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戰略對手。東歐劇變後,各國新政權紛紛確立迴歸歐洲,與歐洲實現一體化的
發展策略,他們對俄羅斯還存有戒心。俄羅斯本身也已失去了前蘇聯那樣的國際地
位,淪為一個地區性大國,它的注意力不得不從全球性威脅轉向地區性的威脅,把
目標重點集中於歐洲和亞太,謀求建立地區集體安全體係,以保障安全,塑造一個
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為此,俄羅斯確立了新的地緣安全戰略結構,將周邊的前蘇
聯地區、東歐地區、亞太地區和中東南亞地區看做最具重要戰略價值的利益區。俄
羅斯以自身為核心,四個利益區在周邊形成兩個圈層:內圈的獨立國協國家與俄羅斯
關係密切,直接影響到俄羅斯的安全和穩定,因而其戰略重點也以獨立國協國家為主,
力圖建立一個「現代地緣政治實體」,以保障俄羅斯的安全;外圈的東歐、亞太、
中東南亞三個利益區是俄羅斯的戰略發展方向,也是俄羅斯和西方爭奪的主要地區。
地區性大國,它的注意力不得不從全球性威脅轉向地區性的威脅,把目標重點集中
於歐洲和亞太,謀求建立地區集體安全體係,以保障安全,塑造一個良好的經濟發
展環境。為此,俄羅斯確立了新的地緣安全戰略結構,將周邊的前蘇聯地區、東歐
地區、亞太地區和中東南亞地區看做最具重要戰略價值的利益區。俄羅斯以自身為
核心,四個利益區在周邊形成兩個圈層:內圈的獨立國協國家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直
接影響到俄羅斯的安全和穩定,因而其戰略重點也以獨立國協國家為主,力圖建立一
個「現代地緣政治實體」,以保障俄羅斯的安全;外圈的東歐、亞太、中東南亞三
個利益區是俄羅斯的戰略發展方向,也是俄羅斯和西方爭奪的主要地區。
六、尋求路標:雙頭鷹飛向何方?
20世紀90年代初,被各種矛盾折磨得疲憊不堪的蘇聯,最終在無奈中結束了自
己的使命,退出了世界曆史的舞台。而作為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在曆史的又
一個十字路口,再次麵臨著東方與西方的痛苦選擇,「俄羅斯往何處去」仍然是俄
羅斯人永恆的話題和爭論的焦點。
從曆史發展角度看,來自上層的曆次改革從來就沒能使俄國徹底擺脫專製製度
的枷鎖,而走向西方自由主義的道路,這同樣與俄羅斯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
係。由於靠近西方,曆任沙皇政府在西方的影響和壓力下,總能不失時機地進行自
上而下的改革,尤其是當社會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愈演愈烈,危及統治者的中央
政權的時候,求助於西方,以西方文化中那些有益於本國穩定和強大的某些思想、
措施乃至技術,來調和社會秩序,往往成為統治者明智的選擇。但同時,由於東方
專製主義的傳統根深蒂固,沙皇在權力問題上又決不讓步,於是,改革便走向了反
改革。反改革當然不能持久,結果不是引起人民起義,造成動亂,就是引發大規模
的革命運動。不過,動亂或革命常常由於反抗者的落後、無知以及統治者的強大而
遭失敗,到最後還是建立了新的、更為強化了的國家機器。俄國留裏克王朝(公元
862 ——1598年)和羅曼諾夫王朝(公元1603—1917年)覆滅後的情形如出一轍。
這正是俄國地緣政治地位製約的結果。如是,俄羅斯國家的發展曆程就表現為以下
模式:改革——反改革——動亂或革命——國家機器的強化。
20世紀初,腐朽的沙皇專製製度終於被推翻,經過與各種社會思潮的反覆論戰,
以及長期曲折而痛苦的實踐,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在俄國取得了長足的生命力,
偉大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建立起來了。然而,由於教條式地理解「帝國主義腐朽
論」和受到「兩個平行世界市場理論」的影響,俄羅斯再次對西方市場經濟、民主
政治、文化觀念採取了封閉的態度。此外,來自東方並被俄羅斯人接受和大力發展
的集權主義、暴力統治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在新的政治體係中繼續生根發芽,而且
得到了蘇聯領導人及其統治集團淋漓盡致的發揮。
獨立之初的俄羅斯社會呈現出一種嚴重的親西方情緒,「向西方一邊倒」的
「大西洋主義」一時占了上風。為擺脫經濟困境,俄羅斯把希望寄託於經濟的全麵
轉軌上,葉爾欽採取激進改革派主張的「休克療法」。同時,俄羅斯領導人幾乎對
所有西方大國進行了旋風般的訪問,所到之處無不強調俄羅斯要同西方國家建立夥
伴和同盟關係,甚至不惜在削減核武器、對伊製裁和經濟政治政策等一係列重大問
題上做出重大讓步。但是,俄羅斯充滿浪漫和一廂情願的向西方一邊倒的政策的結
果卻是事與願違。不僅西方的資金、技術援助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在外交方麵,也
常常被排斥於國際重大事務的決策和決定之外;全盤西化的經濟轉軌並沒有帶來俄
