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知道梁士詒否決了楊度的交通總長,想起多年老友之情,很是過意不去,乃再訪楊,欲以教育總長相屈,他期期艾艾地說:“請晳子幫幫我的忙,屈就教育總長如何?”
楊很幹脆,隻是應聲答了一句:“我嗎,我是幫忙不幫閑!”這是一句雙關語,因為當年寫考察憲政報告,楊度是幫了熊希齡一個大忙。熊當年為五大臣隨員的工作就是寫考察報告,可是熊自知對各國憲政知道得太少,隻好請楊度和梁啓超捉刀。梁因為是維新派,如果說出名字來,在清政府不會通過,所以隻說楊度一人。熊當年的這一個工作,對他日後事業關係極大,楊既然對熊有這件事的幫忙,現在熊拜命組閣,竟想以冷豬肉相酬,楊所以才用冷語答覆熊。楊薄總長一席而不為,並不是不想一過總長的官癮,而是想留此身以待更好的時機做更大的官,因此,教育總長這個閑曹對楊來說是不屑一顧的。自這次組閣後,楊度和梁士詒便種下了極不愉快的關係。他們是清末經濟特科的老同年,同為袁的兩大智囊,可是卻完全不合作。
熊希齡的名流內閣,雖然難產,總要呱呱落地的。
財政總長袁本來屬意周自齊。周自齊字子廙,山東單縣人,副貢出身,生長於廣東,因此和粵係財閥接近,梁士詒很支持他。由於梁啓超一直要當財政總長,而袁又不肯給梁,於是財政總長一職隻好由熊希齡以國務總理兼任。
陸軍總長仍由段祺瑞迴任,軍事方麵袁仍然把全國陸軍大權交給最親信的老部下。
海軍總長仍派劉冠雄,在發表任命前,劉曾上了一個報告給袁,要求袁用劉的老師嚴複為海軍總長,自己為次長,袁卻批了:“斷不準行。”
外交總長由孫寶琦出任,孫並不想幹外交,可是因為孫和法國駐華公使很友善,當時中俄交涉正由法使調停,因事擇人,孫乃出長外交。
交通總長既不給楊度,而周自齊的財政總長幹不到,乃順理成章地把周自齊送到交通總長位子上。
內務總長是朱啟鈐。朱啟鈐字桂莘,貴州紫江縣人,曾拜徐世昌為義父。
司法總長是梁啓超,他勉強接受。
教育總長由汪大燮出任。汪字伯棠,浙江杭縣人,是君主立憲派,汪在前清大官中算是一個幹員,縝密勤慎。熊組閣前,他由日本返國,熊一再邀請他出山,他提出條件必須與梁啓超和張謇一同入閣,他認為要犧牲大家一塊犧牲還想得過,否則自己已做過十多年官僚,今日何必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農商總長請張謇是極其適當的人選。
民國2年9月11日,熊希齡的“名流內閣”,又稱“人才內閣”終告組成。
袁世凱於9月4日發布命令,準外交總長陸徵祥、財政總長周學熙、司法總長許世英、農林總長陳振先、交通總長朱啟鈐辭職。
11日,特任孫寶琦為外交總長、朱啟鈐為內務總長、梁啓超為司法總長、汪大燮為教育總長、段祺瑞為陸軍總長、劉冠雄為海軍總長、張謇為工商總長、周自齊為交通總長、熊希齡兼財政總長、張謇兼農林總長。
在組閣的籌議期間,財政困難達於極點,為財政問題連開幾次會議,北方八省均有代表參加,由會長梁士詒主持。當時,梁士詒既是交通係首腦,在財政方麵亦緊握大權。
熊兼財政總長後,梁才解除了財政次長的職務。
熊內閣仍然短命,於民國2年9月11日成立,3年2月12日改組,熊下台,由孫寶琦代理。
