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在湖南人中,以對譚和趙最好,譚下野後,黎打電報給袁說:“譚的獨立非出自願,乃係被迫,曾仰藥以求解脫,元洪敢力保其無他。”譚是個書生,見到黎為他解脫的電報,立即加以否認,他發出一則通電,大意是說:黎副總統心存愛護,力為解免,難道我不知感激,可是我並未仰藥,亦未受迫,我為都督,發號施令俱自己為主,要治罪,一身甘當雲雲。二次革命後,各省取消獨立,浮起一片罵孫、黃聲,但譚卻始終不罵;各都督多諉稱獨立時係被迫,或被冒名,譚則獨任其咎。
北京陸軍部判譚四等有期徒刑,黎再出頭說項,乃於12月12日下令特赦,僅褫陸軍上將銜“以示薄懲”。黎同時又代趙說情。趙亦因之免難,議處三等有期徒刑四年,褫奪少將銜。這是民國3年4月22日的事了。後趙獲蔡鍔力保,3年9月13日亦獲特赦。
黎對譚、趙是特別的,可是對其他一般湖南人並不好,這可以從譚人鳳致黎函看出:
“聞公近日專以仇殺湖南人為事,而其被殺之人,不審罪狀,不問姓名,概以亂黨二字加之,立予槍斃。……試問武昌旅館禁湖南人居住,旅鄂在公人役,多數命令撤差,豈玉石不分,可一網打盡耶?……公傀儡昏庸,聽人播弄,時而曰二次革命,曰三次革命,曰四、五、六、七次革命,自嚇嚇人,正所謂天下無事,庸人自擾之也。公作威作福,肆虐於我湖南人,試問湖南人何負於湖北?更何負於公?陽夏之役,救湖北者非湖南乎?”
袁世凱於7月23日發表命令撤銷孫中山籌辦全國鐵路全權。孫是於民國元年9月9日受任籌辦全國鐵路,提倡修築鐵路20萬裏,可惜當時人們沒有遠見,以為修築20萬裏鐵路簡直是神話,於是大家以“孫大炮”嘲笑孫中山。其實當時美國已有100多萬裏鐵路,中國比美國大,即使修築了20萬裏根本算不得一迴事,而國人竟大驚小怪如此,實在太淺見了。孫中山慨然統一籌劃全國鐵路大計,第一步預定修築三大路線:第一條是由廣州經廣西、雲南接緬甸鐵路;第二條是由廣州經湖南、四川達西藏;第三條由揚子江口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以迄伊犁。籌款方法主張借款,如京奉、京漢、滬寧諸路辦法,其條件以不礙中國主權為範圍,資本訂60億元,裏程20萬裏,期限10年。
計劃才告擬定,由於二次革命以及袁撤銷孫中山鐵路籌辦全權,此一偉大計劃,乃隨孫之去而告流產。
7月23日同時發布命令,稱黃興、陳其美、柏文蔚為“叛徒”,責成馮國璋、張勳捉拿黃興到案,還發出捉拿賞格,捉到黃興的賞洋10萬,捉到陳其美的賞洋5萬。
上海、南京兩地的討袁軍相繼失敗後,8月2日孫中山乃乘德輪約克號離滬,本意擬去廣東,不料次日經馬尾,日本駐福州領事館武官多賀京之來告,駐粵將領張義權、蘇慎初已與龍濟光勾結,接受袁世凱亂命,恐不安全,孫中山乃決定改赴台灣。行前召見隨行同誌梅光培、李朗如,令梅、李兩人先至香港,自己則偕胡漢民去台灣,並把隨身所帶全部款項600元交梅、李備用。梅、李拒不肯受,胡漢民勸他們接受,大家黯然話別,分道而行。
孫中山偕胡漢民抵台後,張繼、馬君武亦隨後趕至。這時各地的討袁軍都相繼失敗,孫乃轉去日本,不料袁已要求日本拒絕孫上岸,幸孫得船長的掩護,以及國民黨在日本的負責同誌丁懷瑾(石僧)的布置,日本友人萱野長知的協助,才得在神戶秘密登岸。
