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專製和家長製統治的烙印,然而也正是這個連年征戰廝殺的民族所實行的蠻橫、
粗暴的統治,促進了俄羅斯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專製製度的建立。蒙古韃靼的統治
無論在道德方麵如何殘暴,如何受到譴責,但這一點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打敗蒙古人之後,全國的徹底統一於1514年宣告完成,16世紀中葉,莫斯科大
公伊凡四世改稱「沙皇」,以示像古羅馬皇帝愷撒一樣擁有對國家的絕對權力。俄
國在中央集權的基礎上最終確立起沙皇個人的專製統治,不僅普通老百姓,即便官
員、貴族也淪為沙皇的奴僕,東方的色彩更為突出。普列漢諾夫說:「16世紀中葉,
宦官階層已完全成為國家的奴隸,而且它的這種奴隸地位,——也許更甚於農奴,
——使莫斯科羅斯的社會政治製度,同偉大東方專製國家極相仿佛。」
俄羅斯順其自然地接受專製主義,還與它本身的自然地理環境及其造就的特殊
習性有關。土地廣袤無垠,地勢平坦,直接與東西方相連,開放型的自然環境和東
西之交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俄羅斯人天生的兼收並蓄的特性。古羅斯文明萌生的時
期,正值東西方各民族之間征服兼併戰爭連綿不斷,古羅斯人經常受到來自東西方
各遊牧民族的侵襲,與外敵無休止的競爭,以及為尋求更肥沃的土地而不斷進行的
移民和擴張,都需要經常動員全國的社會力量和經濟力量。同時古羅斯國家為適應
封建主擴大統治領域和貿易,為尋找出海口也曾多次對外征討。幾百年征戰往來的
環境造就了特殊的俄羅斯民族,專製命令、粗暴的家長式統治和對統治者的絕對服
從成為社會生活的常規。正是從利益和需要出發,俄羅斯國家不得不以最極端的方
式調整社會機構的職能,經常幹預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私人領域,使社會服從於國
家。這都勢必造成官僚機構的專橫,使社會下層在權利義務關係中陷於消沉和無所
事事的狀態,從而製約著俄國公民社會的形成。
統一以後的俄羅斯像德國和波蘭一樣沒有自然的屏障,沒有不能渡過的河流或
難以跨越的山脈,而且與其相鄰的國家都是過去的或潛在的敵人或對手。捍衛國土
的困難使俄羅斯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國家: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來防禦那一望無
際的邊界。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莫斯科大公養著一支5 萬人的軍隊以保衛這個國
家免於再次遭受成吉思汗的後代、蒙古韃靼人的侵擾。供養一支5 萬人的軍隊是一
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同時代的克倫威爾的新軍比這要小得多,而當時的英國比俄
羅斯要富有得多。第一次東征的十字軍是中世紀時期西歐擁有過的最大規模的軍隊,
它幾乎耗盡了基督教世界的全部資源,但那也不過才3 萬人。況且,俄羅斯的軍隊
還是一支常備軍,要靠莫斯科周圍那些貧瘠的土地的生產來維持,要年複一年地供
養下去。供養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而且要使它團結在一起,惟一可行的辦法隻能
是通過建立一個使這支軍隊保持忠誠的強大的中央政權。
直到門世紀末,彼得一世有感於俄國的落後和西方的先進,才再次求助於西方。
繼彼得一世開創了歐化改革的道路後,葉卡特琳娜二世實行了「開明專製」,亞曆
山大一世對農奴製進行了有限自由主義的改革;同時,在俄國,啟蒙運動逐步開展,
貴族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貴族資產階級十二月黨人及平民知識分子反對封建農奴製
的奔走唿號,乃至流血犧牲之下,西方文化逐步滲透並融人俄羅斯,生長成為俄羅
斯文化的血肉之軀,深刻影響了俄羅斯社會的發展。但由於農奴製的長期束縛,西
方文化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它的運行僅限於社會的上層。
五、擴張還是自衛?