前麵曾一再談過,民國初年政府最大問題是財政,具體一點說,這時的中國,談不上財政,隻有借債。一個政客在政治上的勢力,就看他借錢的能力,能向外人舉債,便表示他在本國政治上有勢力。
熊希齡是袁世凱任總統後的首任財政總長,迨他組閣後,又以國務總理之尊兼任財長,可是這位財政專家卻困於財政。
當民國2年歲末和民國3年歲初之間的舊曆年,需用的支出共為770萬元,如照預計,向京奉、京漢兩路商借250萬元,收江西、浙江、陝西、山東、江蘇、河南各省國稅所解款,每省多則40萬,少則15萬,根據各省呈報,總額有240萬元,兩項合共500萬元,其餘尚差之300餘萬元,則以即將發行之六厘八厘公債略為通融,勉強便可渡過難關。但實際情形呢?各省解款到京,合計僅110萬元,不到預期的半數,另加五國銀團年底預墊借75萬兩(折合約100萬元),收入和支出相差甚巨。至於京奉、京漢線的收入,交通部聲稱將以供給支付借款本利及保險費,不肯通融。於是這位長袖善舞的鳳凰總理,便不免捉襟見肘了。
年關已屆,臘鼓頻催,熊總理大有王小二過年之苦。在這萬難時期,交通係首領梁士詒露了一手,他在除夕的前三天,捧了500萬元銀票呈給袁,請袁親手交給熊。這一手使得第一流財政家的熊希齡大為丟人,據說熊接錢時麵紅耳赤,不勝難堪。
熊自上台那一天起,就因為財政總長人選問題與袁意見相左,袁雖允熊自兼財長,可是交通係的首領梁士詒卻在財政上常給熊下不了台,加上各省軍閥都氣勢洶洶地向國務院索討軍餉,熊簡直無法應付,曾建議大舉裁兵,節省財政開支,全國陸軍以甘師為限。這建議被陸軍總長段祺瑞堅決反對,甚至在國務會議席上拍案大罵,使熊極為難堪。
熊不隻受交通係和軍方的夾棍,還得罪了法製局派以及財政部的舊派係。財政部的舊派係和熊搞不攏,紛紛投入交通係。熊和北洋軍係的人又毫無往還,其在政壇上完全孤立無援,僅賴進步黨的梁啓超、張謇和汪大燮,而這三位名流,在當時的政局中已起不了作用。
熊是個鄉土觀念很重的人,他和湖南都督譚延闓私交極厚,二次革命時,他力主不對湖南用兵。譚延闓離開湖南後,他更強調勿派兵入湘,這一主張和北洋軍係的人完全相反,據說熊在組閣前曾向國民黨的某要人表示,決不派一兵一卒赴湘,因此不肯自食其言。譚延闓在二次革命失敗後入京聽候處分時,熊使不出力量幫他的忙,他知道譚的湘督一席要撤換時,建議調雲南都督蔡鍔督湘。蔡不僅是湖南人,又是進步黨領袖梁啓超的得意門生,熊向袁保證蔡是擁護“中央”的,並強調國民黨在湖南的力量已經消滅,就沒有派“中央軍”到湖南的必要,因“中央軍”到湖南,隻能引起湖南人的排外感,有害於湖南而無利於“中央”。熊這番努力完全為了鄉梓,他知道北洋軍的紀律很壞,所以竭力阻止北洋軍入湘,他的努力當然是失敗。
據說袁曾答應熊,派蔡鍔督湘,可是結果卻派了湯薌銘為湖南都督,調蔡鍔入京暗中監視,熊內心的不舒服,可以想見。湯薌銘督湘後,在湖南大興黨獄,殺人如麻,北洋軍這時已把湖南當作他們的征服地,燒殺淫擄,無所不為,湖南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旅京的湖南同鄉,經常向熊控訴北洋軍無法無天的暴行,要求熊以國務總理的地位,替3000萬湖南人請命,可是熊能有何作為呢?
