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是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領旨,以浙江溫處道統領定武軍。他得旨後即布置一切,由北京起程,遄赴小站就職。他先修繕淮軍舊駐的廢壘,把營基擴充,同時請求改定武軍為新建陸軍督練處以正名,派遣副將吳長純等往準、徐、魯、豫各地,開具格式,選募壯丁;又派都司魏德清等到新民廳選募騎兵,購買馬匹;還有關於武器的規格。他覺得定武軍雖隻是4000人,可是所使用的槍炮完全沒有劃一,有的日造,有的俄造,有的德造,式樣既舊,款式又雜,於是他請求軍務處發給新式劃一的步槍、騎槍、速射炮等。
光緒廿一年十一月六日,新軍獲準編成,編製中分步兵為左右兩翼,左翼二營,由速射炮隊、重炮隊、騎兵隊接應;右翼三營,由炮隊接應。分騎兵為四隊,選拔宿將和學生督率營伍,研究操法。工程營分為修械、橋樑、地壘、雷電、電報、測繪六司。此外還請了更多的德國軍事教官,以及日本和美國軍事教官,並在軍營中成立一個德語學堂以教德語,因為新軍訓練工作仍以德國軍事教官為主。其他附屬單位還有:糧餉局、軍械局、轉運局、洋務局等。
由於小站練兵完全新式,名目既多,化錢也不少,因此被一般守舊人物所攻擊。光緒廿二年(1896年)禦史胡景桂上章參劾,認為小站兵事浪費國帑,清廷乃派榮祿到小站詳細檢閱,同時考查訓練進步情形。榮祿當時是慈禧的紅人,他視察得非常仔細,也因此更深一步賞識袁的才幹,和他所練新軍的成就。
榮祿的報告到了慈禧和光緒手中,這兩位最具權威的人物也對袁有了深刻的印象。
光緒這時銳意革新,雖然他還不知道應該怎麽做,但他能接受新的事物、新的建議。
袁世凱因為練新軍頗有成績,加上他過去在朝鮮的種種作法,使光緒開始對這個小小道員有了好感。
慈禧也對袁有了認識,因為她對於榮祿的話是言聽計從的,榮祿曾親自看過袁的練軍工作,並且對袁甚有好評,則袁的能幹有為是必然的了。
小站練兵給了袁世凱表現能力的機會,有了建立羽翼的條件,也使他獲得那時代最有權勢的人對他的重視。
光緒廿五年(1899年)二月,榮祿再度蒞臨小站點校新建陸軍,對於新軍的規模、訓練、精神以及所操演的陣形都極表滿意,並且大為激賞。他告訴袁世凱說已經奉了慈禧的密旨,授權他在北洋組織一支嶄新的軍隊。在他心目中,認為這支新軍應該以新建陸軍為模範,他令袁世凱就編組北洋新軍向他提出具體的計劃。
袁世凱費了三天的時間擬就新軍的軍製和組織,一切仿效新建陸軍,共為五軍,每一軍共轄八營:計步兵五營,炮兵一營,馬兵一營,工兵一營,另附一個學兵營。每營設一個統帶,統帶率四個領官,每個領官領一隊,每隊250人,所以每營是1000人。規定每營兵士必須足額,餉糧按人發給,足食足兵。
榮祿立即接受了袁世凱的獻議,將這個新軍訂名為“武衛軍”。武衛軍分為五個軍,為:武衛前軍,武衛後軍,武衛左軍,武衛右軍,武衛中軍。榮祿擔任武衛軍的統帥併兼統武衛中軍,以馬玉昆統武衛前軍,聶士成統武衛左軍,袁世凱統武衛右軍,董福祥統武衛後軍,每軍九千餘人。武衛右軍即由新建陸軍改編而成,是武衛軍中最完整,最精銳的部隊。武衛中軍則是重新招募,以旗丁為主,一切規模俱參照新建陸軍,所以人數也有1萬人,而且都是年輕精壯的。武衛前軍,武衛後軍,武衛左軍這三支部隊則是以燕隴舊軍改編,如董福祥的武衛後軍就是由甘軍改編,所以舊勇營的習氣和組織仍然存在,非常散漫。榮祿雖然限令他們就地整編,可是整編工作卻很遲慢。
