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不撓地廝殺。若沒有紅軍的英勇戰功,那麽各自由民族的命運就真正會是悲劇」。
曾經親身參加衛國戰爭的蘇聯著名作家阿·托爾斯泰寫了一篇小說,名字叫《
俄羅斯性格》,作家通過小說中主人公偉大的人格力量,讚揚了俄羅斯民族和蘇聯
人民那種不畏生死、英勇獻身、保衛祖國的堅強性格c 「俄羅斯性格」一時間變成
了蘇聯家喻戶曉的專有名詞,這個名詞鼓舞了前方浴血奮戰的紅軍將士,也鼓舞了
後方的人民。
經曆了戰爭洗禮的蘇聯,在綜合國力上更加強大了。戰爭結束時,蘇聯的軍事
實力和國際威望空前提高,被公認是世界上的第一流強。這時它擁有近1140萬軍隊,
有 1600 架飛機和 1200 輛主戰坦克,擁有66.5 萬輛作戰摩托車,1151萬門火炮,
1702艘軍艦。它的各級軍事指揮員經曆了戰爭的鍛練和考驗,士兵紀律嚴明新i 練
有素。蘇聯紅軍也由較為單一的兵種擴大為多兵種,包括了陸軍、海軍、空軍、防
空軍、戰略火箭軍和獨立的空降部隊,具有了全天候、多兵種、立體交叉、協同作
戰的力量。戰後蘇聯紅軍的陸軍擁有47個坦克師,5 萬餘輛作戰坦克,人數達到200
萬人。這是一支高度現代化、機械化的多兵種合成軍隊。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空軍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戰後的蘇
聯空軍是由16個空軍集團軍,10000 架軍用飛機和直升機組成。
海軍是蘇聯一個古老的兵種,戰爭同樣考驗了它c 戰後的蘇聯海軍由北方艦隊、
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組成。蘇聯既擁有航空母艦,也擁有曾讓美
國海軍大傷腦筋的「看不見」的奧斯卡核潛艇。蘇聯的各式海軍艦艇遍及世界各個
重要水域,成為美國海軍最強力的競爭對手。
戰後,蘇聯政府還成立了一支最新型的軍隊——戰略火箭軍。這是蘇聯軍隊中
技術含量最高、最年輕和最具打擊力的兵種,它擁有3 個火箭集團軍和3 個獨立火
箭軍。
此外,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的數百萬軍隊構成給以蘇軍的有力補充,他們與蘇
軍一起,形成世界兩大軍事集團中的一方,足以與不友好的另一方進行對抗和戰爭。
蘇聯軍隊駐紮在西起易北河、東至朝鮮三八線的廣大地區,成為歐洲以至世界上一
支舉足輕重的軍事力量。
戰爭擴大了蘇聯的版圖,也擴大了社會主義的影響。在按照雅爾達體係重新劃
分的歐洲政治版圖上,蘇聯的領土擴大了60萬平方公裏。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愛沙尼
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加入蘇聯,波蘭東部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併入蘇聯,羅
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併入蘇聯,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爾巴阡併入蘇聯,
德國的東普魯士領土的三分之一併入蘇聯。從19m 年8 月到1945年5 月蘇聯紅軍相
繼解放了中東歐地區的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
南斯拉夫、波蘭等國,蘇聯「老大哥」成為東歐國家的「大救星」。戰爭結束後,
在蘇聯軍隊的「保護」下,這些國家都選擇了社會主義製度,從而在地緣政治上加
入了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營壘。
早在沙皇俄國時期,東歐地區就是沙皇政府與西歐強國爭奪的焦點所在。東歐
是拿破崙大軍揮師東進和德國法西斯軍隊「閃擊」蘇聯的通道。在戰後特殊的國際
環境下,東歐就變成了蘇聯的前院,是蘇聯與美國之間的緩衝地帶,是史達林多次
強調的蘇聯「安全帶」。
盡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這塊特殊的地區上誕生了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
但是從根本上史達林對這些國家是不信任的。
史達林在1946年曾經說過:「不要忘記以下的情況。德國入侵入蘇聯,是經過
芬蘭、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的。德國人之所以能夠經過這些國家侵
入蘇聯,是因為在這些國家中,當時存在著敵視蘇聯的政府。……蘇聯為了保證自
己將來的安全,力求在這些國家內能有對於蘇聯抱善意態度的政府。」蘇聯國家利
益要求在東歐地區建立一條北起波羅的海、南達亞德裏亞海的「安全帶」,要求確
保蘇聯在政治、經濟和軍事對東歐國家的控製。
1947年,史達林寫信給波蘭工人黨第一書記哥穆爾卡,要求他出麵發起召開歐
洲一些共產黨和工人黨組織的會議,目的在於加強蘇聯與東歐各國共產黨的關係。
1947年9 月,蘇聯、波蘭、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
克以及法國和義大利等9 國的共產黨和工人黨的代表在波蘭西裏西亞的什克拉爾斯
卡——波倫巴的小溫泉場舉行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國際形勢的宣言》,指出世
界已分裂為兩大對立陣營,一個是帝國主義反民主陣營,另一個是反帝國主義的民
主陣營。宣言指出帝國主義陣營及其主導力量美國,為建立世界霸權和消滅民主製
