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而惡色,實在也不無反要引人入勝之虞;後者使用自然的事實,說的明
白,也可以看得平淡,比較的多有效力。劉君對於聖嘆的話雖然不能完全贊
同,但他覺得子弟或不必給《西廂》讀,而在成人這卻是有用的。如卷四雲:
“何謂聖人?費解之書愛之而不讀,難行之書愛之而不讀,是聖人也。
食糞土,食珠玉,其為愚人一也。邪淫之書卻不可不讀,蔬食菜羹之味不可
不知也。故聖人不刪《鄭風》。”又捲雲:
餘喜作山歌俗唱梆子腔姑娘柳鼓兒詞,而不喜作古近體詩,尤不喜
作試帖。孔子言思無邪,又曰興觀群怨,皆指風言。山歌俗唱,風也。
古近體,雅也。試貼,頌也。今不讀山歌俗唱梆子腔梆子戲者,想皆翻
孔子案,別撰堯舜二詩置於《關睢》前者也。若此之人,宜其胸羅萬卷
之書,諸練曆代之典,而於人情物理一毫不達也。
這個意思本是古已有之,袁中郎在所撰《敘小修詩》中雲:“故吾謂今之詩
文不傳矣,其萬一傳者,或今閭閻婦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類,猶是無
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不效顰於漢魏,不學步於盛唐,任性而發,尚
能通於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情慾,是可喜也。”此種意見看似稍偏激,其實很
有道理,但是世人仍然多做雅頌,絕少有寫山歌者,乃是因為真聲不容易寫,
文情不能缺一,不如假古董好仿做也。卷三有一則雲:
楊墨佛老皆非真邪教也,由學術之偏而極其甚者也。《呂刑》曰:
乃命重黎絕地天通。“地天通”不知何人所作,不知成書幾卷,乃千古
邪教之祖也,其書雖不傳,以其字義揣之,殆今之《陰騭文》《功過格)
也。堯舜於“地天通”則禁絕之,今之富民於《陰騭文》《功過格》則
刻之傳之,可謂賢於堯舜矣。
案《尚書》注雲:使民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今謂是邪教經典
似無典據,惟其排斥《陰騭文》《功過格》的意見我極為贊同,中國思想之
弄得烏煙瘴氣,一半由於此類三教混合的教義,如俞理初所言,正可謂之愚
儒莠書也。劉君深惡富民之傳刻邪教之書,不知儒生的關係更大,近代秀才
幾乎無不兼道士者,惠定字尚不能免,即方苞亦說罵朱子者必絕後,迷信慘
刻,與巫道無異,若一般求富貴者,非奔走權門則惟有乞靈於神鬼,此類莠
書之製作宣揚傳布皆是秀才們所為,富民不過附和,其責任並不重大。鄙人
不反對民間種種禱祀,希求得福而免禍,惟一切出於儒生造作之莠書曲說至
為憎惡,往見張香濤等二三人言論,力斥扶乩及談《陰騭文》等為魔道,今
又得劉君,深喜不乏同調,但前後百年,如《笑贊》中所說,聖人數不過五,
則亦大是可笑耳。
書中多有不關重要問題,隨筆紀錄者,自具見解,頗有風趣,雖或未必
盡當,亦複清新可喜。如卷一雲:
“古者以蕭為燭,如今之火把,故須人執之也。六代時已有木奴,代人
執燭。杜詩,何時秉銀燭,銀已是蠟台矣,何用人執之耶?而韓忠獻在軍中
閱文書,執燭之卒■其須,則何故耶?談墓者空中樓閣,修史者依樣壺盧,
類如此。”又卷三雲:
“古人祭祀納金示情,唐明皇東封金不足用,張說請以楮代之,此紙錢
之始也。吳穀人《墦間乞食》詩雲,歸路紙錢風,可謂趣矣。若據為紙錢之
考證則呆矣。”又雲:
“《聊齋》者不得第之人故作唱本以娛人耳,後人尊之太過,反失其實
矣。即如其首篇《考城隍》雲:堂上官十人,惟識關壯繆。夫紅臉長須者戲
台之壯繆耳,其本來麵目亦如此乎?鄉人入朝房,謂千官皆忠臣,問何以知
之,曰奸臣皆滿臉抹粉也。《聊齋》之言與此何異?又如有心為善,善亦不
賞,豈複成說話乎?”此處批評蒲君,似乎太認真,但亦言之成理。古語雲,
先知不見重於故鄉,《聊齋》恐亦難免此例。若武鬆之在清河,張飛之在涿
州,則又是別一例,蓋英雄豪傑惟從唱本中鑽出來的乃為群眾所擁戴。放翁
詩雲,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唱蔡中郎,即其反麵也。
顏路請子之車,是時孔子之年七十二矣,是孔顏老而貧也。孟子後
喪逾前喪,是老而富也。其故何也?春秋之君不養士,故鄭有青衿,刺
學校廢也。戰國之國爭養客,故雞鳴狗盜皆上客也。士即筮仕,亦止為
小官,而所任則府史之職,但作文章而已。故孔子主顏讎由,而其告哀
公曰,尊賢不惑,敬大臣乃不眩也。客則直達於君,而受虛職焉。故孟
子館於雪宮,又館於上宮,且為客卿而出吊也。是則春秋無客,戰國無
士矣。古之人君不甚貴,臣不甚賤,故不分流品,春秋尚然,至戰國則
君驕臣諂,臣不敢任事,亦不能任事,而有才者皆為客矣。此書院之膏
