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叫《西湖主》,這是台灣、香港、大陸都拍過的電視故事。它就是寫一個善良的人,因為他有放生之德,所以他得以“一身而兩享其奉”,這句話怎麽講呢?就是一個人可以分身兩個地方,在這兒享受神仙的逸樂,長生不老;在這享受人世的天倫之樂,貴子賢孫,成為神仙當中大富大貴的代表。當然這是蒲鬆齡一個窮秀才的理想。這個故事寫的是:一個叫陳弼教的人,他擔任一位姓賈的將軍的秘書。有一次賈將軍外出的時候,他在洞庭湖上拔箭射中了一個豬婆龍。豬婆龍,大家知道這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一個動物。射中了之後,這個豬婆龍就在水裏麵沉浮,小說裏麵寫是“而龍吻張翕,似求援拯”,就是嘴巴一張一合,好像是說什麽人趕快來救救我。這個陳弼教一看,惻隱之心產生了。他就請求賈將軍‘你把它放了吧!’而這個豬婆龍的後麵有一條小魚一直跟在豬婆龍的尾巴後麵跟著它,不走。這個賈將軍就同意放了,陳弼教拿出金創藥,可能就是雲南白藥之類的東西,拿出來就給“戲敷患處”,你不是中箭了嗎?傷了嗎?我給你抹上藥,這個豬婆龍就消失了。過了不久,陳弼教自己再過洞庭湖遇到了不幸,翻船了。但是幸好他自己和他的僕人都沒有死,他就到了陸地上,就看到一個小山的山腰有幾個人在打獵,什麽樣的人在打獵呢?小說裏麵寫的是“著小袖紫衣,腰束綠錦”的少女,就是穿著很時髦的,剪裁得特別漂亮的紫色的衣服,腰裏麵束著綠色紗巾的少女在打獵。大家告訴他,這是西湖公主在打獵,而且“犯駕當死”,衝撞了公主是要判死刑的,這個陳弼教一聽,趕快躲到一個小亭子裏麵,但是恰好在這個小亭子裏麵是能夠看到公主本人,他就看見了公主是個什麽樣的人,是個“玉蕊瓊英”般的姑娘,所謂“玉蕊瓊英”就是美麗得像是玉雕成的花朵。而且這個陳弼教不光看到了這個公主,還發現這個公主掉了一塊紅手絹,他就把它撿起來,因為他對這個公主一見鍾情,他就在這紅手絹上題了一首詩,表示對這公主的愛慕。但是一會兒的工夫,災禍就從天而降。來了一個丫鬟找公主的手絹,陳弼教說‘是我撿到的,但是我已經把它弄髒了,怎麽弄髒了?我寫了詩在上麵。’這個丫鬟一看,非常生氣說‘你這個人“竊窺宮儀,罪已不赦。”你偷偷看公主,已經有不赦之罪了,你現在又“塗鴉若此”,你死定了。’報告公主的結果,幸好公主不生氣,非但不生氣,還讓丫鬟給陳生送飯來吃。但是不過一會兒,更大的災禍又來了,有人告訴陳弼教說‘壞了,王妃知道了,王妃拿著你寫的詩大罵,非常的震怒,要來捉拿你’,這個陳生嚇得恨不能身上插著翅膀飛走,但是一籌莫展。沒想到,捉他的人來了,小說裏寫得非常生動說“數人持索,洶洶入戶。內一婢熟視曰:‘將謂何人,陳郎耶?’遂止持索者,曰:‘且勿且勿,待白王妃來。’”什麽意思?就是幾個人拿著繩子進來準備把他捆起來,裏麵有一個丫鬟仔細地看了看陳弼教說‘我以為是誰呀,原來是陳郎’,對那些拿著繩索準備氣勢洶洶要捆人的人說‘先別捆,先別捆,我去報告王妃’。真是翻雲覆雨,禍變為福,這個階下囚,一會兒的工夫成了座上客,被王妃請去,很客氣地招待他,不僅是很客氣地招待他,還說招他做駙馬。這時候蒲鬆齡把謎底揭開了:原來當年向陳弼教求救的那個醜陋的豬婆龍就是今天彩繡輝煌的王妃——“湘君妃子”,當年銜尾不去的小魚兒就是現在跟著進來捉他,而認出陳郎的那位丫鬟。這個西湖主之所以招這民間的窮書生做女婿,就是因為當年陳弼教幫助了她,當年陳弼教給她“戲敷患處”,給她救助,所以竟然得到了如此不得了的報答,做了駙馬,而且富貴無比。所以我看這個故事,我總是覺得蒲鬆齡的想像力太豐富了,你想一個其貌不揚的豬婆龍,它怎麽可能和王妃聯繫在一起?但是蒲鬆齡偏偏就把它聯繫在一塊兒,而且聯繫得是那樣得天衣無縫。而這個陳弼教他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遇仙經曆,就是因為他無意之中,像玩耍一樣做了一件善事。所以這是一個人仙戀愛的故事,這是吉人天相的故事。
(蒲鬆齡在創造了人仙戀愛故事的同時,他還創造了許多人神交往的故事,蒲鬆齡在寫《聊齋》時,把遇仙故事和現實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個凡人求仙的故事,在蒲鬆齡看來,求仙是對人道德淨化的一個過程,是拋棄一切私心雜念的途徑,那麽蒲鬆齡又是怎樣創造出凡人求仙修道的故事呢?)
