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裏去,道路越狹窄,這裏就是從前的傅家甸了。到處是一排排低矮的房屋,東倒西歪的磚瓦房,滿街堆著破爛。屋頂上林立的供暖用的煙囪,說明這裏冬季十分寒冷。


    乍一看,像是個貧民窟,但卻絲毫也沒有紐約的哈雷姆和東京山穀那種陰森和荒蕪的感覺,旅客走進人群之中並無不安的感覺,反而覺得處在一種明快舒適的氣氛之中。人們的表情心平氣和,房屋雖然陳舊,道路卻很清潔。小巷裏婦女、小孩和老人們偷快的形象引人注目。曾經是“東北特產”的老鼠幾乎都沒有了。


    我想,不久的將來,昔日的傅家甸的影子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一棟棟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新興住宅區吧!現在,“魔窟”傳說的陰影已經消失。今日的傅家甸給人的印象是,雖然古老,卻使人感到溫暖。


    歸途中,我們遊覽了鬆花江畔的史達林公園,以及為紀念1950年大洪水後治水工程而興建的防洪紀念塔,從那裏沿史達林公園稍做散步。鬆花江吹來的陣陣寒風,刺痛肌膚。從日本帶來的“禦寒服”首次發揮了作用。


    過去俄國和日本統治哈爾濱的情景,已被徹底改變,隻有公園的名稱依然保留下來。


    731部隊舊址紀錄片


    9月22日,即將離開哈爾濱的早晨。我們在這裏僅逗留了五晚六天,但是覺得時間過得好像很長似的。在逗留期間,中流先生住在旅館,負責同訪問單位進行聯繫,和我們一起行動。中國作家協會黑龍江分會以及哈爾濱市地方史學會的人也一直全程陪同。


    由於地方史學會的關照,利用出發前僅有的時間,讓我們觀看了731部隊撤退後拍攝的紀錄影片。


    這部影片保存在哈爾濱電影發行公司。上午剛過8時,電影公司似乎全體人員都上班了。


    我們認識了攝影者王之堃先生。他約50歲,個子不高,目光敏銳,不善言詞。他帶我們來到試映室,開始放映。既無字幕,也沒有進行編輯,是攝影後未做任何加工的原片。沒有配音樂,也沒有解說。王先生結合畫麵做了講解。


    影片是從鐵路支線開始的。右側出現鍋爐房,上邊原封不動地聳立著三根怪狀的煙囪和它支撐著建築物牆壁的鋼筋。


    中間的煙囪上半部巳被炸毀,汽缸和旋轉軸似的鐵軸倒在地上,這可能是被炸毀了的田熊式鍋爐。


    畫麵上映出了一幢快要倒塌了的建築物的一角和堆積如山的瓦礫。


    “這是口字樓中間走廊的北側。”


    “從口字樓南部以及從口字樓內側的北部進入各研究室和解剖室。”王先生做了這樣的解說,這裏就是“關東軍防疫給水部設施全圖”(參閱本書卷末附圖中的910)。


    畫麵上出現了原狀的盥洗台,接著是二層樓的殘骸。“這是口字樓北側建築物的內部和西側的二樓。盥洗台怎麽沒有炸毀呢?”王先生提出疑問。畫麵上又出現了許多用鋼筋水泥圍成的變形的鬥狀洞孔。王先生說:“這可能是飼養老鼠的地方吧!那就是高橋班(本書卷末附圖中的10)吧!”接著出現的是牆壁。王先生介紹說:“周圍牆壁內側的基礎部分築有深溝。”


    “這是飛機場,在北側堆積的是飛機殘骸。”


    畫麵上出現了一個水池。“這個池子不深。”可能是全圖(38)的食用養魚池。到處都堆積著陶瓷碎片、宇治式炸彈彈頭螺旋式的蓋子。刻有u字型導爆溝的彈簡有一部分清晰可辨。“這是細菌炸彈的殘片。”雖說是殘片,但是數量太多了,銀幕幾乎容納不下。


