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國采統一製度;(二)主持是非善惡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暫時收束武備,先儲備陸軍人才;(四)開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鐵路礦山,建置鋼鐵工廠以厚民生;(五)提倡資助國民實業,先著手於農林工商;(六)軍事、外交、財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權主義,其餘斟酌地方情形,兼采地方分權主義;(七)迅速整理財政;(八)竭力調和黨見,維持秩序,為承認之根本。”


    根據這八大政策,又訂定了實行手續四項協議:


    (一)實行統一:各省軍政府尚未取消者,電飭其限期取消。一麵派員分赴各省調查情形,軍事、外交、交通各司長皆由中央委任,一切事宜均直隸於中央各部,以期統一;


    (二)整頓海陸軍:擬籌集的款,速組織陸軍大學,並組織海軍學校,飭由海陸軍部選派人員,赴各國考察;


    (三)興辦鐵道:已歸孫中山先生辦理,請黃興先生擔任開礦事宜,於北京、南京兩處建設鋼鐵工廠,以能達到全國軍械皆出於自造之目的;(四)資助國民組織實業銀行,農林、工商諸事,官督紳辦,以救政府不及之患。


    上項協定和實行步驟,沒有一項提到遵守《臨時約法》,尊重國會和貫徹責任內閣的一些根本問題,條文有些抽象而不具體。袁當然是達到了目的,因為中央政府好像就是袁個人的中央,且從這個宣言中把一切大權抓到袁手裏。讓他主持軍事、舉借外債,國民黨所主張把首都遷迴南京的問題竟隻字沒有提到。隻是孫中山被特授以籌劃全國鐵路全權,黃興則被任為漢粵川鐵路督辦。


    這就是革命偉人們的熱情和愛國熱心,鬥不過袁世凱這個老狐狸!


    北洋軍閥史話


    四十三、趙秉鈞張冠李戴


    陸徵祥請假時,內閣總理由內務部總長趙秉鈞代理。趙在唐內閣和陸內閣中,都是獨立特行的,他不參加國務會議,遇事直接向老袁請示。國民黨成立後,他受袁的密令,接受黃興的邀請,加入國民黨。袁既然向黃興大送秋波,要請黃的好友沈秉坤出任總理,黃興投桃報李,遂向袁推薦趙秉鈞組閣,因為趙是袁的死黨,又是國民黨員,自然是過渡時期理想的人選。


    趙既然已經代理了總理,如今由代理而真除,在袁世凱來說,應是正合孤意。可是黃興更向袁推薦沈秉坤出任內務總長以接替趙的遺缺,這卻不為袁所接受,因為內務部在趙時代已形成了一個極有實權的機構,具有民政權和警察權,袁當然不會把這個主要機構交出來的。


    民國元年9月22日,袁世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任命趙秉鈞為內閣總理,得到參議院的順利通過。為什麽參議院會順利通過呢?這完全因為有黃興的疏通調和。可是袁並沒有接受黃的推薦以沈秉坤主內務,卻派沈為浦口商場督辦,另以袁的死黨朱啟鈐繼任內務總長。


    趙秉鈞組閣時。袁放出空氣說:“趙秉鈞是國民黨黨員,國民黨所主張的政黨內閣已經實現了。”其實,這是一個張冠李戴的政黨內閣。


    天下事有許多奇怪的,也不可解的,譬如說陸徵祥以擅長外交來組織民國的第二屆內閣,可是在他任國務總理期間,卻沒有什麽大的外交事件讓他一顯身手,麻煩的卻是內政。先有張振武案發生,其後則是孫、黃入京,四巨頭發表政綱,這一連串的大事都使陸徵祥屍位素餐,幸而他因病入住醫院,落得一個不聞不問。至於趙秉鈞組織第三屆民國內閣時,趙一直負責內務部,從清宣統年間到民國,應算是一個內政專家了,可是他一上台,麻煩就出在外交上,那便是轟動一時的庫倫問題。俄國陰謀掠占外蒙古所發生的“俄庫問題”。


