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作者:[美]傑克·威澤弗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遠離故土的農耕土地上,蒙古人擔心屍體無法被自然腐化,而且還擔心當地民眾可能會褻瀆屍體。在對女真人的戰役中,草原戰鬥的正常模式在發生另一種轉變,蒙古人開始將死亡士兵的遺體送迴草原故鄉安葬。戰俘要按照某種方式來運送死屍,大概要將屍體縫裝在皮革袋子裏,然後放到駱駝上或用牛拉的小車中。如果上述做法無法實行,蒙古人就將屍體帶到草地附近,與他的所有物品一起秘密安葬。隨後,他們又將牲畜驅趕到墳墓上方來加以遮掩,以防農民找到它,並且掘走墓中的物品。
蒙古人並不是在戰爭中獲得榮譽;而是在勝利中贏得榮譽。他們在每次戰役中都隻有一個目標——完全的勝利。為達此目的,使用什麽手段對付敵人,怎樣作戰,或如何避免挨打,這都是無關緊要的。通過狡猾的詭計或殘忍的手段而獲得的勝利,也是一種勝利,並不會給戰士的英勇帶來汙點,因為戰場上有許多其他展現勇敢的機會。對蒙古士兵來說,要是戰鬥失敗,就沒有個人榮譽之類的東西。據說,成吉思汗這樣講到,除非完成任務,否則不會有任何好結果。
蒙古人處處顯示出其聰明才智,而在將女真人的最大資產(即大量的人口)轉變成他們最大債務的能力方麵,蒙古人明顯地更富有創造性。在進攻一個城市之前,蒙古人就會清除四周所有的鄉村。他們會通過擴大十進位軍事組織的方式,強有力地徵募當地的勞力。每個蒙古士兵都必須驅集到當地十個勞力,供其驅使;要是他們中有人死了,就必須找到代替的勞力,以便總有十個人供他差遣。作為軍隊的擴大部分,這些俘虜的日常工作就是要找到供給牲畜和士兵的食物和水,還要搜集用於填滿即將圍攻城市的護城河所需的物資,如石頭和泥土。這些被徵募的人還要操作各種圍城武器,用木製的或石製的投擲武器來搗毀城牆,另外,還要去推移用於突破城牆的移動塔樓。
對蒙古人來說,農民的生活方式似乎是無法理解的。女真人的領土上滿是民眾,然而牲畜卻如此之少;這與蒙古迥異,在蒙古,通常每個人都有五到十頭左右的牲畜。於蒙古人而言,農田就是草地,就是花園,農民就像是放牧著的動物,而不是食肉的真正人類。蒙古人用指稱牛羊的相同詞彙,來指稱這些吃草的民眾。眾多的農民就如同是許多的牧群,而當士兵去把他們圍捕起來或趕走他們的時候,士兵們也會使用圍捕氂牛一樣的詞彙與情感,來圍捕農民。
這個時代的傳統軍隊,將村莊視作為掠奪的資源,而將農民視作是被搶奪、被殺戮或可用任意手段來加以擺布的討厭鬼。相比之下,在人數上少於他們所侵入地區的蒙古人,卻對大量民眾大加利用。蒙古士兵修改傳統的草原策略,即利用圍捕敵人牧群,並將它們驅趕到敵人戰線或家園的策略,在士兵們迅速進攻之前,製造大混亂。在這場對付女真人的戰役中,蒙古人採用了這種針對成群小農的策略。蒙古軍隊分成小部隊,去攻擊未設防的村莊,縱火焚燒,驅趕居民。受驚的農民四處奔命。他們阻塞要道,給女真人的軍需物資運送造成困難。在這場戰役中,超過百萬的難民絕望地逃離鄉村,湧入城鎮;他們消耗了大量的食物儲備,無論他們走到哪裏,他們都會造成大混亂。
對此時代的軍隊來說,難民潮緊隨軍隊之後並不具有典型性。難民是被置於蒙古人之前的,而且蒙古人還通過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將農民當成防護盾牌,並將他們當成活生生的衝擊撞錘來撞擊城門。隻要能保住蒙古人的性命,他們是根本不在乎敵軍傷亡的。戰鬥中死去的俘虜,其屍體被用來填充護城河,形成跨越敵軍防禦工事的通道。女真人和他們的民眾被困城內,糧草斷絕;在很多城市,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不滿情緒漸漸滋長,而且反對女真官員的城市兵變和農民起義也在爆發,他們無力保護、供養和控製大批的難民。在最嚴重的一次起義中,女真軍隊殺戮了大約三萬自己的農民。
與行動緩慢而又沿著特定前線前進,或在特定戰場作戰的大規模步兵部隊不同,蒙古人是跨越整個領土作戰的,相繼發生的騷動和混亂,使得蒙古人可以施加各種陰謀詭計。有一段小插曲,蒙古人俘獲了一支前去大定城解圍的護送隊和一名高級官員。一位蒙古人穿上這名女真高級使臣的衣服,帶著官方文書,喬裝進入敵軍城市。當他到達的時候,按照預先安排,蒙古軍隊就解除包圍並且撤走。一到城內,這個蒙古冒充者就哄騙當地官員們相信,他們剛剛打敗蒙古人。蒙古冒充者隨後檢查辛苦拆除的城市防禦設施,並且監督城內軍隊的撤離。在解除武裝幾周之後,他就通知了蒙古人,他們如閃電般殺迴,輕易地就奪取該城。
