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重新訓政後,立即把新政全部推翻,已裁汰的衙門和冗員一體恢複,八股文仍然交運,武科照舊考箭刀弓石。維新變法唯一留到後世的政績,隻有一個京師大學堂,便是北京大學的前身。
維新運動失敗的因素很多,西太後不支持是最大的原因。事實上,西太後是代表守舊派,而守舊派則不隻是幾個人,相反的守舊派力量很大,不隻在朝中,在野的很多讀書人也是頑固地反對變法。中國讀書人都是標榜奉行先王之法,所以倡行變法就是大逆不道,而變法的人也總是托古改製。
康有為提倡變法時,衛道者便群起而攻,如湖南的葉德輝給皮鹿門信中就說:“寧可以魏忠賢配享孔庭,使奸人知特遁之足貴,斷不可以康有為擾亂時政,使四境聞雞犬之不安;其言即有可采,其人必不可用。”又對人形容康有為:“其貌則孔,其心則夷。”
直接激起官場中整個反對的,是因為新政如果進行,就要打破了許多人的飯碗。在裁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大理寺等六個閑衙門的上諭頒布後,北京城內的官吏群情大嘩。接著又要裁撤湖北、廣東、雲南三個巡撫,一個東河總督和許多不辦運務的糧道,無鹽場的鹽道衙門。上諭中還說:“其餘京外應裁文武各缺,命大學士、六部、各省將軍、督撫,分別詳議以聞。”於是“群情大駭,謂帝大背祖宗製度,皆赴寧壽宮請太後保全,收迴成命。”
還有“廢八股試帖楷法試法”表麵上雖然沒有妨害任何人,實際上也影響極大,因為當時整個教育內容便是為了考八股,無數的讀書人日以繼夜應付考試以求功名富貴,忽然晴天霹靂,廢止了八股,讀書人們的心血光陰都付諸流水,前功盡棄。年輕的人從頭做起還來得及,年老的人豈不功名富貴無望了,他們對新政自然是痛心疾首。
梁啓超分析這些現象說:
“……今守舊黨之阻撓變法也,非實有見於新法之害國病民也。吾所挾以得拜第者,曰八股,今一變而務實學,則吾進身之階將絕也。吾所恃以致高位者,曰資格,今一變而任才能,則吾驕人之具將窮也。吾所藉以充私囊者,曰舞弊,今一變而竅名實,則吾子孫之謀將斷也。……吾今日所以得內位卿貳,外擁封疆者,不知經若幹年之資俸,經若幹輩之奔競而始獲也。今既……不辦一事,從容富貴,窮樂榮欲,已可生得大拜,死諡文端,家財溢百萬之金,兒孫皆一品之蔭。若一旦變法,則凡任官者皆須辦事;吾將奉命而辦事耶?則既無學問,又無才幹,何以能辦;將不辦耶,則安肯舍吾數十年資俸奔競千辛萬苦所得之高官,決然引退以避賢者之路哉。”
“張之洞嚐與餘言,以廢八股為變法第一事矣,而不聞上疏廢之者,蓋恐觸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之忌,懼其合力以謗己而排擠己也。”
一個社會,保守勢力總是巨大的,談改革就是要如何消滅愚昧和反動,把阻礙的守舊力量消滅,不能消滅保守的勢力就無法革新。求變求新是時代的需要,一個社會要進步就要不斷地求變求新。
北洋軍閥史話
十二、康有為逃脫
康有為八月初五早上離開北京,傍晚到了塘沽,就搭上招商局的海晏輪。海晏輪延期,乃於初六早上改搭太古公司的重慶輪,於11時開航。這時西太後已奪取了光緒的大權,北京政變已爆發了。不過康有為在船上一切都不知道,重慶輪過煙臺停泊時他還上岸去買水果和石子。
