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又以大總統名義頒令授黃興為陸軍上將,黃於9月12日上書辭謝。辭函雲:
“大總統賜鑒:元年9月7日奉鈞令授興為陸軍上將。聞命之下,愧悚莫名。……興湘上書生,軍旅之事本未嚐學……十年以後,屢蹶屢起,中間亡命海外,雖不敢苟安旦夕,愛惜餘生,然多敗垂成,無功可紀。去歲武昌首舉義旗,各省響應,卒致一體贊成,建設民國,時僅三月,兵不蔓延,而大局略定,皆出於我大總統救國之決心,與全國同胞之毅力。興隨諸君子後,強效馳驅,本國民分所應為,乃蒙寵以殊榮,儕之上將,則是不諳武學之身,濫竽軍界……才同下駟,位忝冠軍,時值種瓜,功非老將,倘竟被此榮名,恐無以勵戎行而詔來茲也。況複河口督師,喪吾精銳,粵城苦戰,失我良朋,以及曆年各處相從起義,或運動革命,而身死妻離子散,久陷囹圄者,數且千百計。漢陽之役,輿屍多兇,皆為興生平至痛之事,今獨以僥幸殘生,靦膺上賞,迴念荒原白骨,塚且壘壘,創造共和,皆諸先烈之碧血所化。曾記日本社會黨有歌雲:‘彼大將胸間光輝燦爛之物,原非榮譽之金雞勳章,乃為最可憐之兵卒骷髏’,今之上將頭銜,何以異此!此則興午夜捫心,誦一將功成萬骨枯之句而悲不自勝者也。務懇我大總統俯鑒愚忱而重視名器,不可濫假,收迴成命,使興得為共和國民,免滋咎戾,實所感激,不勝屏營之至。”
袁世凱這時正在討好孫、黃,因此對黃的謙辭批覆不準:
“據呈閱悉,該前留守,奔走國事廿年,提倡共和,改革政體,熱心毅力,百折不迴,出死入生,堅苦卓絕,凡所經曆,中外鹹知,即起諸先烈於九泉而質之,當無愧色。
授以上將,非曰酬庸之典,隻征心理之同。來呈謂共和造成皆諸先烈之碧血所化,撫今悼昔,悲壯蒼涼;蒿目時艱,彌深悚惕。斯則本大總統與國民所當同思惕勵,永矢不忘者也。該前留守謙挹之懷,足以風世,惟事經國務會議,僉謂該前留守名冠軍界,眾論翕然,所請收迴成命,礙難照準。”
8月27日黃興在上海搭銘新輪北上,同行的有陳其美、李書城、張孝準、何成浚、趙鐵、徐少秋、徐申伯、梅同生、楊譜笙、陸惠生、龔禁侵、孫棣山等。北京特派總統府顧問官張仲華和旅長陳元白來接。宋教仁則迎於天津。9月11日抵北京,北京政府和各界熱烈歡迎,其隆重僅稍遜於孫中山。第二天黃赴總統府拜訪袁,袁同樣地和黃熱烈握手,親切寒暄。
21日晚八時袁正式宴黃及隨來諸人,同座者有參議院正副議長、秘書長、各部總次長及各高級軍官約七八十人。酒酣,袁起立致歡迎詞:
“現在世界專製國斷不能存立,非建設共和不可。蓋專製國為家天下,僅以少數人負國家責任,故國事愈頹廢;共和國為公天下,以全國人負國家責任,故國家可振興。
時至今日我國非採用共和國體不足以鞏固國基。克強先生有見於此,慘澹經營,苦心創設共和,其豐功偉烈彰彰在人耳目,無俟贅述。在南京留守府時軍隊林立,鄙人未能時時接濟餉項,先生於軍餉缺乏之餘,不僅能鎮懾軍心,並能首倡退伍,此先生至誠感人,是謂武備的精神,望我軍界諸君均以先生武備的精神為模範,然後可維持於不敗。曾滌生雲真心愛國百折不迴,先生艱苦卓絕成此大業,乃所謂真心愛國百折不迴者,鄙人極為欽佩。就一班人觀之,皆謂克強先生為磊落英雄,據鄙人所見不僅是磊落英雄,更是誠篤君子。鄙人對於先生敬之愛之,莫可言喻。此次先生北來,各界極歡迎,我兩人相見所談政見均屬相同,先生所籌劃各事或皆出於真摯愛國之心,由慘澹經營而來,切實可行。今人言以國家為前提者甚多,大率口頭禪,惟先生真是以國家為前提雲。”