這時隨侍孫在神戶的是胡漢民和廖仲愷,丁懷瑾則往來東京、神戶各地,對外連絡。
9月6日北京總檢察廳秉袁世凱命下令通緝二次革命首要,以黃興、陳其美、鈕永建、何海鳴、岑春煊五人為寧滬倡亂首魁,其餘孫中山、張繼、李烈鈞、柏文蔚、譚人鳳、陳炯明亦在通緝之列。不久,黃興、陳其美、居正、戴傳賢、邵元沖、鄧鏗、田桐等亦先後亡命至日本。
民國2年的討袁之役(又稱為癸醜之役、贛寧之役、湖口之役和二次革命),可惜是曇花一現,它是民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南北戰爭。這一次戰爭的結果使得北洋軍源源進入南方各省,除了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省外,其他南方各省都成為了北洋軍及其附屬軍的征服地,袁家天下已囊括了全國十分之九。至於桂、黔、滇、川四省為什麽沒有給北洋軍侵入,一來是這四省的都督都不是屬於國民黨係,二來是這四省地處偏遠,袁覺得鞭長莫及。由於地盤擴大,北洋軍既要鎮攝北方,又要占領新奪到的南方各省,當然感到兵力不敷分配,於是乃大舉擴充,從此北洋軍的番號便越來越多了。
袁在對南方用兵過程中,在用人問題上充分表露出無製度,無標準,完全是家天下作風,既派劉冠雄為南洋巡閱使(他所指的南洋是江浙一帶),又派雷震春為長江查辦使;既派馮國璋為江淮宣撫使,又派張勳為江北鎮撫使,還有一個江北檢討使蔣雁行;既派段芝貴為江西宣撫使,還有一個連職名也相同的趙惟熙;至於湖南,就派了三個查辦使:曹錕、湯薌銘和郭人漳,又派了兩個檢查使:張學濟和朱樹藩。這一幅多采多姿的升官圖,據說連袁自己也記不清楚總共發表了多少官職。真是五花八門,疊床架屋,在袁來說是羈糜天下英雄,網羅人才的手段。
不要說有官無職的空頭銜如此,就是有官有職的情形也是亂得一塌糊塗,有些省既有都督,又有護軍使,有些省有護軍使或鎮守使卻無都督,有些省以文人為都督,卻以武人為民政長,有些省則以武人兼軍民兩長。
但是,主要的安排卻沒有含糊,從民國2年7月到12月,袁先後任命了倪嗣沖為安徽都督,鄭汝成為上海鎮守使,龍濟光為廣東都督,李純為江西都督,張勳為江蘇都督,湯薌銘為湖南都督,段祺瑞為湖北都督,劉冠雄為福建都督。此外,又派北洋軍第四師師長楊善德駐鬆江以扼浙江的咽喉,第卅九混成旅旅長伍禎祥駐長沙,第三師師長曹錦駐嶽州以扼湖南的咽喉。
國民黨第二次革命失敗,對於中華民國的影響是極大的,因為袁世凱的勝利鼓勵了他獨裁稱帝的野心,使中華民國民主事業,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北洋軍閥史話
五十二、雖勝猶敗得不償失
當黃興在南京組織討袁軍後,江蘇都督程德全陽為贊成,陰存觀望,於7月17日託病由南京赴上海。迨7月25日,袁軍已攻下江西湖口,程德全乃發出通電,向袁輸誠,電雲:
“南京獨立,係黃興及第八師師長陳之驥所為,現已另刊關防,召集水陸軍警,亟圖恢複雲雲。”這時,上海的討袁軍因受外人幹涉,司令部被解散,南京無以為恃。馮國璋、張勳乃各率大軍沿津浦路南下,黃興於是功敗垂成,退出南京,陳之驥亦取消獨立,以師長名義維持南京秩序。8月11日何海鳴重組討袁軍於南京,與馮、張兩軍作殊死戰凡20日,9月1日袁軍大舉進攻,何兵外無奧援,孤軍苦戰,困疲萬分,不能再守,南京遂被袁軍攻占。張勳和他的辮子軍攻城時,曾下令城下之日大掠三日以為獎賞,於是南京城被辮子軍攻下後,遂遭浩劫。