俄羅斯在長期的曆史進程中呈現出強烈的對外擴張性,這一點更與它的地緣因
素有著密切的聯繫。首先,俄羅斯地處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背靠北冰洋,歐亞大
陸環抱周圍,正是英國著名的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所認為的「心髒地帶」。同時,
由於古羅斯民族居住的地方是無邊無際、毫無遮攔的大平原,缺乏山川阻隔與關隘
屏障的保護,猶如沒有圍牆的家園,特別容易遭受周圍遊牧民族的侵襲,俄羅斯人
時常為不安全感所纏繞屈此,通過擴張,尋找安全的疆界,構成俄羅斯對外擴張原
始的安全動因。自衛的需要迫使俄羅斯人不得不經常擴張他們的邊界,不讓他們的
敵人接近,「俄羅斯國家正是為控製廣闊土地而鬥爭的產物」。此外,俄羅斯作為
內陸國家,經濟發展受到陸路交通落後不便的嚴重製約,打通出海口,以推動對外
貿易的發展,成為俄羅斯對外擴張的經濟動因。
18世紀以前的俄國,曾一度處於外族的統治之下,獨立後也隻是在其周圍地區
進行領土擴張,但沒有明確的侵略目標,在國際舞台上也沒有很重要的地位。18世
</br>
粗暴的統治,促進了俄羅斯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專製製度的建立。蒙古韃靼的統治
無論在道德方麵如何殘暴,如何受到譴責,但這一點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打敗蒙古人之後,全國的徹底統一於1514年宣告完成,16世紀中葉,莫斯科大
公伊凡四世改稱「沙皇」,以示像古羅馬皇帝愷撒一樣擁有對國家的絕對權力。俄
國在中央集權的基礎上最終確立起沙皇個人的專製統治,不僅普通老百姓,即便官
員、貴族也淪為沙皇的奴僕,東方的色彩更為突出。普列漢諾夫說:「16世紀中葉,
宦官階層已完全成為國家的奴隸,而且它的這種奴隸地位,——也許更甚於農奴,
——使莫斯科羅斯的社會政治製度,同偉大東方專製國家極相仿佛。」
俄羅斯順其自然地接受專製主義,還與它本身的自然地理環境及其造就的特殊
習性有關。土地廣袤無垠,地勢平坦,直接與東西方相連,開放型的自然環境和東
西之交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俄羅斯人天生的兼收並蓄的特性。古羅斯文明萌生的時
期,正值東西方各民族之間征服兼併戰爭連綿不斷,古羅斯人經常受到來自東西方
各遊牧民族的侵襲,與外敵無休止的競爭,以及為尋求更肥沃的土地而不斷進行的
移民和擴張,都需要經常動員全國的社會力量和經濟力量。同時古羅斯國家為適應
封建主擴大統治領域和貿易,為尋找出海口也曾多次對外征討。幾百年征戰往來的
環境造就了特殊的俄羅斯民族,專製命令、粗暴的家長式統治和對統治者的絕對服
從成為社會生活的常規。正是從利益和需要出發,俄羅斯國家不得不以最極端的方
式調整社會機構的職能,經常幹預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私人領域,使社會服從於國
家。這都勢必造成官僚機構的專橫,使社會下層在權利義務關係中陷於消沉和無所
事事的狀態,從而製約著俄國公民社會的形成。
統一以後的俄羅斯像德國和波蘭一樣沒有自然的屏障,沒有不能渡過的河流或
難以跨越的山脈,而且與其相鄰的國家都是過去的或潛在的敵人或對手。捍衛國土
的困難使俄羅斯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國家: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來防禦那一望無
際的邊界。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莫斯科大公養著一支5 萬人的軍隊以保衛這個國
家免於再次遭受成吉思汗的後代、蒙古韃靼人的侵擾。供養一支5 萬人的軍隊是一
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同時代的克倫威爾的新軍比這要小得多,而當時的英國比俄
羅斯要富有得多。第一次東征的十字軍是中世紀時期西歐擁有過的最大規模的軍隊,
它幾乎耗盡了基督教世界的全部資源,但那也不過才3 萬人。況且,俄羅斯的軍隊
還是一支常備軍,要靠莫斯科周圍那些貧瘠的土地的生產來維持,要年複一年地供
養下去。供養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而且要使它團結在一起,惟一可行的辦法隻能
是通過建立一個使這支軍隊保持忠誠的強大的中央政權。
直到門世紀末,彼得一世有感於俄國的落後和西方的先進,才再次求助於西方。
繼彼得一世開創了歐化改革的道路後,葉卡特琳娜二世實行了「開明專製」,亞曆
山大一世對農奴製進行了有限自由主義的改革;同時,在俄國,啟蒙運動逐步開展,
貴族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貴族資產階級十二月黨人及平民知識分子反對封建農奴製
的奔走唿號,乃至流血犧牲之下,西方文化逐步滲透並融人俄羅斯,生長成為俄羅
斯文化的血肉之軀,深刻影響了俄羅斯社會的發展。但由於農奴製的長期束縛,西
方文化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它的運行僅限於社會的上層。
五、擴張還是自衛?
俄羅斯在長期的曆史進程中呈現出強烈的對外擴張性,這一點更與它的地緣因
素有著密切的聯繫。首先,俄羅斯地處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背靠北冰洋,歐亞大
陸環抱周圍,正是英國著名的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所認為的「心髒地帶」。同時,
由於古羅斯民族居住的地方是無邊無際、毫無遮攔的大平原,缺乏山川阻隔與關隘
屏障的保護,猶如沒有圍牆的家園,特別容易遭受周圍遊牧民族的侵襲,俄羅斯人
時常為不安全感所纏繞屈此,通過擴張,尋找安全的疆界,構成俄羅斯對外擴張原
始的安全動因。自衛的需要迫使俄羅斯人不得不經常擴張他們的邊界,不讓他們的
敵人接近,「俄羅斯國家正是為控製廣闊土地而鬥爭的產物」。此外,俄羅斯作為
內陸國家,經濟發展受到陸路交通落後不便的嚴重製約,打通出海口,以推動對外
貿易的發展,成為俄羅斯對外擴張的經濟動因。
18世紀以前的俄國,曾一度處於外族的統治之下,獨立後也隻是在其周圍地區
進行領土擴張,但沒有明確的侵略目標,在國際舞台上也沒有很重要的地位。18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