</br>
發展策略,他們對俄羅斯還存有戒心。俄羅斯本身也已失去了前蘇聯那樣的國際地
位,淪為一個地區性大國,它的注意力不得不從全球性威脅轉向地區性的威脅,把
目標重點集中於歐洲和亞太,謀求建立地區集體安全體係,以保障安全,塑造一個
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為此,俄羅斯確立了新的地緣安全戰略結構,將周邊的前蘇
聯地區、東歐地區、亞太地區和中東南亞地區看做最具重要戰略價值的利益區。俄
羅斯以自身為核心,四個利益區在周邊形成兩個圈層:內圈的獨立國協國家與俄羅斯
關係密切,直接影響到俄羅斯的安全和穩定,因而其戰略重點也以獨立國協國家為主,
力圖建立一個「現代地緣政治實體」,以保障俄羅斯的安全;外圈的東歐、亞太、
中東南亞三個利益區是俄羅斯的戰略發展方向,也是俄羅斯和西方爭奪的主要地區。
地區性大國,它的注意力不得不從全球性威脅轉向地區性的威脅,把目標重點集中
於歐洲和亞太,謀求建立地區集體安全體係,以保障安全,塑造一個良好的經濟發
展環境。為此,俄羅斯確立了新的地緣安全戰略結構,將周邊的前蘇聯地區、東歐
地區、亞太地區和中東南亞地區看做最具重要戰略價值的利益區。俄羅斯以自身為
核心,四個利益區在周邊形成兩個圈層:內圈的獨立國協國家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直
接影響到俄羅斯的安全和穩定,因而其戰略重點也以獨立國協國家為主,力圖建立一
個「現代地緣政治實體」,以保障俄羅斯的安全;外圈的東歐、亞太、中東南亞三
個利益區是俄羅斯的戰略發展方向,也是俄羅斯和西方爭奪的主要地區。
六、尋求路標:雙頭鷹飛向何方?
20世紀90年代初,被各種矛盾折磨得疲憊不堪的蘇聯,最終在無奈中結束了自
己的使命,退出了世界曆史的舞台。而作為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在曆史的又
一個十字路口,再次麵臨著東方與西方的痛苦選擇,「俄羅斯往何處去」仍然是俄
羅斯人永恆的話題和爭論的焦點。
從曆史發展角度看,來自上層的曆次改革從來就沒能使俄國徹底擺脫專製製度
的枷鎖,而走向西方自由主義的道路,這同樣與俄羅斯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
係。由於靠近西方,曆任沙皇政府在西方的影響和壓力下,總能不失時機地進行自
上而下的改革,尤其是當社會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愈演愈烈,危及統治者的中央
政權的時候,求助於西方,以西方文化中那些有益於本國穩定和強大的某些思想、
措施乃至技術,來調和社會秩序,往往成為統治者明智的選擇。但同時,由於東方
專製主義的傳統根深蒂固,沙皇在權力問題上又決不讓步,於是,改革便走向了反
改革。反改革當然不能持久,結果不是引起人民起義,造成動亂,就是引發大規模
的革命運動。不過,動亂或革命常常由於反抗者的落後、無知以及統治者的強大而
遭失敗,到最後還是建立了新的、更為強化了的國家機器。俄國留裏克王朝(公元
862 ——1598年)和羅曼諾夫王朝(公元1603—1917年)覆滅後的情形如出一轍。
這正是俄國地緣政治地位製約的結果。如是,俄羅斯國家的發展曆程就表現為以下
模式:改革——反改革——動亂或革命——國家機器的強化。
20世紀初,腐朽的沙皇專製製度終於被推翻,經過與各種社會思潮的反覆論戰,
以及長期曲折而痛苦的實踐,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在俄國取得了長足的生命力,
偉大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建立起來了。然而,由於教條式地理解「帝國主義腐朽
論」和受到「兩個平行世界市場理論」的影響,俄羅斯再次對西方市場經濟、民主
政治、文化觀念採取了封閉的態度。此外,來自東方並被俄羅斯人接受和大力發展
的集權主義、暴力統治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在新的政治體係中繼續生根發芽,而且
得到了蘇聯領導人及其統治集團淋漓盡致的發揮。
獨立之初的俄羅斯社會呈現出一種嚴重的親西方情緒,「向西方一邊倒」的
「大西洋主義」一時占了上風。為擺脫經濟困境,俄羅斯把希望寄託於經濟的全麵
轉軌上,葉爾欽採取激進改革派主張的「休克療法」。同時,俄羅斯領導人幾乎對
所有西方大國進行了旋風般的訪問,所到之處無不強調俄羅斯要同西方國家建立夥
伴和同盟關係,甚至不惜在削減核武器、對伊製裁和經濟政治政策等一係列重大問
題上做出重大讓步。但是,俄羅斯充滿浪漫和一廂情願的向西方一邊倒的政策的結
果卻是事與願違。不僅西方的資金、技術援助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在外交方麵,也
常常被排斥於國際重大事務的決策和決定之外;全盤西化的經濟轉軌並沒有帶來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