武衛軍成立後,袁常往來北京和天津,他的聖眷日隆,慈禧特賞他在西苑門內騎馬和乘坐拖船,這些特權都是對一個大臣的無比殊榮。
北洋軍閥史話
九、康有為鼓吹變法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清廷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就是“戊戌政變”。袁世凱和戊戌政變有重要的關係,因此我們在敘述這一段曆史之前,必須先把西太後和光緒之間的種種作一個交代。
同治皇帝死後,因為他沒有兒子,也沒有過繼兒子,於是沒有主見的慈安太後(東太後)和有野心的慈禧太後(西太後)便共同商定,以醇親王(奕譞)的次子載湉,為鹹豐帝的承繼兒子,繼承皇位,這就是光緒皇帝。按照清室的皇位繼承法,這本是不合理的,因為同治和光緒都是“載”字輩,他們倆人是堂兄弟,兄終弟及,在滿清還無先例。可是光緒的父親奕譞是鹹豐皇帝的兄弟,光緒的母親是西太後的妹妹,兩兄弟娶兩姊妹。西太後既是光緒的大伯媽,又是光緒的大姨媽,親上加親,除了親生兒子,這種關係應該是最親的了。選擇這樣關係的親人來做皇帝,是有把握可以控製的,何況這時西太後有極旺盛的權力欲望,如果她不作太後,則如何垂簾聽政呢?
光緒五歲即位,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清廷一切政事全由東西兩位太後垂簾聽政。
東太後素來不願管事,因此西太後便掌握了實權。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光緒已17歲了,這時東太後也死了五年多,西太後不好意思再繼續聽政,乃宣布於明年正月“還政”,其實還政不過是個名目,她換了個“訓政”的名目繼續攬權。到了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才宣告親政,這時光緒已19歲,可是二品以上大員的黜陟,仍要由慈禧決定。
不論從哪方麵說,光緒帝總算是一個可愛的、值得同情的年輕小皇帝。他想做一個有為的好皇帝,可惜在一個無可施展的政治環境中,上有慈禧的專橫,而朝中滿籍官吏盡是頑固守舊愚昧無知,不要說政治上他不能有作為,甚至於在愛情上也不能自由。清王朝的家法本來就極嚴格,加上慈禧的跋扈,結果造成同治和光緒兩朝的皇帝悲劇。
清宮中有一個不公開的秘密,就是關於慈禧迫死他親生兒子同治和他的皇後一件公案。據說選定同治的皇後是東太後所主張的,所以西太後不高興,在同治新婚時藉口皇後年輕,不懂宮中禮節,所以不許小夫婦在一塊。同治出天花時,慈禧把皇後喊去斥責,皇後深感委曲,乃遄赴養心殿同治皇帝處哭訴。同治勸她忍受,安慰她說:我們夫妻終將會有出頭的一天。不料這句話卻惹來了大禍。原來慈禧既不喜歡這個媳婦,因此早就在同治周圍設下了監視的耳目。這天她聽說皇後在探視同治,就不許聲張悄悄到養心殿的東暖閣外偷聽兒子和媳婦的談話。這對小夫妻萬沒料到說幾句私房話會闖下了滔天大禍,隻見慈禧怒氣沖沖地闖了進來,一把抓住皇後的頭發,舉手痛打,並且叫內廷準備棍仗侍候。同治嚇得昏厥過去了,慈禧因此沒有對皇後用刑。等到同治一死,慈禧便把責任全部加到皇後的頭上,下令限製皇後的飲食。兩個月後,皇後也就被折磨死了。皇後死後,慈禧的怒氣還不消,又革掉了皇後的父親崇綺的侍郎職位。第二年,有個多事的禦史上了一個奏摺,說外邊傳說很多,有說皇後死於悲痛過度,有說死於絕粟,總之,節烈如此,應當表彰,賜與美諡雲雲。結果皇後的諡號沒有爭到,這位禦史把自己的官也丟了。
