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給上海廣州的晚報寫了些小文章,共總得數十篇,承出版社好意


    為選擇一部分出版,這是很可感謝的。書名最初擬名《鱗爪集》,但太是普


    通了,怕和別人重複,改用《草葉集》呢,又與惠特曼的詩集相混,所以最


    後決定《木片集》這個名稱,因為古人所謂竹頭木屑,也可以有相當的用處,


    但恐怕是簡牘上削下來的,那麽這便沒有什麽用,隻好當作生火的柴火罷了。


    所寫的文章大抵是就我所知道的,或是記得的,記這一點下來,至於所


    不很熟悉的則不敢去觸動它,仍舊是守以不知為不知的教訓。關於動物有些


    不是直接的知道,也是根據書本,如講鱷魚的大半係依據英國柏耳(m.burr)


    的《鱷魚與鼉魚》(crocodi1esandalligators),講貓頭鷹的是斯密士


    (r.b.smiih)的《鳥生活與鳥誌》(birdlifeandbirdlore),在《苦茶隨


    筆》中有一篇《貓頭鷹》,也說到我自己養貓頭鷹的經驗。


    一九六二年七月三十日,周啟明記於北京。


    □1962年


    7月


    30日作,署名啟明


    □收入《木片集》


    知堂迴想錄緣起


    我的朋友曹聚仁先生,前幾時寫信給我,勸我寫自敘傳,我聽了十分惶


    恐,連迴信都沒有寫,幸而他下次來信,也並不追及,這才使我放了心。為


    什麽這樣的“怕”寫自敘傳的呢?理由很是簡單,第一是自敘傳很難寫。既


    然是自敘傳了,這總要寫得像個東西,因為自敘傳是文學裏的一品種,照例


    要有詩人的“詩與真實”摻和在裏頭,才可以使得人們相信,而這個工作,


    我是幹不來的。第二是自敘傳沒有材料。一年一年的活了這多少年歲,到得


    如今,不但已經稱得“古來稀”了,而且又是到了日本是所謂“喜壽”,(喜


    字草書有如“七十七”三字所合成。)那麽這許多年裏的事情盡夠多了,怎


    麽說是沒有呢?其實年紀雖是古稀了,而這古稀的人乃是極其平凡的,從古


    以來不知道有過多少,毫沒有什麽足以稱道的;況且古人有言,“壽則多辱”,


    結果是多活一年便多有一年的恥辱,這有什麽值得說的呢。


    話雖如此,畢竟我的朋友的意思是很可感謝的。我雖然沒有接受他原來


    的好意,卻也不想完全辜負了他,結果是經過幾天考慮之後,我就決意來寫


    若幹節的《知堂迴想錄》,也就是一種感舊錄;本來舊事也究竟沒甚可感,


    隻是五六十年前的舊事,雖是日常瑣碎事跡,於今想來也多奇奇怪怪,姑且


    當作“大頭天話”(兒時所說的民間故事)去聽,或者可以且作消閑之一助


    吧。


    時光如流水,平常五十年一百年倏忽的流過去,真是如同朝暮一般,而


    人事和環境依然如故,所以在過去的時候談談往事,沒有什麽難懂的地方,


    可是現在卻迥不相同了。社會情形改變得太多了,有些一二十年前的事情,


    說起來簡直如同隔世,所謂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我想這就因為中間缺


    少連絡的緣故。老年人講故事多偏於過去,又兼講話嘮叨,有地方又生怕年


    青的人不懂,更要多說幾句,因此不免近於煩瑣,近代有教養的青年恐不滿


    意,特在此說明,特別請原諒為幸。


    □1960年作,1980年刊香港“三有”初版本,署名知堂


    □據《知堂迴想錄》


    知堂迴想錄拾遺小引


    這裏要感謝曹聚仁先生,他勸我寫文章,要長一點的,以便報紙上可以


    接續登載;但是我有什麽文章可寫呢?從前有過這樣一句話,凡是自己所不


    了解的東西;便都不能寫;話說過有好多年了,但是還想遵守著它。可是現


    在要問什麽東西是我所了解的呢?這實在是沒有。我躺著思索,那麽怎麽辦


    呢,一身之外什麽都沒有,有什麽東西可寫呢?這時候忽爾恍然大悟,心想


    “有了”,這句話如說出來時簡直象阿基米得在澡堂的一聲大叫了!因為我


    是小時候學過做八股的,懂得一點虛虛實實的辦法,想到一身之外沒有辦法,


    那麽我們不會去從一身之內著想麽?我一生所經曆的事情,這似乎隻有我知


    道得最清楚,然則豈不是頂適當的材料了麽?


    材料是有了,但是怎麽寫呢?平常看那些名士文人的自敘傳或懺悔錄,


    都是文情俱勝,華實並茂,換句話說就是詩與真實調和得好,所以成為藝術


    的名著,如義大利的契利尼、法國的盧梭、俄國的托爾斯泰等。近來看到日


    本俳人芭蕉的旅行記,這是他有名的文章,裏邊說及在市振地方,客棧裏遇


    著兩個女人,乃是妓女,聽見她們夜裏談話,第二天出發請求同行,說願以


    法衣之故發大慈悲,賜予照顧(芭蕉其時蓋是僧裝),以自己也行止無定謝


    絕了,但是很有所感,當時做了一句俳句道:


    “在同一住家裏也睡著遊女,——胡枝子和月亮。”還說遭:“告訴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