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風雨雨憶前程,七十年來剩此生。
滿眼兒孫皆俊秀,未須寂寞養殘生。
“滿眼兒孫皆俊秀”,爸爸特別懷念的是小孫子豐羽。豐羽的父母分居兩地,至今未能團圓。所以小羽隻能托上海的外婆帶。外婆(就是我姨媽)有時把小羽送過來給爺爺看看。但絕大多數時間爸爸隻能望望插在窗欞上的照片。臥病醫院時,他又懷念起小羽來。草草地在一張小紙上寫下了一首打油詩:
小羽
小羽生四月,小臉極可愛。
父母各一方,形似三角戀。
小羽叫媽媽,淚界桃花臉。
媽媽在天津,如何聽得見。
小羽叫爸爸,聲音一連串。
要向石家莊,播送無線電。
安得縮地方,千鄉如一縣。
天下有情人,朝夕長相見。
雖然生重病住醫院,但這一段時間可能是爸爸自“文革”以來過得最“輕鬆”甚至最“幸福”的日子。
“寂寞便是福”
3月28日,爸爸終於出院了。他本來睡在前房。陽台上另有一隻小床,是專供他午休的。但他出院後因為不必再去上班,整天在家,而那時華瞻哥一家五口都已搬入,爸爸病後喜歡安靜,從此就睡在那隻小床上。那小床在陽台東頭,頂住南北兩牆,寬不過71.5厘米,長不過157厘米。爸爸睡在床上,兩腿伸不直。但他說自己睡覺本來就是曲著腿的。
“這裏好,這裏蠻好,這裏安靜。”
爸爸在這小床上一睡就睡了五年多(還不包括這以前的午睡),直到逝世!(如今這小床已陳列在石門故居緣緣堂。)
當初被他們拖來拖去,一會兒到畫院,一會兒到博物館,一會兒到鄉下,沒完沒了的批鬥。那段時期,爸爸多麽盼望“解放”啊!所謂“解放”,就是“審查”完畢。我統計了一下,爸爸在給恩狗的信裏盼望“解放”或自己推測即將“解放”的文字,一共有51處之多!從1968年5月起,他就已在翹首盼望。想不到盼到了1970年,還是靠自己的一場病自己解放了自己。
說是“未須寂寞養殘生”,那隻是自己安慰自己。生病,畢竟是寂寞的。幸而有詩詞相伴。
說到這裏,我必須把恩狗刊於第25期《桐鄉文藝》上的一篇文章(轉載於1990年11月8日菲律賓《商報》)全文引用如下:
父親與詩詞
人生如夢。現已四十八歲的我,迴顧三十年前之事,猶如昨日。當時我正在上海格致中學讀高中。雖然我已決定投考理工科大學,但對古文及詩詞仍頗感興趣。這大約與父親對我的薰陶不無關係。
在我主動要求下,父親每星期給我上三次課,使我得到一個較有係統地學習古典文學的機會。父親教我讀了一部分《古文觀止》中的文章,四書中的《孟子》,以及古詩和唐宋詩詞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唐宋詩詞。在那以前,中學語文老師也給我們講過詩詞。但他是用普通話教的。詩詞這東西,打起京片子讀,顯得張口結舌,今天背了明天就忘記,而且讀起來體會不出音律的妙處。而父親教我讀詩詞時,是用石門白吟唱的。說來也奇怪,我跟隨父親吟誦,過不多久,就能辨別出其中音律及措辭的奧妙來。用父親當時的話來說,詩詞隻能像歌一樣唱,不能像話劇道白一樣讀。的確如此。在父親的指教下,我在考入天津大學以前,居然背出了二千多首詩詞。而且由於這些詩詞是“唱”出來的,故迄今猶記得不少。
父親對詩詞的酷愛,已到了難以用筆墨形容的地步。他在晚年曾對我說,他死後隻有一樣東西捨不得拋棄,那就是詩詞。他的古詩新畫,被世人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他酷愛詩詞的最好見證。
我入大學後,經常與父親通信。父親每有詩稿,必用宣紙寫好寄我。我們還經常互換詩詞遊戲,比如蕉葉詩、連環詩等。在動亂的“文革”期間,父親從“牛棚”中寄信給我,往往把某句當時見不得人的話隱藏在一首詩中。我給他的信中,也時常有這樣的密碼詩。但因我在詩詞上下的功夫比起父親來相差太遠,故我隻能集古人詩句,將暗語隱藏其中。比如取七句七言詩,第一句之第一字,第二句之第二字……第七句之第七字,恰好組成一句暗語。讀詩詞,本為陶冶性情,想不到在“文革”中被父親與我當作密碼使用,現在迴想起來,唯令人苦笑而已。
可惜父親在未曾重見天日之前與世長辭了。但直到現在,隻要我閉起眼睛,就仿佛看見父親吟誦詩詞時的灑脫風度,聽見他那抑揚頓挫的聲調。願詩詞的性靈長伴父親於天國之中。
1985年6月25日於杭州多
