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分兩派
我長大後,一直在爸爸身邊。人家都以為我小時候也一樣。其實不然。爸爸經常帶我姐姐哥哥到杭州去;我和二哥留在家裏與媽媽一起生活。所以我小時候接觸爸爸的時間較少。爸爸帶兄姐們去杭州是為了讓他們上中學;我和二哥當時還在念小學,留在鎮上就行。
每逢寒暑假他們迴來的時候,我看到長著鬍鬚、戴著墨鏡、手持“斯的克”(手杖)的爸爸,並無親熱之感。雖然爸爸和姐姐哥哥們有說有笑,但在我看來,爸爸永遠是嚴肅的,而且,爸爸是屬於姐姐哥哥他們的。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可能或多或少體會過這種滋味。爸爸在物質上對我們沒有偏愛,但在父愛上就很難說他公平了。
據說1929年農曆三月廿七日媽媽生我時,肚子疼了兩天。大概因為我生出來時大頭大腦,所以困難。媽媽看見我五官太大,就說:“啊也,難看得來!”當時對我不屑一顧。
照例請外公起名。外公也覺得孩子生得太多了,就取了一個名字叫“一寧”,意思是“得一以寧”叫爸媽他們生了這一個不可再生,免得煩惱。你們想,我在家裏怎麽可能受到重視呢。不過,媽媽總是媽媽,她還是分給我母愛。即使在添了弟弟以後,她給我的母愛,也仍然是很平等的。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兄姐們都離開父母以後,媽媽分給我的愛就越來越多了。我始終沒有離開過媽媽,直到她的最後。
爸爸和媽媽在我們家裏好像是兩派。三個姐姐和大哥(老四)是爸爸一派的;我和二哥是媽媽一派的。之所以形成兩派的局麵,前麵說過,主要是因為我和二哥一直留在媽媽身邊讀小學,而別的兄姐跟著爸爸去杭州讀中學。但是兩派的頭頭很團結,媽媽絕對服從爸爸。
李家大媽
我們的媽媽從來沒有奶水,我們幾個孩子不是請奶媽來家,就是“奶出去”。我的兄姐們大都把奶媽請進來,隻有我這個多餘的人是奶出去的,奶給一個叫陳家娘娘的人。她把我帶迴家,養到一周歲差兩個多月的某一天,她抱著我從她鄉下六塔村來到鎮上,剛跨進我家(老屋惇德堂)的門,裏邊全家放聲大哭,原來正逢久病的祖母斷氣。陳家娘娘連忙跪下,代繈褓中的我送終。據說這對她是不吉利的。後來陳家娘娘的腿瘸了,人們就歸咎於這一次碰到了“晦氣”的事。我長大後,一直和陳家娘娘保持聯繫。陳家娘娘死後,甚至我的奶兄弟死後,我還和陳家娘娘的媳婦保持聯繫。
我不吃奶以後,陳家娘娘就把我送迴家。這時候我家有一個女工叫李家大媽,據說是我祖母的陪嫁丫頭。媽媽就把我交給李家大媽管,一直管到1937年我家逃難的那年,那時我虛齡9歲。
當時在我看來,李家大媽比媽媽還親,比爸爸更親。我和她睡在一起。冬天她給我暖被窩;夏天她給我扇扇子,唱眠兒歌。唱到她打瞌睡,停下扇子不再唱歌時,我總是叫醒她:“扇呀!唱呀!”現在想起來有點殘酷。她一天家務做下來,一定很疲勞,我卻隻顧自己舒服。
剛搬進緣緣堂的那年,我實足才4歲。據爸爸在《標題音樂》一文中說,那一年我和李家大媽之間有過一段精彩的對話。我問李家大媽雨是從哪裏落下來的,她說是“天上菩薩”落下來的。我又問她是否天上菩薩麵盆裏倒出來的,她說“對的”,還誇我聰明。可是當我問她麵盆在哪裏時,她卻責備我不該要麵盆來玩水,說弄濕了衣服姆媽要罵的。由於她誤解了我,我委屈得號啕大哭。爸爸那時正在樓下西間的書房裏,我和李家大媽對話的全部內容他都聽見,爸爸理解我哭的意義,他從我的哭聲中悟到了:這就是“標題音樂”。
關於這段對話,我自己不記得了。我小時候是不受人注意的,爸爸在文章裏提到我姐姐哥哥不止一次,而寫我小時候的隻有這一篇。雖然隻有這一篇,卻是專門寫我的,我感到不勝榮幸。這篇文章於同年(1933)8月1日發表在《文學》月刊上。
我對李家大媽的感情甚至到了護短的程度。記得有一次她坐在扶梯間裏做針線,看見桌上放著我二姐玩兒用的一盒珠子,五顏六色的,實在好看,她便偷了幾顆放到旁邊的針線盒裏,偏偏被二姐從樓上望下來看見了。二姐沒有罵她,隻是趁她不在時,悄悄地把珠子放迴了自己的盒子裏。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裏,我竟袒護李家大媽,趁二姐不見,又把珠子送迴到李家大媽的針線盒裏。現在迴想起來真好笑,這不是助長她偷東西嗎!
