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生(h.h.boye-sen)用英文所著,卷首有羅馬字題曰november8th.08.m.abe.
則不知是哪一個阿部君之物也。兩書中均有安徒生論一篇,我之能夠懂得一
點安徒生差不多全是由於這兩篇文章的啟示,別一方麵安特路朗
(andreng)的人類學派神話研究也有很大的幫助,不過我以前隻知道格
林兄弟輯錄的童話之價值,若安徒生創作的童話之別有價值則至此方才知道
也。論文集中又有一篇勃闌兌思論,著者意見雖似右傾,但在這裏卻正可以
表示出所論者的真相,在我個人是很喜歡勃闌兌思的,覺得也是很好的參考,
前年到東京,於酷熱匆忙中同了徐君去過一趟,卻隻買了一小冊英詩人《克
刺勃傳》(grabbe),便是丸善也隻匆匆一看,買到一刪華格納著的《倫敦
的客店與酒館》而已,近年來洋書太貴,實在買不起,從前六先令或一圓半
美金的書已經很好,日金隻要三圓,現在總非三倍不能買得一冊比較像樣的
書,此新書之所以不容易買也。
本鄉神田一帶的舊書店還有許多,挨家的看去往往可以花去大半天的工
夫,也是消遣之一妙法。庚戌辛亥之交住在麻布區,晚飯後出來遊玩,看過
幾家舊書後忽見行人已漸寥落,坐了直達的電車迂迴到了赤羽橋,大抵已是
十一二點之間了。這種事想起來也有意思,不過店裏的夥計在帳台後蹲山老
虎似的雙目炯炯地睨視著,把客人一半當作小偷一半當作肥豬看,也是很可
怕的,所以平常也隻是看看,要遇見真是喜歡的書才決心開口問價,而這種
事情也就不甚多也。
(廿五年八月廿七日,於北平)
□1936年
10月刊《宇宙風》26期,署名知堂
□收入《瓜豆集》
銀茶匙*
在《岩波文庫》裏得到一本中勘助(nakakansuke)的小說《銀茶匙》
(ginnosaji),很是喜歡。這部小說的名字我早知道,但是沒有地方去找。
在鈴木敏也所著文藝論抄《廢園雜草》中有一篇《描寫兒童的近代小說》,
是大正十一年(1922)暑期講習會對小學教員所講的,第六節曰《幼時的影》,
這裏邊說到《銀茶匙》,略述梗概之後又特別引了後篇的兩節,說是教員們
應當仔細玩味的部分。鈴木氏雲:
現今教育多注全力於建立一種偶像,致忘卻真實的生命,或過於拘泥形式,反不明
了本體在於那邊,這些實是太頻繁的在發生的問題。總之那珂氏(案此係發表當時著者的
筆名,讀音與‘中’相同。)這部著作是描寫兒童的近代小說中最佳的一種,假如讀兒童
心理學為現在教員諸君所必需,那麽為得與把握住了活的心靈之現實相去接觸,我想勸大
家讀這《銀茶匙》。
但是《銀茶匙》我在以前一直未能找到,因為這原來是登在東京《朝日
新聞》上的,後來大約也出過單行本,我卻全不清楚。關於中勘助這人我們
也不大知道,據岩波本和過哲郎的解說雲:
中氏在青年時代愛讀詩歌,對於散文是不一顧視的。最初在大學的英文學科,後轉
入國文學科畢業。其時在日本正值自然主義的文學勃興,一方麵又是夏目漱石開始作家活
動的時候。但中氏毫不受到這兩方麵的影響,其誌願在於以詩的形式表現其所獨有的世
界,而能刺激鼓動如此創作欲的力量在兩者均無有也。中氏於是保守其自己獨特的世界,
苦心思索如何乃能以詩的形式表現出來。可是末了終於斷念,以現代日本語寫長詩是不可
能的事,漸漸執筆寫散文,雖然最初仿佛還感著委屈的樣子。這樣成功的作品第一部便是
《銀茶匙》的前編。時為明治四十五年(1912)之夏,在信州野尻湖畔所寫,著者年二十
七歲。
最初認識這作品的價值的是夏目漱石氏。漱石指出這作品描寫小孩的世界得未曾
有,又說描寫整潔而細緻,文字雖非常雕琢卻不思議地無傷於真實,文章聲調很好,甚致
讚美。第二年因了漱石的推薦,這篇小說便在東京《朝日新聞》上揭載出來。在當時把這
作品那麽高的評價的人除漱石外大約沒有吧。但是現在想起來,漱石的作品鑑識眼光確實
是很透徹的。
《銀茶匙》的後篇是大正二年(1913)之夏在比睿山上所寫。漱石看了比前篇還要
高的評價,不久也在同一新聞上揭載出來了。
查《漱石全集》第十三卷“續書簡集”中有幾封信給中氏的,其中兩三
封關於他的小說,覺得頗有意思,如大正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信雲:
來書誦悉。作者名字以中勘助為最上,但如不方便,亦無可如何。那迦,奈迦、或
勘助,何如乎?鄙人之小說久不結束,自以為苦,且對兄亦甚抱歉,大抵來月可以登出亦
未可料。稿費一節雖尚未商及,鄙人居中說合,當可有相當報酬,唯因係無名氏故,無論
