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洄溪等的道情我想也就是這個流派的餘風,不過已有成了強弩之未的形


    勢。到了複古運興,一麵樸學固然奏了大功,一麵文學卻受了巨創,清真雅


    正的文詩再走半步即是腐化,文藝界成為反動的,而此公安派潮流中的一小


    波瀾也就在那時完全被複古的洪水所沖沒了。


    現在馬君找到這鼓詞,設法發表出來,可以供給文學史的資料,又可以


    作文學作品讀,原是極好的事,而且這又正是我們所熟識的《聊齋誌異》作


    者的作品,更使我們感到興趣。此外還有一種得隴望蜀的要求,便是希望馬


    君將來能夠訪求到所散失的那三篇著作,或是別位有這類東西編訂刊行,以


    供大家欣賞。


    民國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於北平市。


    □1928年作,1929年刊“北新”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永日集》


    苦茶庵笑話選序


    查笑話古已有之,後來不知怎地忽為士大夫所看不起,不複見著錄,意


    者其在道學與八股興起之時乎。幼時讀聖經賢傳,見孟子述宋人揠苗助長芒


    芒然歸情狀,不禁微笑,孔夫子說其父攘羊其子證之,至今尚有如此笑話,


    若韓非子所錄種種宋人故事,簡直是後來呆女婿的流亞了。《隋經籍誌》中


    著錄魏邯鄲淳的《笑林》三卷,至唐有侯白的《啟顏錄》等,宋初所編類書


    中尚多引用,但宋朝這類的著作便很少,雖然別方麵俗文學正逐漸生長,笑


    話在文學的地位卻似乎沒落下去了。明朝中間王學與禪宗得勢之後,思想解


    放影響及於文藝,馮夢龍編《笑府》十三卷,笑話差不多又得附小說戲曲的


    未座了,然而三月十九天翻地覆,胡人即位,聖道複興,李卓吾與公安竟陵


    悉為禁書,墨憨齋之名亦埋沒灰土下,《笑府》死而複活為《笑林廣記》,


    永列為下等書,不為讀書人所齒,以至今日。其實,這是很不公道的,笑話


    自有其用處,顯明可數。其一,說理論事,空言無補,舉例以明,和以調笑,


    則自然解頤,心悅意服,古人多有取之者,比於寓言。其二,群居會飲,說


    鬼談天,詼諧小話亦其一種,可以破悶,可以解憂,至今能說笑話者猶得與


    彈琵琶唱小曲同例,免於罰酒焉。其三,當作文學看,這是故事之一,是滑


    稽小說的根芽,也或是其枝葉,研究與賞鑒者均可於此取資,唯中國滑稽小


    說不知為何獨不發達,笑話遂有孤苦伶仃之感耳。其四,與歌謠故事諺語相


    同,笑話是人民所感的表示,凡生活情形,風土習慣,性情好惡,皆自然流


    露,而尤為直截徹透,此正是民俗學中第三類的好資料也。如小腳的嗜好,


    固為社會上明白的事實,詩文歌謠彈詞戲劇隨處致其讚美,再看笑話中《腳


    像觀音》及《逐段烘》諸條,則美刺具備,而男子們對於小腳之感情乃大明


    瞭矣。又如《換灰》(此本未錄)《賣糞》,具見南方民間風俗之一斑,此


    種小事從來文人學士素不屑記,除了賈思勰郝懿行這幾位,但這都是北方學


    者,編笑話者多係南人,大抵缺少這種樸實的學風,而無意中卻在這裏保留


    下好些風俗瑣事,大是可喜的事。石天基記錄過一則笑話,說兒子割了別人


    的股去行孝,這一麵是《二十四孝》提倡的一個反影,一麵又何嚐不是中國


    社會的一個寫真,忠實地寫下來隻略略地滑稽化而已。我們自國難以來,這


    兩年裏所見所聞,像這“割股”的事情豈不亦已多乎?這種的笑話是先民的


    脈案,然而到現在還可應用,皮鞭打出去,鞭梢還迴到自己的脊樑上來,笑


    話也而有苦辣的諷刺小說的風味,此又其別有意義的用處之一也。但是,我


    的意思還是重在當作民俗學的資料,茲先選抄明清文人所編者為一集,如能


    更往民間從老百姓口頭錄下現時通行笑話為第二集,則其價值當更大矣。


    笑話的內容,根據《笑林廣記》的分類,有十二類,即一古艷(官職科


    名等),二腐流,三術業,四形體,五殊稟(癡呆善忘等),六閨風,七世


    諱(幫閑娼優等),八僧道,九貪吝,十貧窶,十一譏刺,十二謬誤,是也。


    總合起來又可以簡單地分做挖苦與猥褻兩大類,二者之間固然常有相混的地


    方,但是猥褻的力量很大,而且引人發笑的緣故又與別的顯然不同,如挖苦


    呆女婿的故事,以兩性關係為材料,則聽者之笑不在其呆而在猥褻、如《戳


    破肚皮》(見《笑府》,此本未錄)等例可見,即均屬此類,故猥褻的笑話


    為數殆極多。所謂挖苦者指以愚蠢殘廢謬誤失敗為材料的皆是,此類性質不


    一,有極幼稚簡單者,亦有較複雜者。大抵人情惡常而喜變,對於違反習俗


    改變常態的事物言動多感興趣,此在兒童最為明顯,故“張貌”則笑,見爹


    爹戴寶寶的帽或寶寶戴爹爹的帽亦均可笑,而賈波林在銀幕上且以此藝術傾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