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受任主持訓練新軍事宜,從此開始了他燦爛的一生,這就是小站練兵。


    當時積極促請清廷重整陸軍的,以胡燏棻和袁世凱最力。胡曾將英使所交來的《應時練兵說帖》求寧波王修植編修代擬條陳。王文辭敏捷,對新政研究有素,遂寫成兩稿,第一稿是以英使說帖為藍本,第二稿是加以文字的煊染。胡以第二稿送至京師督辦軍務五大臣慶親王和榮祿,胡因得練定武軍十營;袁世凱聞聽胡練兵的經緯,乃日日趨訪王修植,並和王修植、張錫鑾、孫寶琦、潘克俊四人結成盟兄弟。當時北京侯家巷的名妓為沈四實、花媚卿、花寶琴、林枝笙、賽金花等。袁逐日在大實班宴會,藉以肆應王修植,求王代擬一個練兵條陳,王乃把曾代胡擬的第一稿,即英使練兵說帖交袁。袁的為人在重要關頭極細膩,得王交來之稿,早晚朗誦,緊記要點,然後繕正,求榮祿代奏。


    榮向袁逐條詳詢,袁亦逐條對答如流。榮大為激賞,乃攜袁謁見醇親王和慶親王,袁亦對答如流,較胡燏棻能抓住要點,加以胡是紹興人,官話不如袁流利,因此袁遂得瓜代胡在小站練兵。


    小站距離天津70裏,原名新農鎮,是天津到大沽火車站中間的一個小站,本來很荒涼,隻因鐵路修築後,新農鎮成為一個小站,是鐵路必經之地,所以漸趨熱鬧,小站這個新地名也逐漸代替了新農鎮這個舊地名。


    這個地方早先曾由李鴻章所轄的一部分淮軍駐紮。淮軍們曾仿古屯田法,鑿川引水以種禾稻,屯軍前後曆時20年,淮軍散後,小站的軍營便變成了廢壘。


    這一年袁世凱隻有37歲,清廷建練新軍的工作,給他製造了一條唿風喚雨、騰雲駕霧,培植自己勢力,取清朝江山而代之的捷徑。


    這時候,清廷鼓勵各省建練新軍,各省督撫都爭先恐後地網羅國外或國內知名的軍事人才,充當練兵機構的實際主持人。袁世凱學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以文人而“知兵”,他曾寫過一本兵書,又在朝鮮表現了他是文武全才,所以李鴻章很賞識他,西太後的寵監李蓮英也被他買通。當他主持“新建陸軍”督訓工作後,他和其他各省督撫最大的不同地方,就是他的幕僚長並不是一個新的軍事人才,又絲毫沒有戰功,而是一個長於詩詞歌賦翰林出身的徐世昌。袁除了請徐世昌擔任參謀而外,並請唐紹儀擔任文案。


    袁世凱雖自認文武全才,但他畢竟沒有軍事的實際知識,而他所選的文武兩大幕僚,也都不懂軍事,因此網羅實際負責帶兵和練兵的幹部,便不能不找尋真正的軍事人才。


    前麵曾提到天津有一個武備學堂,是李鴻章創辦的,武備學堂的總辦是旗籍道員蔭昌。


    袁世凱便請蔭昌推薦軍事人材,蔭昌推薦了在武備學堂畢業的學生馮國璋、段祺瑞、梁華殿和王士珍。


    袁世凱這個時候極需軍事幹部,所以當蔭昌介紹了這幾個武備學堂畢業的學生來見他後,他立即派馮國璋為步兵學堂監督兼督操營務處總辦,段祺瑞為炮兵學堂監督兼炮兵營統帶,王士珍為講武堂總教習兼工程營統帶。步、炮、工兵學堂都是附設在新軍裏麵的隨營軍事學校,因此這三個軍官既要帶兵,又兼管訓練,所擔任角色的吃重可以想像;同時亦可看出袁世凱在這時所能吸收的軍事人才是多麽稀少零落。由於王、段、馮三人成為袁世凱建練新軍的三根支柱,於是他們就分別得到龍(王士珍)、虎(段祺瑞)、狗(馮國璋)三個綽號,另外對他們三個人的總稱是“北洋三傑”。這北洋三傑的出身,各自不同:


    王士珍字聘卿,直隸正定縣人,他的出身最為特殊。他家境貧窮,先為人放牛,隨後投入朝陽鎮總兵楊瑞生的旗下為馬弁。楊瑞生是湖南湘潭人,以洪憲禍首聞名的楊度便是他的侄兒。王士珍雖姓王卻不叫士珍。有一年聶士成編練武衛新軍,曾向楊瑞生調用軍事人才,楊瑞生開了一張名單,保薦一批幹部,其中一名是守備王士珍,不料王被保後因病告退,迴籍養病。恰好這位王馬弁為人能幹,立誌向上,楊總兵因保單已送出,缺了王士珍便叫王馬弁冒充王士珍,頂名前往武衛新軍報到。他到武衛新軍後不久,又由武衛新軍選送到武備學堂受教三年,曾經參加過甲午中日戰爭,戰後隨聶士成駐軍蘆台。他一直冒用王士珍之名,而真的王士珍卻晚年潦倒,落到在楊瑞生家中做燒飯司務。


    段祺瑞字芝泉,是安徽合肥人,在武備學堂畢業後,曾奉派去德國研究軍事。馮國璋字華甫,是直隸河間縣人,出身秀才,在武備學堂步兵班畢業,曾供職於聶士成的武衛軍,後來再度進入武備學堂研究戰術。梁華殿到小站僅很短一段時間,也許是他功名無份,在一次夜間操作中,失足跌到水中淹死了。如果他在,北洋三傑也許會變成北洋四傑了。


    袁世凱認為清軍所以不能一戰,有基本的原因,就是在一切編製和組織上都不能符合時代,所以須從基本的軍製上革新,參用西法,認真訓練。因此他獲準精練1.2萬人,作為新建陸軍的基本武力。其中包括步隊八營,共8000人;炮隊兩營,共2000人;馬隊兩營,每營500人,共1000人;工程隊一營,計1000人。合共1.2萬人。以步隊為主,炮隊為輔,馬隊巡護,工程隊供臨時調遣。在編製上分為兩翼,設統領二人,下設分統、分領訓練,每分統統轄步隊二千,炮隊二千,馬隊一千。其組織如下:


    新建陸軍步隊營,設統帶官兼一員管轄全營,幫統帶官一員,管帶領官四員,哨官12員,哨長24員,督排哨長四員。


    新建陸軍炮隊營,設統帶官一員,管轄全營。幫統兼左翼領官一員,管轄三哨。副領官兼哨官三員,哨長九員,各管重炮二尊。管查炮馬哨長一員,幫統兼右翼領官一員,管轄三哨。副領官兼哨官三員,哨長12員,管查炮馬哨長一員,幫統兼接應馬炮隊領官一員,管轄三哨。副領官兼哨官三員。哨長九員。管查炮馬哨長一員。


    新建陸軍馬隊營,設統帶官一員,管轄全營。幫統官一員,領官兼一哨官四員,哨官八員,哨長12員。


    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官一員,幫帶官一員,委員一員,管理橋樑司隊官一員,木工四隊,鐵工一隊,水工二隊。管理地壘司隊官一員,築工四隊,石工一隊,筐工二隊,土工二隊。管理電雷司隊官一員,雷兵三隊,管理修械司隊官一員,修炮鐵工一隊,修槍鐵匠二隊,修械木工一隊。管理測繪司隊官一員,測繪一隊,印化兵一隊。管理電報司隊官一員,工匠一隊。


    新建陸軍督練處,督練官一員,稽查全軍參謀軍務營務官一員,執法營務官一員,督操營務處一員,督隊稽查先鋒官14員。另教習處洋教官13員,翻譯13員,糧餉局總辦委員一員,管理採買製造委員二員,軍械局總辦委員一員,收發軍械委員二員,軍醫局正醫官一員,副醫官一員,還有轉運局、偵探局等。


    新建陸軍須帳篷2400個,全部用外國帆布製造,每一名士兵均備洋製雨衣、雨帽和洋毯,每哨有洋表,雙筒望遠鏡和指南針。每二營有行軍電台。每官長有督隊腰刀一把,手槍一隻。這就是小站練兵時的軍隊組織。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洋軍閥史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中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中江並收藏北洋軍閥史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