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背後的講壇》
作者:趙勇【完結】
內容簡介
恩格斯說: “十八世紀主要是法國的世紀。”因為那裏有波瀾壯闊的啟 蒙運動。伏爾泰與盧梭是啟蒙運動的旗手。他們高舉:“平等、自由、博愛、 人權”的大旗,批判信仰,譴責蒙昧,砸爛神權,反對迷信,推動了歐美文 化的向前發展,同時,他們又是優秀的作家和詩人。本書在當時的時代背景 下,概述了伏爾泰與盧梭的生平事跡、社會政治思想,以及在文學創作上的 成就,幫助讀者了解這兩們文化巨人,了解啟蒙運動,進而了解十八世紀的 歐洲文化。
----------------------- page 3-----------------------
寫給青少年的話 (代序) 二十世紀隻剩下最後這不多的幾年,二十一世紀正在向我們走來。有中 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大業的重擔,已曆史地落在你們這些跨世紀的一代青 年肩上。祖國的未來與命運將同你們相連,中華民族曆史新的一頁也將由你 們用自己的勞動與智慧去譜寫。 曆史和實踐已無數次表明,像人類的一切進步、壯麗和偉大的創舉一樣,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大業不可能越過世界文明大道而另闢蹊徑。為了 擔當這一無比光榮而又極為艱巨的曆史使命,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巨大機 遇與挑戰,廣大青少年朋友應該下定決心,努力學習和確切了解人類在過去 和現在所積累的一切知識和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頭腦武裝起 來。 人類的文學成果是人類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每一時代的重 大文學現象和優秀文學作品,並不會隨著這個時代的過去而成為過去。它們 蘊含著客觀的真理和曆史的啟迪、永恆的價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說: “道 不盡的莎士比亞”。別林斯基也說:普希金是要在社會的自覺中繼續發展下 去的那些永遠活著和運動著的現象之一。這無異於說,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的 生命總是處在曆史的永久運動之中,並且總是和世世代代人們的生活密不可 分。因此,培養自己對世界文學的愛好和關注,了解世界文學的主要內涵, 提高文學修養,應當是每個青少年的必修課。 這套 《世界文學評介叢書》集各國家、各地區、各語種文學內容於一身, 是迄今為止國內第一套大規模、多層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學博覽叢書。共 6 輯85冊,依類別分為:(一)國別、地區文學史,(二)分體文學史,(三) 文學運動、流派、思潮, (四)文學比較、交流,(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這套叢書全麵、係統、多角度地評述了世界文學。 既載錄了世界文學從古至今的發展曆史,又揭示了其現狀和最新發展動態; 既闡述了各主要文學運動、流派和思潮的興衰及其主要內容,又介紹了世界 文學與其它學科交錯縱橫的關係及其相互影響;既論述了世界文學與中國文 學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鑑,又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進行了重點的評析、 介紹。叢書作者絕大多數是從事世界文學研究和教學的專家,他們用通俗明 快的語言,將學術性、知識性的內容,通過淺顯易懂的形式表達出來。不僅 參考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最新學術觀點,而且融進了潛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獨 到、精闢的見解。論述科學,史料翔實,知識準確。 開放的中國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國需要繼承人類文化的全部優秀 遺產,需要具有世界意識的建設者。青少年朋友們,希望這套叢書能夠成為 你們奔向二十一世紀的一份寶貴的精神食糧。 吳元邁 1993年國慶節於北京
----------------------- page 4-----------------------
