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根據美國情報公開法,前往華盛頓國立檔案館,在9000多份盟軍總司令部的文件中,拚命地複印了一套副本。不過,在這9000多份文件中,美國政府和盟軍總司令部之間圍繞著731部隊問題的秘密文件,隻有50多份。
“我每天同堆積如山的文件進行拚搏……但是,平均在200份文件中才發現一份……真有點喪氣。”
“複印費每張10美分,迄今已花了900美元。”鮑威爾苦笑著繼續說道。
費爾報告的關鍵
我們進行了三天激烈的交談,結果,在交談中浮現出一個重要人物,這個人名叫諾伯特·費爾博士(dr.norteet.h.fellows)。從他的博士頭銜看,可能是個醫學博士之類。費爾的出生地、畢業的學校以及現在生死的情況,全不清楚。
現在弄清楚的是諾伯特·費爾於1947年4月中旬至6月期間曾在日本逗留,參與了對石井四郎和北野政次等人的審訊工作。
“關於費爾,毫無線索嗎?……是什麽原委,使他擔負對石井等人的審訊呢?”
對這一提問,鮑威爾聳了聳肩說道:“噢,這位諾伯特·費爾先生,曾在福特·底特律克堡的美國陸軍化學部隊當過領導。”
福特·底特律克堡位於美國馬裏蘭州的一個叫弗列·德裏克的小城市裏。“福特”是要塞或營的意思。不過在美國國內把半永久性的軍事基地叫堡,把臨時性的軍事基地叫兵營。所以,底特律克堡,從戰前到戰後,一直是個軍事設施。
“底特律克堡……曾是美國陸軍細菌戰研究所的所在地。”
鮑威爾說著拿出一張奇怪的照片來。照片上是一隻用金屬和膠皮製的長手套,手指部分插在一個裝有小動物的箱子裏。這個箱子和外部是隔開的。
鮑威爾說:“在底特律克堡有這樣一個手套和箱子。聽說操作時,人把手臂從外邊伸進膠皮手套裏,用手指在裏邊擺弄那些做細菌實驗用的老鼠和兔子……由於箱內裝的都是被細菌汙染了的小動物,為防止感染,於是從外部進行操作。
“現在細菌戰的研究業巳中止。應是u.s.am.r.i.d設施。‘u.s.am’是美國陸軍意思,‘r.i.d’是研究傳染疾病的意思(即美國陸軍的傳染病研究設施)。
“它雖是和五角大樓保持著密切聯繫的軍事基地,不過,並不是不許入內,大概誰想進這個基地都是可以的。”鮑威爾就說到這裏。
關於諾伯特·費爾,在鮑威爾拿出來的1947年4月1日w95265記錄文件上記載:化學戰部曾選出諾伯特·費爾博士作為進行審訊的人物。隻要未提出需要兩個人時,由他一個人擔任審訊官就足夠了。費爾博士預定4月5日由華盛頓出發。
同年6月30日cs3704文件中記載:關於戰爭犯罪問題,應找費爾博士商談。他是一位熟練的調查官,並掌握著有關這方麵的最新情報。
諾伯特·費爾博士是底特律克堡的高級職員。他曾審訊過石井四郎等人。如果那時的記錄還在的話……我心裏產生著懷疑。
“鮑威爾先生……你認為諾伯特·費爾在審訊石井時使用哪種語言?如果不是使用日語的話,731部隊領導人是聽不懂的。一般來說,日本人對英語的讀、寫還過得去,但是聽和說就不擅長了。……”
鮑威爾對這個提問似乎不太明白,皺著眉頭露出詫異的神情。
“假如……對石井等人的審訊是用日語進行的,假如費爾又不懂日語的話……那麽,誰擔任翻譯者?”
“噢……那是日本人吧!”
“那個日本人是軍隊文職人員嗎?”
“也許是吧!戰爭期間,我在軍隊裏做過宣傳工作。每當美軍想得到一份周密的資料時,審訊全都由美軍的職員來當翻譯,很少在當地雇用日本人來做。”
“這麽說……盡管有通曉日語的美軍職員,在審訊石井等人時,在場的有可能還有日本人了。”
“是第一代日本移民!”鮑威爾提高嗓子說。
“對啦……那能不能找到擔任盟軍總司令部和731部隊人員之間當翻譯的第一代日本移民呢?”