</br>
白,也可以看得平淡,比較的多有效力。劉君對於聖嘆的話雖然不能完全贊
同,但他覺得子弟或不必給《西廂》讀,而在成人這卻是有用的。如卷四雲:
“何謂聖人?費解之書愛之而不讀,難行之書愛之而不讀,是聖人也。
食糞土,食珠玉,其為愚人一也。邪淫之書卻不可不讀,蔬食菜羹之味不可
不知也。故聖人不刪《鄭風》。”又捲雲:
餘喜作山歌俗唱梆子腔姑娘柳鼓兒詞,而不喜作古近體詩,尤不喜
作試帖。孔子言思無邪,又曰興觀群怨,皆指風言。山歌俗唱,風也。
古近體,雅也。試貼,頌也。今不讀山歌俗唱梆子腔梆子戲者,想皆翻
孔子案,別撰堯舜二詩置於《關睢》前者也。若此之人,宜其胸羅萬卷
之書,諸練曆代之典,而於人情物理一毫不達也。
這個意思本是古已有之,袁中郎在所撰《敘小修詩》中雲:“故吾謂今之詩
文不傳矣,其萬一傳者,或今閭閻婦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類,猶是無
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不效顰於漢魏,不學步於盛唐,任性而發,尚
能通於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情慾,是可喜也。”此種意見看似稍偏激,其實很
有道理,但是世人仍然多做雅頌,絕少有寫山歌者,乃是因為真聲不容易寫,
文情不能缺一,不如假古董好仿做也。卷三有一則雲:
楊墨佛老皆非真邪教也,由學術之偏而極其甚者也。《呂刑》曰:
乃命重黎絕地天通。“地天通”不知何人所作,不知成書幾卷,乃千古
邪教之祖也,其書雖不傳,以其字義揣之,殆今之《陰騭文》《功過格)
也。堯舜於“地天通”則禁絕之,今之富民於《陰騭文》《功過格》則
刻之傳之,可謂賢於堯舜矣。
案《尚書》注雲:使民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今謂是邪教經典
似無典據,惟其排斥《陰騭文》《功過格》的意見我極為贊同,中國思想之
弄得烏煙瘴氣,一半由於此類三教混合的教義,如俞理初所言,正可謂之愚
儒莠書也。劉君深惡富民之傳刻邪教之書,不知儒生的關係更大,近代秀才
幾乎無不兼道士者,惠定字尚不能免,即方苞亦說罵朱子者必絕後,迷信慘
刻,與巫道無異,若一般求富貴者,非奔走權門則惟有乞靈於神鬼,此類莠
書之製作宣揚傳布皆是秀才們所為,富民不過附和,其責任並不重大。鄙人
不反對民間種種禱祀,希求得福而免禍,惟一切出於儒生造作之莠書曲說至
為憎惡,往見張香濤等二三人言論,力斥扶乩及談《陰騭文》等為魔道,今
又得劉君,深喜不乏同調,但前後百年,如《笑贊》中所說,聖人數不過五,
則亦大是可笑耳。
書中多有不關重要問題,隨筆紀錄者,自具見解,頗有風趣,雖或未必
盡當,亦複清新可喜。如卷一雲:
“古者以蕭為燭,如今之火把,故須人執之也。六代時已有木奴,代人
執燭。杜詩,何時秉銀燭,銀已是蠟台矣,何用人執之耶?而韓忠獻在軍中
閱文書,執燭之卒■其須,則何故耶?談墓者空中樓閣,修史者依樣壺盧,
類如此。”又卷三雲:
“古人祭祀納金示情,唐明皇東封金不足用,張說請以楮代之,此紙錢
之始也。吳穀人《墦間乞食》詩雲,歸路紙錢風,可謂趣矣。若據為紙錢之
考證則呆矣。”又雲:
“《聊齋》者不得第之人故作唱本以娛人耳,後人尊之太過,反失其實
矣。即如其首篇《考城隍》雲:堂上官十人,惟識關壯繆。夫紅臉長須者戲
台之壯繆耳,其本來麵目亦如此乎?鄉人入朝房,謂千官皆忠臣,問何以知
之,曰奸臣皆滿臉抹粉也。《聊齋》之言與此何異?又如有心為善,善亦不
賞,豈複成說話乎?”此處批評蒲君,似乎太認真,但亦言之成理。古語雲,
先知不見重於故鄉,《聊齋》恐亦難免此例。若武鬆之在清河,張飛之在涿
州,則又是別一例,蓋英雄豪傑惟從唱本中鑽出來的乃為群眾所擁戴。放翁
詩雲,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唱蔡中郎,即其反麵也。
顏路請子之車,是時孔子之年七十二矣,是孔顏老而貧也。孟子後
喪逾前喪,是老而富也。其故何也?春秋之君不養士,故鄭有青衿,刺
學校廢也。戰國之國爭養客,故雞鳴狗盜皆上客也。士即筮仕,亦止為
小官,而所任則府史之職,但作文章而已。故孔子主顏讎由,而其告哀
公曰,尊賢不惑,敬大臣乃不眩也。客則直達於君,而受虛職焉。故孟
子館於雪宮,又館於上宮,且為客卿而出吊也。是則春秋無客,戰國無
士矣。古之人君不甚貴,臣不甚賤,故不分流品,春秋尚然,至戰國則
君驕臣諂,臣不敢任事,亦不能任事,而有才者皆為客矣。此書院之膏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