黃興答詞:“今謬蒙大總統獎飾逾恆,愧不敢當。共和成立,實賴大總統救國之決心及國務員與各軍長、師長各位一致贊助,始能收此效果,興極為感佩。現在國基初立,建設之事甚多,大總統代表中華民國人民,當此艱巨困難之時局,一方麵要維持破壞秩序,一方麵要建立共和國家基礎,其困難情形可以想見。興此次來京,親見大總統為國宣勞之苦心,及一切苦心規劃,尤為感佩。以後國家困難之事,或較今日為尤甚,凡中華民國之人民無論在政界、在社會須出真實愛國心,以贊助大總統建設之偉業,使中華民國與各國立於平等之地位,維持世界之真正和平,此興之所希望於在座諸君,並用以自勉者。”
孫中山在北京的活動,非常普遍,他認為革命並非以排滿為目的,而是在於以平等地位結合五族匯為大中華民族。因此他曾和前清攝政王載灃互相拜會,前清隆裕太後曾命太保世續開放頤和園歡迎他參觀,9月12日又命貝子溥倫等在金魚胡同那桐宅歡宴孫、黃二公。席間並由溥倫致歡迎辭。溥倫說:
“兩先生都是非常之人,所以能建非常之業。這次國體變更,完全是兩先生鼓吹奔走之力,咱們太後久仰孫先生的仁德,且信共和政體為廿世紀大勢所趨,所以毅然以國政還之國人。咱們所期待的五族一律平等,國基從此永固,皇族受福無窮。”
這天,孫中山感染喉疾,所以沒有講話,改由黃興起立致答辭,黃說:
“這次共和告成,是由孫先生數十年的領導,堅苦卓絕,才使國人聞風景從,人心依歸;如果沒有隆裕太後的明哲,毅然決然主張讓國退位,則革命成功不能如此容易。
所以我們今天追源溯始,隆裕太後對於民國成立也有莫大的功績。我們大家舉杯為她的健康幹一杯!”
10月3日參謀部在頤和園歡宴革命黨的兩位偉大軍人黃興和陳其美,邀請了前清太保世續作陪。黃興和世續坐得很近,黃問起溥儀的起居近況,世續說溥儀今年四歲,已經剪了發,每日讀書寫字甚勤。黃說:“我們今天五族一家,清朝皇族多才,也是民國之福。”
由於這幾位創建民國的偉人在北京的態度,使得退位的清朝皇族感到非常安慰,認為他們今後在新中國裏麵是不會遭到迫害或是清算的了。
袁世凱本希望在民國元年雙十節(即辛亥武昌起義周年紀念)於北京舉行孫、黃、袁、黎四巨頭會議,共同簽署了一個施政綱領。因為民國《約法》早經公布,可是政府本身並無明確切實的施政綱領。在辛亥武昌起義周年,孫、黃、黎如能聯袂晉京,不僅象徵全國統一,也奠定了袁的總統地位。不巧是黎元洪因張振武案不敢入京,四巨頭隻好改成三巨頭會議。孫、黃、袁三巨頭幾番討論,最後確定了大綱八條,用電報徵得副總統黎元洪的同意,遂於9月25日由總統府秘書廳正式通告,宣布“孫、黃、袁、黎協定之八大政策”,全文是:
“民國統一,寒暑一更,庶政進行,每多濡緩,欲為根本之解決,必先有確定之方針,本大總統勞心焦思,幾廢寢食,久欲聯合各政黨魁傑,捐除成見,商榷救濟之方,適孫中山、黃克強兩先生先後蒞京,過從歡洽,從容討論,殆無虛日,因協定內政大綱,質諸國務院諸公,亦翕然無間,乃以電詢武昌黎副總統,征其同意,旋得複電,深表贊成,其大綱八條如左:
