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員說道:“‘紅磚結構的建築’是在右側的後麵。但是,六個月以前巳經拆除了,現在正在修建新的公寓。


    “據說,地下監獄和哈爾濱警察局(現烈士紀念館)之間,由一條可以通汽車的隧道相連,警察用汽車把犯人送到這裏來。”


    聽說,那條隧道尚沒有填埋,但是,卻沒有能夠證實它的資料。當時的公安局長是現在哈爾濱市市長,他了解詳情。但不湊巧,市長出差去了,沒能見到他。


    但是,警察局和白樺寮之間由汽車隧道相連,缺少必然的理由。那畢竟是傳說。


    迴國以後,我把照片給經常出入白樺寮的原部隊人員看,他們說:“不是白樺寮。”而說日本領事館舊址的花園旅館和白樺寮的外貌十分相似。根據當地多數人士的證詞表明,1936年以前,原日本領事館曾設在這個地方。在那以後遷移到了火車站前的紅軍街(原車站街)。(作者註:i936年以後,日本領事館已遷至現在哈爾濱鐵路局公安處。地下室作為鐵路方麵罪犯拘留所而加以利用。不能參觀。)遷移以後的設施,由731部隊接管改做白樺寮。如果是這樣的話,作為“馬魯太”的轉運站則肯定更加方便了。


    關於“白樺寮”,當地的記載的和原部隊人員的記憶有些出入,現將這些情況整理如下:


    當地記載:“白樺寮”和特務機關是分開的。舊址是吉林街i5號,外觀是三層半的樓房,裏麵有座三層的建築,它的地下室裏有監獄和“水牢”(?)的遺蹟。


    原部隊人員:


    a:“白樺寮”在吉林街22號,是一幢紅磚結構]字型的二層建築,右側同特務機關相毗鄰。


    b:a說中的“白樺寮”是吉林街分室,大門入口是旋轉門,隔條大街是技師宿舍和一個叫“浜田”的花柳病專科醫院。中方稱作“白樺寮”的建築是特務機關,原日本領事館舊址的花園旅館是“白樺寮”,同花園小學之間的後院,戰爭結束時,曾作為日本難民收容所,這和記載是相符的。


    我在現場辨別的印象,現今“地質勘測隊”的建築是原特務機關的設施。


    在如此狹小的地段內集中了特務機關、731部隊分室、原日本領事館和“白樺寮”,也許當地記錄把這四個設施的性質混在一起了吧!37年的歲月,已使當地的記錄和原部隊人員的記憶日益淡薄。


    美味的中國飯菜


    訪問哈爾濱的最後一天,我們決定去看看那些沒有去過的與731部隊有關的地方。


    上午來到了細菌炸彈製造廠舊址,現在是“龍江橡膠廠”。


    戰爭剛結束,工廠院內發現了成群的老鼠,鼠疫病流行。日軍占領時,出入工廠進行嚴格管理。


    它曾經是細菌工廠,不能單憑說發現成群的老鼠來認定。知道當時詳情的人,都巳不在了。總之,這裏確實很像日軍的某種設施。


    中國方麵的記載之所以不詳細,是由於日軍占領時,那裏是禁止中國人進入的。戰爭結束時,日本方麵又將人證和有關資料全部銷毀。經過37年的歲月,加害者、受害者雙方對“戰爭”的印象已經淡薄。


    工廠內綠化得很好,深紅色的萬年紅正在盛開,與其說是工廠,莫如說像個花園。快到中午,工人們拿著鋁飯盒,他們走的方向像是食堂和小賣部,似乎他們在那裏買吃的東西。我們不由得朝那個方向走去。


    走進寫有“安全門”的白色油漆大門,裏麵是個到處都有遮陽傘的院子,綠葉襯托著一簇簇盛開的鮮花。院子的中央是職工食堂,朝裏望去,那裏和院內截然不同——在破舊的地板上,擺著幾張木桌,職工們正在吃飯。在供應食物的窗口前,人們排起長隊,室內充滿飯菜的香味。食堂雖然簡陋,但食物的種類卻非常豐富,看起來似乎香甜可口。有人說,要了解一個國家,先要品嚐其食物。如果說旅館裏的飯菜是為外國人準備的,是經過專門加工的,那麽,這裏就是本來麵目的飯菜了。


