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孔子改製考》全書21卷,約34萬字,初刊於1898年.
《孔子改製考》認為,孔子以前的曆史,是孔子為救世改製的目的而假託的宣傳品.中國雖然號稱文明古國,但"六經以前,不複書論,夏殷無征,周籍已去,共和以前,不可年識,秦漢以後,乃得詳記."春秋戰國時,諸子百家紛紛起來創立教義,企圖憑自己的理想來建立自己認為最好的社會製度,並把自己所嚮往的製度托為古代所曾實施,藉以爭取人們的信仰,假借古已有之來加強其論點的說服力.
如老子假託黃帝,墨子假託夏禹,許行假託神農等,莫不如此.孔子創立儒教,提出了一套他自己創造的堯、舜、文、武的政教禮法,作六經以為"托古改製"的依據."六經中之堯、舜、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託.所謂盡君道,盡臣道,事君治民,止孝止慈,以為軌則,不必其為堯舜文王之事實也"(《孔子改製考》).
經過諸子爭教,儒墨"顯學",從戰國曆秦到漢,孔子成為全國教主.
康有為通過《孔子改製考》,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製"的大師,鮮明地主張進步和革新,反對保守和守舊,從而為近代中國的變法改製張目.這種作法,是康有為特別精明之處.梁啓超評價說,康有為"以為生於中國,當先救中國.欲救中國,不可不因中國之曆史習慣而利導之.又以為中國人公德缺乏,團體散渙,將不可以立於大地,欲從而統一之,非擇一舉國人所同戴而誠服者,則不足以結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於是乎以孔教複原為第一著手.先生者,孔教之馬丁路得也."(《南海康先生傳》)
三)、大同思想
大同思想是康有為獨創的一種學說,大同世界是他畢生構造的一幅理想社會藍圖.這個他心目中的烏托邦,構成了維新思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實不失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上具有反封建意義的一麵豐碑.
1.康有為的大同思想,反對私有製和剝削製度
首先,康有為認為,封建社會是據亂世,必須加以徹底改造和掃除,從根本上予以否定."據亂世以強淩弱,以眾暴寡,以智欺愚,以富轢貧,無公德,無平心……".
在這個亂世人道中,"君之專製其國,魚肉其臣民","賦稅日以繁苛".如不對這個舉世間人人煩惱的汙濁世界加以改造,人們將無法生存.
其次、康有為盡管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昇平世,各方麵都比封建時代好,但仍有許多黑暗麵值得批判.如資本主義製度下的階級分化,富貧不均,道德敗壞,人民苦難,階級鬥爭等等,都是他明確表示應該擯棄和批判的.
2.大同社會的藍圖
(1)大同社會是一個以公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產而後可;凡農工商之業,必歸之公"."大同之世,天下為公,無有階級,一切平等".
勞動是大同社會人們的第一需要,是最受人尊敬的職業,"不出力之人,公所惡".
(2)大同社會是一個沒有國家的社會."全地大同,無國土之分,無種族之異,無兵爭之事."大同世界裏沒國家等強製機關,全部社會行政組織分為三級.第一級是"全地大同公政府",其內設若幹職能部門各司其事.第二級是各度分政府.
全球按經緯度各分一百度,共一萬度,除去海洋,陸地約為三千多度,每度設一自治公政府,起上傳下達的作用.各度分政府內又設若幹職能部門.第三級是地方自治局——基層自治政府.它除設各職能部門外,對社會按行業實行管理,如工廠、牧場、漁場,均實行廠(場)長負責製.此外不再設立鄉官.
(3)大同社會是一個沒有家庭的社會.其社會關係被簡化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生老病死諸事,均由社會"公養"、"公教"、"公恤之".
(4)大同社會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們有極高的物質享受和很好的精神修養.人們在這個社會中憂慮絕無,過著無苦而極樂的生活.
四)、經濟思想
康有為的經濟思想,在他的整個思想體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將其歸納為"三論"——以商立國論、物質救國論、理財救國論.
1."以商立國論"
康有為認為,當世界已進入資本主義列國並爭時代的時候,"商戰"已經成為國家之間競爭的主要武器."商戰"的結果,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危亡.如果統治者仍然是困於傳統的以農立國的教條,那將是十分危險的.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夫古之滅國以兵,人皆知之;今之滅國以商,人皆忽之.
以兵滅人,國亡而民猶存;以商滅人,民亡而國隨之.中國之受斃,蓋在此也."(《上清帝第四書》)因此,必須樹立以商立國的思想.
如何"以商立國"?康有為提出應該"恢張利源,整頓商務".(《條除商務折》)其具體措施有四:一曰開發礦藏,發展農業和機器製造業,發展交通運輸,為商業發展創造必要條件;二曰設立商務機構和商務官員,開商學、譯商書、出商報、立勸工場及農藝學堂;三曰製定商業法規、保護商人利益,整頓商業秩序;四曰給文憑,助遊曆以獎助之;行珍賽廠(即博覽會、展銷會等)以鼓勵之.
2."物質救國論"
康有為在上清帝書中,曾經明確要求光緒下詔,"講求物質","定為工國".
康有為指出,"凡有進化,皆以物質",物質就是一種力量,一種競爭中的實力.