文壇背後的講壇 ──伏爾泰與盧梭的文學創作
----------------------- page 5-----------------------
啟蒙運動與文學 不了解十八世紀法國波瀾壯闊的啟蒙運動,就不能理解那個時代誕生的 文學,同樣也就不能理解伏爾泰與盧梭。 十七世紀的法國是一個空前強盛的國家,封建專製製度發展到了頂峰。 然而,到了十八世紀以後,法國卻麵臨著政治、經濟、思想領域的全麵危機。 一方麵是三個等級的嚴格劃分使僧侶與貴族享有種種特權,上流社會奢侈靡 爛,一方麵是下層人民的無以為生、飢斃荒野;一方麵是教會、政府的思想 籠斷,一方麵是人們普遍的噤若寒蟬。監獄、流放、死刑的繁榮,一方麵表 現了統治者的高壓政策,一方麵也表現了他們的色厲內荏。種種跡象表明, 法國的封建專製製度已走到了它的盡頭。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上,啟蒙運動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序幕。而啟蒙運 動的主體——那些偉大的、傑出的人物。他們從哥白尼、克卜勒、伽利略、 牛頓等人的自然科學成就中吸取的豐富的營養,同時又繼承了文藝複興時期 的優秀文化遺產,並進一步從蒙田、笛卡爾、洛克等英法哲學家那裏補充了 新鮮的養料,從而提出了清除舊的意識形態、建立新政權新秩序的社會政治 主張。他們崇尚理性、倡導科學、唿吸民主、尋求自由,他們批判信仰、譴 責蒙昧、砸爛神權、反對迷信。因此,啟蒙運動的大旗上始終書寫的是 “平 等、自由、博愛、人權”的口號,啟蒙運動的交響樂中始終迴蕩的是 “民主 與科學”的旋律。由於啟蒙運動,終於導致了 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 命。 現在看來,文學運動其實隻是啟蒙運動的一個副產品。因為那個偉大的 時代要求那些巨人們的所有思想都服從於啟蒙這一主題,毋寧說那些巨人的 哲學、美學、社會政治、文學等等主張與實踐都鮮明地打上了啟蒙的印記, 而文學則是這曲恢宏的交響樂中的一個聲部。 而且,那些在啟蒙時代操作文學的人,他們往往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學 家。啟蒙的任務與目的要求他們在自己的一生中扮演多種角色,進行多種思 考,而在所有的這些思考中,文學往往又不是他們首先的選擇。於是,文學 領域成了他們哲學觀點、社會政治學說具體演練的戰場。 恩格斯指出: “在法國為行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的那些偉大人 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的權威,不管這種權威是什 麽樣的。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製度,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一 切都必須在理性的法庭麵前為自己的存在作辯護或者放棄存在的權利。” 所以,是不是在他們那一大堆封號之前還應當首先冠之於他們一個 “革 命家”的稱號呢? 本書將要談到的這兩位文學家就是這樣一種人物。伏爾泰與盧梭,前者 是一位詩人,曆史學家、最出色的哲學小說家、戲劇家、哲學家和數學家; 後者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作曲家、教育家、優秀的小說家和卓越的散文作家。 除此之外,他們還各有一個偉大的稱號:伏爾泰被譽為啟蒙運動的領袖 與導師,盧梭則被贊為啟蒙運動中激進的民主主義戰士。
----------------------- page 6-----------------------
伏爾泰:憤怒的學者矛盾的人 亨利·托馬斯在他那本 《大哲學家生活傳記》裏是這樣描述伏爾泰的: 他的一生充滿了矛盾。他藐視人類但又熱烈地愛著他們。他譏諷教士但 又把他的一部著作題獻給教皇。他嘲笑王親貴族但又接受了菲特烈大帝的饋 贈。他痛恨偏見但又對猶太人抱有偏見。他譏笑財富的虛誇,但又獲得一大 筆財產 (不都是用正當的手段)。他不信仰上帝,但一生都在努力尋找上帝。 他不尊重宗教但又創立了一個新的笑的宗教。他在發怒時象老虎一樣殘忍, 但當他的同情心被喚起時,特別是見到不公正的事情,他總是把自己的利益 放在一邊,擔負起幫助弱者反抗強暴這種危險的責任。這就是伏爾泰。他的 矛盾不僅泛泛地表現在他的生活、思想、行為中,而且也更為具體地表現在 他的哲學觀、宗教觀、美學觀和文學主張中。現在,讓我們先從他的生活經 曆談起。