    雖然還沒到吃飯的時間,可在香噴噴的氣味和好奇的驅使下,我們巳感到飢腸轆轆了。我們向陪同參觀的劉俊明廠長提出,很想在這裏吃頓午飯。廠長顯出吃驚的神色,但還是領我們來到了廚房的裏間。


    麵對突然出現的包括外國人在內的我們這一夥人,廚房裏的人們都很驚訝。聽我們特意想品嚐一下這裏的飯菜,他們便起勁地一個菜接一個菜地端了上來,真是豐盛極了。


    有炒豆角、炒洋白菜、燉土豆、土豆燜雞肉、豆角拌蘑菇、烤羊肉、豬肉炒胡蘿蔔青椒、涼粉拌洋白菜、湯,還有帶餡的燒餅。最後,為了表示歡迎我們,又端上了一個水晶果凍。


    我驚訝地問道:“這個工廠的職工,每天都吃這樣可口的飯菜嗎?”


    “這是職工們最普通的夥食,一般從中選三四個菜。”


    “一頓午飯大約多少錢?”


    “平均一個人五角錢,工會負擔一部分夥食費。”


    這比日本人的一般夥食豐盛得多,充分保證了人體所需營養的均衡。日本的職工食堂,可選擇的範圍不過是a、b、c三種份飯和麵食類,較好一點的食堂也不過是加上“壽司”。沒有職工食堂的話,就得買湯麵或咖哩飯,或者蓋澆飯,再加上咖啡,約一千日元左右。支撐經濟大國日本的工薪人員的午餐真是簡單乏味。


    旅館的夥食中蔬菜很少。在這裏,我們盡情地品嚐了美味的中國飯菜。在整個旅途中,這個橡膠工廠職工食堂的美味佳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深地體會到“要了解一個國家,先要品嚐其食物”這句名言的含義。和他們吃了同樣飯菜後,也都產生了親切感。我們同廚師們合影留念之後,依依不捨地告辭了。


    再生的傅家甸


    下午,我們到731部隊的發祥地“南樓”和曾經是大魔窟街的傅家甸去轉了一轉。“南樓”的舊址目前是解放軍的設施,不能進去。南樓附近是原江防艦隊哈爾濱司令部大樓,依然如故。門旁的哨兵崗樓還保留著昔日的跡象。現在,司令部已成為第二職業高等學校。地處內陸的滿洲國還有海軍,令人大吃一驚。聽說當時被日本嘲笑為玩具的艦隊,卻曾在鬆花江上威武地巡航。


    許多路人圍攏過來,紛紛向我們講述。據他們講,在日本占領時期,這條街叫做“南樓街”,令人驚奇的是,原司令部的旗杆依然如故地保留下來。


    傅家甸位於哈爾濱市北部,麵臨鬆花江。濱州線(滿洲裏方麵)和拉濱線(拉法方麵)在這裏通過,當地人稱它為“道外”。從這種稱唿來看,給人一種特地劃出的區域的印象。聽說,中流先生生於傅家甸十八道。據說當時這一地區的人口約30萬,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一個人口過密的地帶。其中,日本人5萬,其他外國人5萬,軍隊有關人員嚴禁進入這一地區。滿洲國時代的大魔窟街傳說“一旦誤入,九死一生”。今天,以往的那種恐怖氣氛已蕩然無存。大街比哈爾濱的任何一條街道似乎都充滿著生氣。街道狹窄,擠滿行人和自行車,人們的服裝也幹淨利落。可能很少有小轎車來往,大家都注視著我們。這裏的氛圍有點像東京的淺糙地區。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惡魔的飽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森村誠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森村誠一並收藏惡魔的飽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