</br>
光緒廿一年十一月六日,新軍獲準編成,編製中分步兵為左右兩翼,左翼二營,由速射炮隊、重炮隊、騎兵隊接應;右翼三營,由炮隊接應。分騎兵為四隊,選拔宿將和學生督率營伍,研究操法。工程營分為修械、橋樑、地壘、雷電、電報、測繪六司。此外還請了更多的德國軍事教官,以及日本和美國軍事教官,並在軍營中成立一個德語學堂以教德語,因為新軍訓練工作仍以德國軍事教官為主。其他附屬單位還有:糧餉局、軍械局、轉運局、洋務局等。
由於小站練兵完全新式,名目既多,化錢也不少,因此被一般守舊人物所攻擊。光緒廿二年(1896年)禦史胡景桂上章參劾,認為小站兵事浪費國帑,清廷乃派榮祿到小站詳細檢閱,同時考查訓練進步情形。榮祿當時是慈禧的紅人,他視察得非常仔細,也因此更深一步賞識袁的才幹,和他所練新軍的成就。
榮祿的報告到了慈禧和光緒手中,這兩位最具權威的人物也對袁有了深刻的印象。
光緒這時銳意革新,雖然他還不知道應該怎麽做,但他能接受新的事物、新的建議。
袁世凱因為練新軍頗有成績,加上他過去在朝鮮的種種作法,使光緒開始對這個小小道員有了好感。
慈禧也對袁有了認識,因為她對於榮祿的話是言聽計從的,榮祿曾親自看過袁的練軍工作,並且對袁甚有好評,則袁的能幹有為是必然的了。
小站練兵給了袁世凱表現能力的機會,有了建立羽翼的條件,也使他獲得那時代最有權勢的人對他的重視。
光緒廿五年(1899年)二月,榮祿再度蒞臨小站點校新建陸軍,對於新軍的規模、訓練、精神以及所操演的陣形都極表滿意,並且大為激賞。他告訴袁世凱說已經奉了慈禧的密旨,授權他在北洋組織一支嶄新的軍隊。在他心目中,認為這支新軍應該以新建陸軍為模範,他令袁世凱就編組北洋新軍向他提出具體的計劃。
袁世凱費了三天的時間擬就新軍的軍製和組織,一切仿效新建陸軍,共為五軍,每一軍共轄八營:計步兵五營,炮兵一營,馬兵一營,工兵一營,另附一個學兵營。每營設一個統帶,統帶率四個領官,每個領官領一隊,每隊250人,所以每營是1000人。規定每營兵士必須足額,餉糧按人發給,足食足兵。
榮祿立即接受了袁世凱的獻議,將這個新軍訂名為“武衛軍”。武衛軍分為五個軍,為:武衛前軍,武衛後軍,武衛左軍,武衛右軍,武衛中軍。榮祿擔任武衛軍的統帥併兼統武衛中軍,以馬玉昆統武衛前軍,聶士成統武衛左軍,袁世凱統武衛右軍,董福祥統武衛後軍,每軍九千餘人。武衛右軍即由新建陸軍改編而成,是武衛軍中最完整,最精銳的部隊。武衛中軍則是重新招募,以旗丁為主,一切規模俱參照新建陸軍,所以人數也有1萬人,而且都是年輕精壯的。武衛前軍,武衛後軍,武衛左軍這三支部隊則是以燕隴舊軍改編,如董福祥的武衛後軍就是由甘軍改編,所以舊勇營的習氣和組織仍然存在,非常散漫。榮祿雖然限令他們就地整編,可是整編工作卻很遲慢。
武衛軍成立後,袁常往來北京和天津,他的聖眷日隆,慈禧特賞他在西苑門內騎馬和乘坐拖船,這些特權都是對一個大臣的無比殊榮。
北洋軍閥史話