蒙古人不僅利用這樣的詭計,而且還無情地使用宣傳手段,在敵軍中散布謠言,引發焦慮和恐懼。蒙古人散布虛假的信息,在敵軍中造成憂慮,要是女真守軍願提供給他們大量的貓和鳥作為戰利品的話,他們就會答應從被圍城市撤軍。據載,飢餓的居民急切地搜集了這些動物,並把它們交給蒙古人。在得到所有這些動物之後,蒙古人就在它們尾巴上繫上點著的火把和旗幟,隨後便放了它們,於是,受驚的動物又迅速竄迴到城裏,焚燒城市。這則軼事提供了一份戲劇性的戰爭宣傳。
</br>
蒙古人並不是在戰爭中獲得榮譽;而是在勝利中贏得榮譽。他們在每次戰役中都隻有一個目標——完全的勝利。為達此目的,使用什麽手段對付敵人,怎樣作戰,或如何避免挨打,這都是無關緊要的。通過狡猾的詭計或殘忍的手段而獲得的勝利,也是一種勝利,並不會給戰士的英勇帶來汙點,因為戰場上有許多其他展現勇敢的機會。對蒙古士兵來說,要是戰鬥失敗,就沒有個人榮譽之類的東西。據說,成吉思汗這樣講到,除非完成任務,否則不會有任何好結果。
蒙古人處處顯示出其聰明才智,而在將女真人的最大資產(即大量的人口)轉變成他們最大債務的能力方麵,蒙古人明顯地更富有創造性。在進攻一個城市之前,蒙古人就會清除四周所有的鄉村。他們會通過擴大十進位軍事組織的方式,強有力地徵募當地的勞力。每個蒙古士兵都必須驅集到當地十個勞力,供其驅使;要是他們中有人死了,就必須找到代替的勞力,以便總有十個人供他差遣。作為軍隊的擴大部分,這些俘虜的日常工作就是要找到供給牲畜和士兵的食物和水,還要搜集用於填滿即將圍攻城市的護城河所需的物資,如石頭和泥土。這些被徵募的人還要操作各種圍城武器,用木製的或石製的投擲武器來搗毀城牆,另外,還要去推移用於突破城牆的移動塔樓。
對蒙古人來說,農民的生活方式似乎是無法理解的。女真人的領土上滿是民眾,然而牲畜卻如此之少;這與蒙古迥異,在蒙古,通常每個人都有五到十頭左右的牲畜。於蒙古人而言,農田就是草地,就是花園,農民就像是放牧著的動物,而不是食肉的真正人類。蒙古人用指稱牛羊的相同詞彙,來指稱這些吃草的民眾。眾多的農民就如同是許多的牧群,而當士兵去把他們圍捕起來或趕走他們的時候,士兵們也會使用圍捕氂牛一樣的詞彙與情感,來圍捕農民。
這個時代的傳統軍隊,將村莊視作為掠奪的資源,而將農民視作是被搶奪、被殺戮或可用任意手段來加以擺布的討厭鬼。相比之下,在人數上少於他們所侵入地區的蒙古人,卻對大量民眾大加利用。蒙古士兵修改傳統的草原策略,即利用圍捕敵人牧群,並將它們驅趕到敵人戰線或家園的策略,在士兵們迅速進攻之前,製造大混亂。在這場對付女真人的戰役中,蒙古人採用了這種針對成群小農的策略。蒙古軍隊分成小部隊,去攻擊未設防的村莊,縱火焚燒,驅趕居民。受驚的農民四處奔命。他們阻塞要道,給女真人的軍需物資運送造成困難。在這場戰役中,超過百萬的難民絕望地逃離鄉村,湧入城鎮;他們消耗了大量的食物儲備,無論他們走到哪裏,他們都會造成大混亂。
對此時代的軍隊來說,難民潮緊隨軍隊之後並不具有典型性。難民是被置於蒙古人之前的,而且蒙古人還通過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將農民當成防護盾牌,並將他們當成活生生的衝擊撞錘來撞擊城門。隻要能保住蒙古人的性命,他們是根本不在乎敵軍傷亡的。戰鬥中死去的俘虜,其屍體被用來填充護城河,形成跨越敵軍防禦工事的通道。女真人和他們的民眾被困城內,糧草斷絕;在很多城市,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不滿情緒漸漸滋長,而且反對女真官員的城市兵變和農民起義也在爆發,他們無力保護、供養和控製大批的難民。在最嚴重的一次起義中,女真軍隊殺戮了大約三萬自己的農民。
與行動緩慢而又沿著特定前線前進,或在特定戰場作戰的大規模步兵部隊不同,蒙古人是跨越整個領土作戰的,相繼發生的騷動和混亂,使得蒙古人可以施加各種陰謀詭計。有一段小插曲,蒙古人俘獲了一支前去大定城解圍的護送隊和一名高級官員。一位蒙古人穿上這名女真高級使臣的衣服,帶著官方文書,喬裝進入敵軍城市。當他到達的時候,按照預先安排,蒙古軍隊就解除包圍並且撤走。一到城內,這個蒙古冒充者就哄騙當地官員們相信,他們剛剛打敗蒙古人。蒙古冒充者隨後檢查辛苦拆除的城市防禦設施,並且監督城內軍隊的撤離。在解除武裝幾周之後,他就通知了蒙古人,他們如閃電般殺迴,輕易地就奪取該城。
蒙古人不僅利用這樣的詭計,而且還無情地使用宣傳手段,在敵軍中散布謠言,引發焦慮和恐懼。蒙古人散布虛假的信息,在敵軍中造成憂慮,要是女真守軍願提供給他們大量的貓和鳥作為戰利品的話,他們就會答應從被圍城市撤軍。據載,飢餓的居民急切地搜集了這些動物,並把它們交給蒙古人。在得到所有這些動物之後,蒙古人就在它們尾巴上繫上點著的火把和旗幟,隨後便放了它們,於是,受驚的動物又迅速竄迴到城裏,焚燒城市。這則軼事提供了一份戲劇性的戰爭宣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