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眼底海闊天空 胸中春晴日午


    這兩句話,是清幹隆時期,學者王植在《皇極經世全書解》中對邵雍的評語.


    結合前人所記述的其他有關史料來看,這一評價對邵雍是比較合適的.程頤在《邵雍節先生墓誌銘》中說:"(邵雍)德氣粹然,望之可知其賢.不事表衤暴,不設防畛,正而不諒,通而不汗,清明洞徹中外……群居燕飲,笑語終日,不取甚於人."(《明道文集》卷4)這是說,邵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賢者,為人正派,同人交往有其原則,同而不汗.他的頭腦清醒,能洞察明暗,同時又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


    《墓誌銘》還說他為人豁達、開朗,"接人無貴賤",不擺架子,平易近人.《宋史·道學傳》稱讚邵雍與人交談時不講他人的壞處,喜歡稱道別人的長處,有人向其請教,則有問必答,從不盛氣淩人,"人無貴賤少長,一接以誠".因此博得人們的好感,正派人士喜歡他的美德,不正派的人也能服其教化.人們認為,他的為人對洛陽一帶的士風有著良好影響.


    史書和墓誌銘對邵雍不免有溢美之詞,但至少可以看出他確實具有很多優良品德和作風.


    邵雍初到洛陽時,家境十分清寒,雖然過著貧困的生活,仍然自有樂趣.隻是因為他後來結交了一批達官貴人,受其資助,生活才變得優裕起來.但司馬光等20餘人為他購置的園宅,規模並不很大,他"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日安樂窩."(《宋史·道學傳》)當然,既稱"安樂窩",可能收入不止僅給衣食,至少是比較優裕.不過,這隻是他死前六七年的事.邵雍的晚年,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度過的.在這樣的條件下,他覺得十分滿足,如他在《擊壤集》的《後園即事》中說:


    "太平身老複何優,景愛家園自在遊,幾樹綠楊陰作合,數聲幽鳥語方休.竹侵舊徑高低迸,水滿春渠左右流,借問主人何似樂,答雲殊不異封侯."因此將自己的園宅稱為"安樂窩",又自號"安樂先生".這說明他不但不以做官為榮,而且不謀取功利的態度.


    這位安樂先生,在生活上十分安閑自在,"旦則焚香燕坐,脯時酌酒三四甌,微薰即止,常不及醉也,興至輒哦詩自詠."(同上)別有一番情趣.於春秋時節,出遊城中,風雨時不出門,出遊時乘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喜歡到哪就到哪,行無定所,無拘無泥.由於他在洛陽結交了很多文人儒土、官僚學者,並在這些人之中享有聲譽,受到"雅敬",當他乘坐的小車出現,"士大夫家識其車音,爭相迎候",無論童孺家僕,都歡喜地說:"吾家先生至也."又據《宋人軼事》說:邵雍每當"天色溫涼之時,乘安車,駕黃牛,出遊於諸王公家,其來,各置安樂窩一所,先生將至其家,無老少婦女良賤,鹹迓於門,爭前問勞,凡其家父姑妯娌婢妾有爭競,經時不決者,自陳於前.先生逐一為分別之,人人皆得其歡心.饜飫數日.複遊一家,月餘乃歸."由此可知邵雍的人緣之美.據說當時有十餘家為他準備了像"安樂窩"一樣的住所,隨時接待他的到來,名曰"行窩".邵雍去世後,有人寫輓詞雲:"春風秋月嬉遊處,冷落行窩十二家",自此以後,這十二家人就失去了一位十分逗人喜愛的客人,他們對邵雍的逝世感到非常惋惜.


    從表麵上看,邵雍是一位十分樂觀、隨和,與世無爭,不求榮利,安時順處的人.但若從更深層的情況來看他對世事人生的態度,卻又另有情由.作為一個思想深邃的思想家,他對曆史、對社會、人生乃至宇宙萬物都有更深刻的觀察與思考.


    他對當時所處的社會政治環境之複雜性更有比較透徹的了解.因此,對自己應該怎樣立身處世,自有一套人生態度.邵雍之所以不求名利,與世無爭,能夠安時順處,自尋樂趣,是因他從曆史和現實中,看到了許多陰暗麵,因而奉行了一套以保全自己為要的處世哲學.關於這一層,可從《擊攘集》的詩篇中看得明白.如《安樂窩中吟》組詩中的第一首雲:"安樂窩中職分修,分修之外更何求?"第四首有雲:


    "安樂窩中萬戶侯,良辰美景忍虛留."他的職分就是在安樂窩中寫作《皇極經世》


    和看花、飲酒、賦詩.於外一切,皆無興趣.


    自號"安樂先生"的邵雍,與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大不相同,他不恣意行樂和狂放不羈,而是適可而止,很有節製.在飲食方麵,隻是每日哺時(申時)飲酒三四甌,微薰即止.他說:"酌有淺深存燮理,飲無多少係經綸,莫道山翁拙於用,也能康濟自家身."又有詩雲:"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安樂窩中吟》第十一首)."飲酒莫教成酩酊,賞花慎勿至離技"(同上).朱熹對此有看法說:"康節凡事隻到半中央便止,如‘看花切勿看離技’是也".有學生問朱熹:"如此則與張子房之學相近."朱熹說:"因是,康節固有三詩稱讚子房."這說明邵雍隻是求樂,而不是享樂主義者,隻是對人生採取達觀態度,故而能夠自待其樂.他還有詩寫道:"美譽既多須有患,清歡雖剩日無憂",這也說明他為什麽不重名位,能夠清虛自守.邵雍的處世態度的確受張良之影響,難怪朱熹說他"有個自私自利之意"(《朱子語類》卷100).邵雍曾在《張子房吟》中稱讚張良是一個"善始又善終"的人,這就是一證.由於他既不參加政治活動,但又善於同一些上層人物融洽相處,當時的著名大臣有詩說:"先生不是閉關人,高趣逍遙混世塵."(《邵子全書》卷20).這無疑是道家"和其光,同其塵"的處世態度.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