康有為在搭乘輪船逃亡時,曾經留下兩份遺書。
一封是寫給他的弟子徐勤,托以後事,書雲:
“吾以救中國,故冒險遭變,竟至不測,命也。然神明何曾死哉。君勉(徐勤的號)為烈丈夫,吾有老母,謹以為托,照料吾家人,力任大道,無憂慮也。同門中誰能仗義護持吾家吾國者,央神明嘉之。孔子生二千四百七十五年即光緒廿五年八月九日為絕筆告君勉仁弟,並示同門有誌諸子。”
廿年後康有為60歲生日時,又在這封絕筆書上加跋,曆敘當時逃亡經過,跋雲:
“此吾戊戌八月九日奉密詔到滬,付託門人徐勤勉之絕筆書也。先是難將作,門人林旭兩銜德宗硃諭來,第一詔命與同誌籌救,謂朕位幾不保,不勝焦灼之至。乃與譚複生謀召袁世凱圖之。第二詔知為將陷不測,仍假託辦官報,命往上海,曰汝一片熱腸,朕所深悉,它日更效馳驅,共建大業,朕有厚望焉。且又曰:汝其愛惜身體,善自調攝。
蓋以在外或安,在內則危,故特遣出外以救之,先帝之若心也。惟為雖奉上命即行,仍欲留京營救,譚複生以救上事自任,幼博贊之,促吾行,黃仲弙告,令吾易僧服走蒙古,幼博跪力請,任公同固請,吾以死生命也,少年在粵遭華德裏落磚,如死久死矣。仍往天津經榮祿督署,乃先上招商局船,以無上艙,改乘英人重慶船於六日十時行。是日侵曉難作,先帝遭廢,六時步軍兵圍南海會館,幼博弟與門人程大璋、錢維驥捕逮矣。即閉九城斷鐵道,發緹騎三千,大索於京師,譚、林、楊、劉四軍機及楊漪川待禦、徐子靖、張樵野兩侍郎鹹被逮,黨獄大興。既不得吾,則又大搜天津陸海,馳電全國,附以吾影像托於各國領事,連日滬船搜捕嚴密,而吾以五日曉出京,晏然不知也。七日船泊之罘,吾登船遊眺,拾海濱五色石數籃而後登船。是時煙臺道己奉密捕之電,惟有他事出,在輿中接電不識。及檢知即還之罘,而吾船已行矣。乃命飛鷹兵艦逐吾重慶,而飛鷹適載炭不足,遂中道不及。將至滬,吾門人憂甚,紛紛租小輪舟出吳淞外接之,而實無從著力,蓋洞察防範已備也。
九日至吳淞外卅海裏,英吏登舟持吾像遍視,及吾,延入臥室,出像問曰:汝誠弒耶?吾驚問,乃出偽懿旨相視,曰康有為進丸毒弒大行皇帝,著即行就地正法,欽此!
吾即大哭,即投海,英吏抱我曰:外傳事未實,姑少待之,遂扶吾過英艦,然以為上必無幸,終當投海耳。乃賦詩曰:忽灑龍漦翳太陰,紫微移座帝星沉,孤臣辜負傳衣帶,碧海波濤夜夜心。更念老母無以為養,眾門人忠肝義膽不以死生易心,不以寒暑易節,可以寄託者,莫如三水徐勤君勉,乃寫此書及與吾內子張妙華夫人一書,令其善事吾母,附以詩,令仆藏之,俟吾不測。今閱廿年,君勉經海珠之變而無恙,吾與張夫人幸存,今日門人為吾與張夫人雙壽介觴,張夫人亦於戊戌被捕幸脫者。
君勉在高弟被捕,麥孟、華孺、博五、覺任、公裕數人之列者。事閱廿年,吾歲六十,當覽揆之日,君勉子良出此書請題,舊夢前痕,我心惻惻。
吾一身經萬死本不足計,然吾如被逮於朝,先帝既夕弒,吾永為叛逆,若範蔚宗而國事立可知矣。然吾經十死而不死,今竟能介壽,豈非天命哉?然而此廿年中大劫頻仍,朝市變易,國務日落、民生多艱,補天無力,重負先帝重建大業之望,深慚衣帶之詔,一死固不足塞責,惟有愧恧感憤而已。此紙寫於由重慶船渡兵艦之小輪舟中,索得舟中惡紙劣筆,匆遽寫之,故不成書,聊以傳言。君勉保存至今,從吾患難廿年如一,益敬不懈,夫與吾遊而黨者,不啻千萬,其始勤終怠,或中道而變者,不可量數,賢哉君勉,臧洪疇也,橫覽天下豈可得哉。丁巳二月五日康有為年六十覽揆時跋此。”