在人神交往的故事當中,也是蒲鬆齡總體現吉人天相,勸善懲惡。蒲鬆齡筆下這些遇仙故事是很多的。恐怕大家比較熟悉《嶗山道士》,這個故事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很早就傳到了西方。《嶗山道士》成為中國文化在西方的代表,這個故事很像一個輕喜劇,就是仙人怎麽懲戒人間懶漢的一個喜劇。
它寫的是王生慕道,就是王生嚮往嶗山的道觀。他到嶗山的道觀,想請求道士教給他仙術,但是道士不教給他任何仙術,給他一把斧頭說‘你跟著師兄弟,每天早起晚歸,砍柴’,這樣砍了一個月。王生在家裏麵是很嬌惰的,就是很嬌氣,很懶惰,他不能夠吃苦,他就想迴家。就在他想迴家的時候,有一天老道士請了兩個朋友一塊兒來喝酒,那天沒有月亮,老道士就拿紙剪了一個月亮貼在牆上,結果是月明輝室,光鑒毫芒,真的月亮也沒那麽亮,照得連毫毛都看見了。老道士拿了一小壺酒出來,說所有的徒弟,大家都要喝醉。王生就想了:這麽一小壺酒,七、八個人怎麽會夠喝呢?大家就爭先恐後都去喝,但是怎麽喝都喝不盡。有一個客人就說了‘我們在這兒喝酒,我們何不把嫦娥叫來?’老道士拿著吃飯的筷子扔到月亮裏麵——就是他剪的那個月亮,一個小美人就從他剪的那個月亮飄飄然地下來了,先是不到一尺長,越往地上變得越大,最後和常人一樣,然後就開始唱歌跳舞,跳的是楊貴妃跳過的那個霓裳舞,唱了這麽一支歌,叫做“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於廣寒乎!”唱完了,盤旋而起,又跳到茶幾上,轉眼工夫,仙女變成了筷子。這個王生一看‘哎喲,我的老師太神奇了,我還得好好跟他學’,就繼續在那兒砍柴。又過了一個月,終於忍受不住了,就跟道士要求:‘我是來學道的,您總是讓我砍柴,我迴家吧。但是我想請您教給我一個仙術。’道士就說:‘你想學什麽啊?’王生說:‘我發現老師您走到什麽地方,多麽堅硬的牆壁都擋不住,我跟您學一個穿牆術吧。’這個道士就教給他了,這個王生也就學會了。迴家就告訴他的妻子:‘我現在學道成功了,再堅硬的牆壁,它也擋不住我。’他的老婆不相信,王生就仿效嶗山道士,先離開這個牆幾步遠,然後猛然向牆壁衝過去,結果“砰”地一聲,腦袋撞在牆壁上,栽倒在地,他老婆一看,腦袋上撞了像雞蛋那麽大的一個包,這個王生就非常尷尬,隻好大罵道士無良,捉弄自己。這個故事我覺得現在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有啟發意義:人想取得任何成就,你都得付出艱苦的勞動。就像小說裏麵寫的,你想求道,你得老老實實地砍柴。你要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你想取巧,想走捷徑就沒有不碰壁的,所以《嶗山道士》它一直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個聊齋故事。我記得前不久有一個大學把《嶗山道士》編成魔術在中央電視台演,這對於古典文學的理解當然可以見仁見智,但是理解成《嶗山道士》就是魔術似乎有點消解了它的思想意蘊。蒲鬆齡寫仙界意味著永久的享樂、永恆的生命。他頭腦裏麵的仙界是貧困潦倒者享樂的海市蜃樓,世世代代的人求仙、世世代代的作家寫仙,而聊齋的遇仙故事它做到了“幻由人生”的哲學,它寫出了這種新內涵,它寫出了一批具有平民色彩的神仙,寫出了一組耐人尋味的美麗的遇仙故事,這是蒲鬆齡對中國古代小說的重要貢獻。我們這一講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
</br>
(蒲鬆齡在創造了人仙戀愛故事的同時,他還創造了許多人神交往的故事,蒲鬆齡在寫《聊齋》時,把遇仙故事和現實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個凡人求仙的故事,在蒲鬆齡看來,求仙是對人道德淨化的一個過程,是拋棄一切私心雜念的途徑,那麽蒲鬆齡又是怎樣創造出凡人求仙修道的故事呢?)
