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難免要亂說,不曾讀到又似乎有點渺視,都不是辦法,現在有這時間的限
製,這種困難當然可以免除了。
我學國文,能夠看書及略寫文字,都是從看小說得來,這種經驗大約也
頗普通,前清嘉慶的人鄭守庭的《燕窗閑話》中有著相似的紀錄,其一節雲:
予少時讀書易於解悟,乃自旁門入。憶十歲隨祖母祝壽於西鄉顧宅,
陰雨兼旬,幾上有《列國誌》一部,翻閱之,僅解數語,閱三四本解者
漸多,複從頭翻閱,解者大半。歸家後即借說部之易解者閱之,解有八
九。除夕侍祖母守歲,竟夕閱《封神傳》半部,《三國誌》半部,所有
細評無暇詳覽也。後讀《左傳》其事跡已知,但於字句有不明者,講解
時盡心諦聽,由是閱他書益易解矣。
我十歲時候正在本家的一個文童那裏讀《大學》,開始看小說還一直在
後,大抵在兩三年之後吧,但記得清楚的是十五歲時在看《閱微草堂筆記》。
我的經驗大概可以這樣綜結的說,由《鏡花緣》,《儒林外史》,《西遊記》,
《水滸傳》等漸至《三國演義》,轉到《聊齋誌異》,這是從白話轉入文言
的徑路,教我懂文言,並略知文言的趣味者,實在是這《聊齋》,並非什麽
經書或是古文讀本。《聊齋誌異》之後,自然是那些《夜談隨錄》,《淞隱
漫錄》等的假聊齋,一變而轉入《閱微草堂筆記》,這樣,舊派文言小說的
兩派都已入門,便自然而然的跑到《唐代叢書》裏邊去了。這裏說的很簡單
輕便,事實上自然也要自有主宰,能夠“得魚忘筌”,乃能通過小說的陣地,
獲得些語文以及人事上的知識,而不至長久迷困在裏麵。現在說是迴憶,也
並不是追述故事,單隻就比較記得的幾種小說略為談談,也隻是一點兒意見
和印象,讀者若是要看客觀的批評的話,那隻可請去求之於文學史中了。
首先要說的自然是《三國演義》。這並不是我最先看的也不是最好的小
說,它之所以重要是由於影響之大,而這影響又多是不良的。關於這書我近
時說過一節話,可以就抄在這裏:“前幾時借《三國演義》,重看一遍。從
前還是在小時候看過的,現在覺得印象很不相同,真有點奇怪它的好處是在
哪裏,這些年中意見有些變動,第一對於關羽,不但是伏魔大帝妖異的話,
就是漢壽亭侯的忠義,也都懷疑了,覺得他不過是幫會裏的一個英雄,其影
響及於後代的隻是桃園結義這一件事罷了。劉玄德我並不以為他一定應該做
皇帝,無論中山靖王譜係的真偽如何,中國古來的皇帝本來誰都可以做的,
並非必須姓劉的才行,以人物論實在也還不及孫曹,隻是比曹瞞少殺人,這
是他唯一的長處。諸葛孔明我也看不出他好在什麽地方,演義裏的那一套詭
計,才比得《水滸》裏的吳學究,若說讀書人所稱道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
精神,又可惜那《後出師表》是後人假造,我們要成人之美,或者承認他治
蜀之遺愛可能多有,不過這些在演義裏沒有說及。掩卷以後仔細迴想,這書
裏的人物有誰值得佩服,很不容易說出來,末了終於隻記起了一個孔融,他
的故事在書裏是沒有什麽,但這確是一個傑出的人,從前所見木板《三國演
義》的繡像中,孔北海頭上好像戴了一頂披肩帽,側麵畫著,飄飄的長須吹
在一邊,這個樣子也還不錯。他是被曹瞞所殺的一人,我對於曹的這一點正
是極不以為然的。”
其次講到《水滸》,這部書比《三國》要有意思得多了。民國以後,我
還看過幾遍,其一是日本銅板小本,其二是有胡適之考證的新標點本,其三
是劉半農影印的貫華堂評本,看時仍覺有趣味。《水滸》的人物中間,我始
終最喜歡魯智深,他是一個純乎赤子之心的人,一生好打不平,都是事不幹
己的,對於女人毫無興趣,卻為了她們一再鬧出事來,到處闖禍,而很少殺
人,算來隻有鄭屠一人,也是因為他自己禁不起而打死的。這在《水滸》作
者意中,不管他是否施耐庵,大概也是理想的人物之一吧。李逵我卻不喜歡,
雖然與宋江對比的時候也覺得痛快,他就隻是好胡亂殺人,如江州救宋江時,
不尋官兵廝殺,卻隻向人多處砍過去,可以說正是一隻野貓,隻有以獸道論
是對的吧。——設計賺朱仝上山的那時,李逵在林子裏殺了小衙內,把他梳
著雙丫角的頭劈作兩半,這件事我是始終覺得不能饒恕的。武鬆與石秀都是
可怕的人,兩人自然也分個上下,武鬆的可怕是煞辣,而石秀則是兇險,可
怕已至可憎了。武鬆殺嫂以及飛雲樓的一場,都是為報仇,石秀的逼楊雄殺
潘巧雲,為的要自己表白,完全是假公濟私,這些情形向來都瞞不過看官們
的眼,本來可以不必贅說。但是可以注意的是,前頭武鬆殺了親嫂,後麵石