</br>
作者:趙勇【完結】
內容簡介
恩格斯說: “十八世紀主要是法國的世紀。”因為那裏有波瀾壯闊的啟 蒙運動。伏爾泰與盧梭是啟蒙運動的旗手。他們高舉:“平等、自由、博愛、 人權”的大旗,批判信仰,譴責蒙昧,砸爛神權,反對迷信,推動了歐美文 化的向前發展,同時,他們又是優秀的作家和詩人。本書在當時的時代背景 下,概述了伏爾泰與盧梭的生平事跡、社會政治思想,以及在文學創作上的 成就,幫助讀者了解這兩們文化巨人,了解啟蒙運動,進而了解十八世紀的 歐洲文化。
----------------------- page 3-----------------------
寫給青少年的話 (代序) 二十世紀隻剩下最後這不多的幾年,二十一世紀正在向我們走來。有中 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大業的重擔,已曆史地落在你們這些跨世紀的一代青 年肩上。祖國的未來與命運將同你們相連,中華民族曆史新的一頁也將由你 們用自己的勞動與智慧去譜寫。 曆史和實踐已無數次表明,像人類的一切進步、壯麗和偉大的創舉一樣,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大業不可能越過世界文明大道而另闢蹊徑。為了 擔當這一無比光榮而又極為艱巨的曆史使命,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巨大機 遇與挑戰,廣大青少年朋友應該下定決心,努力學習和確切了解人類在過去 和現在所積累的一切知識和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頭腦武裝起 來。 人類的文學成果是人類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每一時代的重 大文學現象和優秀文學作品,並不會隨著這個時代的過去而成為過去。它們 蘊含著客觀的真理和曆史的啟迪、永恆的價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說: “道 不盡的莎士比亞”。別林斯基也說:普希金是要在社會的自覺中繼續發展下 去的那些永遠活著和運動著的現象之一。這無異於說,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的 生命總是處在曆史的永久運動之中,並且總是和世世代代人們的生活密不可 分。因此,培養自己對世界文學的愛好和關注,了解世界文學的主要內涵, 提高文學修養,應當是每個青少年的必修課。 這套 《世界文學評介叢書》集各國家、各地區、各語種文學內容於一身, 是迄今為止國內第一套大規模、多層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學博覽叢書。共 6 輯85冊,依類別分為:(一)國別、地區文學史,(二)分體文學史,(三) 文學運動、流派、思潮, (四)文學比較、交流,(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這套叢書全麵、係統、多角度地評述了世界文學。 既載錄了世界文學從古至今的發展曆史,又揭示了其現狀和最新發展動態; 既闡述了各主要文學運動、流派和思潮的興衰及其主要內容,又介紹了世界 文學與其它學科交錯縱橫的關係及其相互影響;既論述了世界文學與中國文 學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鑑,又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進行了重點的評析、 介紹。叢書作者絕大多數是從事世界文學研究和教學的專家,他們用通俗明 快的語言,將學術性、知識性的內容,通過淺顯易懂的形式表達出來。不僅 參考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最新學術觀點,而且融進了潛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獨 到、精闢的見解。論述科學,史料翔實,知識準確。 開放的中國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國需要繼承人類文化的全部優秀 遺產,需要具有世界意識的建設者。青少年朋友們,希望這套叢書能夠成為 你們奔向二十一世紀的一份寶貴的精神食糧。 吳元邁 1993年國慶節於北京
----------------------- page 4-----------------------
文壇背後的講壇 ──伏爾泰與盧梭的文學創作