由於這些蛛絲馬跡,因此這時的北京,盛傳總統和總理不睦之說。不過總統府內的人士則力稱毫無其事,當時政壇紅人梁士詒曾語人說:外邊老是傳說內閣要垮台,這是從何說起,內閣剛上台還沒有唱戲,如何便倒?梁的話自不是由衷之言,不過熊、梁雖然暗中勾心鬥角,可是梁毫無問鼎總理之打算,隻不過梁這時對於財政極有影響力,在這方麵,熊、梁是有衝突的。
</br>
楊很幹脆,隻是應聲答了一句:“我嗎,我是幫忙不幫閑!”這是一句雙關語,因為當年寫考察憲政報告,楊度是幫了熊希齡一個大忙。熊當年為五大臣隨員的工作就是寫考察報告,可是熊自知對各國憲政知道得太少,隻好請楊度和梁啓超捉刀。梁因為是維新派,如果說出名字來,在清政府不會通過,所以隻說楊度一人。熊當年的這一個工作,對他日後事業關係極大,楊既然對熊有這件事的幫忙,現在熊拜命組閣,竟想以冷豬肉相酬,楊所以才用冷語答覆熊。楊薄總長一席而不為,並不是不想一過總長的官癮,而是想留此身以待更好的時機做更大的官,因此,教育總長這個閑曹對楊來說是不屑一顧的。自這次組閣後,楊度和梁士詒便種下了極不愉快的關係。他們是清末經濟特科的老同年,同為袁的兩大智囊,可是卻完全不合作。
熊希齡的名流內閣,雖然難產,總要呱呱落地的。
財政總長袁本來屬意周自齊。周自齊字子廙,山東單縣人,副貢出身,生長於廣東,因此和粵係財閥接近,梁士詒很支持他。由於梁啓超一直要當財政總長,而袁又不肯給梁,於是財政總長一職隻好由熊希齡以國務總理兼任。
陸軍總長仍由段祺瑞迴任,軍事方麵袁仍然把全國陸軍大權交給最親信的老部下。
海軍總長仍派劉冠雄,在發表任命前,劉曾上了一個報告給袁,要求袁用劉的老師嚴複為海軍總長,自己為次長,袁卻批了:“斷不準行。”
外交總長由孫寶琦出任,孫並不想幹外交,可是因為孫和法國駐華公使很友善,當時中俄交涉正由法使調停,因事擇人,孫乃出長外交。
交通總長既不給楊度,而周自齊的財政總長幹不到,乃順理成章地把周自齊送到交通總長位子上。
內務總長是朱啟鈐。朱啟鈐字桂莘,貴州紫江縣人,曾拜徐世昌為義父。
司法總長是梁啓超,他勉強接受。
教育總長由汪大燮出任。汪字伯棠,浙江杭縣人,是君主立憲派,汪在前清大官中算是一個幹員,縝密勤慎。熊組閣前,他由日本返國,熊一再邀請他出山,他提出條件必須與梁啓超和張謇一同入閣,他認為要犧牲大家一塊犧牲還想得過,否則自己已做過十多年官僚,今日何必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農商總長請張謇是極其適當的人選。
民國2年9月11日,熊希齡的“名流內閣”,又稱“人才內閣”終告組成。
袁世凱於9月4日發布命令,準外交總長陸徵祥、財政總長周學熙、司法總長許世英、農林總長陳振先、交通總長朱啟鈐辭職。
11日,特任孫寶琦為外交總長、朱啟鈐為內務總長、梁啓超為司法總長、汪大燮為教育總長、段祺瑞為陸軍總長、劉冠雄為海軍總長、張謇為工商總長、周自齊為交通總長、熊希齡兼財政總長、張謇兼農林總長。
在組閣的籌議期間,財政困難達於極點,為財政問題連開幾次會議,北方八省均有代表參加,由會長梁士詒主持。當時,梁士詒既是交通係首腦,在財政方麵亦緊握大權。
熊兼財政總長後,梁才解除了財政次長的職務。
熊內閣仍然短命,於民國2年9月11日成立,3年2月12日改組,熊下台,由孫寶琦代理。
前麵曾一再談過,民國初年政府最大問題是財政,具體一點說,這時的中國,談不上財政,隻有借債。一個政客在政治上的勢力,就看他借錢的能力,能向外人舉債,便表示他在本國政治上有勢力。
