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為我們的共同防禦事業貢獻才能、潛力和勇敢」。1948年5 月,美國副國務卿


    羅維特表示:美國必須對那些「感到經常處在蘇聯沉重壓力下的歐洲國家給以保障,


    從而鼓舞他們的信心和信念」。


    1949年4 月4 日,比利時、冰島、丹麥、加拿大、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


    牙、義大利、英國、法國和美國的外長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公約的有效


    期為20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宣告成立,它的英文


    縮寫是nato。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目標是明確的,公約中宣布:「各締約國同意對於歐洲或


    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因此,締約國


    同意如此種武裝攻擊發生,每一締約國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所承認之單獨或


    集體自衛權利之行使,應單獨並會同其他締約國採取視為必要之行動,包括武力之


    使用,協助被攻擊之一國或數國以恢複並維持北大西洋區域之安全。」


    北約組織的總部原設在倫敦,1951年遷到巴黎,1967年又遷到布魯塞爾。北約


    組織設有常設國際秘書處,由秘書長領導,他同時也是部長理事會、防務委員會的


    主席。北約組織在軍事委員下建立統一的軍事指揮係統,設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


    大西洋盟軍最高司令部、海峽盟軍最高司令部和加拿大——美國區域計劃委員會。


    其中,盟軍最高司令為最大的軍事指揮機構,下設中歐、北歐、南歐和地中海四個


    盟軍司令部。第一任的盟軍最高司令是艾森豪將軍,其實這也是美國軍人的專


    利。在盟軍最高司令部的指揮人員中,美國軍官占 47 %。美國通過北約向歐洲盟


    國發號施令,幹預歐洲盟國防務計劃的製定,有權要求盟國按其意圖擴充軍備、決


    定兵役期限、武裝力量的發展和軍工生產等。


    毫無疑問,北約組織的目標是對準蘇聯及其它的衛星國——東歐各國。為了在


    歐洲南翼形成對蘇聯的包圍之勢,1952年2 月,美國把不是北大西洋國家的希臘和


    土耳其拉人「北約」組織。1949年底,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在一次美


    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上的演說中就明確表示:「俄國人在未來的若幹年中是我們惟


    一可能的敵人」。當時的法國《世界報》評論:「北大西洋公約預計在將來要武裝


    聯邦德國,這是沒有疑義的,就像每一個卵中都有一個胚胎一樣。」


    麵對以美國為主的西方軍事集團的咄咄逼人之勢,蘇聯決定予以反擊。在蘇聯


    的提議下,1955年5 月14日,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


    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和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在華沙簽署《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宣布


    「如果發生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對一個或幾個締約國的武裝進攻」,其它締約國可


    採取「一切必要方式」給予援助,以蘇聯為首的東方軍事集團——「華沙條約」組


    織建立。「華約組織」下設政治協商委員會和聯合武裝部隊司令部,總部都設在莫


    斯科,總司令由蘇聯國防部長或副部長兼任,同樣,這自然也是蘇聯人的專利。


    至此,歐洲進入兩大陣營、兩種社會製度、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時代,美蘇冷


    戰全麵鋪開,歐洲徹底分裂,東西方徹底分裂。


    八、蘇攻美守:上個世紀70年代的故事


    1953年8 月,蘇聯氫彈爆炸成功。1956年蘇聯已有能毀滅美國最大城市的遠程


    轟炸機和核武庫。1957年8 月,蘇聯比美國早一年成功地試驗了第一枚洲際飛彈。


    同年10月和11月,蘇聯接連發射了兩顆人造地球衛星。這種形勢,特別是熱核武器


    的出現,表明美國的遏製政策日益陷入困境。美國政府和領導人也感到有必要調整


    緊張的蘇美關係。1953年史達林的去世,為蘇美新領導人提供了機會。


    美國總統艾森豪表示,對總是簡單地譴責蘇聯,他「已經感到厭倦」,而


    「感興趣的是未來」。他認為美蘇兩國領導人都是新上任者,可以對話,他對赫魯


    曉夫建議:「現在讓我們開始相互對話吧」,如果蘇聯有『「什麽改進關係的建議,


    我們願意聽聽」。


    赫魯雪夫時期的蘇聯,其經濟、軍事實力同美國相比基本處於劣勢,此時的蘇


    聯尚不具備同美國全麵爭奪世界控製權的實力。因此,赫魯雪夫主張「美蘇合作共


    同主宰世界」,力圖奪取同美國平起平坐的國際地位。時任蘇聯外交部長的安·安


    ·葛羅米柯曾說:「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說,蘇美兩國之間有合作和信任,就會有和


    平。在蘇聯政府首腦尼·謝·赫魯雪夫和美國總統甘迺迪之間達成協議,決定人類


    命運的國際問題就會得到解決。」蘇共第一書記赫魯雪夫在1956年2 月召開的蘇共


    20大上提出戰爭不是不可避免的,提出了「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和平過


    渡」的論點,主張實行緩和世界局勢的對外政策。赫魯雪夫曾表示:「我們(與美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色風暴之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建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建華並收藏紅色風暴之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