----------------------- page 5-----------------------
啟蒙運動與文學 不了解十八世紀法國波瀾壯闊的啟蒙運動,就不能理解那個時代誕生的 文學,同樣也就不能理解伏爾泰與盧梭。 十七世紀的法國是一個空前強盛的國家,封建專製製度發展到了頂峰。 然而,到了十八世紀以後,法國卻麵臨著政治、經濟、思想領域的全麵危機。 一方麵是三個等級的嚴格劃分使僧侶與貴族享有種種特權,上流社會奢侈靡 爛,一方麵是下層人民的無以為生、飢斃荒野;一方麵是教會、政府的思想 籠斷,一方麵是人們普遍的噤若寒蟬。監獄、流放、死刑的繁榮,一方麵表 現了統治者的高壓政策,一方麵也表現了他們的色厲內荏。種種跡象表明, 法國的封建專製製度已走到了它的盡頭。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上,啟蒙運動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序幕。而啟蒙運 動的主體——那些偉大的、傑出的人物。他們從哥白尼、克卜勒、伽利略、 牛頓等人的自然科學成就中吸取的豐富的營養,同時又繼承了文藝複興時期 的優秀文化遺產,並進一步從蒙田、笛卡爾、洛克等英法哲學家那裏補充了 新鮮的養料,從而提出了清除舊的意識形態、建立新政權新秩序的社會政治 主張。他們崇尚理性、倡導科學、唿吸民主、尋求自由,他們批判信仰、譴 責蒙昧、砸爛神權、反對迷信。因此,啟蒙運動的大旗上始終書寫的是 “平 等、自由、博愛、人權”的口號,啟蒙運動的交響樂中始終迴蕩的是 “民主 與科學”的旋律。由於啟蒙運動,終於導致了 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 命。 現在看來,文學運動其實隻是啟蒙運動的一個副產品。因為那個偉大的 時代要求那些巨人們的所有思想都服從於啟蒙這一主題,毋寧說那些巨人的 哲學、美學、社會政治、文學等等主張與實踐都鮮明地打上了啟蒙的印記, 而文學則是這曲恢宏的交響樂中的一個聲部。 而且,那些在啟蒙時代操作文學的人,他們往往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學 家。啟蒙的任務與目的要求他們在自己的一生中扮演多種角色,進行多種思 考,而在所有的這些思考中,文學往往又不是他們首先的選擇。於是,文學 領域成了他們哲學觀點、社會政治學說具體演練的戰場。 恩格斯指出: “在法國為行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的那些偉大人 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的權威,不管這種權威是什 麽樣的。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製度,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一 切都必須在理性的法庭麵前為自己的存在作辯護或者放棄存在的權利。” 所以,是不是在他們那一大堆封號之前還應當首先冠之於他們一個 “革 命家”的稱號呢? 本書將要談到的這兩位文學家就是這樣一種人物。伏爾泰與盧梭,前者 是一位詩人,曆史學家、最出色的哲學小說家、戲劇家、哲學家和數學家; 後者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作曲家、教育家、優秀的小說家和卓越的散文作家。 除此之外,他們還各有一個偉大的稱號:伏爾泰被譽為啟蒙運動的領袖 與導師,盧梭則被贊為啟蒙運動中激進的民主主義戰士。
----------------------- page 6-----------------------
伏爾泰:憤怒的學者矛盾的人 亨利·托馬斯在他那本 《大哲學家生活傳記》裏是這樣描述伏爾泰的: 他的一生充滿了矛盾。他藐視人類但又熱烈地愛著他們。他譏諷教士但 又把他的一部著作題獻給教皇。他嘲笑王親貴族但又接受了菲特烈大帝的饋 贈。他痛恨偏見但又對猶太人抱有偏見。他譏笑財富的虛誇,但又獲得一大 筆財產 (不都是用正當的手段)。他不信仰上帝,但一生都在努力尋找上帝。 他不尊重宗教但又創立了一個新的笑的宗教。他在發怒時象老虎一樣殘忍, 但當他的同情心被喚起時,特別是見到不公正的事情,他總是把自己的利益 放在一邊,擔負起幫助弱者反抗強暴這種危險的責任。這就是伏爾泰。他的 矛盾不僅泛泛地表現在他的生活、思想、行為中,而且也更為具體地表現在 他的哲學觀、宗教觀、美學觀和文學主張中。現在,讓我們先從他的生活經 曆談起。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