“不,在美國的第一代日本移民在社會上雖然分布很廣,但也許是想像不到的狹小……你真是抓住了要害。在石井與盟軍總司令部之間擔任翻譯的人……當時即使是30歲,現在該是60多歲的人了。可是,也不知道他們的姓名和住址。”
“嗯,雖說如此,也要試試看。盡管美國很大,但是,隻要能把戰後在盟軍總司令部供過職的日本人每一個都查一遍,說不定會意外地發現線索。因為我們都是日本人,開口提供情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一代日本移民
我們試想尋找美國底特律克堡的幹部們、諾伯特·費爾與731部隊石井四郎軍醫中將等人之間進行交談、審訊時的日本第一代移民的翻譯。我雖對鮑威爾講了這一席話,但是心裏卻完全沒有把握。
根據舊金山市內第一代日本移民提供的線索,我立即飛到了芝加哥市。在第一代日本移民的輾轉介紹下,從像墓碑一樣的高樓大廈林立的芝加哥市又趕往底特律市,繼續進行著毫無目標的尋找。
在那裏會見了幾位第一代日本移民,等我感到腳尖已開始凍得發麻時,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從前曾在盟軍總司令部當過翻譯的第一代日本移民。他模模糊糊地介紹了從戰前到戰後的情況。
戰前在美國西海岸——以洛杉磯市為中心,大約住有11.2萬左右的日本移民,其中約1/3,也就是說,約4萬人是第一代移居美國的日本人。他們由於受美國國內法律的限製,幾乎還都是日本國籍。這些勤勞的第一代日本移民多數是在加利福尼亞州開荒辦農場或經商。日美開戰前,日本移民幾乎壟斷了那裏的生鮮農產品的零售市場。他們經營著該州約40%的農產品。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軍發動的“珍珠港事件”徹底摧毀了日本移民的生活。美國政府為了提高美國國民的鬥誌,開展宣傳說:“日本人是敵對民族,都是瘋子”,並規定“日本人無急需,禁止外出;不許到各單位去上班;上學和購物隻許限定在離家五英裏範圍內”。
這些規定是洛杉磯市長和警察局長聯名“通知”所有的日本人的。行人還往在街上行走的日本人身上扔雞蛋,吐唾沫。僑居在美國的中國人和朝鮮人為了避免被市民誤認為是日本人而遭受暴行,就在胸前佩帶一個“我是中國人”或“我是朝鮮人”的標誌以“自衛”。
1942年2月,美國總統頒布了“立即全部收容日本居民”的決定。與此同時,把全部日本居民都強迫關進強製收容所,限製所有日本人隻準帶兩件手提行李,迫使他們把農場、店鋪和辦公室都原封不動地讓出來,然後撤離。
</br>
“我每天同堆積如山的文件進行拚搏……但是,平均在200份文件中才發現一份……真有點喪氣。”
“複印費每張10美分,迄今已花了900美元。”鮑威爾苦笑著繼續說道。
費爾報告的關鍵
我們進行了三天激烈的交談,結果,在交談中浮現出一個重要人物,這個人名叫諾伯特·費爾博士(dr.norteet.h.fellows)。從他的博士頭銜看,可能是個醫學博士之類。費爾的出生地、畢業的學校以及現在生死的情況,全不清楚。
現在弄清楚的是諾伯特·費爾於1947年4月中旬至6月期間曾在日本逗留,參與了對石井四郎和北野政次等人的審訊工作。
“關於費爾,毫無線索嗎?……是什麽原委,使他擔負對石井等人的審訊呢?”
對這一提問,鮑威爾聳了聳肩說道:“噢,這位諾伯特·費爾先生,曾在福特·底特律克堡的美國陸軍化學部隊當過領導。”
福特·底特律克堡位於美國馬裏蘭州的一個叫弗列·德裏克的小城市裏。“福特”是要塞或營的意思。不過在美國國內把半永久性的軍事基地叫堡,把臨時性的軍事基地叫兵營。所以,底特律克堡,從戰前到戰後,一直是個軍事設施。
“底特律克堡……曾是美國陸軍細菌戰研究所的所在地。”
鮑威爾說著拿出一張奇怪的照片來。照片上是一隻用金屬和膠皮製的長手套,手指部分插在一個裝有小動物的箱子裏。這個箱子和外部是隔開的。
鮑威爾說:“在底特律克堡有這樣一個手套和箱子。聽說操作時,人把手臂從外邊伸進膠皮手套裏,用手指在裏邊擺弄那些做細菌實驗用的老鼠和兔子……由於箱內裝的都是被細菌汙染了的小動物,為防止感染,於是從外部進行操作。
“現在細菌戰的研究業巳中止。應是u.s.am.r.i.d設施。‘u.s.am’是美國陸軍意思,‘r.i.d’是研究傳染疾病的意思(即美國陸軍的傳染病研究設施)。
“它雖是和五角大樓保持著密切聯繫的軍事基地,不過,並不是不許入內,大概誰想進這個基地都是可以的。”鮑威爾就說到這裏。
關於諾伯特·費爾,在鮑威爾拿出來的1947年4月1日w95265記錄文件上記載:化學戰部曾選出諾伯特·費爾博士作為進行審訊的人物。隻要未提出需要兩個人時,由他一個人擔任審訊官就足夠了。費爾博士預定4月5日由華盛頓出發。
同年6月30日cs3704文件中記載:關於戰爭犯罪問題,應找費爾博士商談。他是一位熟練的調查官,並掌握著有關這方麵的最新情報。
諾伯特·費爾博士是底特律克堡的高級職員。他曾審訊過石井四郎等人。如果那時的記錄還在的話……我心裏產生著懷疑。
“鮑威爾先生……你認為諾伯特·費爾在審訊石井時使用哪種語言?如果不是使用日語的話,731部隊領導人是聽不懂的。一般來說,日本人對英語的讀、寫還過得去,但是聽和說就不擅長了。……”
鮑威爾對這個提問似乎不太明白,皺著眉頭露出詫異的神情。
“假如……對石井等人的審訊是用日語進行的,假如費爾又不懂日語的話……那麽,誰擔任翻譯者?”
