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出。夫曰,何客也?其妻曰,無客。問左右,左右言無有,如出一口。
其妻曰,公惑易也!因浴之以狗矢。
另有一說,說得更是詳細,文雲:
燕人李季好遠出,其妻私有通於士。季突至,士在內中,妻患之。
妾曰,令公子裸而解發,直出門,吾屬佯不見也。於是公子從其計,疾
走出門。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答曰,無有。季曰,吾見鬼乎?婦人
曰,然。(此處應有季曰二字,)為之奈何?曰,取五牲之矢浴之。季
曰,諾!乃浴以矢。
本篇內又有一則雲:
衛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
對曰,益是,子將以買妾。
又《外儲說左上》中亦有幾篇,今舉其一為例: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履。人曰,何不
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這些故事在本文裏,本來與寓言一樣,利用了來證明一種議論,但是一
看就可明瞭,在用人事作材料上,在詼諧諷刺的性質上,分辨出來這是笑話
的一類。由此可以證明,直至去今二千三四百年以前,已經有這類的笑話流
傳,而且哲人文士也都不菲薄它,卻去拿來使用,作為著書的資料,這是很
有意思的事情,我們所值得注意的。
漢魏以來散文愈益發達,而陳說事理,多趨重正言法語,利用故事的風
氣似漸以消歇。但是別一方麵,佛經的翻譯工作漸盛,經中多用譬喻,這也
就輸入過來了。魯迅在《癡華鬘題記》(一九二六年)中雲:
“嚐聞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國藝文,往往蒙其影響,即
翻為華言之佛經中,亦隨在可見。佛藏中經,以譬喻為名者,亦可五六
種,唯《百喻經》最有條貫。其書具名《百句譬喻經》,《出三藏記集》
雲,天竺僧伽斯那從《修多羅藏十二部經》中抄出譬喻,聚為一部,凡
一百事,為新學者,撰說此經。蕭齊永明十年九月十日,中天竺法師求
那毗地出,以譬喻說法者也。王君品青愛其設喻之妙,因除去教誡,獨
留寓言,又緣經末有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癡華鬘竟語,即據以迴複原名,
仍印為兩卷。〔案:書名原意雲為癡人所編的華鬘。古時採集花葉作圈,
戴頭上或套頸間,用作裝飾,或以饋贈,因引伸用以稱詩詞選集,中世
英國人亦尚稱為伽闌特(gand),不失本意。〕
魯迅向來看重這部《百喻經》,在一九一四年間特地從藏中抄了出來,
捐資重刻木板,這迴又給作題記,為之介紹。法國漢學者沙畹曾從漢譯佛經
中選出故事五百篇,法譯行世,我們還沒有這一種結集,現成的經典中隻有
這《百喻經》算是最為便利了。這裏邊有一部分是寓言,好些乃是笑話,有
的與中國的很是相像。現在這裏來幾個例吧。卷上第四○《寶篋鏡喻》雲:
昔有一人,貧窮睏乏,負人債無可償,即便逃避。至空曠處,值篋
滿中珍寶,有一明鏡,著珍寶上,以蓋覆之。貧人見已,心大歡喜,即
便發之。見鏡中人,便生驚怖,叉手語言,我謂空篋,都無所有,不知
有君,在此篋中,莫見瞋也。
這與《笑府選》第九一《看鏡》相類似,又同卷五○《醫治脊僂喻》雲:
譬如有人,猝患脊僂,請醫療治。醫以酥塗,上下著板,用力痛壓,
不覺雙目,一時並出。
此與《笑得好選》第四二《醫駝背》又正是一樣。(六朝前後所譯佛經,受
駢體文的影響,多用四字為句,今點句多從之,雖然如從意思上看,有時二
三句可以聯讀。)
據上邊所說的看來,在中國古籍上笑話頗占有地位,可是不知怎的,後
來有點不行了。《隋書經籍誌》上載有魏邯鄲淳所撰的《笑林》三卷,今已
散逸,隻在《古小說鉤沉》中輯存若幹條,唐朝雖曾有侯白的《啟顏錄》,
但那大概與當時的《朝野僉載》相近,不是真正的笑話集了。別一方麵,卻
興起了種雜記,隻是零碎的記錄項目,性質上與笑話相近,仿佛是笑話的目
錄,這便是所謂《雜纂》。最早稱唐李義山著,其次有宋王君玉的《雜纂續》,
蘇東坡的《雜纂二續》,明朝有黃允交的《雜纂三續》,均見於明刻《說郛》
中。明末徐樹丕在《活埋庵道人識小錄》中,收有《風俗粲》一卷,實即是
雜纂四續。清韋光黻著有《雜纂新續》,顧祿有《廣雜纂》各一卷,收在顧
氏所刻《頤素堂叢書》中。
李義山的《雜纂》,《新唐書》上不著錄,但《直齋書錄解題》中有之,
以為係李商隱作,可見在宋朝已有此說了。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上說道:
“書皆集俚俗常談鄙事,以類相從,雖止於瑣綴,亦頗穿世務之幽隱,蓋不
特聊資笑噱而已。”由此可知它的長處雖是在於記錄風俗人情,但也可以資
