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為限,亦不及詳舉也。


    讀曲園先生的序文,有時覺得與讀歐羅巴文書籍時的感覺有點相似。有


    些正論學術文藝,有如導言,但少簡短耳。有些抒情說理,筆致如隨筆小品,


    雖是七八十年前著作,而氣味新鮮,一似墨色未幹者,此可異也。我們平日


    寫文章,本來沒有一定寫法,未必定規要反古,也不見得非學外國不可,總


    之隻是有話要說,話又要說得好,目的如此,方法由各人自己去想,其結果


    或近歐化,或似古文,故不足異,亦自無妨。《春在堂雜文》中有些與新文


    學相通即以此故,若我輩寫序雖力或未逮,用意則固不謬,今見曲園先生序


    文有相近者,此又我們之大幸也。朋友相語,常苦沒有適宜的文章可以給學


    生讀,《左傳》《史記》非無名篇,不過那隻可當文學賞鑒,不能作自己寫


    作的參考,若要勉強去學,勢必畫虎類狗,做成爛調古文而後己。如今看見


    曲園先生的許多序文,很是喜歡,覺得這頗足供啟蒙之用,雖然一時不能指


    定那幾篇最合用,但總之在這中間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出很好的資料來,使青


    年學子讀了得到益處。近來長久不寫文章,覺得荒疏了,夏天讀《春在堂雜


    文》很想寫一篇小文,但是不敢下筆,一半也因為怕說得不對,唐突先賢,


    到現在才決心來寫,蓋我深信此類雜文甚於學子有益,故仍來饒舌一番,不


    管文章的好壞,若是為個人計最好還是裝癡聾到底,何苦費了工夫與心思來


    報告自己所讀何書乎。(二十八年十一月一日)


    □1940年刊《學文月刊》2期,署名知堂


    □收入《藥味集》


    讀列女傳


    有友人來叫我給雜誌寫文章。近年來文章不大寫,因為沒有什麽話想說,


    但也不是全不執筆。假如有朋友的關係,為刊物拉稿,那麽有時也寫一點聊


    以應酬,至於文章之寫得沒意思,那自然是難免的了。既然是友人來說,似


    乎不好不寫,問是哪一種刊物,答說大約是婦女雜誌。雜誌有特殊的性質,


    寫文章便須得守住範圍,選取題材大不容易,這又使我為難起來了,雖然我


    未始不曾做過些賦得的文章,在學堂裏得到漢文老師的好些佳批,寫倒也不


    難,隻是這何苦來呢。可是我想了一迴之後,終於答應了,關於婦女問題,


    並不如友人在電話裏笑說,你還可以來得幾句,實在因為以前曾經留心過,


    覺得值得考慮,這也是一個機會,可以藉此發表一點意見。經過很久的思量,


    仍舊不能決定來說什麽,結果還是寫了一個《列女傳》的古老題目。


    這題目定得不算好,一看就像是所謂賦得體,是其一。其次是,當初就


    有私意,前年秋天曾寫過這樣一篇小文,有窗稿可以利用。那篇稿隻有二百


    多字,現在假如拉長了五倍,豈不夠用了麽。話雖如此,實際並不容易做,


    舊稿中可以抄來的細看隻是一小半罷了,而且這題目到底是枯窘,要想舒展


    也大費力,題是賦得式的,文章卻不想那麽做,不喜歡說新奇的或是陳腐的


    兩樣假話,此其所以為難也。


    寒齋所有《列女傳》,計有下列幾種:一、“四部叢刊”本影明板《古


    列女傳》,王照圓的《列女傳補註》,梁端的《列女傳校注》,蕭道管的《列


    女傳集解》,本文相同,都是劉向所編撰的原本八卷。二、劉開所纂《廣列


    女傳》二十卷。我們平常所說的《列女傳》大抵是指的第一種。我最早所有


    的是梁注本,以後得到王管二家註解本,到手的時候常連正文翻看一過,所


    以想起來看了也已有好幾迴了。普通的印象是,如王迴所說,奧雅可喜。前


    年秋天題記中有別的看法,大意雲:


    《列女傳》自昔為女教經典,至今讀之也無甚可厭處,不獨“賢明”


    “仁智”諸人通曉事理,可為良妻賢母之規矩,即貞順傳中人亦確然有


    其個性,異於易損之貨物。後世書中為人父者詔子女以孝,為人夫者教


    妻妾以節,無論措語如何工巧,他人見其肺肝,聞之但可發微笑耳。《列


    女傳》尚少此感,良由古人文情質實,且亦態度不同也。


    這個意見,在現今重錄的時候,還是一樣。《列女傳》卷四“貞順傳”


    中,宋恭伯姬不肯避火,楚昭貞薑不肯下台,死於水與火,如頌所雲,其一


    守禮一意,其一處約持信,之死不二,此古俠士之風,及於閨閫,與匹婦被


    迫之尋短見者,區以別矣。我們不必發恩古之幽情,以為上古定是樂土,但


    前人質樸,即或粗野較多,而卑劣分子故當較少,丈夫與女子雖氣風不同,


    自宜各有其人格存在,非漢以後人之比也。後世男子自己的地位益落,其視


    女人亦自更低,如錢塘夏先生所言,蓋已非複奴隸而是貨物矣,上者才及金


    絲雀,下者如犬馬而已,太平之時多畜置以為玩飾,及至亂世則唯殲絕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