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每次開支款項,均須具詳細領款憑單,按照新式簿記法辦理。此項憑單財政部須編訂存留,以備核計員在核計處稽核。(五)關於各省發給軍餉及遣散軍隊費用,須由該地方軍政府備三聯清單,由中央政府委派高等軍官,及該地方關稅司會同籤押,並須予該軍官、稅司以調查應需之便利。此項籤押之四聯清單,一份存該省都督府,一份存陸軍部,其餘一份與領款憑單一同送交北京財政部,再由該部遂交核計處稽核。(六)預備支付之款應由稅務司存儲,為節省匯費起見,由中央政府令地方稅務司得由海關收入項下撥款,但須該核計員等由暫時墊款項下,照所撥關稅數目支出,匯存上海總稅司存款項下。(七)如在北京及其附近發放軍餉,或遣散部隊,由中央政府派一高等軍官會同該核計員,將三聯領餉清單查核籤押,並予該軍官核計員統以監查應需之便利。墊款處銀行團方麵的核計員是德人藍樸mp),他曾於庚子八國聯軍入京時,在天津都統衙門充任財政處長,對北中國財務情況很熟悉。中國方麵的核計員是徐恩元,曾在歐洲留學,自擔任這個工作,常和洋人嘔氣,不久且吐血。代理徐的是李方,曾在前郵傳部和大理院做過事,英語比普通英國人還講得好,中文則甚差。
黃興和熊希齡都是湖南老鄉,兩人本來感情很好。黃擔任南京留守,熊任財政總長,黃這個職務處處需要錢,要錢當然是向財政部要,熊也盡力幫黃的忙,這是熊在主持借外債以前的事。待熊主持和銀行團借款時,熊和唐紹儀已發生了許多不愉快,而黃也正式宣布反對借款。熊認為借款主要為了裁軍,裁軍工作大部分在黃手上,等於是為黃奔走,卻得不到黃的支持與同情,相反地黃竟力加反對,於是二人便在電報上往複攻訐,惡言相向。黃與熊來往的幾則重要電訊如下:
黃致唐、熊索款救急電:“此間經濟已告罄……奇窘之狀幾於不敢告人,不但各軍積欠餉項無從發給,即目前夥食已無術支持……似此情形,一兩日內必有絕大險象……請立撥百萬元以救眉急……”再電告急:“……此間軍隊夥食已數日不能發給,今日有數處竟日僅一粥,每日索餉者門為之塞,危險情形日逼一日,嘩潰之勢已漸發端,二日內倘再無款救寧,大亂立至,危在旦夕,用敢密陳,無任迫切待命之至。”
黃反對借款公開電:“蔣次長來寧,聞悉十七日銀行團與熊總長所訂墊款已經簽字之合同,及監視開支暫時墊款章程,不勝駭異……此種章程匪獨監督財政,並直接監督軍隊。軍隊為國防之命脈,今竟允外人幹涉至此,無異束手待斃。二十年來海內各誌士赴湯蹈火,粉身碎骨,所辛苦締造之民國,竟一旦斷送於區區四百萬之墊款,吾輩一息尚存,心猶未死,誓不承認。熊希齡身負重任,竟敢違法專斷,先行簽約,悍然不顧,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聞章程已提交參議院核議,祈痛加駁斥,責令毀約……即本留守直轄各軍隊欠餉已久,危迫萬狀,均不甘受此亡國滅種之借款,為飲鴆止渴之圖……此舉關係存亡,即乞貴處速電抗拒,責令毀約,無任企禱。”
黃再電中央及各省:“……現在借款一事愈出愈奇,名為磋商,實甘愚弄,財政、軍政均受監督,國權喪盡,生命隨之,故睹此次墊款合同及監視開支章程而不痛心疾首者,非人也。……”
黃興除了反對向外借款,主張立即毀約而外,同時發動籌募國民捐,並將軍隊欠餉酌換公債票,由各省自行集合人民資本,以組織國民銀行,並由國民銀行協力組成一個國民銀行公司。此外雲南都督蔡鍔提議舉辦愛國公債,且在雲南首先開辦。南方各省則紛紛附和黃興、蔡鍔主張,風雲景從,響應熱烈。
