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加索養病的托洛茨基未能趕迴來參加列寧的葬禮,他在一封電報中同樣表
達了一種強烈的崇敬之情:「黨失去了父親,工人階級失去了父親,這就是我們的
導師和領袖逝世消息所激起的感情。」
1 月27日上午9 時,列寧的靈樞從工會大廈抬到紅場。當時下午4 時,列寧的
靈樞在哀樂聲中,在數千工廠的汽笛聲和禮炮聲中移入了克裏姆林宮廣場前的陵墓。
負責陵墓設計的是蘇聯著名建築師體謝夫。這一時刻裏,國際無產階級宣布停止一
切工作5 分鍾,向蘇聯的領袖致哀。在以後短短的4 個月裏,蘇聯有24萬多人加入
了聯共(布)。
晚年思想是一種世界曆史上,國際政治學中的一個較為普遍的文化現象。這裏
所說的晚年一般有兩層意思:一層是領導人身體上的晚年,一層是它的政治生命和
思想生命的晚年。有時兩者相重合,有時並不重合,如葉爾欽晚年思想,一般是指
1996年第二任後思想。從字麵上講,晚年往往是末期,是領導人肉體生命和政治生
命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往往是領導人思想最成熟時期,往往是領導人在政治彌留
期裏,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即將終止,對自己以前的政治思想、執政主張,對以前的
成功和失誤所做的一些主動的和深層的反思和批判。思考的結果一般是對前段成績
的肯定,對以前的政策性失誤的否定,並且試圖為以後的發展確定正確的方向,以
教導和昭示後人、繼承者,它往往又被稱為政治遺囑。
列寧的晚年思想是在充分總結蘇維埃早期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對蘇
維埃政權未來發展、黨的組織建設、國家的經濟建設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它具
有實事求是的特點,其核心是倡導改革與創新。
列寧的晚年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縱觀蘇維埃早期建設的曆史,的
確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提法和作法,有列寧等人對社會主義的理想化的認識,也有馬
克思主義理論中有未經實踐檢驗的東西。列寧結合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不
斷修正革命理論和方針,從而極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蘇聯解體後,學者們在反思曆史的過程中,開始以更加曆史。更加客觀的態度
來對待列寧。絕大多數學者仍然認為,列寧和他所領導的「十月革命」是俄國曆史
中最重要的一頁。在列寧所處的時代,作為資本主義最高階段的帝國主義製度的反
動和腐朽性暴露得最充分,一方麵是千百萬人的貧困,另一方麵是無止境的剝削欲
望。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帝國主義列強之間和帝國主義同殖民地國家之間經常發生
衝突並導致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動用了資本主義所有先進技術發明的
武器,來反對人類本身,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革命所要取
代的正是這種腐朽的製度。這些學者認為,列寧和「十月革命」不僅改變了俄國,
也改變了世界,改變了資本主義本身,人們應該以曆史的態度來對待這段曆史。
三、「第二代領袖」光環下的史達林
在蘇聯曆史學家沃爾科戈諾筆下,史達林是曆史上最複雜的人物之一。「我國
曆史上,沒有比史達林更矛盾的人物了。他一個人所受到的讚揚和指責都足夠整整
一個羅馬軍團的曆史人物來承擔。……關於他在我國曆史上的作用將會長期爭論下
去,伴隨著各種各樣渲染過的修飾語:既有信仰,也有仇恨;既有痛苦,也有永恆
的困惑。不管怎樣,史達林的命運再一次使我們確信:歸根到底,偉人的思想的權
力比人們的權力更強大。」在史達林的身上有一道神聖的光環,他是蘇聯的第二代
領袖。
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中存在著一個較為普遍的政治現象,一般稱之為第二代領袖
現象。
第一代領袖多為用槍桿子奪取政權,在長期鬥爭中樹立了極高的個人威望,深
受他所領導的黨派以及公民的愛戴。在新的政權建立後,第一代領袖為新國家在政
治、經濟建設等方麵確定了方針大政,第一代領袖一般也都是以自然死亡,而非被
選舉下來或被推翻的方式終結其最高統治權力的。第一代領袖的形象一般最後都集
中到一個人身上,在他的身上體現著權力和威望。
毫無疑問,第二代領袖是相對第一代領袖而言的。第二代領袖是第一代領袖的
接班人,一般說來他往往也是第一代領袖集體的成員之一。他是第一代領導人的戰
友、朋友,他的身份和統治可以比較快地為黨內和公眾所認可。第二代領袖是第一
代領袖事業的繼承者,同時也是其事業的發展者。第一代領袖的主要任務是在形式
上打碎舊的政權體係,第二代領袖的主要任務則是在內容上建立新的政權體係。
第一,在政權建設方麵,第一代領袖是在推翻舊政權後建立新政權的,政權初