</br>
其妻曰,公惑易也!因浴之以狗矢。
另有一說,說得更是詳細,文雲:
燕人李季好遠出,其妻私有通於士。季突至,士在內中,妻患之。
妾曰,令公子裸而解發,直出門,吾屬佯不見也。於是公子從其計,疾
走出門。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答曰,無有。季曰,吾見鬼乎?婦人
曰,然。(此處應有季曰二字,)為之奈何?曰,取五牲之矢浴之。季
曰,諾!乃浴以矢。
本篇內又有一則雲:
衛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
對曰,益是,子將以買妾。
又《外儲說左上》中亦有幾篇,今舉其一為例: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履。人曰,何不
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這些故事在本文裏,本來與寓言一樣,利用了來證明一種議論,但是一
看就可明瞭,在用人事作材料上,在詼諧諷刺的性質上,分辨出來這是笑話
的一類。由此可以證明,直至去今二千三四百年以前,已經有這類的笑話流
傳,而且哲人文士也都不菲薄它,卻去拿來使用,作為著書的資料,這是很
有意思的事情,我們所值得注意的。
漢魏以來散文愈益發達,而陳說事理,多趨重正言法語,利用故事的風
氣似漸以消歇。但是別一方麵,佛經的翻譯工作漸盛,經中多用譬喻,這也
就輸入過來了。魯迅在《癡華鬘題記》(一九二六年)中雲:
“嚐聞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國藝文,往往蒙其影響,即
翻為華言之佛經中,亦隨在可見。佛藏中經,以譬喻為名者,亦可五六
種,唯《百喻經》最有條貫。其書具名《百句譬喻經》,《出三藏記集》
雲,天竺僧伽斯那從《修多羅藏十二部經》中抄出譬喻,聚為一部,凡
一百事,為新學者,撰說此經。蕭齊永明十年九月十日,中天竺法師求
那毗地出,以譬喻說法者也。王君品青愛其設喻之妙,因除去教誡,獨
留寓言,又緣經末有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癡華鬘竟語,即據以迴複原名,
仍印為兩卷。〔案:書名原意雲為癡人所編的華鬘。古時採集花葉作圈,
戴頭上或套頸間,用作裝飾,或以饋贈,因引伸用以稱詩詞選集,中世
英國人亦尚稱為伽闌特(gand),不失本意。〕
魯迅向來看重這部《百喻經》,在一九一四年間特地從藏中抄了出來,
捐資重刻木板,這迴又給作題記,為之介紹。法國漢學者沙畹曾從漢譯佛經
中選出故事五百篇,法譯行世,我們還沒有這一種結集,現成的經典中隻有
這《百喻經》算是最為便利了。這裏邊有一部分是寓言,好些乃是笑話,有
的與中國的很是相像。現在這裏來幾個例吧。卷上第四○《寶篋鏡喻》雲:
昔有一人,貧窮睏乏,負人債無可償,即便逃避。至空曠處,值篋
滿中珍寶,有一明鏡,著珍寶上,以蓋覆之。貧人見已,心大歡喜,即
便發之。見鏡中人,便生驚怖,叉手語言,我謂空篋,都無所有,不知
有君,在此篋中,莫見瞋也。
這與《笑府選》第九一《看鏡》相類似,又同卷五○《醫治脊僂喻》雲:
譬如有人,猝患脊僂,請醫療治。醫以酥塗,上下著板,用力痛壓,
不覺雙目,一時並出。
此與《笑得好選》第四二《醫駝背》又正是一樣。(六朝前後所譯佛經,受
駢體文的影響,多用四字為句,今點句多從之,雖然如從意思上看,有時二
三句可以聯讀。)
據上邊所說的看來,在中國古籍上笑話頗占有地位,可是不知怎的,後
來有點不行了。《隋書經籍誌》上載有魏邯鄲淳所撰的《笑林》三卷,今已
散逸,隻在《古小說鉤沉》中輯存若幹條,唐朝雖曾有侯白的《啟顏錄》,
但那大概與當時的《朝野僉載》相近,不是真正的笑話集了。別一方麵,卻
興起了種雜記,隻是零碎的記錄項目,性質上與笑話相近,仿佛是笑話的目
錄,這便是所謂《雜纂》。最早稱唐李義山著,其次有宋王君玉的《雜纂續》,
蘇東坡的《雜纂二續》,明朝有黃允交的《雜纂三續》,均見於明刻《說郛》
中。明末徐樹丕在《活埋庵道人識小錄》中,收有《風俗粲》一卷,實即是
雜纂四續。清韋光黻著有《雜纂新續》,顧祿有《廣雜纂》各一卷,收在顧
氏所刻《頤素堂叢書》中。
李義山的《雜纂》,《新唐書》上不著錄,但《直齋書錄解題》中有之,
以為係李商隱作,可見在宋朝已有此說了。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上說道:
“書皆集俚俗常談鄙事,以類相從,雖止於瑣綴,亦頗穿世務之幽隱,蓋不
特聊資笑噱而已。”由此可知它的長處雖是在於記錄風俗人情,但也可以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