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的作用,使列寧轉危為安,並且地很快地恢複了工作,但是創傷並沒有痊癒,
1921年12月底,列寧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長年的勞累和遇刺後留在體內的兩顆子
彈將列寧擊倒了。1922年5 月,他的病第一次發作,導致左邊身體癱瘓,說話十分
困難。
1923年3 月初,列寧患了中風,右手和右腿癱瘓,意識模糊,喪失語言能力。
報紙立即向全國公布了這一消息,此後每天公布病情公告。從德國和瑞典請來了神
經科和心血管專家。1923年4 月召開了黨的第12次代表大會。列寧因病未能參加大
會,這是列寧在蘇維埃政權建立後不能參加的第一個代表大會。5 月中旬,根據中
央執行委員會的決議,列寧移居距莫斯科西南47公裏的哥爾克村休養。
這年的秋天,列寧的病情有所好轉。1923年10月19日,列寧乘車迴到了莫斯科
城裏,他留戀地迴到了自己在克裏姆林宮的辦公室、他和克魯普斯卡婭住過的房間、
人民委員會的會議廳裏,他在這些地方看了許久。然後,乘車圍繞克裏姆林宮外牆
轉了一圈,隨後遊覽莫斯科市中心區,參觀了農業展覽會,再迴到哥爾克村。這是
列寧生前最後一次迴到莫斯科。列寧的晚年思想是指列寧晚年生病以後,對俄國這
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裏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所作的一係列思考。從1922年
12月至1923年3 月上旬,列寧口授了《日記摘錄》、《論我國革命》、《論合作製
》、《寧肯少些,但要好些》、《我們怎樣改組工農檢查院》等5 篇論文。這些文
章從不同的側麵論述了一個總的主題——如何在一個農民占多數的落後國家進行建
設,逐步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以及在這一過渡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其主要內容如
下:1 .論十月革命的合理性。
孟什維克政論家蘇漢諾夫在其劄記中指責列寧缺少對俄國社會主義「客觀前提」
即社會經濟條件的分析,認為列寧實際上違背了馬克思的革命理論。蘇漢諾夫認為
十月革命不僅是不合理的,而且是不成熟的。列寧在《論俄國革命——評蘇漢諾夫
的劄記》中指出:俄國革命是特殊形勢下的產物,帝國主義世界大戰使俄國革命遇
到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無產階級就必須當機立斷,及時奪取政權。但是,這不
等於說,社會主義不需要物質前提,相反,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論點」。列寧批
評蘇漢諾夫不懂得革命的辯證法這一馬克思主義中有決定意義的東西,不懂得馬克
思所說的革命時期要有極大的靈活性,允許變更通常的曆史發展順序。
2 .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文化經濟建設上。
從十月革命勝利之初開始,平息國內各地的武裝叛亂和抗擊帝國主義的武裝幹
涉在較長時期內是蘇維埃政權的首要任務,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內包括高級領導
層內部對革命形勢的判斷。列寧在1918年迴月曾樂觀地估計:「現在,我們看到,
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不是一天一天地,而是每時每刻地成熟起來。」「俄國
人開始了,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將去完成,社會主義定將勝利。」而且列寧還
強調,「在一個國家內取得社會主義的最終勝利是不可能的」。托洛茨基也提出了
「不斷革命」的理論。
在德國1919年門月無產階級武裝起義失敗後,列寧原寄託希望的由俄國革命引
發的世界革命的高潮沒有到來。1919年。1920年和1922年,蘇維埃政權打退了帝國
主義協約國組織的數次進攻。因此蘇維埃政權贏得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國內外
形勢的變化促使列寧進行了深人的思考,即仍處於帝國主義汪洋大海中的蘇俄如果
仍然把政權的穩定寄託於世界革命之上已經不現實了,它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首
先迅速恢複因戰爭而破壞殆盡的國民經濟,逐步在經濟結構上向社會主義過渡。
列寧在《論合作製》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論點:「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整個看法根
本改變了。」「這種根本的改變表現在:從前我們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應該放在政
治鬥爭、革命、奪取政權等等方麵,而現在重心改變了,轉到和平的『文化』組織
工作上去了。如果不是因為國際關係,不是因為必須為我們國際範圍內的陣地進行
鬥爭,我真想說,我們的重心轉移到文化主義上去了。如果把國際關係撇開不談,
隻就國內經濟關係來說,那麽我們現在的工作重心確在於文化主義。」列寧在這裏
所說的文化主義內涵很豐富,狹義的是指發展教育,掃除文盲,廣義的是指經濟建
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3 .通過合作社組織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俄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在這樣的
一個國家裏如何解決農民問題是關鍵,而如何引導廣大農民在生產上和思想上走上
社會主義道路是關鍵之關鍵。列寧多次強調,如果解決不好農民問題,那麽蘇維埃