</br>
製,這種困難當然可以免除了。
我學國文,能夠看書及略寫文字,都是從看小說得來,這種經驗大約也
頗普通,前清嘉慶的人鄭守庭的《燕窗閑話》中有著相似的紀錄,其一節雲:
予少時讀書易於解悟,乃自旁門入。憶十歲隨祖母祝壽於西鄉顧宅,
陰雨兼旬,幾上有《列國誌》一部,翻閱之,僅解數語,閱三四本解者
漸多,複從頭翻閱,解者大半。歸家後即借說部之易解者閱之,解有八
九。除夕侍祖母守歲,竟夕閱《封神傳》半部,《三國誌》半部,所有
細評無暇詳覽也。後讀《左傳》其事跡已知,但於字句有不明者,講解
時盡心諦聽,由是閱他書益易解矣。
我十歲時候正在本家的一個文童那裏讀《大學》,開始看小說還一直在
後,大抵在兩三年之後吧,但記得清楚的是十五歲時在看《閱微草堂筆記》。
我的經驗大概可以這樣綜結的說,由《鏡花緣》,《儒林外史》,《西遊記》,
《水滸傳》等漸至《三國演義》,轉到《聊齋誌異》,這是從白話轉入文言
的徑路,教我懂文言,並略知文言的趣味者,實在是這《聊齋》,並非什麽
經書或是古文讀本。《聊齋誌異》之後,自然是那些《夜談隨錄》,《淞隱
漫錄》等的假聊齋,一變而轉入《閱微草堂筆記》,這樣,舊派文言小說的
兩派都已入門,便自然而然的跑到《唐代叢書》裏邊去了。這裏說的很簡單
輕便,事實上自然也要自有主宰,能夠“得魚忘筌”,乃能通過小說的陣地,
獲得些語文以及人事上的知識,而不至長久迷困在裏麵。現在說是迴憶,也
並不是追述故事,單隻就比較記得的幾種小說略為談談,也隻是一點兒意見
和印象,讀者若是要看客觀的批評的話,那隻可請去求之於文學史中了。
首先要說的自然是《三國演義》。這並不是我最先看的也不是最好的小
說,它之所以重要是由於影響之大,而這影響又多是不良的。關於這書我近
時說過一節話,可以就抄在這裏:“前幾時借《三國演義》,重看一遍。從
前還是在小時候看過的,現在覺得印象很不相同,真有點奇怪它的好處是在
哪裏,這些年中意見有些變動,第一對於關羽,不但是伏魔大帝妖異的話,
就是漢壽亭侯的忠義,也都懷疑了,覺得他不過是幫會裏的一個英雄,其影
響及於後代的隻是桃園結義這一件事罷了。劉玄德我並不以為他一定應該做
皇帝,無論中山靖王譜係的真偽如何,中國古來的皇帝本來誰都可以做的,
並非必須姓劉的才行,以人物論實在也還不及孫曹,隻是比曹瞞少殺人,這
是他唯一的長處。諸葛孔明我也看不出他好在什麽地方,演義裏的那一套詭
計,才比得《水滸》裏的吳學究,若說讀書人所稱道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
精神,又可惜那《後出師表》是後人假造,我們要成人之美,或者承認他治
蜀之遺愛可能多有,不過這些在演義裏沒有說及。掩卷以後仔細迴想,這書
裏的人物有誰值得佩服,很不容易說出來,末了終於隻記起了一個孔融,他
的故事在書裏是沒有什麽,但這確是一個傑出的人,從前所見木板《三國演
義》的繡像中,孔北海頭上好像戴了一頂披肩帽,側麵畫著,飄飄的長須吹
在一邊,這個樣子也還不錯。他是被曹瞞所殺的一人,我對於曹的這一點正
是極不以為然的。”
其次講到《水滸》,這部書比《三國》要有意思得多了。民國以後,我
還看過幾遍,其一是日本銅板小本,其二是有胡適之考證的新標點本,其三
是劉半農影印的貫華堂評本,看時仍覺有趣味。《水滸》的人物中間,我始
終最喜歡魯智深,他是一個純乎赤子之心的人,一生好打不平,都是事不幹
己的,對於女人毫無興趣,卻為了她們一再鬧出事來,到處闖禍,而很少殺
人,算來隻有鄭屠一人,也是因為他自己禁不起而打死的。這在《水滸》作
者意中,不管他是否施耐庵,大概也是理想的人物之一吧。李逵我卻不喜歡,
雖然與宋江對比的時候也覺得痛快,他就隻是好胡亂殺人,如江州救宋江時,
不尋官兵廝殺,卻隻向人多處砍過去,可以說正是一隻野貓,隻有以獸道論
是對的吧。——設計賺朱仝上山的那時,李逵在林子裏殺了小衙內,把他梳
著雙丫角的頭劈作兩半,這件事我是始終覺得不能饒恕的。武鬆與石秀都是
可怕的人,兩人自然也分個上下,武鬆的可怕是煞辣,而石秀則是兇險,可
怕已至可憎了。武鬆殺嫂以及飛雲樓的一場,都是為報仇,石秀的逼楊雄殺
潘巧雲,為的要自己表白,完全是假公濟私,這些情形向來都瞞不過看官們
的眼,本來可以不必贅說。但是可以注意的是,前頭武鬆殺了親嫂,後麵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