在人神交往的故事當中,也是蒲鬆齡總體現吉人天相,勸善懲惡。蒲鬆齡筆下這些遇仙故事是很多的。恐怕大家比較熟悉《嶗山道士》,這個故事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很早就傳到了西方。《嶗山道士》成為中國文化在西方的代表,這個故事很像一個輕喜劇,就是仙人怎麽懲戒人間懶漢的一個喜劇。
它寫的是王生慕道,就是王生嚮往嶗山的道觀。他到嶗山的道觀,想請求道士教給他仙術,但是道士不教給他任何仙術,給他一把斧頭說‘你跟著師兄弟,每天早起晚歸,砍柴’,這樣砍了一個月。王生在家裏麵是很嬌惰的,就是很嬌氣,很懶惰,他不能夠吃苦,他就想迴家。就在他想迴家的時候,有一天老道士請了兩個朋友一塊兒來喝酒,那天沒有月亮,老道士就拿紙剪了一個月亮貼在牆上,結果是月明輝室,光鑒毫芒,真的月亮也沒那麽亮,照得連毫毛都看見了。老道士拿了一小壺酒出來,說所有的徒弟,大家都要喝醉。王生就想了:這麽一小壺酒,七、八個人怎麽會夠喝呢?大家就爭先恐後都去喝,但是怎麽喝都喝不盡。有一個客人就說了‘我們在這兒喝酒,我們何不把嫦娥叫來?’老道士拿著吃飯的筷子扔到月亮裏麵——就是他剪的那個月亮,一個小美人就從他剪的那個月亮飄飄然地下來了,先是不到一尺長,越往地上變得越大,最後和常人一樣,然後就開始唱歌跳舞,跳的是楊貴妃跳過的那個霓裳舞,唱了這麽一支歌,叫做“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於廣寒乎!”唱完了,盤旋而起,又跳到茶幾上,轉眼工夫,仙女變成了筷子。這個王生一看‘哎喲,我的老師太神奇了,我還得好好跟他學’,就繼續在那兒砍柴。又過了一個月,終於忍受不住了,就跟道士要求:‘我是來學道的,您總是讓我砍柴,我迴家吧。但是我想請您教給我一個仙術。’道士就說:‘你想學什麽啊?’王生說:‘我發現老師您走到什麽地方,多麽堅硬的牆壁都擋不住,我跟您學一個穿牆術吧。’這個道士就教給他了,這個王生也就學會了。迴家就告訴他的妻子:‘我現在學道成功了,再堅硬的牆壁,它也擋不住我。’他的老婆不相信,王生就仿效嶗山道士,先離開這個牆幾步遠,然後猛然向牆壁衝過去,結果“砰”地一聲,腦袋撞在牆壁上,栽倒在地,他老婆一看,腦袋上撞了像雞蛋那麽大的一個包,這個王生就非常尷尬,隻好大罵道士無良,捉弄自己。這個故事我覺得現在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有啟發意義:人想取得任何成就,你都得付出艱苦的勞動。就像小說裏麵寫的,你想求道,你得老老實實地砍柴。你要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你想取巧,想走捷徑就沒有不碰壁的,所以《嶗山道士》它一直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個聊齋故事。我記得前不久有一個大學把《嶗山道士》編成魔術在中央電視台演,這對於古典文學的理解當然可以見仁見智,但是理解成《嶗山道士》就是魔術似乎有點消解了它的思想意蘊。蒲鬆齡寫仙界意味著永久的享樂、永恆的生命。他頭腦裏麵的仙界是貧困潦倒者享樂的海市蜃樓,世世代代的人求仙、世世代代的作家寫仙,而聊齋的遇仙故事它做到了“幻由人生”的哲學,它寫出了這種新內涵,它寫出了一批具有平民色彩的神仙,寫出了一組耐人尋味的美麗的遇仙故事,這是蒲鬆齡對中國古代小說的重要貢獻。我們這一講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