“噢……那是日本人吧!”
“那個日本人是軍隊文職人員嗎?”
“也許是吧!戰爭期間,我在軍隊裏做過宣傳工作。每當美軍想得到一份周密的資料時,審訊全都由美軍的職員來當翻譯,很少在當地雇用日本人來做。”
“這麽說……盡管有通曉日語的美軍職員,在審訊石井等人時,在場的有可能還有日本人了。”
“是第一代日本移民!”鮑威爾提高嗓子說。
“對啦……那能不能找到擔任盟軍總司令部和731部隊人員之間當翻譯的第一代日本移民呢?”
“不,在美國的第一代日本移民在社會上雖然分布很廣,但也許是想像不到的狹小……你真是抓住了要害。在石井與盟軍總司令部之間擔任翻譯的人……當時即使是30歲,現在該是60多歲的人了。可是,也不知道他們的姓名和住址。”
“嗯,雖說如此,也要試試看。盡管美國很大,但是,隻要能把戰後在盟軍總司令部供過職的日本人每一個都查一遍,說不定會意外地發現線索。因為我們都是日本人,開口提供情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一代日本移民
我們試想尋找美國底特律克堡的幹部們、諾伯特·費爾與731部隊石井四郎軍醫中將等人之間進行交談、審訊時的日本第一代移民的翻譯。我雖對鮑威爾講了這一席話,但是心裏卻完全沒有把握。
根據舊金山市內第一代日本移民提供的線索,我立即飛到了芝加哥市。在第一代日本移民的輾轉介紹下,從像墓碑一樣的高樓大廈林立的芝加哥市又趕往底特律市,繼續進行著毫無目標的尋找。
在那裏會見了幾位第一代日本移民,等我感到腳尖已開始凍得發麻時,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從前曾在盟軍總司令部當過翻譯的第一代日本移民。他模模糊糊地介紹了從戰前到戰後的情況。
戰前在美國西海岸——以洛杉磯市為中心,大約住有11.2萬左右的日本移民,其中約1/3,也就是說,約4萬人是第一代移居美國的日本人。他們由於受美國國內法律的限製,幾乎還都是日本國籍。這些勤勞的第一代日本移民多數是在加利福尼亞州開荒辦農場或經商。日美開戰前,日本移民幾乎壟斷了那裏的生鮮農產品的零售市場。他們經營著該州約40%的農產品。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軍發動的“珍珠港事件”徹底摧毀了日本移民的生活。美國政府為了提高美國國民的鬥誌,開展宣傳說:“日本人是敵對民族,都是瘋子”,並規定“日本人無急需,禁止外出;不許到各單位去上班;上學和購物隻許限定在離家五英裏範圍內”。
這些規定是洛杉磯市長和警察局長聯名“通知”所有的日本人的。行人還往在街上行走的日本人身上扔雞蛋,吐唾沫。僑居在美國的中國人和朝鮮人為了避免被市民誤認為是日本人而遭受暴行,就在胸前佩帶一個“我是中國人”或“我是朝鮮人”的標誌以“自衛”。
1942年2月,美國總統頒布了“立即全部收容日本居民”的決定。與此同時,把全部日本居民都強迫關進強製收容所,限製所有日本人隻準帶兩件手提行李,迫使他們把農場、店鋪和辦公室都原封不動地讓出來,然後撤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