</br>
“大總統賜鑒:元年9月7日奉鈞令授興為陸軍上將。聞命之下,愧悚莫名。……興湘上書生,軍旅之事本未嚐學……十年以後,屢蹶屢起,中間亡命海外,雖不敢苟安旦夕,愛惜餘生,然多敗垂成,無功可紀。去歲武昌首舉義旗,各省響應,卒致一體贊成,建設民國,時僅三月,兵不蔓延,而大局略定,皆出於我大總統救國之決心,與全國同胞之毅力。興隨諸君子後,強效馳驅,本國民分所應為,乃蒙寵以殊榮,儕之上將,則是不諳武學之身,濫竽軍界……才同下駟,位忝冠軍,時值種瓜,功非老將,倘竟被此榮名,恐無以勵戎行而詔來茲也。況複河口督師,喪吾精銳,粵城苦戰,失我良朋,以及曆年各處相從起義,或運動革命,而身死妻離子散,久陷囹圄者,數且千百計。漢陽之役,輿屍多兇,皆為興生平至痛之事,今獨以僥幸殘生,靦膺上賞,迴念荒原白骨,塚且壘壘,創造共和,皆諸先烈之碧血所化。曾記日本社會黨有歌雲:‘彼大將胸間光輝燦爛之物,原非榮譽之金雞勳章,乃為最可憐之兵卒骷髏’,今之上將頭銜,何以異此!此則興午夜捫心,誦一將功成萬骨枯之句而悲不自勝者也。務懇我大總統俯鑒愚忱而重視名器,不可濫假,收迴成命,使興得為共和國民,免滋咎戾,實所感激,不勝屏營之至。”
袁世凱這時正在討好孫、黃,因此對黃的謙辭批覆不準:
“據呈閱悉,該前留守,奔走國事廿年,提倡共和,改革政體,熱心毅力,百折不迴,出死入生,堅苦卓絕,凡所經曆,中外鹹知,即起諸先烈於九泉而質之,當無愧色。
授以上將,非曰酬庸之典,隻征心理之同。來呈謂共和造成皆諸先烈之碧血所化,撫今悼昔,悲壯蒼涼;蒿目時艱,彌深悚惕。斯則本大總統與國民所當同思惕勵,永矢不忘者也。該前留守謙挹之懷,足以風世,惟事經國務會議,僉謂該前留守名冠軍界,眾論翕然,所請收迴成命,礙難照準。”
8月27日黃興在上海搭銘新輪北上,同行的有陳其美、李書城、張孝準、何成浚、趙鐵、徐少秋、徐申伯、梅同生、楊譜笙、陸惠生、龔禁侵、孫棣山等。北京特派總統府顧問官張仲華和旅長陳元白來接。宋教仁則迎於天津。9月11日抵北京,北京政府和各界熱烈歡迎,其隆重僅稍遜於孫中山。第二天黃赴總統府拜訪袁,袁同樣地和黃熱烈握手,親切寒暄。
21日晚八時袁正式宴黃及隨來諸人,同座者有參議院正副議長、秘書長、各部總次長及各高級軍官約七八十人。酒酣,袁起立致歡迎詞:
“現在世界專製國斷不能存立,非建設共和不可。蓋專製國為家天下,僅以少數人負國家責任,故國事愈頹廢;共和國為公天下,以全國人負國家責任,故國家可振興。
時至今日我國非採用共和國體不足以鞏固國基。克強先生有見於此,慘澹經營,苦心創設共和,其豐功偉烈彰彰在人耳目,無俟贅述。在南京留守府時軍隊林立,鄙人未能時時接濟餉項,先生於軍餉缺乏之餘,不僅能鎮懾軍心,並能首倡退伍,此先生至誠感人,是謂武備的精神,望我軍界諸君均以先生武備的精神為模範,然後可維持於不敗。曾滌生雲真心愛國百折不迴,先生艱苦卓絕成此大業,乃所謂真心愛國百折不迴者,鄙人極為欽佩。就一班人觀之,皆謂克強先生為磊落英雄,據鄙人所見不僅是磊落英雄,更是誠篤君子。鄙人對於先生敬之愛之,莫可言喻。此次先生北來,各界極歡迎,我兩人相見所談政見均屬相同,先生所籌劃各事或皆出於真摯愛國之心,由慘澹經營而來,切實可行。今人言以國家為前提者甚多,大率口頭禪,惟先生真是以國家為前提雲。”
