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熊十力哲學,大致經曆了由融儒入佛到儒佛同參,再到融佛入儒、歸宗儒學的演進曆程.其一生為學,融貫中西,平章華梵,摒棄陳說,絕少依傍.其"新唯識論"哲學思想體係建構宏偉,構思奇巧,富有創發,獨具特色.他是新儒學發展曆程中,繼梁漱溟之後,極具開創性的一代大師.其哲學思想雖有不少局限,但他以其廣闊的文化視野,獨具的哲人慧思,提出併力求解決的人生問題與文化問題,諸如人的終極關切、人與自然的關係、人的困惑和疏離等,仍是人類現在乃至以後所麵臨而必須解決的問題,而他憑著對生命存在的獨特體驗,所作出的對人的內在的道德自覺、價值自覺、文化自覺的闡揚,又為人類開創了一條探尋價值的新路,而具有普遍的世界意義.正因為如此,熊十力的哲學思想才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越來越廣泛的注意和重視.


    (楊全昌 撰)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現代聖人 梁漱溟


    (1893—1988)


    一、出世入世間 秉性自浩然


    梁漱溟,名煥鼎.始字壽銘,後又取字肖吾、漱溟,並以漱溟行於世.1893年10月18日(清光緒十九年九月九日)生於北京一個世宦之家.祖籍廣西桂林.遠祖曾是元朝宗室,姓"也先帖木耳",旅居河南汝陽,明朝建立後,因所居為戰國時梁地,故改漢姓梁.自其曾祖梁寶書時遷居北京,曾祖、祖父均為清朝知州,這種由北而南,再由南而北的輾轉遷徙,使梁氏家族兼具了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性格與氣質,即既有北方人的豪邁、爽朗、尚俠、仗義,又有南方人的飄逸、灑脫、精明、幹練.這在梁漱溟及其父親身上表現尤為明顯.


    他的父親梁濟,字巨川,40歲時應順天府鄉試中舉,曾任清內閣侍讀,官至四品.據梁氏後來迴憶說,他父親雖非天資絕高之人,但秉性篤實、豪邁、精明,意趣超俗而又滿腔熱忱,一身俠骨.凡事以"認真"、"務實"一為本.他身當中國大地風雲激蕩的年代,痛感外侮日烈,國勢日衰,而力主事功之學.認為一切學問當以富國強邦為本,否則就是無用.基於這種功利主義思想,他痛斥八股、科舉之弊,而極力推崇維新派之變革主張.梁氏一生受其父親影響很大,他的早年教育就正反映了他父親的這種新思想.


    梁漱溟的早年教育是與眾不同的.在"三綱五常"仍統罩著中國,"父為家君"仍是中國家庭的最高戒律時,梁濟卻有意去培養父子間親切自然關係,注意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而梁濟給予梁漱溟的正式學校教育更顯出少有的開明與進步.


    在別家的孩子照例進私塾,囫圇吞棗於四書五經時,梁漱溟卻在北京第一家中西小學堂裏學習abc和《地球韻言》等.課外讀物則是通俗易懂的《啟蒙畫報》和《京話日報》等,這對豐富他的知識,培養他洞察社會的能力很有幫助.


    1906年,梁漱溟考入北京順天中學堂,開始了長達五年半的中學生活,現代著名學者張申府、湯用彤都是他這時的同學.學校所開科目除國文外,還有英文及數理化各科.在班上,梁的學習雖不算太好,但卻是一位肯獨立思考、富有個性的學生.他在自述中說:"迴想我從讀小學起一直到現在,似乎不論在什麽地方,都是主動的,無論思想學問作事行為,都不是承受於人的."(《朝話》)比如他在作文時,就從不落俗套,喜歡獨出心裁,做翻案文章.對此,有的老師非常討厭,一位姓王的國文先生就曾憤而寫下"好惡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的批語;而有的老師則非常喜歡、倍加讚賞,一位姓範的國文老師就在驚嘆之餘,寫下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贊語.


    在中學時代,課堂講授遠不能滿足他那強烈的求知慾.於是,他把大量精力用在了課外閱讀上.他在中學時的課外讀物是得天獨厚的,這包括:梁啓超主編的《新民叢報》壬寅、癸卯、甲辰三整年六大冊和《新小說》全年一巨冊,《立憲派與革命派之論戰》一厚本,以及《國風報》、《民主報》等報紙.他對於這些難得的資料反覆閱讀,寢饋其中達三四年.在這些資料中,梁啓超那淋漓曉暢、飽含激情的文風,深邃通徹的思想,有如一股清泉,滋潤著梁漱溟的心田.他在後來一篇紀念梁啓超的文章中寫道:"我早年是感受任公先生啟發甚深之一人","至今想來,我還認為是我的莫大幸福."而革命派那激進的主張和昂揚的鬥誌,又如一股颶風震蕩著梁漱溟那敏感的心靈.


    特殊的教育方式和特殊的學習條件,造就了梁漱溟特殊的認知能力.使他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對於人生與社會的獨特認識.他自己後來說,對人生問題的探究,使他成為了哲學家,而對社會問題(即中國問題)的探究,又使他成為社會活動家.


    其一生行事治學,皆是圍繞著這兩個問題來展開的.


    1911年,梁漱溟中學畢業,由於正值辛亥革命爆發,便毅然放棄升學機會,到他早先即加入的同盟會京津支部的機關報《民國報》當記者.整日出入總統府、國務院、學校、團體與街頭巷尾,目睹風雲詭譎的政情.1913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梁因與國民黨政見不合,遂離開了報社.


    同他父親一樣,梁漱溟開始亦傾向於立憲派,但不久即轉向革命派,並積極投身於革命運動之中.但是,辛亥革命並未從根本上推翻封建帝製,國家反而因軍閥割據混戰而變得一天比一天糟,這使熱心革命的梁漱溟極為失望,並引起了他對人生感到厭倦和憎惡,漸由一位熱心革命的青年轉變為一個虔信"人生是苦"的佛教徒,整日沉迷佛典,醉心佛法.甚至一度悲觀厭世,曾兩次企圖自殺.盡管他後來出佛入儒,結婚成家,但卻終生保持著茹素不葷的習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