黃致熊電:“公對銀行團要求既甚憤懣,又雲取消極易,應諸立即取消。總之此次約由公訂,必由公毀,毀約非借約比,與參議院無關,公前電曾以此自任……所謂撥歸南方一百五十萬,隻為財政部收迴軍用鈔票,實無一錢及寧,繼以空言搪塞,不知全國命脈握公一手,若再猶豫,禍且立至,興交代在即,責任屬公,能擔負否?……”
黃再致熊電:“現在大局危迫,間不容發,吾輩均以國家為前提,於個人關係絕不稍存意氣,而於國家生死關頭,尤當審慎,豈得因一事辦理驟難得手,遽萌退誌。此次借款,公固然費苦心,但條件損失主權甚巨,又豈公所願意?……倘因借款失敗,國人反對,即絕對不謀及善後辦法,僅欲以辭職卸責,千載而下,其謂公何?興與公本係友好,責公勸公固皆為國,亦即所以為公,惟熟思而審處之。不勝盼禱。”
熊複黃電:“承責大義,敢不自勉,無如才智薄弱,實不能勝此重寄。當前在南京時,與公所籌辦法,不料到京後全局皆變,外人見我愈急,要挾愈堅,我之窘狀危險,均在此數日之中,絕無絲毫後援以壯膽力。各軍索餉之電,一日數至,不應則嘩潰之變,咎固在齡;應之則條約之損,咎亦在齡。近日反對風潮日烈一日,各省責備之言無慮數千,而接濟之餉不見涓滴,湖南允助三十萬金,然隻供南北兩方二日之用,山窮水盡,齡何能為?……至於借款函約,一經停借,即可取消,並無難處,齡亦可謝天下。公手造民國,南方賁備之重較齡萬倍,近聞亦有去誌,殆亦鑑於時局人心之難為也,敢乞以己度人,見諒微忱,無任感禱。”
熊致各省公開電:“借款事外人要求監督財政,人心激憤,各報所載,集矢於齡,內疚神明,外慚清議,不敢為個人名譽,稍有辯護,惟此中艱難曲折,有不得不詳陳於左右者。希齡前以國民委託,深知財政困難,未敢擔負,五辭不獲,乃就斯職。接代後南京庫儲僅餘三萬,北京倍之,不及六萬。東張西羅,寅食卵糧,危險之狀不敢告人。
到京時正值銀行團與唐總理談判激烈……當與銀行團抗爭時,屢欲決裁,而南北西方軍餉甚迫,南方來電兵已食粥,北方各軍衣尚著棉,黃留守告急之電一日數至……現在南北兩京數日之內即須巨餉,乞公等速派專員來部,查看情形,切實擔負,以救危局。希齡智力薄弱,值此財政極紊,餉需奇急之時,責備之加,固不敢辯,而大局所關,不敢不廣徵眾議。諸公愛國熱忱,世所欽仰,如有嘉謀良策,堪以救此眉急者,務望迅速電示,如齡力所能逮,無不切實奉行。臨穎無任翹企盼望之至。除將各處催餉電文另密電呈覽外,特此奉告。”
李書城自武昌起義一直跟隨黃興,黃在武漢指揮作戰部隊時,他擔任參謀長,此後黃無論任何職務,他都是黃的參謀長,黃任南京留守,他亦是留守府總參謀。黃和熊希齡為了借款問題互相函電攻訐,最後惡言相向,李乃以黃的參謀長身份給熊一電,曆數過去恩怨和今日是非。全電略雲:
“熊總長鑒:聞蒸日致克公(指黃興)電,不勝怪嘆。克公因觸電扇傷指,臥病未起,未便遽行轉達,書城忝參機要,凡此間內情,知之甚詳,敢代為一一答覆。……又謂克公於政治少所經驗,第一次主張建都南京而北方兵變;第二次主張國務員擁兵北上,而蘇州又兵變,今責克公於政治少經驗,是公儼然以大政治家自命矣。夫克公之政治經驗如何,鄙人不能盡知,至公自命為政治上富有經驗者,觀公自任財政總長以來,未聞有所建白,第轟轟烈烈之事,當即為此次所訂墊款合同七條,可以驕人耳。大政治家所訂合同可即作為鐵案,一字不能增減,何以經未有經驗之克公反對,而公即允毀約?吾知此七條經改正後必較公所訂原約損失國權處稍輕,當即公所承認,如此則公之自命為有政治經驗者所訂之約,反為少經驗者之所反對,而得修改稍善。……又謂將來國家必亡於克公之手,譬之醫生用刀割治病人而不為封口,聽其腐爛致死,此語尤為狂謬……吾書至此,氣已不能再忍,敢正告公曰:公訂此合同,將來國家必亡於公之手,而國家或不至亡者,則克公反對之功也。蓋克公此次反對,在墊款合同七條耳,並非反對借款也。