    又出現了一個油罐狀的大型容器殘骸,頭部有閘口式開口,這可能是高壓蒸氣滅菌器,也許是細菌培養罐。王先生也弄不清楚。


    然後是遍地的瓦礫,隻剩下石柱的基部,像墓碑似的殘留著。顯然是徹底地進行了破壞。“這裏是7號樓、8號樓的舊址。”石柱的基部宛如“馬魯太”的墓碑。


    再次出現了油罐狀容器殘骸的特寫。王先生說:


    “拍攝時,發現有七八個這樣的東西,我覺得好像是培養鼠疫苗的鐵容器。”


    銀幕上出現了地道。王先生說:“這是口字樓的東側,炸毀後它暴露在地麵上。口字樓東西方向能看到有地道的入口。”


    再次出現鍋爐殘骸,王先生說:“這是發電機。”


    “這是口字樓北側的實驗室。”


    又出現了一個像地道似的洞穴。王先生說:“這不是地道,是炸彈坑。”


    到此影片結束,放映時間共7分鍾。放完影片後,我們向王先生詢問了攝影時的情況。


    與夙怨的訣別


    “攝影是接受哈爾濱市地方史學會的委託,於1956年春(四五月)進行的。目的是作為地方史的資料保存。由於是斷斷續續地進行的,前後算起來大約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


    “從戰爭結束到拍攝,其間相隔11年,這是什麽原因?”我問道。


    “因為這一段時間,我不在哈爾濱。”


    “在王先生之前,沒有人拍攝過嗎?”


    “不太清楚。”


    “在拍攝之前,731部隊設施的舊址,有人動過嗎?”


    “從拍攝時的情況判斷,可以認為就是戰爭結束時的原樣。”


    “你進入地道了嗎?”


    “沒有進去過,我感到地道很深。”


    “拍攝的對象,是否有誰作過指示?”


    “是根據自己的判斷,自由拍攝了一些重要建築和設施遺蹟。”


    時間很緊迫,預定今天乘火車去長春。因此,對731部隊的“地下結構”隻能具體地窺視其中的一部分。


    說“口字樓東側看到有東西方向的地道口”,實際上指的是全圖(33)倉庫附近連接7、8號樓的隧道。


    原第四部部長川島少將供述說:“監獄曾一度容納過200~300名‘犯人’,最多的時候也曾收容過400名。”d·s先生作證說:“有地下室。”原隊員也證明:“撤退時處決的‘馬魯太’有300人以上。”由此可以推斷731部隊的特設監獄是有地下室的。這部紀錄片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


    我向有關人員提出,能否得到這部紀錄片的拷貝。他們流露出了為難的表情。聽說,這些紀錄片也是首次給外國人看。這是出於理解我們的採訪目的而給予的特殊照顧,但是,複製紀錄片卻沒有先例,而且技術上也有很大困難。


    最後分手告別時,他們表示“我們將盡量滿足你的要求”。


    哈爾濱的日程安排到此全部結束。五天的逗留期間,和我們相處得十分融洽的中國作家協會黑龍江分會關沫南副主席、中流先生、張浪副主席、地方史學會副理事長關成和先生、副秘書長劉福均先生、理事佟振宇先生、哈爾濱市外事辦公室的楊大義先生、對外友好協會王貫實先生等,都到車站送行。在這六天中,中國作家協會黑龍江分會和地方史學會的人員,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熱忱地協助我們進行採訪。他們的協助和熱情的接待,使我們感到“日中友好”絕非隻是口頭上的,而是真正把日本人作為鄰邦來關心照顧的。臨別時,哈爾濱的人們異口同聲地說:“希望再來時,不是採訪,而是帶上家屬盡情地來玩一玩。”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惡魔的飽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森村誠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森村誠一並收藏惡魔的飽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