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老太婆的手筆,還有平假名,連小孩也會念。"
"那麽你會?"
"我才不念這種東西。"
"你就和著節拍念來給我們聽看看吧!"
"別開玩笑,這是經文,可不是歌謠。"
"你別傻了。以前人不都把經文拿來當歌謠唱。和贊韻就是其中的一種啊!"
"可是這不是和贊韻啊!"
"管它什麽韻,快點唱給我們聽。不然我們要打你了。"
"哎喲,哎喲!"
"那我唱嘍!"
那男子並未站起來,躺在床上,把經文拿得高高的。
佛說父母恩重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
於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說法
菩薩聲聞
比丘比丘尼憂婆塞憂婆夷
一切諸天人
龍神鬼神等
皆聚集於此聽法
一心圍繞寶座
瞻仰佛祖尊顏---
"這是什麽啊?"
"比丘尼是不是最近臉塗白粉在花街柳巷賣笑的人啊?"
"噓!別說話。"
彼時佛陀乃為說法
一切善男子善女人
父有慈恩
母有慈恩
人之所以能出生在世
皆緣於
宿業之因
父母之緣
"什麽啊!原來是在談父親和母親的事啊!釋迦牟尼佛說的也不過是這些眾所皆知的事罷了。"
"噓---阿武你真吵!"
"你看,他不念了,剛才聽得舒服,我正要睡著了呢!"
"好了,他已經不吵了,你再多念點吧!要押韻哦!"
人無父則不生
無母則不育
因之
稟氣父胤
托形母胎
念誦的人禮儀不端,他改變睡姿挖著鼻孔繼續念道:
以此因緣之故
悲母之念子
世間無比
其恩浩蕩
念到這裏,大家都沉默下來,念誦的人反而覺得不帶勁兒。
"喂!有沒有人在聽啊?"
"我們在聽啊!"
始受胎時
十月期間
行住坐臥
蒙諸苦惱
飲食衣服
執念不生
毫無貪念
一心但求
安然生產
"好累,念到這兒就好了吧!"
"我們正聽得起勁呢!繼續往下念吧!"
懷胎足月
生產之時
業風吹促
如骨節痛苦
父亦身心戰懼
憂念母子
諸親眷族皆苦惱
既生墮草上
父母欣無限
猶如貧女得寶珠
剛開始大家隻不過隨便聽聽,漸漸了解經文深意,大家不禁都聽得出神。
嬰兒初啼
母亦脫胎換骨
爾來
母懷是寢處
母膝是遊場
母奶是食物
母愛是生命
母飢中時
吐哺餵子
無母不養
及離闌車
十指爪中
食子不淨
……計人
飲母之乳
一日八十斛
父母恩重
昊天罔極
"……"
"怎麽不念了?"
"我這就要念了。"
"哎喲,你哭了,你竟然邊念邊哭啊!"
"別胡扯!"
念誦的人虛張聲勢又繼續念。
母傭東西鄰
或汲水或燒水
或臼米或磨秣
還家時
未至家門
我兒家啼哭
若思戀此
心愕胸不平
乃奔還家
兒遙見母來
弄腦晃頭
嗚咽向母
母曲身舒兩手
我口親子口
兩情一致,恩愛如洽
兩歲離懷始行
無父則不知火燒身事
無母則不知刀墮指事
三歲離乳始食
無父則不知毒落命事
無母則不知藥救病事
父母往外座席
若得美味珍饈
不食藏懷
子與子
子喜親歡
"你又哭了嗎?"
"這讓我迴想起往事。"
"你邊念邊哭,害我們也都快跟著掉眼淚了。"
無賴漢也有雙親。
雖然他們言行粗暴,整日醉生夢死,但他們也不是石頭裏迸出來的。
這些人平常隻要一提到父母親。
(呸!沒用的傢夥!)
受到別人的取笑。
(哼!父親算什麽?)
他們裝出不認雙親的表情,以為如此才是英勇的表現。
可是,在聽過經文之後,他們的心底憶起父母,個個鴉雀無聲。
剛開始念誦《父母恩重經》時,也隻是隨口哼哼,但經文深入淺出,念者聽者漸漸了解其意。
我也有父母。
一想到這裏,大家不禁憶起兒時,吮乳、跪膝爬行的情景。
雖然有的人以手當枕,或高舉雙腳露出腿毛,隨意躺在榻榻米上聽經文,不知不覺間也都流下淚來。
</br>
"那麽你會?"