熊希齡是袁世凱任總統後的首任財政總長,迨他組閣後,又以國務總理之尊兼任財長,可是這位財政專家卻困於財政。
當民國2年歲末和民國3年歲初之間的舊曆年,需用的支出共為770萬元,如照預計,向京奉、京漢兩路商借250萬元,收江西、浙江、陝西、山東、江蘇、河南各省國稅所解款,每省多則40萬,少則15萬,根據各省呈報,總額有240萬元,兩項合共500萬元,其餘尚差之300餘萬元,則以即將發行之六厘八厘公債略為通融,勉強便可渡過難關。但實際情形呢?各省解款到京,合計僅110萬元,不到預期的半數,另加五國銀團年底預墊借75萬兩(折合約100萬元),收入和支出相差甚巨。至於京奉、京漢線的收入,交通部聲稱將以供給支付借款本利及保險費,不肯通融。於是這位長袖善舞的鳳凰總理,便不免捉襟見肘了。
年關已屆,臘鼓頻催,熊總理大有王小二過年之苦。在這萬難時期,交通係首領梁士詒露了一手,他在除夕的前三天,捧了500萬元銀票呈給袁,請袁親手交給熊。這一手使得第一流財政家的熊希齡大為丟人,據說熊接錢時麵紅耳赤,不勝難堪。
熊自上台那一天起,就因為財政總長人選問題與袁意見相左,袁雖允熊自兼財長,可是交通係的首領梁士詒卻在財政上常給熊下不了台,加上各省軍閥都氣勢洶洶地向國務院索討軍餉,熊簡直無法應付,曾建議大舉裁兵,節省財政開支,全國陸軍以甘師為限。這建議被陸軍總長段祺瑞堅決反對,甚至在國務會議席上拍案大罵,使熊極為難堪。
熊不隻受交通係和軍方的夾棍,還得罪了法製局派以及財政部的舊派係。財政部的舊派係和熊搞不攏,紛紛投入交通係。熊和北洋軍係的人又毫無往還,其在政壇上完全孤立無援,僅賴進步黨的梁啓超、張謇和汪大燮,而這三位名流,在當時的政局中已起不了作用。
熊是個鄉土觀念很重的人,他和湖南都督譚延闓私交極厚,二次革命時,他力主不對湖南用兵。譚延闓離開湖南後,他更強調勿派兵入湘,這一主張和北洋軍係的人完全相反,據說熊在組閣前曾向國民黨的某要人表示,決不派一兵一卒赴湘,因此不肯自食其言。譚延闓在二次革命失敗後入京聽候處分時,熊使不出力量幫他的忙,他知道譚的湘督一席要撤換時,建議調雲南都督蔡鍔督湘。蔡不僅是湖南人,又是進步黨領袖梁啓超的得意門生,熊向袁保證蔡是擁護“中央”的,並強調國民黨在湖南的力量已經消滅,就沒有派“中央軍”到湖南的必要,因“中央軍”到湖南,隻能引起湖南人的排外感,有害於湖南而無利於“中央”。熊這番努力完全為了鄉梓,他知道北洋軍的紀律很壞,所以竭力阻止北洋軍入湘,他的努力當然是失敗。
據說袁曾答應熊,派蔡鍔督湘,可是結果卻派了湯薌銘為湖南都督,調蔡鍔入京暗中監視,熊內心的不舒服,可以想見。湯薌銘督湘後,在湖南大興黨獄,殺人如麻,北洋軍這時已把湖南當作他們的征服地,燒殺淫擄,無所不為,湖南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旅京的湖南同鄉,經常向熊控訴北洋軍無法無天的暴行,要求熊以國務總理的地位,替3000萬湖南人請命,可是熊能有何作為呢?
由於這些蛛絲馬跡,因此這時的北京,盛傳總統和總理不睦之說。不過總統府內的人士則力稱毫無其事,當時政壇紅人梁士詒曾語人說:外邊老是傳說內閣要垮台,這是從何說起,內閣剛上台還沒有唱戲,如何便倒?梁的話自不是由衷之言,不過熊、梁雖然暗中勾心鬥角,可是梁毫無問鼎總理之打算,隻不過梁這時對於財政極有影響力,在這方麵,熊、梁是有衝突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