</br>
北京陸軍部判譚四等有期徒刑,黎再出頭說項,乃於12月12日下令特赦,僅褫陸軍上將銜“以示薄懲”。黎同時又代趙說情。趙亦因之免難,議處三等有期徒刑四年,褫奪少將銜。這是民國3年4月22日的事了。後趙獲蔡鍔力保,3年9月13日亦獲特赦。
黎對譚、趙是特別的,可是對其他一般湖南人並不好,這可以從譚人鳳致黎函看出:
“聞公近日專以仇殺湖南人為事,而其被殺之人,不審罪狀,不問姓名,概以亂黨二字加之,立予槍斃。……試問武昌旅館禁湖南人居住,旅鄂在公人役,多數命令撤差,豈玉石不分,可一網打盡耶?……公傀儡昏庸,聽人播弄,時而曰二次革命,曰三次革命,曰四、五、六、七次革命,自嚇嚇人,正所謂天下無事,庸人自擾之也。公作威作福,肆虐於我湖南人,試問湖南人何負於湖北?更何負於公?陽夏之役,救湖北者非湖南乎?”
袁世凱於7月23日發表命令撤銷孫中山籌辦全國鐵路全權。孫是於民國元年9月9日受任籌辦全國鐵路,提倡修築鐵路20萬裏,可惜當時人們沒有遠見,以為修築20萬裏鐵路簡直是神話,於是大家以“孫大炮”嘲笑孫中山。其實當時美國已有100多萬裏鐵路,中國比美國大,即使修築了20萬裏根本算不得一迴事,而國人竟大驚小怪如此,實在太淺見了。孫中山慨然統一籌劃全國鐵路大計,第一步預定修築三大路線:第一條是由廣州經廣西、雲南接緬甸鐵路;第二條是由廣州經湖南、四川達西藏;第三條由揚子江口經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新疆以迄伊犁。籌款方法主張借款,如京奉、京漢、滬寧諸路辦法,其條件以不礙中國主權為範圍,資本訂60億元,裏程20萬裏,期限10年。
計劃才告擬定,由於二次革命以及袁撤銷孫中山鐵路籌辦全權,此一偉大計劃,乃隨孫之去而告流產。
7月23日同時發布命令,稱黃興、陳其美、柏文蔚為“叛徒”,責成馮國璋、張勳捉拿黃興到案,還發出捉拿賞格,捉到黃興的賞洋10萬,捉到陳其美的賞洋5萬。
上海、南京兩地的討袁軍相繼失敗後,8月2日孫中山乃乘德輪約克號離滬,本意擬去廣東,不料次日經馬尾,日本駐福州領事館武官多賀京之來告,駐粵將領張義權、蘇慎初已與龍濟光勾結,接受袁世凱亂命,恐不安全,孫中山乃決定改赴台灣。行前召見隨行同誌梅光培、李朗如,令梅、李兩人先至香港,自己則偕胡漢民去台灣,並把隨身所帶全部款項600元交梅、李備用。梅、李拒不肯受,胡漢民勸他們接受,大家黯然話別,分道而行。
孫中山偕胡漢民抵台後,張繼、馬君武亦隨後趕至。這時各地的討袁軍都相繼失敗,孫乃轉去日本,不料袁已要求日本拒絕孫上岸,幸孫得船長的掩護,以及國民黨在日本的負責同誌丁懷瑾(石僧)的布置,日本友人萱野長知的協助,才得在神戶秘密登岸。
這時隨侍孫在神戶的是胡漢民和廖仲愷,丁懷瑾則往來東京、神戶各地,對外連絡。
9月6日北京總檢察廳秉袁世凱命下令通緝二次革命首要,以黃興、陳其美、鈕永建、何海鳴、岑春煊五人為寧滬倡亂首魁,其餘孫中山、張繼、李烈鈞、柏文蔚、譚人鳳、陳炯明亦在通緝之列。不久,黃興、陳其美、居正、戴傳賢、邵元沖、鄧鏗、田桐等亦先後亡命至日本。