如何佳妙,恐未能十分多給,此則亦希預先了知者耳。
</br>
則不知是哪一個阿部君之物也。兩書中均有安徒生論一篇,我之能夠懂得一
點安徒生差不多全是由於這兩篇文章的啟示,別一方麵安特路朗
(andreng)的人類學派神話研究也有很大的幫助,不過我以前隻知道格
林兄弟輯錄的童話之價值,若安徒生創作的童話之別有價值則至此方才知道
也。論文集中又有一篇勃闌兌思論,著者意見雖似右傾,但在這裏卻正可以
表示出所論者的真相,在我個人是很喜歡勃闌兌思的,覺得也是很好的參考,
前年到東京,於酷熱匆忙中同了徐君去過一趟,卻隻買了一小冊英詩人《克
刺勃傳》(grabbe),便是丸善也隻匆匆一看,買到一刪華格納著的《倫敦
的客店與酒館》而已,近年來洋書太貴,實在買不起,從前六先令或一圓半
美金的書已經很好,日金隻要三圓,現在總非三倍不能買得一冊比較像樣的
書,此新書之所以不容易買也。
本鄉神田一帶的舊書店還有許多,挨家的看去往往可以花去大半天的工
夫,也是消遣之一妙法。庚戌辛亥之交住在麻布區,晚飯後出來遊玩,看過
幾家舊書後忽見行人已漸寥落,坐了直達的電車迂迴到了赤羽橋,大抵已是
十一二點之間了。這種事想起來也有意思,不過店裏的夥計在帳台後蹲山老
虎似的雙目炯炯地睨視著,把客人一半當作小偷一半當作肥豬看,也是很可
怕的,所以平常也隻是看看,要遇見真是喜歡的書才決心開口問價,而這種
事情也就不甚多也。
(廿五年八月廿七日,於北平)
□1936年
10月刊《宇宙風》26期,署名知堂
□收入《瓜豆集》
銀茶匙*
在《岩波文庫》裏得到一本中勘助(nakakansuke)的小說《銀茶匙》
(ginnosaji),很是喜歡。這部小說的名字我早知道,但是沒有地方去找。
在鈴木敏也所著文藝論抄《廢園雜草》中有一篇《描寫兒童的近代小說》,
是大正十一年(1922)暑期講習會對小學教員所講的,第六節曰《幼時的影》,
這裏邊說到《銀茶匙》,略述梗概之後又特別引了後篇的兩節,說是教員們
應當仔細玩味的部分。鈴木氏雲:
現今教育多注全力於建立一種偶像,致忘卻真實的生命,或過於拘泥形式,反不明
了本體在於那邊,這些實是太頻繁的在發生的問題。總之那珂氏(案此係發表當時著者的
筆名,讀音與‘中’相同。)這部著作是描寫兒童的近代小說中最佳的一種,假如讀兒童
心理學為現在教員諸君所必需,那麽為得與把握住了活的心靈之現實相去接觸,我想勸大
家讀這《銀茶匙》。
但是《銀茶匙》我在以前一直未能找到,因為這原來是登在東京《朝日
新聞》上的,後來大約也出過單行本,我卻全不清楚。關於中勘助這人我們
也不大知道,據岩波本和過哲郎的解說雲:
中氏在青年時代愛讀詩歌,對於散文是不一顧視的。最初在大學的英文學科,後轉
入國文學科畢業。其時在日本正值自然主義的文學勃興,一方麵又是夏目漱石開始作家活
動的時候。但中氏毫不受到這兩方麵的影響,其誌願在於以詩的形式表現其所獨有的世
界,而能刺激鼓動如此創作欲的力量在兩者均無有也。中氏於是保守其自己獨特的世界,
苦心思索如何乃能以詩的形式表現出來。可是末了終於斷念,以現代日本語寫長詩是不可
能的事,漸漸執筆寫散文,雖然最初仿佛還感著委屈的樣子。這樣成功的作品第一部便是
《銀茶匙》的前編。時為明治四十五年(1912)之夏,在信州野尻湖畔所寫,著者年二十
七歲。
最初認識這作品的價值的是夏目漱石氏。漱石指出這作品描寫小孩的世界得未曾
有,又說描寫整潔而細緻,文字雖非常雕琢卻不思議地無傷於真實,文章聲調很好,甚致
讚美。第二年因了漱石的推薦,這篇小說便在東京《朝日新聞》上揭載出來。在當時把這
作品那麽高的評價的人除漱石外大約沒有吧。但是現在想起來,漱石的作品鑑識眼光確實
是很透徹的。
《銀茶匙》的後篇是大正二年(1913)之夏在比睿山上所寫。漱石看了比前篇還要
高的評價,不久也在同一新聞上揭載出來了。
查《漱石全集》第十三卷“續書簡集”中有幾封信給中氏的,其中兩三
封關於他的小說,覺得頗有意思,如大正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信雲:
來書誦悉。作者名字以中勘助為最上,但如不方便,亦無可如何。那迦,奈迦、或
勘助,何如乎?鄙人之小說久不結束,自以為苦,且對兄亦甚抱歉,大抵來月可以登出亦
未可料。稿費一節雖尚未商及,鄙人居中說合,當可有相當報酬,唯因係無名氏故,無論
如何佳妙,恐未能十分多給,此則亦希預先了知者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