好的一篇文章!要不是恩狗留下這篇文章,我這個粗心人還不知道爸爸晚年的心情和愛好。如今重讀此文,發現自己也已步入愛好古文詩詞的老年境域。童年和青年時,滿娘或爸爸教我念古文詩詞,我總當成一種負擔應付過去。仿佛鸚鵡學舌,根本不懂詩文的意義。現在卻會主動去拿以前讀過的這些書來咀嚼、品味。文學的魅力似乎超過了其他藝術。
爸爸曾對我說:“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史。傳留下來的隻有數得清的這些文學作品。其他的都被曆史淘汰了。至於現代的文學作品,當然也有不少優秀的,但畢竟還沒有經過曆史的淘汰。再隔五千年後能保存下來的才是精華。我們光是從這一點想,就會知道古代文學的可貴。”
爸爸當時對我說這一席話,有點對牛彈琴。但如今迴想起來,真是字字珠璣。
恩狗文中提到的父子二人利用詩詞寫暗語,是一件既有趣而又苦澀的事。我不妨選一首引用在下麵。那是爸爸在1969年約10月上半月寫給恩狗的(請注意黑體字):
看花攜酒去可汗大點兵
攜來朱門家莫得同車歸
動即到君家死者長已矣
幾日喜春晴玄鳥殊安適
冷落清秋節客行雖雲樂
父子通信成了爸爸晚年的樂事和慰藉。除此以外,就是寂寞陪伴著他。到了晚上,雖然我們上班的人都迴來了,但漫長的白天隻有爸爸一個人躺在陽台的小床上。於是他在1970年6月中的某日寫了一首全仄音的詩,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寄給知心人幼子:
病中作
歲晚命運惡,病肺又病足。
日夜臥病榻,食麵又食粥。
切勿訴苦悶,寂寞便是福。
爸爸不甘寂寞,躺在床上,還是量力而行看一些書。主要看的無非是古文詩詞,但有時也會抓一本日文詞典來隨意翻翻,多少也能學到幾個生字。有時發現有趣的詞語,就寫信與幼子共享。例如,他寫了自編的兩句日文,第一句每一個字的元音都是a(啊)音,第二句每一個字的元音都是o音:
あなたがあたまははなはだあたたかった(你的頭很熱了。)
このおとこのこどものおとぉと,こよ(這男孩子的兄弟,來吧!)讀
起來好像繞口令一樣。還有一處,他告訴新枚,“臥床寂寞時,亂翻字典,學得許多詞”如下:
</br>
滿眼兒孫皆俊秀,未須寂寞養殘生。
“滿眼兒孫皆俊秀”,爸爸特別懷念的是小孫子豐羽。豐羽的父母分居兩地,至今未能團圓。所以小羽隻能托上海的外婆帶。外婆(就是我姨媽)有時把小羽送過來給爺爺看看。但絕大多數時間爸爸隻能望望插在窗欞上的照片。臥病醫院時,他又懷念起小羽來。草草地在一張小紙上寫下了一首打油詩:
小羽
小羽生四月,小臉極可愛。
父母各一方,形似三角戀。
小羽叫媽媽,淚界桃花臉。
媽媽在天津,如何聽得見。
小羽叫爸爸,聲音一連串。
要向石家莊,播送無線電。
安得縮地方,千鄉如一縣。
天下有情人,朝夕長相見。
雖然生重病住醫院,但這一段時間可能是爸爸自“文革”以來過得最“輕鬆”甚至最“幸福”的日子。
“寂寞便是福”
3月28日,爸爸終於出院了。他本來睡在前房。陽台上另有一隻小床,是專供他午休的。但他出院後因為不必再去上班,整天在家,而那時華瞻哥一家五口都已搬入,爸爸病後喜歡安靜,從此就睡在那隻小床上。那小床在陽台東頭,頂住南北兩牆,寬不過71.5厘米,長不過157厘米。爸爸睡在床上,兩腿伸不直。但他說自己睡覺本來就是曲著腿的。
“這裏好,這裏蠻好,這裏安靜。”
爸爸在這小床上一睡就睡了五年多(還不包括這以前的午睡),直到逝世!(如今這小床已陳列在石門故居緣緣堂。)
當初被他們拖來拖去,一會兒到畫院,一會兒到博物館,一會兒到鄉下,沒完沒了的批鬥。那段時期,爸爸多麽盼望“解放”啊!所謂“解放”,就是“審查”完畢。我統計了一下,爸爸在給恩狗的信裏盼望“解放”或自己推測即將“解放”的文字,一共有51處之多!從1968年5月起,他就已在翹首盼望。想不到盼到了1970年,還是靠自己的一場病自己解放了自己。
說是“未須寂寞養殘生”,那隻是自己安慰自己。生病,畢竟是寂寞的。幸而有詩詞相伴。
說到這裏,我必須把恩狗刊於第25期《桐鄉文藝》上的一篇文章(轉載於1990年11月8日菲律賓《商報》)全文引用如下:
父親與詩詞
人生如夢。現已四十八歲的我,迴顧三十年前之事,猶如昨日。當時我正在上海格致中學讀高中。雖然我已決定投考理工科大學,但對古文及詩詞仍頗感興趣。這大約與父親對我的薰陶不無關係。