"我才不念這種東西。"
"你就和著節拍念來給我們聽看看吧!"
"別開玩笑,這是經文,可不是歌謠。"
"你別傻了。以前人不都把經文拿來當歌謠唱。和贊韻就是其中的一種啊!"
"可是這不是和贊韻啊!"
"管它什麽韻,快點唱給我們聽。不然我們要打你了。"
"哎喲,哎喲!"
"那我唱嘍!"
那男子並未站起來,躺在床上,把經文拿得高高的。
佛說父母恩重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
於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說法
菩薩聲聞
比丘比丘尼憂婆塞憂婆夷
一切諸天人
龍神鬼神等
皆聚集於此聽法
一心圍繞寶座
瞻仰佛祖尊顏---
"這是什麽啊?"
"比丘尼是不是最近臉塗白粉在花街柳巷賣笑的人啊?"
"噓!別說話。"
彼時佛陀乃為說法
一切善男子善女人
父有慈恩
母有慈恩
人之所以能出生在世
皆緣於
宿業之因
父母之緣
"什麽啊!原來是在談父親和母親的事啊!釋迦牟尼佛說的也不過是這些眾所皆知的事罷了。"
"噓---阿武你真吵!"
"你看,他不念了,剛才聽得舒服,我正要睡著了呢!"
"好了,他已經不吵了,你再多念點吧!要押韻哦!"
人無父則不生
無母則不育
因之
稟氣父胤
托形母胎
念誦的人禮儀不端,他改變睡姿挖著鼻孔繼續念道:
以此因緣之故
悲母之念子
世間無比
其恩浩蕩
念到這裏,大家都沉默下來,念誦的人反而覺得不帶勁兒。
"喂!有沒有人在聽啊?"
"我們在聽啊!"
始受胎時
十月期間
行住坐臥
蒙諸苦惱
飲食衣服
執念不生
毫無貪念
一心但求
安然生產
"好累,念到這兒就好了吧!"
"我們正聽得起勁呢!繼續往下念吧!"
懷胎足月
生產之時
業風吹促
如骨節痛苦
父亦身心戰懼
憂念母子
諸親眷族皆苦惱
既生墮草上
父母欣無限
猶如貧女得寶珠
剛開始大家隻不過隨便聽聽,漸漸了解經文深意,大家不禁都聽得出神。
嬰兒初啼
母亦脫胎換骨
爾來
母懷是寢處
母膝是遊場
母奶是食物
母愛是生命
母飢中時
吐哺餵子
無母不養
及離闌車
十指爪中
食子不淨
……計人
飲母之乳
一日八十斛
父母恩重
昊天罔極
"……"
"怎麽不念了?"
"我這就要念了。"
"哎喲,你哭了,你竟然邊念邊哭啊!"
"別胡扯!"
念誦的人虛張聲勢又繼續念。
母傭東西鄰
或汲水或燒水
或臼米或磨秣
還家時
未至家門
我兒家啼哭
若思戀此
心愕胸不平
乃奔還家
兒遙見母來
弄腦晃頭
嗚咽向母
母曲身舒兩手
我口親子口
兩情一致,恩愛如洽
兩歲離懷始行
無父則不知火燒身事
無母則不知刀墮指事
三歲離乳始食
無父則不知毒落命事
無母則不知藥救病事
父母往外座席
若得美味珍饈
不食藏懷
子與子
子喜親歡
"你又哭了嗎?"
"這讓我迴想起往事。"
"你邊念邊哭,害我們也都快跟著掉眼淚了。"
無賴漢也有雙親。
雖然他們言行粗暴,整日醉生夢死,但他們也不是石頭裏迸出來的。
這些人平常隻要一提到父母親。
(呸!沒用的傢夥!)
受到別人的取笑。
(哼!父親算什麽?)
他們裝出不認雙親的表情,以為如此才是英勇的表現。
可是,在聽過經文之後,他們的心底憶起父母,個個鴉雀無聲。
剛開始念誦《父母恩重經》時,也隻是隨口哼哼,但經文深入淺出,念者聽者漸漸了解其意。
我也有父母。
一想到這裏,大家不禁憶起兒時,吮乳、跪膝爬行的情景。
雖然有的人以手當枕,或高舉雙腳露出腿毛,隨意躺在榻榻米上聽經文,不知不覺間也都流下淚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