</br>
1921年12月底,列寧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長年的勞累和遇刺後留在體內的兩顆子
彈將列寧擊倒了。1922年5 月,他的病第一次發作,導致左邊身體癱瘓,說話十分
困難。
1923年3 月初,列寧患了中風,右手和右腿癱瘓,意識模糊,喪失語言能力。
報紙立即向全國公布了這一消息,此後每天公布病情公告。從德國和瑞典請來了神
經科和心血管專家。1923年4 月召開了黨的第12次代表大會。列寧因病未能參加大
會,這是列寧在蘇維埃政權建立後不能參加的第一個代表大會。5 月中旬,根據中
央執行委員會的決議,列寧移居距莫斯科西南47公裏的哥爾克村休養。
這年的秋天,列寧的病情有所好轉。1923年10月19日,列寧乘車迴到了莫斯科
城裏,他留戀地迴到了自己在克裏姆林宮的辦公室、他和克魯普斯卡婭住過的房間、
人民委員會的會議廳裏,他在這些地方看了許久。然後,乘車圍繞克裏姆林宮外牆
轉了一圈,隨後遊覽莫斯科市中心區,參觀了農業展覽會,再迴到哥爾克村。這是
列寧生前最後一次迴到莫斯科。列寧的晚年思想是指列寧晚年生病以後,對俄國這
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裏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所作的一係列思考。從1922年
12月至1923年3 月上旬,列寧口授了《日記摘錄》、《論我國革命》、《論合作製
》、《寧肯少些,但要好些》、《我們怎樣改組工農檢查院》等5 篇論文。這些文
章從不同的側麵論述了一個總的主題——如何在一個農民占多數的落後國家進行建
設,逐步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以及在這一過渡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其主要內容如
下:1 .論十月革命的合理性。
孟什維克政論家蘇漢諾夫在其劄記中指責列寧缺少對俄國社會主義「客觀前提」
即社會經濟條件的分析,認為列寧實際上違背了馬克思的革命理論。蘇漢諾夫認為
十月革命不僅是不合理的,而且是不成熟的。列寧在《論俄國革命——評蘇漢諾夫
的劄記》中指出:俄國革命是特殊形勢下的產物,帝國主義世界大戰使俄國革命遇
到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無產階級就必須當機立斷,及時奪取政權。但是,這不
等於說,社會主義不需要物質前提,相反,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論點」。列寧批
評蘇漢諾夫不懂得革命的辯證法這一馬克思主義中有決定意義的東西,不懂得馬克
思所說的革命時期要有極大的靈活性,允許變更通常的曆史發展順序。
2 .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文化經濟建設上。
從十月革命勝利之初開始,平息國內各地的武裝叛亂和抗擊帝國主義的武裝幹
涉在較長時期內是蘇維埃政權的首要任務,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內包括高級領導
層內部對革命形勢的判斷。列寧在1918年迴月曾樂觀地估計:「現在,我們看到,
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不是一天一天地,而是每時每刻地成熟起來。」「俄國
人開始了,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將去完成,社會主義定將勝利。」而且列寧還
強調,「在一個國家內取得社會主義的最終勝利是不可能的」。托洛茨基也提出了
「不斷革命」的理論。
在德國1919年門月無產階級武裝起義失敗後,列寧原寄託希望的由俄國革命引
發的世界革命的高潮沒有到來。1919年。1920年和1922年,蘇維埃政權打退了帝國
主義協約國組織的數次進攻。因此蘇維埃政權贏得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國內外
形勢的變化促使列寧進行了深人的思考,即仍處於帝國主義汪洋大海中的蘇俄如果
仍然把政權的穩定寄託於世界革命之上已經不現實了,它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首
先迅速恢複因戰爭而破壞殆盡的國民經濟,逐步在經濟結構上向社會主義過渡。
列寧在《論合作製》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論點:「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整個看法根
本改變了。」「這種根本的改變表現在:從前我們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應該放在政
治鬥爭、革命、奪取政權等等方麵,而現在重心改變了,轉到和平的『文化』組織
工作上去了。如果不是因為國際關係,不是因為必須為我們國際範圍內的陣地進行
鬥爭,我真想說,我們的重心轉移到文化主義上去了。如果把國際關係撇開不談,
隻就國內經濟關係來說,那麽我們現在的工作重心確在於文化主義。」列寧在這裏
所說的文化主義內涵很豐富,狹義的是指發展教育,掃除文盲,廣義的是指經濟建
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3 .通過合作社組織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俄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在這樣的
一個國家裏如何解決農民問題是關鍵,而如何引導廣大農民在生產上和思想上走上
社會主義道路是關鍵之關鍵。列寧多次強調,如果解決不好農民問題,那麽蘇維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