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樓 7900平方米


    黑框 47500平方米


    生活區 98100平方米


    總麵積 32.24平方公裏


    從以上數值和空中照片來推測,口字樓近似長方形,東西略長一些。東西外壁長約90米,南北寬約88米。


    由於空中照片的攝影位置不同,其形狀有所不同。所謂黑框,是指在731部隊“要圖”中用粗黑線圍起來的高壓電網的區域,包括總務部、第一部、第四部和器材部等部門。生活區是黑框以外設施的總稱。從總麵積32.24平方公裏反過來推算,731部隊的占地麵積約為5.678平方公裏,這與以前說的6公裏見方大體相符。


    我們終於來到了口字樓院內的7號樓和8號樓舊址。作為一個日本人,為了查明731部隊的真相來到了曾經關押過3000名“馬魯太”,對他們進行活體實驗而無一生還的特殊監獄舊址。


    空地上,擺滿了附近工廠生產的大量水泥預製板,上麵蓋著糙簾子,等著陰幹。越過榆樹,可以看到鍋爐室的兩根煙囪。工人們正在榆樹蔭下談笑休息。


    我走過去,向一位來看熱鬧的40歲左右女職工問道:“你知道從前這裏是什麽地方嗎?”她迴答說:“我知道這裏有過細菌工廠,但不知道有過監獄。”


    我接著問道:“從前這裏經常關押著80到100個叫‘馬魯太’的俘虜,並進行各種實驗。在這塊充滿仇恨的地方,有沒有聽說鬧過鬼?”


    對於我的提問,她朗朗大笑著說:“沒聽過這種說法。”她又補充說,“我是1957年來到這裏的,當時大家都穿著到膝蓋的高統防疫厚棉布白襪子。731部隊放走的帶鼠疫的跳蚤在這裏還活著,有危險性。跳蚤最怕白色襪子。”


    關於特設監獄有若幹問題必須加以確認。原部隊人員作證說特設監獄有地下室。也有人說731部隊撤退時由於時間不夠,在口字樓的院內挖了一個大坑,把“馬魯太”的屍體掩埋。但也有人否定這種說法。原部隊人員的意見存在分歧。


    在現場,我向韓曉先生詢問真相。他迴答道:“1958年,修建偉建機械廠宿舍的基礎工程時,這一帶挖了一丈多深,沒有發現地下室,也沒有發現屍體。”


    我又問道:“那麽屍體的骨頭是從哪裏挖出來的呢?”


    “是在口字樓西北角挖掘出來的。當時挖出三卡車的白骨,還有注射器、試管、辱缽、水壺、藥瓶和碎玻璃等許多東西。”


    “那些骨頭和藥品都怎麽處理了?”


    “用卡車拉出去扔了。”


    “扔了!扔到哪裏了?”


    “20多年前的事情了,記不清楚了。不過,除了遺骨外也許還保存著一些其他物品。”


    “請務必讓我看看!”


    “當然可以!”


    兩個以上的原部隊人員做出證詞說,“由於撤退的時間緊迫,坑挖得太淺,在特設監獄的院內焚燒、掩埋的‘馬魯太’的屍體,埋得不徹底,達不到隱藏屍體的目的,又派別的組把屍體挖出來,重燒一次,然後把骨頭和灰扔進了鬆花江。”


    從口字樓周圍挖出白骨,並不止一次。據說1949年從地下也曾發現過大量的白骨。


    731部隊在撤退時“處理”的屍體,並非僅限於“馬魯太”。作為翻譯僱傭的勞務班的中國人等,知道731部隊特設監獄秘密的苦力(日本人把中國勞工叫做“苦力”)都一起被殺害了。挖掘出來的這些白骨,估計有可能是這些人的吧!