如因反對之影響而使合同可以修改,不至如公所訂損失國權之甚,則國家可以獲借款之利,不受借款之禍,試問孰功孰罪,不待智者可以知之。公負亡國之罪,而責有功之人,非喪心病狂,亦何至此?……又謂目前辱,未始不可報複於將來,此真小人無賴之言,非堂堂總長應出口。政見雖各有不同,皆為國家大計起見,並非克公有私怨於公,何險狠一至於此?……且書城自武漢戰爭時,即相隨克公至今,知克公與公之交誼亦最悉。當南京成立時,克公推薦公為財政次長,以各省代表反對而止。北京政府成立時,參議院激進派人多謂公為前清猾史,擬反對公為財政總長,賴克公多方勸慰,始得通過。
</br>
黃興和熊希齡都是湖南老鄉,兩人本來感情很好。黃擔任南京留守,熊任財政總長,黃這個職務處處需要錢,要錢當然是向財政部要,熊也盡力幫黃的忙,這是熊在主持借外債以前的事。待熊主持和銀行團借款時,熊和唐紹儀已發生了許多不愉快,而黃也正式宣布反對借款。熊認為借款主要為了裁軍,裁軍工作大部分在黃手上,等於是為黃奔走,卻得不到黃的支持與同情,相反地黃竟力加反對,於是二人便在電報上往複攻訐,惡言相向。黃與熊來往的幾則重要電訊如下:
黃致唐、熊索款救急電:“此間經濟已告罄……奇窘之狀幾於不敢告人,不但各軍積欠餉項無從發給,即目前夥食已無術支持……似此情形,一兩日內必有絕大險象……請立撥百萬元以救眉急……”再電告急:“……此間軍隊夥食已數日不能發給,今日有數處竟日僅一粥,每日索餉者門為之塞,危險情形日逼一日,嘩潰之勢已漸發端,二日內倘再無款救寧,大亂立至,危在旦夕,用敢密陳,無任迫切待命之至。”
黃反對借款公開電:“蔣次長來寧,聞悉十七日銀行團與熊總長所訂墊款已經簽字之合同,及監視開支暫時墊款章程,不勝駭異……此種章程匪獨監督財政,並直接監督軍隊。軍隊為國防之命脈,今竟允外人幹涉至此,無異束手待斃。二十年來海內各誌士赴湯蹈火,粉身碎骨,所辛苦締造之民國,竟一旦斷送於區區四百萬之墊款,吾輩一息尚存,心猶未死,誓不承認。熊希齡身負重任,竟敢違法專斷,先行簽約,悍然不顧,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聞章程已提交參議院核議,祈痛加駁斥,責令毀約……即本留守直轄各軍隊欠餉已久,危迫萬狀,均不甘受此亡國滅種之借款,為飲鴆止渴之圖……此舉關係存亡,即乞貴處速電抗拒,責令毀約,無任企禱。”
黃再電中央及各省:“……現在借款一事愈出愈奇,名為磋商,實甘愚弄,財政、軍政均受監督,國權喪盡,生命隨之,故睹此次墊款合同及監視開支章程而不痛心疾首者,非人也。……”
黃興除了反對向外借款,主張立即毀約而外,同時發動籌募國民捐,並將軍隊欠餉酌換公債票,由各省自行集合人民資本,以組織國民銀行,並由國民銀行協力組成一個國民銀行公司。此外雲南都督蔡鍔提議舉辦愛國公債,且在雲南首先開辦。南方各省則紛紛附和黃興、蔡鍔主張,風雲景從,響應熱烈。
黃致熊電:“公對銀行團要求既甚憤懣,又雲取消極易,應諸立即取消。總之此次約由公訂,必由公毀,毀約非借約比,與參議院無關,公前電曾以此自任……所謂撥歸南方一百五十萬,隻為財政部收迴軍用鈔票,實無一錢及寧,繼以空言搪塞,不知全國命脈握公一手,若再猶豫,禍且立至,興交代在即,責任屬公,能擔負否?……”
黃再致熊電:“現在大局危迫,間不容發,吾輩均以國家為前提,於個人關係絕不稍存意氣,而於國家生死關頭,尤當審慎,豈得因一事辦理驟難得手,遽萌退誌。此次借款,公固然費苦心,但條件損失主權甚巨,又豈公所願意?……倘因借款失敗,國人反對,即絕對不謀及善後辦法,僅欲以辭職卸責,千載而下,其謂公何?興與公本係友好,責公勸公固皆為國,亦即所以為公,惟熟思而審處之。不勝盼禱。”