九、康有為鼓吹變法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清廷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就是“戊戌政變”。袁世凱和戊戌政變有重要的關係,因此我們在敘述這一段曆史之前,必須先把西太後和光緒之間的種種作一個交代。
同治皇帝死後,因為他沒有兒子,也沒有過繼兒子,於是沒有主見的慈安太後(東太後)和有野心的慈禧太後(西太後)便共同商定,以醇親王(奕譞)的次子載湉,為鹹豐帝的承繼兒子,繼承皇位,這就是光緒皇帝。按照清室的皇位繼承法,這本是不合理的,因為同治和光緒都是“載”字輩,他們倆人是堂兄弟,兄終弟及,在滿清還無先例。可是光緒的父親奕譞是鹹豐皇帝的兄弟,光緒的母親是西太後的妹妹,兩兄弟娶兩姊妹。西太後既是光緒的大伯媽,又是光緒的大姨媽,親上加親,除了親生兒子,這種關係應該是最親的了。選擇這樣關係的親人來做皇帝,是有把握可以控製的,何況這時西太後有極旺盛的權力欲望,如果她不作太後,則如何垂簾聽政呢?
光緒五歲即位,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清廷一切政事全由東西兩位太後垂簾聽政。
東太後素來不願管事,因此西太後便掌握了實權。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光緒已17歲了,這時東太後也死了五年多,西太後不好意思再繼續聽政,乃宣布於明年正月“還政”,其實還政不過是個名目,她換了個“訓政”的名目繼續攬權。到了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才宣告親政,這時光緒已19歲,可是二品以上大員的黜陟,仍要由慈禧決定。
不論從哪方麵說,光緒帝總算是一個可愛的、值得同情的年輕小皇帝。他想做一個有為的好皇帝,可惜在一個無可施展的政治環境中,上有慈禧的專橫,而朝中滿籍官吏盡是頑固守舊愚昧無知,不要說政治上他不能有作為,甚至於在愛情上也不能自由。清王朝的家法本來就極嚴格,加上慈禧的跋扈,結果造成同治和光緒兩朝的皇帝悲劇。
清宮中有一個不公開的秘密,就是關於慈禧迫死他親生兒子同治和他的皇後一件公案。據說選定同治的皇後是東太後所主張的,所以西太後不高興,在同治新婚時藉口皇後年輕,不懂宮中禮節,所以不許小夫婦在一塊。同治出天花時,慈禧把皇後喊去斥責,皇後深感委曲,乃遄赴養心殿同治皇帝處哭訴。同治勸她忍受,安慰她說:我們夫妻終將會有出頭的一天。不料這句話卻惹來了大禍。原來慈禧既不喜歡這個媳婦,因此早就在同治周圍設下了監視的耳目。這天她聽說皇後在探視同治,就不許聲張悄悄到養心殿的東暖閣外偷聽兒子和媳婦的談話。這對小夫妻萬沒料到說幾句私房話會闖下了滔天大禍,隻見慈禧怒氣沖沖地闖了進來,一把抓住皇後的頭發,舉手痛打,並且叫內廷準備棍仗侍候。同治嚇得昏厥過去了,慈禧因此沒有對皇後用刑。等到同治一死,慈禧便把責任全部加到皇後的頭上,下令限製皇後的飲食。兩個月後,皇後也就被折磨死了。皇後死後,慈禧的怒氣還不消,又革掉了皇後的父親崇綺的侍郎職位。第二年,有個多事的禦史上了一個奏摺,說外邊傳說很多,有說皇後死於悲痛過度,有說死於絕粟,總之,節烈如此,應當表彰,賜與美諡雲雲。結果皇後的諡號沒有爭到,這位禦史把自己的官也丟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