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這番"反動"言論的直接後果,是招致了長達七個月的"批梁運動",他再次成為運動的"主角".但他唯一的反抗武器是:沉默!直到9月23日,在專門針對他召開的一次總結性批判大會上,在主持人的一再逼迫下,梁漱溟打破了長時期的沉默,將滿腔義憤與堅定信念融鑄在一句擲地有聲的話中:"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此言一去,即令在座諸人瞠目結舌,茫然失措.


    1976年,隨著"四人幫"的垮台,中國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紀元.和全國人民一樣,梁漱溟為祖國春天的到來而歡欣鼓舞,但他考慮更多的卻是中國未來的建設與發展.1980年,他在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的同時,又被選為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致力於使國家走上法製建設的道路.80年代初,他還以90高齡,擔任了全國最大的民間學術機構中國文化書院主席,並重登講壇,發海潮之餘音.以其大哲之哲,啟後學之思.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梁漱溟雖在耄耋之年,依然筆耕不輟,先後出版了《人心與人生》、《我的努力與反省》、《東方學術概觀》、《憶往談舊錄》等著作.尤其是1984年自費出版的《人心與人生》,曆時半個世紀始才完成.它是繼《中國文化要義》之後,總結其一生思想的結晶之作.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梁漱溟在為中國的命運和前途殫精竭慮,勞攘奔波近一個世紀之後,終於感到累了,該休息了.1988年6月23日淩晨,這位愛國老人平靜而安詳地告別了這個喧鬧紛攘的世界!


    二、探人生真諦 究東西文化


    梁漱溟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而真正萃集其思想精華的主要是以下五部著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和《人心與人生》.這五本書並非單純的學術著作,而是他麵對其當下直接的問題(即人生問題與社會問題),由煩悶而苦索,進而提出答案並付諸實踐的一個完整的過程.


    對於梁漱溟一生而言,其思想雖迭有修正,但其思想之根抵與理論架構則奠立於《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此書是他的文化哲學與其人生哲學、曆史哲學交織融鑄而成的一座思想豐碑.它的出版,標誌著梁氏哲學思想體係的正式建立.在此書中,他首次提出並闡述了他的人生哲學、文化哲學、曆史哲學和解決中國文化危機的紙上方案.在這一博大而龐雜的體係中,建基於本體論之上的人生哲學是其文化哲學的理論基石和邏輯起點,文化哲學是人生哲學的邏輯推論,而曆史哲學則貫穿於其對東西文化的具體闡釋過程中,體現著他本人對文化曆史發展的根本看法.


    三者互相涵攝、相互交融,構成了梁漱溟哲學思想的有機整體.


    在梁漱溟的早期思想中,以"生活"(或"生命")、"意欲"為中心範疇的宇宙論,構成了梁氏哲學體係的理論基礎.他從西方非理性主義哲學(主要是叔本華的唯意誌論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學)中得到啟發,先驗地設定了一個具有本體意義的概念"意欲"作為其一切理論的根基.他認為,所謂宇宙就是"生活",而生活又是什麽呢?就是那"沒盡的意欲".意欲乃世界萬物產生的本原,意欲的發用流行即形成"生命之流",而宇宙就是這"生命之流"所形成的一個大生命.在他看來,宇宙並非一靜態的固定體,而是一個"動態的相續",是一超越物質的精神存在,其本質特徵就是純粹的變化.而要認識這變動不居的宇宙,就必須首先認識作為萬物之原的"意欲".但如何才能認識這個作為本體存在的"意欲"呢?隻有通過非理性的直覺體悟.為此,他引入了柏格森的直覺主義認識論.並把它同佛家唯識理論探合起來.他認為,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理智的方法,一是直覺的方法.前者是一種純粹"靜觀"的方法,猶如在活動的電影中截取其中的一張膠片,它無法獲得運動實體的本質,而隻能認識那靜止的物質世界,而隻有直覺才能勘知那永恆流轉的宇宙本體.他說:"直黨所得到的意思是一種本能的得到,初度一次就得到如此的意思,圓滿具足,無少無缺."顯然,梁氏的這種直覺認識方法乃是一種超越實踐、超越感性乃至理性思維的一種內心體驗,表現為一種神秘的頓悟和飛躍.


    正是基於這種"意欲"生成萬物的宇宙論和直覺主義認識論,梁氏建構了他的文化哲學.


    梁氏對文化的界定是以他的"意欲"說為基礎.他認為,所謂文化,"不過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樣法",而生活又是什麽呢?"就是沒盡的意欲……和那不斷的滿足與不滿足罷了".在他看來,人類各民族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樣法(或生活態度),而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作為各民族生活的指導原則和內在驅力的基礎"意欲"有著截然不同的趨向之故.為此,他通過一直覺體悟的認知方法論定,盡管各民族的基礎意欲各有所向,千姿百態,但歸納言之,總不外以下三種路向,即"(一)向前麵要求;(二)對於自己的意思變換調和持中;(三)轉身向後去要求."他認為,人生意欲的這三個麵向,正代表了人類三種迥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即:奮鬥欲求的態度、調和持中的態度和反身向後的禁慾態度.在他看來,這三種人生態度各自最充分地體現在西洋民族、中國民族和印度民族身上,並分別代表著三方文化的內在精神.三大民族正是各自秉持著自己文化的內在精神向前走去,遂成就了世界上三種不同類型、風格迥異的文化,即西洋文化、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而這三大文化係統正標誌著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截然不同而又次第演進的三大路向."質而言之,我觀察的中國是走第二條路向;印度人是走第三路向";而"西洋人則走的是第一條路向."而這三大路向也代表著人類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