說起偷東西,還有一件可笑的事。管我大姐的那個保姆有一次偷了東西,被媽媽發現。媽媽是個善良不過的主母。她悄悄地把東西拿了迴來,沒有追究她。誰知那保姆發現後,反而埋怨媽媽說:
“我拿了來,你又拿了去!”
她是紹興人,是用紹興口音說的,把“拿”說成“duo”(奪)的音,所以更顯得可笑。媽媽對此竟無可奈何,隻是作為笑料講給我們聽。偷東西當然是不好的行為。不過當時的保姆不像現在報上看到的某些保姆那樣喪心病狂。她們隻是拿一點生活用品。她們心裏可能會想:“你們家有那麽大的房子,那麽多東西。我家卻一無所有。天道不公平!”
於是看見了自己合用的東西,就拿了一點。就這麽一點,你還捨不得,要拿迴去!我對這個保姆倒同情起來了。
對李家大媽,則更加偏袒。她對我那麽好,把我當成自己的孫輩。她家裏可能沒有孩子。不,她可能沒結過婚,或者死了丈夫。不然的話,祖母的陪嫁丫頭,後來總要把她嫁出去,怎麽還在我們家做呢。她拿幾顆珠子,說不定想作為將來陪葬用呢。有一點亮晶晶的陪葬品,見了閻王,下輩子投胎時會投到好一點的人家。我那時太小,不懂得跟她聊聊,關心一下她的情況。我光是從自己的需要出發眷戀著她。我多麽自私!
接待寺
我虛齡5歲時就被送進小學一年級。石門鎮上有一所初級小學,設在一座叫接待寺(為接待南宋皇家的人而造)的廟宇樓上。我們每天經過菩薩麵前上樓去念書。樓上隻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房間,放著四排課桌椅,由裏向外:第一排,一年級;第二排,二年級;第三排,三年級;第四排,四年級。隻有一個校長兼老師,叫豐銘,字雲濱,排行第五,是我們的族親,所以我們叫他五爹爹。五爹爹的祖父和我祖父的祖父是親兄弟。在爸爸的隨筆中,有一篇以“五爹爹”為題,專門寫他的身世。
現在迴想起來,五爹爹的本事真大;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全部由他一人教。他教一個年級時,另外三個年級就沒事,可以隨便哇啦哇啦亂吵亂叫,真虧了五爹爹!