熊複黃電:“承責大義,敢不自勉,無如才智薄弱,實不能勝此重寄。當前在南京時,與公所籌辦法,不料到京後全局皆變,外人見我愈急,要挾愈堅,我之窘狀危險,均在此數日之中,絕無絲毫後援以壯膽力。各軍索餉之電,一日數至,不應則嘩潰之變,咎固在齡;應之則條約之損,咎亦在齡。近日反對風潮日烈一日,各省責備之言無慮數千,而接濟之餉不見涓滴,湖南允助三十萬金,然隻供南北兩方二日之用,山窮水盡,齡何能為?……至於借款函約,一經停借,即可取消,並無難處,齡亦可謝天下。公手造民國,南方賁備之重較齡萬倍,近聞亦有去誌,殆亦鑑於時局人心之難為也,敢乞以己度人,見諒微忱,無任感禱。”
熊致各省公開電:“借款事外人要求監督財政,人心激憤,各報所載,集矢於齡,內疚神明,外慚清議,不敢為個人名譽,稍有辯護,惟此中艱難曲折,有不得不詳陳於左右者。希齡前以國民委託,深知財政困難,未敢擔負,五辭不獲,乃就斯職。接代後南京庫儲僅餘三萬,北京倍之,不及六萬。東張西羅,寅食卵糧,危險之狀不敢告人。
到京時正值銀行團與唐總理談判激烈……當與銀行團抗爭時,屢欲決裁,而南北西方軍餉甚迫,南方來電兵已食粥,北方各軍衣尚著棉,黃留守告急之電一日數至……現在南北兩京數日之內即須巨餉,乞公等速派專員來部,查看情形,切實擔負,以救危局。希齡智力薄弱,值此財政極紊,餉需奇急之時,責備之加,固不敢辯,而大局所關,不敢不廣徵眾議。諸公愛國熱忱,世所欽仰,如有嘉謀良策,堪以救此眉急者,務望迅速電示,如齡力所能逮,無不切實奉行。臨穎無任翹企盼望之至。除將各處催餉電文另密電呈覽外,特此奉告。”
李書城自武昌起義一直跟隨黃興,黃在武漢指揮作戰部隊時,他擔任參謀長,此後黃無論任何職務,他都是黃的參謀長,黃任南京留守,他亦是留守府總參謀。黃和熊希齡為了借款問題互相函電攻訐,最後惡言相向,李乃以黃的參謀長身份給熊一電,曆數過去恩怨和今日是非。全電略雲:
“熊總長鑒:聞蒸日致克公(指黃興)電,不勝怪嘆。克公因觸電扇傷指,臥病未起,未便遽行轉達,書城忝參機要,凡此間內情,知之甚詳,敢代為一一答覆。……又謂克公於政治少所經驗,第一次主張建都南京而北方兵變;第二次主張國務員擁兵北上,而蘇州又兵變,今責克公於政治少經驗,是公儼然以大政治家自命矣。夫克公之政治經驗如何,鄙人不能盡知,至公自命為政治上富有經驗者,觀公自任財政總長以來,未聞有所建白,第轟轟烈烈之事,當即為此次所訂墊款合同七條,可以驕人耳。大政治家所訂合同可即作為鐵案,一字不能增減,何以經未有經驗之克公反對,而公即允毀約?吾知此七條經改正後必較公所訂原約損失國權處稍輕,當即公所承認,如此則公之自命為有政治經驗者所訂之約,反為少經驗者之所反對,而得修改稍善。……又謂將來國家必亡於克公之手,譬之醫生用刀割治病人而不為封口,聽其腐爛致死,此語尤為狂謬……吾書至此,氣已不能再忍,敢正告公曰:公訂此合同,將來國家必亡於公之手,而國家或不至亡者,則克公反對之功也。蓋克公此次反對,在墊款合同七條耳,並非反對借款也。如因反對之影響而使合同可以修改,不至如公所訂損失國權之甚,則國家可以獲借款之利,不受借款之禍,試問孰功孰罪,不待智者可以知之。公負亡國之罪,而責有功之人,非喪心病狂,亦何至此?……又謂目前辱,未始不可報複於將來,此真小人無賴之言,非堂堂總長應出口。政見雖各有不同,皆為國家大計起見,並非克公有私怨於公,何險狠一至於此?……且書城自武漢戰爭時,即相隨克公至今,知克公與公之交誼亦最悉。當南京成立時,克公推薦公為財政次長,以各省代表反對而止。北京政府成立時,參議院激進派人多謂公為前清猾史,擬反對公為財政總長,賴克公多方勸慰,始得通過。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