</br>
曾經親身參加衛國戰爭的蘇聯著名作家阿·托爾斯泰寫了一篇小說,名字叫《
俄羅斯性格》,作家通過小說中主人公偉大的人格力量,讚揚了俄羅斯民族和蘇聯
人民那種不畏生死、英勇獻身、保衛祖國的堅強性格c 「俄羅斯性格」一時間變成
了蘇聯家喻戶曉的專有名詞,這個名詞鼓舞了前方浴血奮戰的紅軍將士,也鼓舞了
後方的人民。
經曆了戰爭洗禮的蘇聯,在綜合國力上更加強大了。戰爭結束時,蘇聯的軍事
實力和國際威望空前提高,被公認是世界上的第一流強。這時它擁有近1140萬軍隊,
有 1600 架飛機和 1200 輛主戰坦克,擁有66.5 萬輛作戰摩托車,1151萬門火炮,
1702艘軍艦。它的各級軍事指揮員經曆了戰爭的鍛練和考驗,士兵紀律嚴明新i 練
有素。蘇聯紅軍也由較為單一的兵種擴大為多兵種,包括了陸軍、海軍、空軍、防
空軍、戰略火箭軍和獨立的空降部隊,具有了全天候、多兵種、立體交叉、協同作
戰的力量。戰後蘇聯紅軍的陸軍擁有47個坦克師,5 萬餘輛作戰坦克,人數達到200
萬人。這是一支高度現代化、機械化的多兵種合成軍隊。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空軍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戰後的蘇
聯空軍是由16個空軍集團軍,10000 架軍用飛機和直升機組成。
海軍是蘇聯一個古老的兵種,戰爭同樣考驗了它c 戰後的蘇聯海軍由北方艦隊、
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組成。蘇聯既擁有航空母艦,也擁有曾讓美
國海軍大傷腦筋的「看不見」的奧斯卡核潛艇。蘇聯的各式海軍艦艇遍及世界各個
重要水域,成為美國海軍最強力的競爭對手。
戰後,蘇聯政府還成立了一支最新型的軍隊——戰略火箭軍。這是蘇聯軍隊中
技術含量最高、最年輕和最具打擊力的兵種,它擁有3 個火箭集團軍和3 個獨立火
箭軍。
此外,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的數百萬軍隊構成給以蘇軍的有力補充,他們與蘇
軍一起,形成世界兩大軍事集團中的一方,足以與不友好的另一方進行對抗和戰爭。
蘇聯軍隊駐紮在西起易北河、東至朝鮮三八線的廣大地區,成為歐洲以至世界上一
支舉足輕重的軍事力量。
戰爭擴大了蘇聯的版圖,也擴大了社會主義的影響。在按照雅爾達體係重新劃
分的歐洲政治版圖上,蘇聯的領土擴大了60萬平方公裏。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愛沙尼
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加入蘇聯,波蘭東部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併入蘇聯,羅
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併入蘇聯,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爾巴阡併入蘇聯,
德國的東普魯士領土的三分之一併入蘇聯。從19m 年8 月到1945年5 月蘇聯紅軍相
繼解放了中東歐地區的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
南斯拉夫、波蘭等國,蘇聯「老大哥」成為東歐國家的「大救星」。戰爭結束後,
在蘇聯軍隊的「保護」下,這些國家都選擇了社會主義製度,從而在地緣政治上加
入了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營壘。
早在沙皇俄國時期,東歐地區就是沙皇政府與西歐強國爭奪的焦點所在。東歐
是拿破崙大軍揮師東進和德國法西斯軍隊「閃擊」蘇聯的通道。在戰後特殊的國際
環境下,東歐就變成了蘇聯的前院,是蘇聯與美國之間的緩衝地帶,是史達林多次
強調的蘇聯「安全帶」。
盡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這塊特殊的地區上誕生了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
但是從根本上史達林對這些國家是不信任的。
史達林在1946年曾經說過:「不要忘記以下的情況。德國入侵入蘇聯,是經過
芬蘭、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的。德國人之所以能夠經過這些國家侵
入蘇聯,是因為在這些國家中,當時存在著敵視蘇聯的政府。……蘇聯為了保證自
己將來的安全,力求在這些國家內能有對於蘇聯抱善意態度的政府。」蘇聯國家利
益要求在東歐地區建立一條北起波羅的海、南達亞德裏亞海的「安全帶」,要求確
保蘇聯在政治、經濟和軍事對東歐國家的控製。
1947年,史達林寫信給波蘭工人黨第一書記哥穆爾卡,要求他出麵發起召開歐
洲一些共產黨和工人黨組織的會議,目的在於加強蘇聯與東歐各國共產黨的關係。
1947年9 月,蘇聯、波蘭、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
克以及法國和義大利等9 國的共產黨和工人黨的代表在波蘭西裏西亞的什克拉爾斯
卡——波倫巴的小溫泉場舉行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國際形勢的宣言》,指出世
界已分裂為兩大對立陣營,一個是帝國主義反民主陣營,另一個是反帝國主義的民
主陣營。宣言指出帝國主義陣營及其主導力量美國,為建立世界霸權和消滅民主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