五爹爹自己的孫女豐明珍比我小一歲,也在這學校裏念書,和我坐在一條板凳上。每到放學的時候,大家必須端坐在自己位置上,誰乖,就讓誰先迴家。女生總是乖一點。而在女生中,我和明珍總是最先被點名迴家。這裏就難免有五爹爹的私心了。明珍是他家的人;而我呢,祖父豐鐄是舉人老爺,我父親是石門唯一一個從日本迴來的,何況在那時已經出名,他認為當然應該照顧我。
</br>
我長大後,一直在爸爸身邊。人家都以為我小時候也一樣。其實不然。爸爸經常帶我姐姐哥哥到杭州去;我和二哥留在家裏與媽媽一起生活。所以我小時候接觸爸爸的時間較少。爸爸帶兄姐們去杭州是為了讓他們上中學;我和二哥當時還在念小學,留在鎮上就行。
每逢寒暑假他們迴來的時候,我看到長著鬍鬚、戴著墨鏡、手持“斯的克”(手杖)的爸爸,並無親熱之感。雖然爸爸和姐姐哥哥們有說有笑,但在我看來,爸爸永遠是嚴肅的,而且,爸爸是屬於姐姐哥哥他們的。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可能或多或少體會過這種滋味。爸爸在物質上對我們沒有偏愛,但在父愛上就很難說他公平了。
據說1929年農曆三月廿七日媽媽生我時,肚子疼了兩天。大概因為我生出來時大頭大腦,所以困難。媽媽看見我五官太大,就說:“啊也,難看得來!”當時對我不屑一顧。
照例請外公起名。外公也覺得孩子生得太多了,就取了一個名字叫“一寧”,意思是“得一以寧”叫爸媽他們生了這一個不可再生,免得煩惱。你們想,我在家裏怎麽可能受到重視呢。不過,媽媽總是媽媽,她還是分給我母愛。即使在添了弟弟以後,她給我的母愛,也仍然是很平等的。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兄姐們都離開父母以後,媽媽分給我的愛就越來越多了。我始終沒有離開過媽媽,直到她的最後。
爸爸和媽媽在我們家裏好像是兩派。三個姐姐和大哥(老四)是爸爸一派的;我和二哥是媽媽一派的。之所以形成兩派的局麵,前麵說過,主要是因為我和二哥一直留在媽媽身邊讀小學,而別的兄姐跟著爸爸去杭州讀中學。但是兩派的頭頭很團結,媽媽絕對服從爸爸。
李家大媽
我們的媽媽從來沒有奶水,我們幾個孩子不是請奶媽來家,就是“奶出去”。我的兄姐們大都把奶媽請進來,隻有我這個多餘的人是奶出去的,奶給一個叫陳家娘娘的人。她把我帶迴家,養到一周歲差兩個多月的某一天,她抱著我從她鄉下六塔村來到鎮上,剛跨進我家(老屋惇德堂)的門,裏邊全家放聲大哭,原來正逢久病的祖母斷氣。陳家娘娘連忙跪下,代繈褓中的我送終。據說這對她是不吉利的。後來陳家娘娘的腿瘸了,人們就歸咎於這一次碰到了“晦氣”的事。我長大後,一直和陳家娘娘保持聯繫。陳家娘娘死後,甚至我的奶兄弟死後,我還和陳家娘娘的媳婦保持聯繫。
我不吃奶以後,陳家娘娘就把我送迴家。這時候我家有一個女工叫李家大媽,據說是我祖母的陪嫁丫頭。媽媽就把我交給李家大媽管,一直管到1937年我家逃難的那年,那時我虛齡9歲。
當時在我看來,李家大媽比媽媽還親,比爸爸更親。我和她睡在一起。冬天她給我暖被窩;夏天她給我扇扇子,唱眠兒歌。唱到她打瞌睡,停下扇子不再唱歌時,我總是叫醒她:“扇呀!唱呀!”現在想起來有點殘酷。她一天家務做下來,一定很疲勞,我卻隻顧自己舒服。
剛搬進緣緣堂的那年,我實足才4歲。據爸爸在《標題音樂》一文中說,那一年我和李家大媽之間有過一段精彩的對話。我問李家大媽雨是從哪裏落下來的,她說是“天上菩薩”落下來的。我又問她是否天上菩薩麵盆裏倒出來的,她說“對的”,還誇我聰明。可是當我問她麵盆在哪裏時,她卻責備我不該要麵盆來玩水,說弄濕了衣服姆媽要罵的。由於她誤解了我,我委屈得號啕大哭。爸爸那時正在樓下西間的書房裏,我和李家大媽對話的全部內容他都聽見,爸爸理解我哭的意義,他從我的哭聲中悟到了:這就是“標題音樂”。
關於這段對話,我自己不記得了。我小時候是不受人注意的,爸爸在文章裏提到我姐姐哥哥不止一次,而寫我小時候的隻有這一篇。雖然隻有這一篇,卻是專門寫我的,我感到不勝榮幸。這篇文章於同年(1933)8月1日發表在《文學》月刊上。
我對李家大媽的感情甚至到了護短的程度。記得有一次她坐在扶梯間裏做針線,看見桌上放著我二姐玩兒用的一盒珠子,五顏六色的,實在好看,她便偷了幾顆放到旁邊的針線盒裏,偏偏被二姐從樓上望下來看見了。二姐沒有罵她,隻是趁她不在時,悄悄地把珠子放迴了自己的盒子裏。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裏,我竟袒護李家大媽,趁二姐不見,又把珠子送迴到李家大媽的針線盒裏。現在迴想起來真好笑,這不是助長她偷東西嗎!