</br>
達了一種強烈的崇敬之情:「黨失去了父親,工人階級失去了父親,這就是我們的
導師和領袖逝世消息所激起的感情。」
1 月27日上午9 時,列寧的靈樞從工會大廈抬到紅場。當時下午4 時,列寧的
靈樞在哀樂聲中,在數千工廠的汽笛聲和禮炮聲中移入了克裏姆林宮廣場前的陵墓。
負責陵墓設計的是蘇聯著名建築師體謝夫。這一時刻裏,國際無產階級宣布停止一
切工作5 分鍾,向蘇聯的領袖致哀。在以後短短的4 個月裏,蘇聯有24萬多人加入
了聯共(布)。
晚年思想是一種世界曆史上,國際政治學中的一個較為普遍的文化現象。這裏
所說的晚年一般有兩層意思:一層是領導人身體上的晚年,一層是它的政治生命和
思想生命的晚年。有時兩者相重合,有時並不重合,如葉爾欽晚年思想,一般是指
1996年第二任後思想。從字麵上講,晚年往往是末期,是領導人肉體生命和政治生
命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往往是領導人思想最成熟時期,往往是領導人在政治彌留
期裏,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即將終止,對自己以前的政治思想、執政主張,對以前的
成功和失誤所做的一些主動的和深層的反思和批判。思考的結果一般是對前段成績
的肯定,對以前的政策性失誤的否定,並且試圖為以後的發展確定正確的方向,以
教導和昭示後人、繼承者,它往往又被稱為政治遺囑。
列寧的晚年思想是在充分總結蘇維埃早期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對蘇
維埃政權未來發展、黨的組織建設、國家的經濟建設都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它具
有實事求是的特點,其核心是倡導改革與創新。
列寧的晚年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縱觀蘇維埃早期建設的曆史,的
確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提法和作法,有列寧等人對社會主義的理想化的認識,也有馬
克思主義理論中有未經實踐檢驗的東西。列寧結合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不
斷修正革命理論和方針,從而極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蘇聯解體後,學者們在反思曆史的過程中,開始以更加曆史。更加客觀的態度
來對待列寧。絕大多數學者仍然認為,列寧和他所領導的「十月革命」是俄國曆史
中最重要的一頁。在列寧所處的時代,作為資本主義最高階段的帝國主義製度的反
動和腐朽性暴露得最充分,一方麵是千百萬人的貧困,另一方麵是無止境的剝削欲
望。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帝國主義列強之間和帝國主義同殖民地國家之間經常發生
衝突並導致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動用了資本主義所有先進技術發明的
武器,來反對人類本身,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革命所要取
代的正是這種腐朽的製度。這些學者認為,列寧和「十月革命」不僅改變了俄國,
也改變了世界,改變了資本主義本身,人們應該以曆史的態度來對待這段曆史。
三、「第二代領袖」光環下的史達林
在蘇聯曆史學家沃爾科戈諾筆下,史達林是曆史上最複雜的人物之一。「我國
曆史上,沒有比史達林更矛盾的人物了。他一個人所受到的讚揚和指責都足夠整整
一個羅馬軍團的曆史人物來承擔。……關於他在我國曆史上的作用將會長期爭論下
去,伴隨著各種各樣渲染過的修飾語:既有信仰,也有仇恨;既有痛苦,也有永恆
的困惑。不管怎樣,史達林的命運再一次使我們確信:歸根到底,偉人的思想的權
力比人們的權力更強大。」在史達林的身上有一道神聖的光環,他是蘇聯的第二代
領袖。
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中存在著一個較為普遍的政治現象,一般稱之為第二代領袖
現象。
第一代領袖多為用槍桿子奪取政權,在長期鬥爭中樹立了極高的個人威望,深
受他所領導的黨派以及公民的愛戴。在新的政權建立後,第一代領袖為新國家在政
治、經濟建設等方麵確定了方針大政,第一代領袖一般也都是以自然死亡,而非被
選舉下來或被推翻的方式終結其最高統治權力的。第一代領袖的形象一般最後都集
中到一個人身上,在他的身上體現著權力和威望。
毫無疑問,第二代領袖是相對第一代領袖而言的。第二代領袖是第一代領袖的
接班人,一般說來他往往也是第一代領袖集體的成員之一。他是第一代領導人的戰
友、朋友,他的身份和統治可以比較快地為黨內和公眾所認可。第二代領袖是第一
代領袖事業的繼承者,同時也是其事業的發展者。第一代領袖的主要任務是在形式
上打碎舊的政權體係,第二代領袖的主要任務則是在內容上建立新的政權體係。
第一,在政權建設方麵,第一代領袖是在推翻舊政權後建立新政權的,政權初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