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鬆齡長期鄉居,深受黑暗社會重壓,了解黎民苦難,熟悉科舉製種種弊端,他虛擬出鬼魂世界和夢幻世界,寫鬼寫妖,他的“刺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這些幻想形式的採用使得《聊齋誌異》閃現出奪目的思想光輝和很高的藝術境界。
(全文)
大家好,《聊齋誌異》近五百篇,能不能用兩句話概括最重要的內容?能。郭沫若先生給蒲鬆齡故居寫過一副著名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誌異》寫的鬼妖遠遠高於其他作家,因為聊齋鬼狐有深刻的現實內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蘊。所謂“刺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會黑暗,諷刺鞭撻貪官汙吏貪贓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說反映現實的深度,而“寫鬼寫妖”是他的手段。
一、我們拿幾個著名聊齋故事看看《聊齋誌異》怎樣描寫黑暗吏治?刺貪刺虐怎樣入骨三分?
1、“官虎吏狼”是《聊齋誌異》膾炙人口的名句。這話出自《夢狼》。白甲在外邊做官,他的父親白翁(白老頭)掛念他,有個“素走無常”的丁某,也就是能在陽間陰間來迴走的人,帶了白翁到白甲官衙,白翁先看到官衙門口有一頭巨大的狼看門,嚇得不敢進,丁某硬把他拉進去,白翁又看到官衙裏堂上、堂下、坐著、臥著、都是狼,這些狼不知吃了多少人,官衙的白骨已經堆成山。白甲看到父親來了,很高興,下令備飯,馬上,有一頭巨狼叼了一個人來。白翁嚇得渾身發抖,問:這是做什麽呀?白甲平淡地迴答:“聊充庖廚”,就是“用來當飯吃。”白翁很害怕,辭別了兒子就走,一群狼卻擋住他不讓走。白翁正在進退兩難,突然,群狼嚇得嗷嗷叫著藏起來,有的趴到床底下,有的藏到茶幾底下,馬上來了兩個怒目圓睜的金甲猛士,金甲猛士捉住白甲,白甲撲地化成了巨齒獠牙的猛虎。一個金甲猛士要砍掉白甲的腦袋,另一個說,不著急,這是明年的事,先把他的牙敲了。白翁醒了,對這個怪夢很害怕,寫了封信,勸導白甲要廉政愛民,派小兒子到白甲那兒看看。小兒子到了白甲的官衙,發現哥哥的門牙全掉了,問:怎麽迴事?白甲說騎馬摔的。再問,什麽時間摔的?恰好是白翁做夢的那天。小兒子把父親的信拿出來給白甲看,苦口婆心地勸告他。白甲不聽。弟弟在官衙住了幾天,發現不分晝夜,行賄送禮說情的人絡繹不絕。整個官衙的人都在千方百計、無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弟弟流著眼淚勸告哥哥不要這樣,要愛護老百姓,白甲不以為然地說:“你是個鄉下人,不知道做官有做官的妙訣,一個人能不能提拔,不決定於老百姓,而決定於上司。上司喜歡,你就是好官;你愛老百姓,有什麽辦法讓上司喜歡?”沒過多久,白甲升了大官,可是在他赴任的路上,一群飽受白甲迫害的老百姓把他殺了,還殺掉了白甲身邊助紂為虐的衙役。過了一會,有人把白甲救起,說這個人是白老頭的兒子,老頭還不壞,不應該讓他看到這慘狀,把這人的腦袋給接上。另一個說,這傢夥壞透了,把腦袋反著安上。白甲複活後,腦袋朝後,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背,大家都不把他當人看待。讓人自顧其後,是個意味深長的細節。《夢狼》是帶象徵意味的小說,縣令化成吃人猛虎,衙役是一群惡狼,官衙以人為食,吃得白骨如山,比喻官場對百姓敲骨吸髓,蒲鬆齡似乎還擔心讀者對他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在篇末“異史氏曰”,又把這個怪夢的真實內涵交代得明明白白:“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為虎,而吏且將為狼,況有猛於虎者耶!”天下的官員是吃人猛虎,小吏是害人群狼,已經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比比也,就是到處都是。即使官員本人不是猛虎,他手下的人也都要做吃人的惡狼,何況還有比猛虎還厲害的。 “官虎吏狼”成為揭露封建社會黑暗現實的經典性概括。
父母官變成了“官虎吏狼”,老百姓跟他們打交道,會出現什麽情景?我們看一個小百姓在一級一級衙門打官司的故事。
