主持開幕,並致頌詞。約法會議是政治會議的化身,其性質仍是諮詢機關,總統得派員出席會議,並發表意見,但不得參加表決。約法會議的決議,經總統同意,得公布成為正式法律。


    民國3年3月20日,袁向約法會議提出增修約法案,他在這個提案中,把“建設民國”


    分為兩個時期,前一期為增修約法時期,後一期為製定憲法時期。袁的私心是既要撕毀《臨時約法》,又不願產生一部憲法,而想由自己創造的新約法作為代替。袁所提出的七個增修大綱,有:(一)總統得宣戰媾和,與外國締結條約,無庸經參議院之同意;(二)總統得製定官製官規,任用國務員及駐外使節,無庸經參議院之同意;(三)實行總統製;(四)憲法由國會以外之國民會議製定;(五)關於公民權之褫奪與恢複,總統得自由行之;(六)總統有緊急命令之權;(七)總統有緊急處分財產之權。


    約法會議將此案列入議事日程,先付審查,由議長指任馬良、那彥圖、嚴複、王揖唐、王邵廉、鄧鎔、王丕熙、傅增湘、許世英、李湛陽、陳瀛洲、關冕鈞、莊蘊寬、趙惟熙、曾彝進等15位議員為審查員,審查通過。接著,袁又諮請將優待清室條件增入約法。議長複指定:寶熙、那彥圖、阿旺根、敦江曲達、結噶拉增、夏壽田、劉心源、賈耕、嚴天駿、王世澂、王祖同、王樹棚、梁士詒、秋桐豫、邵章等15位議員為審查員。


    決議將前兩案併案起草。


    新約法於民國3年4月29日開三讀會,當然通過,諮複袁總統公布。這個新約法內容共有10章28條,把《臨時約法》中總統權力擴大,如:“大總統為民國之元首,總攬統治權”,“大總統為行政首長,置國務卿一人贊襄之。大總統得頒給爵位、勳章。”這些規定不僅取消了國務院和內閣總理,同時把代替內閣的國務卿成為附屬品。


    新約法還規定立法機關採取一院製,除立法院外,另設“參政院”為總統諮詢機關。


    立法院組織法和議員選舉法均由約法會議製定。立法院未成立前,由參政院代行其職權。


    關於憲法問題,參政院成立後,推舉參政10人組織憲法起草委員會,完成憲法起草工作,經參政院審定,由總統提交國民會議議決後公布。參政院和國民會議組織法均由約法會議製定,參政院參政由總統直接任命,國民會議由總統召集及解散之。


    在討論新約法過程中,滿場都是唯唯諾諾,隻有一個議員提出反對,他是張其鍠。


    張是廣西桂林人,字子武,進士出身,清末曾在湖南任南武軍統領,和譚延靦私交甚篤。


    他反對總統有頒給爵位之權,因為這樣的總統太像皇帝了。他的意見才一提出,就受到全場的噓聲,他乃拂袖而去,不提辭職和請假,就跑迴南方。這一來,嚇得他的保舉人李經羲上呈自請處分,袁在呈文上批了“追趕迴京,交部議處”八個字。


    新約法頒布後,國務院正式撤銷,代替國務總理的是國務卿,國務卿隻是總統屬下的一個辦事人員,這和內閣總理的地位大為懸殊了。國務卿一詞是從美國官製中搬來的,並且是日本人翻譯的官職,本來就似通非通,可是,袁對這個“卿”字很感興趣,因為卿和皇帝接近,正好移花接木。


    民國3年5月1日,約法公布的當天,袁下令撤銷國務院,在總統府內設立政事堂,派徐世昌為國務卿,以孫寶琦為外交總長、朱啟鈐為內務總長、周自齊為財政總長、段祺瑞為陸軍總長、劉冠雄為海軍總長、章宗祥為司法總長、梁敦彥為交通總長、湯化龍為教育總長、張謇為農商總長。這張名單的主要部門仍是熊內閣的人馬,隻留了兩個冷衙門位置給進步黨。徐世昌被唿為相國,政事堂設左右丞各一人,以楊士琦為左丞,以徐的舊僚屬錢能訓為右函。派張一廏為政事堂機要局局長。又設陸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派蔭昌、王士珍、薩鎮冰為辦事員。總統府秘書更名為內史,秘書長梁士詒去職,改任稅務處督辦,由副秘書長阮忠樞升任內史長,曾彝進及王式通為內史副長。


    這樣改革,把內閣總理變成了總統的“承啟處”。


    梁士詒離開了總統府,但他進一步抓住了全國稅務,所以他還是一個有實力的人。


    最難過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政治會議議長李經羲,他到北京來,就是為了要作國務總理,想不到如今落了空;一個是以新朝宰相自居的楊度,他滿以為自己是袁袖中的新人物,不料袁卻選了舊古董,把徐閣老從遺老博物院請出來,使他一場春夢驚醒了。原來他在總統府中,袁指定純一齋為他下榻處,以便秉燭夜談,自徐拜相後,楊就絕足不入公府,以折柳章台自遣。


    其實,袁的總統製不待約法頒布便早已施行,在民國2年前,總統府官製,除秘書廳外,有護衛提調處、軍事處、外務處、財政處、總稽核處。民國3年起,改為秘書、承宣、軍事、交際、顧問五廳和侍衛處。各廳職官有所謂“監”、“少監”、“丞”、“郎”、“舍人”、“參議”種種。有的屬於名譽職,顧問月薪自800元至數千元,諮議則三五百元。


    在總統府掛名的,有清朝舊官僚,有民國卸任的官吏,有奔走南北的時髦政客。袁以網羅人才為名,以為可使天下英雄入彀。這些“人才”越積越多,袁自己也記不起有多少。當時北京報紙上對此曾極盡諷刺之能事,議會亦有:“請將府中官製提交議會審查”一案。


    約法會議以:“春秋著大一統之文,孟子垂定於一之訓”作為施行總統製的論據,這也隻是矯言強辯罷了。


    北洋軍閥史話


    六十一、徐世昌出山複古


    徐世昌和袁是真正的老朋友,他們訂交於布衣時代,走上宦途以後,彼此互相援引,袁成立北洋軍後,為了避免清廷的注意,曾撥一部分北洋軍給徐帶到關外,那時徐任東三省總督。慈禧去世,袁被勒令迴籍“養屙”時,徐等於是袁在北京的靈魂。辛亥革命後,清廷再度起用袁便是徐奔走彰德與北京之間所策動的。所以袁、徐兩人的私交,確是比其他人深得多。不過徐自辛亥革命後,便以“遺老”自居,“恥食周粟”,他避居青島,不問政治。民國2年12月13日北京舉行光緒帝後“奉安”大典時,他曾悄悄地來過北京一趟,他宣稱來京目的是為了參加奉安典禮,順帶祝賀老朋友就任民國大總統。袁就任大總統後,曾頒給徐“勛一位”,他拒不接受,仍迴青島。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洋軍閥史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中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中江並收藏北洋軍閥史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