黃興答詞:“今謬蒙大總統獎飾逾恆,愧不敢當。共和成立,實賴大總統救國之決心及國務員與各軍長、師長各位一致贊助,始能收此效果,興極為感佩。現在國基初立,建設之事甚多,大總統代表中華民國人民,當此艱巨困難之時局,一方麵要維持破壞秩序,一方麵要建立共和國家基礎,其困難情形可以想見。興此次來京,親見大總統為國宣勞之苦心,及一切苦心規劃,尤為感佩。以後國家困難之事,或較今日為尤甚,凡中華民國之人民無論在政界、在社會須出真實愛國心,以贊助大總統建設之偉業,使中華民國與各國立於平等之地位,維持世界之真正和平,此興之所希望於在座諸君,並用以自勉者。”
孫中山在北京的活動,非常普遍,他認為革命並非以排滿為目的,而是在於以平等地位結合五族匯為大中華民族。因此他曾和前清攝政王載灃互相拜會,前清隆裕太後曾命太保世續開放頤和園歡迎他參觀,9月12日又命貝子溥倫等在金魚胡同那桐宅歡宴孫、黃二公。席間並由溥倫致歡迎辭。溥倫說:
“兩先生都是非常之人,所以能建非常之業。這次國體變更,完全是兩先生鼓吹奔走之力,咱們太後久仰孫先生的仁德,且信共和政體為廿世紀大勢所趨,所以毅然以國政還之國人。咱們所期待的五族一律平等,國基從此永固,皇族受福無窮。”
這天,孫中山感染喉疾,所以沒有講話,改由黃興起立致答辭,黃說:
“這次共和告成,是由孫先生數十年的領導,堅苦卓絕,才使國人聞風景從,人心依歸;如果沒有隆裕太後的明哲,毅然決然主張讓國退位,則革命成功不能如此容易。
所以我們今天追源溯始,隆裕太後對於民國成立也有莫大的功績。我們大家舉杯為她的健康幹一杯!”
10月3日參謀部在頤和園歡宴革命黨的兩位偉大軍人黃興和陳其美,邀請了前清太保世續作陪。黃興和世續坐得很近,黃問起溥儀的起居近況,世續說溥儀今年四歲,已經剪了發,每日讀書寫字甚勤。黃說:“我們今天五族一家,清朝皇族多才,也是民國之福。”
由於這幾位創建民國的偉人在北京的態度,使得退位的清朝皇族感到非常安慰,認為他們今後在新中國裏麵是不會遭到迫害或是清算的了。
袁世凱本希望在民國元年雙十節(即辛亥武昌起義周年紀念)於北京舉行孫、黃、袁、黎四巨頭會議,共同簽署了一個施政綱領。因為民國《約法》早經公布,可是政府本身並無明確切實的施政綱領。在辛亥武昌起義周年,孫、黃、黎如能聯袂晉京,不僅象徵全國統一,也奠定了袁的總統地位。不巧是黎元洪因張振武案不敢入京,四巨頭隻好改成三巨頭會議。孫、黃、袁三巨頭幾番討論,最後確定了大綱八條,用電報徵得副總統黎元洪的同意,遂於9月25日由總統府秘書廳正式通告,宣布“孫、黃、袁、黎協定之八大政策”,全文是:
“民國統一,寒暑一更,庶政進行,每多濡緩,欲為根本之解決,必先有確定之方針,本大總統勞心焦思,幾廢寢食,久欲聯合各政黨魁傑,捐除成見,商榷救濟之方,適孫中山、黃克強兩先生先後蒞京,過從歡洽,從容討論,殆無虛日,因協定內政大綱,質諸國務院諸公,亦翕然無間,乃以電詢武昌黎副總統,征其同意,旋得複電,深表贊成,其大綱八條如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