2、《席方平》,席方平的父親是老實人,他跟豪紳羊某有矛盾,羊某死後,向陰司行賄,用酷刑折磨席方平的父親,害得他渾身赤腫而死。席方平深知父親為人老實,會在陰世受害,就到陰司幫父親對付羊某,他到陰司後發現,監獄小吏受賄,日夜拷打父親,打得兩腿鮮血淋淋;席方平大罵獄吏:我父親如果有罪,自然有王法管他,哪能隨便讓你們這些死鬼拷打?他寫了狀子向城隍告狀,城隍受賄,置之不理;席方平跑了一百裏路,到郡司告狀,郡司又受賄,對席方平用刑;席方平再告到閻王那兒,閻王升堂,不問三七二十一,先打席方平二十大板,席方平厲聲問:“小人何罪?”為什麽?我是原告。閻王裝聾作啞,席方平直言不諱:我活該挨打,誰讓我沒錢呢?(原文:“受笞允當,誰教我無錢耶”)閻王惱羞成怒,命令把席方平架上火床,烤得皮肉焦黑,然後再問席方平:“敢再訟乎?”席方平的迴答鐵骨錚錚,擲地有聲:“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訟,是欺王也,必訟!”這麽大的冤情得不到昭雪,不會死心,如果說不告是欺騙你,一告到底!氣急敗壞的閻王下令把席方平鋸成兩半兒!兩個小鬼把席方平夾到夾板上,鋸聲隆隆鋸開了腦袋,席方平覺得腦袋裂成兩半兒,但他忍住痛,一聲不吭,一個小鬼感嘆:“壯哉此漢!”大鋸鋸到胸前,另一個小鬼說:此人大孝無辜,咱們鋸偏一點兒,給他保留一顆完整的心。席方平被鋸成兩半後,閻王讓小鬼把席方平的兩半身子推到一起再來審,席方平覺得那條鋸縫其痛無比,走了半步就跌倒了,這時,一個小鬼從腰裏拿出條絲帶給他說:“贈此以報汝孝”,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席方平竟然感動得小鬼把絲帶送他療傷。席方平絲帶係身上,病痛消失,身體特別健康。閻王用盡酷刑對付席方平,席方平始終不屈服,閻王又軟化他,利誘他,答應讓他重新托生為人,在生死簿上註明,你下一輩子有千金之產,百歲之壽。席方平變成了呱呱而啼的嬰兒,憤不吃乳,又返迴陰間,繼續告狀,終於告到二郎神跟前,二郎神判決冤獄,把陰司的貪官一網打盡。還寫了個很長的判詞,就像法院判決書,痛罵各級官吏飛揚跋扈,貪贓枉法,人麵獸心,不嫌鬼瘦。臭罵金錢導致吏治腐敗,“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盡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金光蓋地和銅臭薰天是一個意思,就是金錢決定一切,金錢操縱封建社會大大小小的官吏。閻摩殿實際是金鑾殿,枉死城實際是天子腳下的皇城。“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盡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是對金錢導致封建官場腐敗的本質性概括。
</br>
(全文)
大家好,《聊齋誌異》近五百篇,能不能用兩句話概括最重要的內容?能。郭沫若先生給蒲鬆齡故居寫過一副著名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誌異》寫的鬼妖遠遠高於其他作家,因為聊齋鬼狐有深刻的現實內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蘊。所謂“刺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會黑暗,諷刺鞭撻貪官汙吏貪贓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說反映現實的深度,而“寫鬼寫妖”是他的手段。
一、我們拿幾個著名聊齋故事看看《聊齋誌異》怎樣描寫黑暗吏治?刺貪刺虐怎樣入骨三分?
1、“官虎吏狼”是《聊齋誌異》膾炙人口的名句。這話出自《夢狼》。白甲在外邊做官,他的父親白翁(白老頭)掛念他,有個“素走無常”的丁某,也就是能在陽間陰間來迴走的人,帶了白翁到白甲官衙,白翁先看到官衙門口有一頭巨大的狼看門,嚇得不敢進,丁某硬把他拉進去,白翁又看到官衙裏堂上、堂下、坐著、臥著、都是狼,這些狼不知吃了多少人,官衙的白骨已經堆成山。白甲看到父親來了,很高興,下令備飯,馬上,有一頭巨狼叼了一個人來。白翁嚇得渾身發抖,問:這是做什麽呀?白甲平淡地迴答:“聊充庖廚”,就是“用來當飯吃。”白翁很害怕,辭別了兒子就走,一群狼卻擋住他不讓走。白翁正在進退兩難,突然,群狼嚇得嗷嗷叫著藏起來,有的趴到床底下,有的藏到茶幾底下,馬上來了兩個怒目圓睜的金甲猛士,金甲猛士捉住白甲,白甲撲地化成了巨齒獠牙的猛虎。一個金甲猛士要砍掉白甲的腦袋,另一個說,不著急,這是明年的事,先把他的牙敲了。白翁醒了,對這個怪夢很害怕,寫了封信,勸導白甲要廉政愛民,派小兒子到白甲那兒看看。小兒子到了白甲的官衙,發現哥哥的門牙全掉了,問:怎麽迴事?白甲說騎馬摔的。再問,什麽時間摔的?恰好是白翁做夢的那天。小兒子把父親的信拿出來給白甲看,苦口婆心地勸告他。白甲不聽。弟弟在官衙住了幾天,發現不分晝夜,行賄送禮說情的人絡繹不絕。