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14日刊《大公報》,暑名知堂


    □收入《苦茶隨筆》


    中國新文學大係散文一集導言


    新文學的散文可以說是始於文學革命。在清末戊戌前後也曾有過白話運


    動,但這乃是教育的而非文學的。我在《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第五講中這樣


    說過:


    “在這時候曾有一種白話文字出現,如《白話報》、《白話叢書》等,


    不過和現在的白話文不同,那不是白話文學,而隻是因為想要變法,要使一


    般國民都認識些文字,看看報紙,對國家政治都可明瞭一點,所以認為用白


    話寫文章,可得到較大的效力。因此,我以為,那時候的白話,和現在的白


    話文有兩點不同。


    “第一,現在的白話文是話怎麽說便怎麽寫,那時候卻是由古文翻白話。


    有一本《女誡注釋》,是那時候的《白話叢書》《光緒辛醜出板》之一,序


    文的起頭是這樣:


    梅侶做成了《女誡》的注釋,請吳芙做序,吳芙就提起筆來寫道,從古以來,女人


    有名氣的極多,要算曹大家第一,曹大家是女人當中的孔夫子,《女誡》是女人最要緊念


    的書。..


    “又後序雲:


    華留芳女史看完了裘梅侶做的曹大家《女誡注釋》,嘆一口氣說道,唉,我如今想


    起中國的女子,真沒有再比他可憐的了。..


    “這仍然是古文裏的格調,可見那時的白話是作者用古文想出之後又翻


    作白話寫出來的。


    “第二,是態度的不同。現在我們作文的態度是一元的,就是無論對什


    麽人,作什麽事,無論是著書或隨便的寫一張字條兒,一律都用白話。而以


    前的態度則是二元的,不是凡文字都用白話寫,隻是為一般沒有學識的平民


    和工人才寫白話的。因為那時候的目的是改造政治,如一切東西都用古文,


    則一般人對報紙仍看不懂,對政府的命令也仍將不知是怎麽一迴事,所以隻


    好用白話。但如寫正經的文章或著書時,當然還是作古文的。因而我們可以


    說,在那時候古文是為老爺用的,而白話是為聽差用的。


    “總之,那時候的白話是出自政治方麵的需求,隻是戊戌變法的餘波之


    一,和後來的白話文可說是沒有多大關係的。”(鄧恭三紀錄)


    話雖如此,那時對於言文問題也有很高明的意見的,如黃遵憲在光緒十


    三年(一八八七)著《日本國誌》,卷三十二《學術誌二》記日本文字,末


    雲:


    泰西論者謂五部洲中以中國文字為最古,學中國文字為最難,亦謂語言文字之不相


    合也。然中國自蟲魚雲鳥屢變其體,而後為隸書為草書,餘烏知夫他日者不又變一字體為


    愈趨於簡愈趨於便者乎。自《凡將》《訓纂》逮夫《廣韻》《集韻》,增益之字積世愈多,


    則文字出於後人創造者多矣,餘又烏知夫他日者不見孽生之字為古所未見今所未聞者乎。


    周秦以下文體屢變,逮夫近世,章疏移檄,告諭批判,明白曉暢,務期達意,其文體絕為


    古人所無,若小說家言更有直用方言以筆之於書者,則語言文字幾乎複合矣,餘又烏知夫


    他日者不更變一文體為適用於今通行於俗者乎。嗟乎,欲今天下之農工商賈婦女幼稚,皆


    能通文字之用,其不得不於此求一簡易之法哉。


    就是《白話叢書》的編者裘廷梁在代序《論白話為維新之本》(戊戌七月)


    中也有這樣的話:


    使古之君天下者崇白話而廢文言,則吾黃人聰明才力無他途以奪之,必且務為有用


    之學,何至闇沒如斯矣。吾不知夫古人之創造文字,將以便天下之人乎,抑以困天下之人


    乎?人之求通文字,將驅遣之為我用乎,抑將窮誌盡氣受役於文字,以人為文字之奴隸乎?


    且夫文字至無奇也,蒼頡沮誦造字之人也,其功與造話同,而後人獨視文字為至珍


    貴之物,從而崇尚之者,是未知創造文字之旨也。今夫一大之為天也,山水土之為地也,


    亦後之人踵事增華從而粉飾之耳,彼其造字之始本無精義,不過有事可指則指之,有形可


    象則象之,象形指事之俱窮,則亦任意塗抹,強名之曰某字某字,以代結繩之用而已。今


    好古者不聞其尊繩也,而獨尊文字,吾烏知其果何說。或曰,會意諧聲非文字精義耶?曰,


    會意諧聲,便記認而已,何精義之有。中文也,西文也,橫直不同而為用同。文言也,白


    話也,繁簡不同而為用同。隻有遲速,更無精粗,必欲重此而輕彼,吾又烏知其何說也。


    且夫文言之美非真美也,漢以前書曰群經曰諸子曰傳記,其為言也必先有所以為言


    者存,今雖以白活代之,質幹具存,不損其美。漢後說理記事之書,去其膚淺,刪其繁複,


    可存者百不一二,此外汗牛充棟,效顰以為工,學步以為巧,調朱傅粉以為妍,使以白話


    譯之,外美既去,陋質悉呈,好古之士將駭而走耳。


    又有雲:“故曰,辭達而已矣。後人不明斯義,必取古人言語與今人不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