    聽說,至今在舊址內到處仍能挖出人骨的碎片。


    中蘇聯合調査團


    在啟程去中國之前,居住在關西地區的d·s先生給我寄來了如下的信息:1945年11月,中蘇兩國軍隊在平房進行了實地調查。當時的調查資料今天理應保存在中國的某處。


    d·s先生是原日本陸軍第一航空兵司令部的通信兵,是一個有坎坷經曆的人。他在乘坐轟炸機時,被迫降在敵區,1944年參加了八路軍。1945年11月,他作為東北民主聯軍的一員,調查了731部隊舊址。


    據d·s先生說,中蘇兩國軍隊在平房現場進行了兩天的查證。


    調查團是以駐哈爾濱的中蘇兩國的軍醫為中心組成的,共20人。中方人員中有後來當副總理的民先生(當時東北民主聯軍的政治部政委)、中央衛生部副部長賀誠先生(當時任東北民主聯軍衛生部副部長),衛生部姓吳的幹部也在場。d·s先生分工負責測量731部隊的全部設施。


    通過兩天的測量,判明包括防禦陣地在內,整個設施的總麵積約為254萬平方米。這和前麵提到的哈爾濱市地方史學會測量數據多少有點出入。


    中蘇聯合調查團採集了舊址的土壤,調查了細菌汙染狀況以及老鼠、跳蚤等實驗汙染生物的生存狀況。據說,當地老鼠繁殖了不少,甚至還跳到調查團人員的身上。


    各種設施破壞得相當徹底,隻有鍋爐房的兩根大煙囪還在。雖然還留有三台鍋爐和發電機的殘骸,但是,鍋爐的幾十根管道內繁殖了大量的老鼠。


    63號大禮堂僅剩下鋼骨架,建築本身已變形。1號樓的屋頂已被炸掉,單體樓被破壞,已看不出原來的形狀。高等官宿舍有四棟無損地保留著。動物房和焚燒爐隻剩下了房基。


    破壞得最徹底的是口字樓,部分建築僅剩下一半殘骸,特設監獄變成了瓦礫堆,僅剩下房基。d·s先生用手杖撥開瓦礫堆,還發現沾有血跡的石頭,寫有人名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殘塊。


    參與調查的政治部幹部隊r先生,對731部隊懷有憎恨,對設施舊址的調查是很徹底的。據說,他的戰友是被731部隊殘殺的。


    據d·s先生的迴憶,在口字樓舊址有一個相當大的地下室。穿過口字樓中央的通道,是地下結構,同高橋班設施連接的地道(估計是通往解剖室的路)有一個出入口。


    在許多廢墟堆積的地方,地下室的出入口都開著黑色的洞口。由此可以看出,口字樓設施是一座設有複雜的地下結構的巨大建築。


    在731部隊宿舍的周圍,每隔50厘米密密地種植著牛蒡。關於這一點,中蘇聯合調查團中央的意見不同:有人說,日本人喜歡吃雞素燒,所以種植了牛蒡;也有說:“不,這是為了防止由動物房逃出來的動物(老鼠)進入而種植的。”


    “731部隊在撤退時,來不及處理那些裝在玻璃瓶中的人體標本,將這些東西裝了兩卡車,拉到鬆花江畔棄置不顧。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和衛生部人員認為這些人體標本是關押在原日軍哈爾濱憲兵隊本部建築地下室的人……其中,能夠辨識的標本也有二十五六個。


    “如果找到當時東北民主聯軍衛生部副部長賀誠先生的話,也許能夠搞到當時的資料。賀誠先生是指揮當時調查活動現在還健在的中方負責人。”


    出發前夕,d·s先生提供的迴憶和建議,具體而富於啟發性。


    作者注


    哈爾濱電影發行公司的王之堃先生於1956年四五月份進入平房區731部隊舊址,拍攝了整個設施被炸毀後的情況,作為地方史學會的資料。我們在該公司的試映室裏看了這部資料影片。這是戰後首次拍攝731部隊舊址的影片。聽說,現場一直保留著戰爭結束時破壞的原樣。關於這部影片,將在以後加以敘述。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惡魔的飽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森村誠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森村誠一並收藏惡魔的飽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