</br>
維新運動失敗的因素很多,西太後不支持是最大的原因。事實上,西太後是代表守舊派,而守舊派則不隻是幾個人,相反的守舊派力量很大,不隻在朝中,在野的很多讀書人也是頑固地反對變法。中國讀書人都是標榜奉行先王之法,所以倡行變法就是大逆不道,而變法的人也總是托古改製。
康有為提倡變法時,衛道者便群起而攻,如湖南的葉德輝給皮鹿門信中就說:“寧可以魏忠賢配享孔庭,使奸人知特遁之足貴,斷不可以康有為擾亂時政,使四境聞雞犬之不安;其言即有可采,其人必不可用。”又對人形容康有為:“其貌則孔,其心則夷。”
直接激起官場中整個反對的,是因為新政如果進行,就要打破了許多人的飯碗。在裁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大理寺等六個閑衙門的上諭頒布後,北京城內的官吏群情大嘩。接著又要裁撤湖北、廣東、雲南三個巡撫,一個東河總督和許多不辦運務的糧道,無鹽場的鹽道衙門。上諭中還說:“其餘京外應裁文武各缺,命大學士、六部、各省將軍、督撫,分別詳議以聞。”於是“群情大駭,謂帝大背祖宗製度,皆赴寧壽宮請太後保全,收迴成命。”
還有“廢八股試帖楷法試法”表麵上雖然沒有妨害任何人,實際上也影響極大,因為當時整個教育內容便是為了考八股,無數的讀書人日以繼夜應付考試以求功名富貴,忽然晴天霹靂,廢止了八股,讀書人們的心血光陰都付諸流水,前功盡棄。年輕的人從頭做起還來得及,年老的人豈不功名富貴無望了,他們對新政自然是痛心疾首。
梁啓超分析這些現象說:
“……今守舊黨之阻撓變法也,非實有見於新法之害國病民也。吾所挾以得拜第者,曰八股,今一變而務實學,則吾進身之階將絕也。吾所恃以致高位者,曰資格,今一變而任才能,則吾驕人之具將窮也。吾所藉以充私囊者,曰舞弊,今一變而竅名實,則吾子孫之謀將斷也。……吾今日所以得內位卿貳,外擁封疆者,不知經若幹年之資俸,經若幹輩之奔競而始獲也。今既……不辦一事,從容富貴,窮樂榮欲,已可生得大拜,死諡文端,家財溢百萬之金,兒孫皆一品之蔭。若一旦變法,則凡任官者皆須辦事;吾將奉命而辦事耶?則既無學問,又無才幹,何以能辦;將不辦耶,則安肯舍吾數十年資俸奔競千辛萬苦所得之高官,決然引退以避賢者之路哉。”
“張之洞嚐與餘言,以廢八股為變法第一事矣,而不聞上疏廢之者,蓋恐觸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之忌,懼其合力以謗己而排擠己也。”
一個社會,保守勢力總是巨大的,談改革就是要如何消滅愚昧和反動,把阻礙的守舊力量消滅,不能消滅保守的勢力就無法革新。求變求新是時代的需要,一個社會要進步就要不斷地求變求新。
北洋軍閥史話
十二、康有為逃脫
康有為八月初五早上離開北京,傍晚到了塘沽,就搭上招商局的海晏輪。海晏輪延期,乃於初六早上改搭太古公司的重慶輪,於11時開航。這時西太後已奪取了光緒的大權,北京政變已爆發了。不過康有為在船上一切都不知道,重慶輪過煙臺停泊時他還上岸去買水果和石子。
康有為在搭乘輪船逃亡時,曾經留下兩份遺書。
一封是寫給他的弟子徐勤,托以後事,書雲:
“吾以救中國,故冒險遭變,竟至不測,命也。然神明何曾死哉。君勉(徐勤的號)為烈丈夫,吾有老母,謹以為托,照料吾家人,力任大道,無憂慮也。同門中誰能仗義護持吾家吾國者,央神明嘉之。孔子生二千四百七十五年即光緒廿五年八月九日為絕筆告君勉仁弟,並示同門有誌諸子。”
廿年後康有為60歲生日時,又在這封絕筆書上加跋,曆敘當時逃亡經過,跋雲:
“此吾戊戌八月九日奉密詔到滬,付託門人徐勤勉之絕筆書也。先是難將作,門人林旭兩銜德宗硃諭來,第一詔命與同誌籌救,謂朕位幾不保,不勝焦灼之至。乃與譚複生謀召袁世凱圖之。第二詔知為將陷不測,仍假託辦官報,命往上海,曰汝一片熱腸,朕所深悉,它日更效馳驅,共建大業,朕有厚望焉。且又曰:汝其愛惜身體,善自調攝。
蓋以在外或安,在內則危,故特遣出外以救之,先帝之若心也。惟為雖奉上命即行,仍欲留京營救,譚複生以救上事自任,幼博贊之,促吾行,黃仲弙告,令吾易僧服走蒙古,幼博跪力請,任公同固請,吾以死生命也,少年在粵遭華德裏落磚,如死久死矣。仍往天津經榮祿督署,乃先上招商局船,以無上艙,改乘英人重慶船於六日十時行。是日侵曉難作,先帝遭廢,六時步軍兵圍南海會館,幼博弟與門人程大璋、錢維驥捕逮矣。即閉九城斷鐵道,發緹騎三千,大索於京師,譚、林、楊、劉四軍機及楊漪川待禦、徐子靖、張樵野兩侍郎鹹被逮,黨獄大興。既不得吾,則又大搜天津陸海,馳電全國,附以吾影像托於各國領事,連日滬船搜捕嚴密,而吾以五日曉出京,晏然不知也。七日船泊之罘,吾登船遊眺,拾海濱五色石數籃而後登船。是時煙臺道己奉密捕之電,惟有他事出,在輿中接電不識。及檢知即還之罘,而吾船已行矣。乃命飛鷹兵艦逐吾重慶,而飛鷹適載炭不足,遂中道不及。將至滬,吾門人憂甚,紛紛租小輪舟出吳淞外接之,而實無從著力,蓋洞察防範已備也。
九日至吳淞外卅海裏,英吏登舟持吾像遍視,及吾,延入臥室,出像問曰:汝誠弒耶?吾驚問,乃出偽懿旨相視,曰康有為進丸毒弒大行皇帝,著即行就地正法,欽此!
吾即大哭,即投海,英吏抱我曰:外傳事未實,姑少待之,遂扶吾過英艦,然以為上必無幸,終當投海耳。乃賦詩曰:忽灑龍漦翳太陰,紫微移座帝星沉,孤臣辜負傳衣帶,碧海波濤夜夜心。更念老母無以為養,眾門人忠肝義膽不以死生易心,不以寒暑易節,可以寄託者,莫如三水徐勤君勉,乃寫此書及與吾內子張妙華夫人一書,令其善事吾母,附以詩,令仆藏之,俟吾不測。今閱廿年,君勉經海珠之變而無恙,吾與張夫人幸存,今日門人為吾與張夫人雙壽介觴,張夫人亦於戊戌被捕幸脫者。
君勉在高弟被捕,麥孟、華孺、博五、覺任、公裕數人之列者。事閱廿年,吾歲六十,當覽揆之日,君勉子良出此書請題,舊夢前痕,我心惻惻。
吾一身經萬死本不足計,然吾如被逮於朝,先帝既夕弒,吾永為叛逆,若範蔚宗而國事立可知矣。然吾經十死而不死,今竟能介壽,豈非天命哉?然而此廿年中大劫頻仍,朝市變易,國務日落、民生多艱,補天無力,重負先帝重建大業之望,深慚衣帶之詔,一死固不足塞責,惟有愧恧感憤而已。此紙寫於由重慶船渡兵艦之小輪舟中,索得舟中惡紙劣筆,匆遽寫之,故不成書,聊以傳言。君勉保存至今,從吾患難廿年如一,益敬不懈,夫與吾遊而黨者,不啻千萬,其始勤終怠,或中道而變者,不可量數,賢哉君勉,臧洪疇也,橫覽天下豈可得哉。丁巳二月五日康有為年六十覽揆時跋此。”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