民國2年的討袁之役(又稱為癸醜之役、贛寧之役、湖口之役和二次革命),可惜是曇花一現,它是民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南北戰爭。這一次戰爭的結果使得北洋軍源源進入南方各省,除了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省外,其他南方各省都成為了北洋軍及其附屬軍的征服地,袁家天下已囊括了全國十分之九。至於桂、黔、滇、川四省為什麽沒有給北洋軍侵入,一來是這四省的都督都不是屬於國民黨係,二來是這四省地處偏遠,袁覺得鞭長莫及。由於地盤擴大,北洋軍既要鎮攝北方,又要占領新奪到的南方各省,當然感到兵力不敷分配,於是乃大舉擴充,從此北洋軍的番號便越來越多了。
袁在對南方用兵過程中,在用人問題上充分表露出無製度,無標準,完全是家天下作風,既派劉冠雄為南洋巡閱使(他所指的南洋是江浙一帶),又派雷震春為長江查辦使;既派馮國璋為江淮宣撫使,又派張勳為江北鎮撫使,還有一個江北檢討使蔣雁行;既派段芝貴為江西宣撫使,還有一個連職名也相同的趙惟熙;至於湖南,就派了三個查辦使:曹錕、湯薌銘和郭人漳,又派了兩個檢查使:張學濟和朱樹藩。這一幅多采多姿的升官圖,據說連袁自己也記不清楚總共發表了多少官職。真是五花八門,疊床架屋,在袁來說是羈糜天下英雄,網羅人才的手段。
不要說有官無職的空頭銜如此,就是有官有職的情形也是亂得一塌糊塗,有些省既有都督,又有護軍使,有些省有護軍使或鎮守使卻無都督,有些省以文人為都督,卻以武人為民政長,有些省則以武人兼軍民兩長。
但是,主要的安排卻沒有含糊,從民國2年7月到12月,袁先後任命了倪嗣沖為安徽都督,鄭汝成為上海鎮守使,龍濟光為廣東都督,李純為江西都督,張勳為江蘇都督,湯薌銘為湖南都督,段祺瑞為湖北都督,劉冠雄為福建都督。此外,又派北洋軍第四師師長楊善德駐鬆江以扼浙江的咽喉,第卅九混成旅旅長伍禎祥駐長沙,第三師師長曹錦駐嶽州以扼湖南的咽喉。
國民黨第二次革命失敗,對於中華民國的影響是極大的,因為袁世凱的勝利鼓勵了他獨裁稱帝的野心,使中華民國民主事業,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北洋軍閥史話
五十二、雖勝猶敗得不償失
當黃興在南京組織討袁軍後,江蘇都督程德全陽為贊成,陰存觀望,於7月17日託病由南京赴上海。迨7月25日,袁軍已攻下江西湖口,程德全乃發出通電,向袁輸誠,電雲:
“南京獨立,係黃興及第八師師長陳之驥所為,現已另刊關防,召集水陸軍警,亟圖恢複雲雲。”這時,上海的討袁軍因受外人幹涉,司令部被解散,南京無以為恃。馮國璋、張勳乃各率大軍沿津浦路南下,黃興於是功敗垂成,退出南京,陳之驥亦取消獨立,以師長名義維持南京秩序。8月11日何海鳴重組討袁軍於南京,與馮、張兩軍作殊死戰凡20日,9月1日袁軍大舉進攻,何兵外無奧援,孤軍苦戰,困疲萬分,不能再守,南京遂被袁軍攻占。張勳和他的辮子軍攻城時,曾下令城下之日大掠三日以為獎賞,於是南京城被辮子軍攻下後,遂遭浩劫。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