    陸徵祥原已答應繼續留任外務總長,但其後又變了主意,堅決不幹,於是趙秉鈞的內閣中,外交總長乃由梁如浩繼任,陸徵祥則被袁世凱聘為總統府的高等外交顧問。


    趙秉鈞內閣成立後,外交團中忽然傳出一個駭人的消息,說是中國政府已經和各國斷絕外交關係了。這當然是個謠言,謠言從何而起呢?原來是這麽一迴事:當梁如浩接任外交總長後,認為依照各國通例,所有各國使節應該依例前赴外交部道賀,所以乃發表一封通函給各國使館,略謂本總長已於某月某日接任,特此通知,並希望貴公使於某日某時來署,以便接見雲雲。這個通知在外交團中引起了波折,因為外交團的看法不一樣,他們的解釋是:前清時代,外務部尚書到任,都是先拜使館,然後各國使節才前往迴拜。今日的外交總長,就是前清時的外務尚書,依此而言,宜由外交總長先來拜望,然後各國使節才可赴外交部。外交團這種意見實在是錯誤的。前清的外交部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最高負責人是奕劻,他一直負責了十幾年,至於下麵的尚書,實際上是輔助官。這些尚書到任時倒是真的先赴各使館拜望,然後再由各使迴拜。外交團以這一個例子來衡量民國時代的外交總長,實在是不恰當的。各國使節答覆梁總長就任和約會函很簡略,隻雲:“接到貴總長來函通告接任,聆悉一是”。竟不提約會,也不赴約,還有幾個國家竟隻字不複,實屬可惡之至。其中隻有法國公使曾赴梁的私宴一次。各國使節遂和趙內閣的外交總長毫無往還,凡有事故,各國使節由參贊隨員和外交部次長顏惠慶交涉。這就是中國和各國斷絕邦交謠言的真實原因。梁如浩的外交總長坐了月餘,外交上毫無辦法。民國元年10月24日突然發生俄庫密約事,梁倉皇無措,乃於25日至東交民巷遍拜各使,當然毫無要領。俄庫密約發生後,梁如浩蒙在鼓裏,一無所知。要知道外交活動要講曆史淵源和關係,在這方麵,梁不隻比不上陸徵祥,也比不上他的次長顏惠慶,所以庫倫問題一發生,梁當然手足無措了。


    庫倫問題的發生,是俄前任駐華公使柯索維茨到庫倫活動的最高峰。路透社電訊說柯使已向庫倫交付正式承認書,“庫倫”政府元首哲布尊丹巴活佛及蒙人對柯使予以盛大歡迎雲雲。這則電訊震動了北京朝野,總統府和國務院均分別召開緊急會議,與會人士麵麵相對,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因為任何人都不知道俄蒙勾結的實際內容。北京政府和庫倫之間的接觸,多是間接的,庫倫電報局已被接收。中國外交部也曾採取行動,電令駐俄代辦向俄國外交部詢問,俄國答覆說:“中國現已與各國斷絕邦交,所以我國沒有意思答覆。”這所謂的斷絕邦交就是梁如浩上台後未去拜訪各國駐北京使節。


    北京的中國記者,曾赴俄使館訪問,俄使的答覆說:“現在我們還沒有正式公報發表,不過蒙古問題我們曾在六個月前就和中國交涉,可是中國方麵概不答覆,好像不屑和俄國交涉。現在中國權力既然不能及於蒙古,俄國為了交涉便利計,所以派遣專使赴庫倫與蒙人直接接觸,同時就蒙古問題作通盤地調查。正式承認是可能的。”


    當俄國派赴庫倫的專使動身時,外電傳說俄使已赴庫倫,於是外交部內有人主張向俄方提出抗議,質問柯索維茨到庫倫何為?梁如浩反對提抗議,認為此事真實情形尚不知道,貿然先提抗議,俄人撕破了臉承認下來更難辦了。其後人言嘖嘖,俄庫勾結已是唿之欲出,梁乃把抗議書提交國務會議討論,結果大家意見也主張稍緩。可是路透社電訊證實了一切,梁如浩到東交民巷拜訪各國使節,由於這是他上任後初次接觸,這種官式接解,自然是完全得不到要領的。11月7日,總統府外交顧問陸徵祥親自出馬,徑赴俄國使館訪問,俄使乃透露了俄庫確已簽約,俄國將來會承認蒙古獨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洋軍閥史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中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中江並收藏北洋軍閥史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