整個官衙的人都在千方百計、無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弟弟流著眼淚勸告哥哥不要這樣,要愛護老百姓,白甲不以為然地說:“你是個鄉下人,不知道做官有做官的妙訣,一個人能不能提拔,不決定於老百姓,而決定於上司。上司喜歡,你就是好官;你愛老百姓,有什麽辦法讓上司喜歡?”沒過多久,白甲升了大官,可是在他赴任的路上,一群飽受白甲迫害的老百姓把他殺了,還殺掉了白甲身邊助紂為虐的衙役。過了一會,有人把白甲救起,說這個人是白老頭的兒子,老頭還不壞,不應該讓他看到這慘狀,把這人的腦袋給接上。另一個說,這傢夥壞透了,把腦袋反著安上。白甲複活後,腦袋朝後,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背,大家都不把他當人看待。讓人自顧其後,是個意味深長的細節。《夢狼》是帶象徵意味的小說,縣令化成吃人猛虎,衙役是一群惡狼,官衙以人為食,吃得白骨如山,比喻官場對百姓敲骨吸髓,蒲鬆齡似乎還擔心讀者對他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在篇末“異史氏曰”,又把這個怪夢的真實內涵交代得明明白白:“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為虎,而吏且將為狼,況有猛於虎者耶!”天下的官員是吃人猛虎,小吏是害人群狼,已經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比比也,就是到處都是。即使官員本人不是猛虎,他手下的人也都要做吃人的惡狼,何況還有比猛虎還厲害的。 “官虎吏狼”成為揭露封建社會黑暗現實的經典性概括。
父母官變成了“官虎吏狼”,老百姓跟他們打交道,會出現什麽情景?我們看一個小百姓在一級一級衙門打官司的故事。
2、《席方平》,席方平的父親是老實人,他跟豪紳羊某有矛盾,羊某死後,向陰司行賄,用酷刑折磨席方平的父親,害得他渾身赤腫而死。席方平深知父親為人老實,會在陰世受害,就到陰司幫父親對付羊某,他到陰司後發現,監獄小吏受賄,日夜拷打父親,打得兩腿鮮血淋淋;席方平大罵獄吏:我父親如果有罪,自然有王法管他,哪能隨便讓你們這些死鬼拷打?他寫了狀子向城隍告狀,城隍受賄,置之不理;席方平跑了一百裏路,到郡司告狀,郡司又受賄,對席方平用刑;席方平再告到閻王那兒,閻王升堂,不問三七二十一,先打席方平二十大板,席方平厲聲問:“小人何罪?”為什麽?我是原告。閻王裝聾作啞,席方平直言不諱:我活該挨打,誰讓我沒錢呢?(原文:“受笞允當,誰教我無錢耶”)閻王惱羞成怒,命令把席方平架上火床,烤得皮肉焦黑,然後再問席方平:“敢再訟乎?”席方平的迴答鐵骨錚錚,擲地有聲:“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訟,是欺王也,必訟!”這麽大的冤情得不到昭雪,不會死心,如果說不告是欺騙你,一告到底!氣急敗壞的閻王下令把席方平鋸成兩半兒!兩個小鬼把席方平夾到夾板上,鋸聲隆隆鋸開了腦袋,席方平覺得腦袋裂成兩半兒,但他忍住痛,一聲不吭,一個小鬼感嘆:“壯哉此漢!”大鋸鋸到胸前,另一個小鬼說:此人大孝無辜,咱們鋸偏一點兒,給他保留一顆完整的心。席方平被鋸成兩半後,閻王讓小鬼把席方平的兩半身子推到一起再來審,席方平覺得那條鋸縫其痛無比,走了半步就跌倒了,這時,一個小鬼從腰裏拿出條絲帶給他說:“贈此以報汝孝”,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席方平竟然感動得小鬼把絲帶送他療傷。席方平絲帶係身上,病痛消失,身體特別健康。閻王用盡酷刑對付席方平,席方平始終不屈服,閻王又軟化他,利誘他,答應讓他重新托生為人,在生死簿上註明,你下一輩子有千金之產,百歲之壽。席方平變成了呱呱而啼的嬰兒,憤不吃乳,又返迴陰間,繼續告狀,終於告到二郎神跟前,二郎神判決冤獄,把陰司的貪官一網打盡。還寫了個很長的判詞,就像法院判決書,痛罵各級官吏飛揚跋扈,貪贓枉法,人麵獸心,不嫌鬼瘦。臭罵金錢導致吏治腐敗,“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盡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金光蓋地和銅臭薰天是一個意思,就是金錢決定一切,金錢操縱封建社會大大小小的官吏。閻摩殿實際是金鑾殿,枉死城實際是天子腳下的皇城。“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盡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是對金錢導致封建官場腐敗的本質性概括。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