在我主動要求下,父親每星期給我上三次課,使我得到一個較有係統地學習古典文學的機會。父親教我讀了一部分《古文觀止》中的文章,四書中的《孟子》,以及古詩和唐宋詩詞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唐宋詩詞。在那以前,中學語文老師也給我們講過詩詞。但他是用普通話教的。詩詞這東西,打起京片子讀,顯得張口結舌,今天背了明天就忘記,而且讀起來體會不出音律的妙處。而父親教我讀詩詞時,是用石門白吟唱的。說來也奇怪,我跟隨父親吟誦,過不多久,就能辨別出其中音律及措辭的奧妙來。用父親當時的話來說,詩詞隻能像歌一樣唱,不能像話劇道白一樣讀。的確如此。在父親的指教下,我在考入天津大學以前,居然背出了二千多首詩詞。而且由於這些詩詞是“唱”出來的,故迄今猶記得不少。
父親對詩詞的酷愛,已到了難以用筆墨形容的地步。他在晚年曾對我說,他死後隻有一樣東西捨不得拋棄,那就是詩詞。他的古詩新畫,被世人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他酷愛詩詞的最好見證。
我入大學後,經常與父親通信。父親每有詩稿,必用宣紙寫好寄我。我們還經常互換詩詞遊戲,比如蕉葉詩、連環詩等。在動亂的“文革”期間,父親從“牛棚”中寄信給我,往往把某句當時見不得人的話隱藏在一首詩中。我給他的信中,也時常有這樣的密碼詩。但因我在詩詞上下的功夫比起父親來相差太遠,故我隻能集古人詩句,將暗語隱藏其中。比如取七句七言詩,第一句之第一字,第二句之第二字……第七句之第七字,恰好組成一句暗語。讀詩詞,本為陶冶性情,想不到在“文革”中被父親與我當作密碼使用,現在迴想起來,唯令人苦笑而已。
可惜父親在未曾重見天日之前與世長辭了。但直到現在,隻要我閉起眼睛,就仿佛看見父親吟誦詩詞時的灑脫風度,聽見他那抑揚頓挫的聲調。願詩詞的性靈長伴父親於天國之中。
1985年6月25日於杭州多
好的一篇文章!要不是恩狗留下這篇文章,我這個粗心人還不知道爸爸晚年的心情和愛好。如今重讀此文,發現自己也已步入愛好古文詩詞的老年境域。童年和青年時,滿娘或爸爸教我念古文詩詞,我總當成一種負擔應付過去。仿佛鸚鵡學舌,根本不懂詩文的意義。現在卻會主動去拿以前讀過的這些書來咀嚼、品味。文學的魅力似乎超過了其他藝術。
爸爸曾對我說:“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史。傳留下來的隻有數得清的這些文學作品。其他的都被曆史淘汰了。至於現代的文學作品,當然也有不少優秀的,但畢竟還沒有經過曆史的淘汰。再隔五千年後能保存下來的才是精華。我們光是從這一點想,就會知道古代文學的可貴。”
爸爸當時對我說這一席話,有點對牛彈琴。但如今迴想起來,真是字字珠璣。
恩狗文中提到的父子二人利用詩詞寫暗語,是一件既有趣而又苦澀的事。我不妨選一首引用在下麵。那是爸爸在1969年約10月上半月寫給恩狗的(請注意黑體字):
看花攜酒去可汗大點兵
攜來朱門家莫得同車歸
動即到君家死者長已矣
幾日喜春晴玄鳥殊安適
冷落清秋節客行雖雲樂
父子通信成了爸爸晚年的樂事和慰藉。除此以外,就是寂寞陪伴著他。到了晚上,雖然我們上班的人都迴來了,但漫長的白天隻有爸爸一個人躺在陽台的小床上。於是他在1970年6月中的某日寫了一首全仄音的詩,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寄給知心人幼子:
病中作
歲晚命運惡,病肺又病足。
日夜臥病榻,食麵又食粥。
切勿訴苦悶,寂寞便是福。
爸爸不甘寂寞,躺在床上,還是量力而行看一些書。主要看的無非是古文詩詞,但有時也會抓一本日文詞典來隨意翻翻,多少也能學到幾個生字。有時發現有趣的詞語,就寫信與幼子共享。例如,他寫了自編的兩句日文,第一句每一個字的元音都是a(啊)音,第二句每一個字的元音都是o音:
あなたがあたまははなはだあたたかった(你的頭很熱了。)
このおとこのこどものおとぉと,こよ(這男孩子的兄弟,來吧!)讀
起來好像繞口令一樣。還有一處,他告訴新枚,“臥床寂寞時,亂翻字典,學得許多詞”如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