</br>
《孔子改製考》認為,孔子以前的曆史,是孔子為救世改製的目的而假託的宣傳品.中國雖然號稱文明古國,但"六經以前,不複書論,夏殷無征,周籍已去,共和以前,不可年識,秦漢以後,乃得詳記."春秋戰國時,諸子百家紛紛起來創立教義,企圖憑自己的理想來建立自己認為最好的社會製度,並把自己所嚮往的製度托為古代所曾實施,藉以爭取人們的信仰,假借古已有之來加強其論點的說服力.
如老子假託黃帝,墨子假託夏禹,許行假託神農等,莫不如此.孔子創立儒教,提出了一套他自己創造的堯、舜、文、武的政教禮法,作六經以為"托古改製"的依據."六經中之堯、舜、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託.所謂盡君道,盡臣道,事君治民,止孝止慈,以為軌則,不必其為堯舜文王之事實也"(《孔子改製考》).
經過諸子爭教,儒墨"顯學",從戰國曆秦到漢,孔子成為全國教主.
康有為通過《孔子改製考》,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製"的大師,鮮明地主張進步和革新,反對保守和守舊,從而為近代中國的變法改製張目.這種作法,是康有為特別精明之處.梁啓超評價說,康有為"以為生於中國,當先救中國.欲救中國,不可不因中國之曆史習慣而利導之.又以為中國人公德缺乏,團體散渙,將不可以立於大地,欲從而統一之,非擇一舉國人所同戴而誠服者,則不足以結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於是乎以孔教複原為第一著手.先生者,孔教之馬丁路得也."(《南海康先生傳》)
三)、大同思想
大同思想是康有為獨創的一種學說,大同世界是他畢生構造的一幅理想社會藍圖.這個他心目中的烏托邦,構成了維新思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實不失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上具有反封建意義的一麵豐碑.
1.康有為的大同思想,反對私有製和剝削製度
首先,康有為認為,封建社會是據亂世,必須加以徹底改造和掃除,從根本上予以否定."據亂世以強淩弱,以眾暴寡,以智欺愚,以富轢貧,無公德,無平心……".
在這個亂世人道中,"君之專製其國,魚肉其臣民","賦稅日以繁苛".如不對這個舉世間人人煩惱的汙濁世界加以改造,人們將無法生存.
其次、康有為盡管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昇平世,各方麵都比封建時代好,但仍有許多黑暗麵值得批判.如資本主義製度下的階級分化,富貧不均,道德敗壞,人民苦難,階級鬥爭等等,都是他明確表示應該擯棄和批判的.
2.大同社會的藍圖
(1)大同社會是一個以公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產而後可;凡農工商之業,必歸之公"."大同之世,天下為公,無有階級,一切平等".
勞動是大同社會人們的第一需要,是最受人尊敬的職業,"不出力之人,公所惡".
(2)大同社會是一個沒有國家的社會."全地大同,無國土之分,無種族之異,無兵爭之事."大同世界裏沒國家等強製機關,全部社會行政組織分為三級.第一級是"全地大同公政府",其內設若幹職能部門各司其事.第二級是各度分政府.
全球按經緯度各分一百度,共一萬度,除去海洋,陸地約為三千多度,每度設一自治公政府,起上傳下達的作用.各度分政府內又設若幹職能部門.第三級是地方自治局——基層自治政府.它除設各職能部門外,對社會按行業實行管理,如工廠、牧場、漁場,均實行廠(場)長負責製.此外不再設立鄉官.
(3)大同社會是一個沒有家庭的社會.其社會關係被簡化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生老病死諸事,均由社會"公養"、"公教"、"公恤之".
(4)大同社會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們有極高的物質享受和很好的精神修養.人們在這個社會中憂慮絕無,過著無苦而極樂的生活.
四)、經濟思想
康有為的經濟思想,在他的整個思想體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將其歸納為"三論"——以商立國論、物質救國論、理財救國論.
1."以商立國論"
康有為認為,當世界已進入資本主義列國並爭時代的時候,"商戰"已經成為國家之間競爭的主要武器."商戰"的結果,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危亡.如果統治者仍然是困於傳統的以農立國的教條,那將是十分危險的.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夫古之滅國以兵,人皆知之;今之滅國以商,人皆忽之.
以兵滅人,國亡而民猶存;以商滅人,民亡而國隨之.中國之受斃,蓋在此也."(《上清帝第四書》)因此,必須樹立以商立國的思想.
如何"以商立國"?康有為提出應該"恢張利源,整頓商務".(《條除商務折》)其具體措施有四:一曰開發礦藏,發展農業和機器製造業,發展交通運輸,為商業發展創造必要條件;二曰設立商務機構和商務官員,開商學、譯商書、出商報、立勸工場及農藝學堂;三曰製定商業法規、保護商人利益,整頓商業秩序;四曰給文憑,助遊曆以獎助之;行珍賽廠(即博覽會、展銷會等)以鼓勵之.
2."物質救國論"
康有為在上清帝書中,曾經明確要求光緒下詔,"講求物質","定為工國".
康有為指出,"凡有進化,皆以物質",物質就是一種力量,一種競爭中的實力.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