說起偷東西,還有一件可笑的事。管我大姐的那個保姆有一次偷了東西,被媽媽發現。媽媽是個善良不過的主母。她悄悄地把東西拿了迴來,沒有追究她。誰知那保姆發現後,反而埋怨媽媽說:
“我拿了來,你又拿了去!”
她是紹興人,是用紹興口音說的,把“拿”說成“duo”(奪)的音,所以更顯得可笑。媽媽對此竟無可奈何,隻是作為笑料講給我們聽。偷東西當然是不好的行為。不過當時的保姆不像現在報上看到的某些保姆那樣喪心病狂。她們隻是拿一點生活用品。她們心裏可能會想:“你們家有那麽大的房子,那麽多東西。我家卻一無所有。天道不公平!”
於是看見了自己合用的東西,就拿了一點。就這麽一點,你還捨不得,要拿迴去!我對這個保姆倒同情起來了。
對李家大媽,則更加偏袒。她對我那麽好,把我當成自己的孫輩。她家裏可能沒有孩子。不,她可能沒結過婚,或者死了丈夫。不然的話,祖母的陪嫁丫頭,後來總要把她嫁出去,怎麽還在我們家做呢。她拿幾顆珠子,說不定想作為將來陪葬用呢。有一點亮晶晶的陪葬品,見了閻王,下輩子投胎時會投到好一點的人家。我那時太小,不懂得跟她聊聊,關心一下她的情況。我光是從自己的需要出發眷戀著她。我多麽自私!
接待寺
我虛齡5歲時就被送進小學一年級。石門鎮上有一所初級小學,設在一座叫接待寺(為接待南宋皇家的人而造)的廟宇樓上。我們每天經過菩薩麵前上樓去念書。樓上隻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房間,放著四排課桌椅,由裏向外:第一排,一年級;第二排,二年級;第三排,三年級;第四排,四年級。隻有一個校長兼老師,叫豐銘,字雲濱,排行第五,是我們的族親,所以我們叫他五爹爹。五爹爹的祖父和我祖父的祖父是親兄弟。在爸爸的隨筆中,有一篇以“五爹爹”為題,專門寫他的身世。
現在迴想起來,五爹爹的本事真大;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全部由他一人教。他教一個年級時,另外三個年級就沒事,可以隨便哇啦哇啦亂吵亂叫,真虧了五爹爹!
五爹爹自己的孫女豐明珍比我小一歲,也在這學校裏念書,和我坐在一條板凳上。每到放學的時候,大家必須端坐在自己位置上,誰乖,就讓誰先迴家。女生總是乖一點。而在女生中,我和明珍總是最先被點名迴家。這裏就難免有五爹爹的私心了。明珍是他家的人;而我呢,祖父豐鐄是舉人老爺,我父親是石門唯一一個從日本迴來的,何況在那時已經出名,他認為當然應該照顧我。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