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t拿著那張地圖到處給別人看。一位有繪畫才能、技術高超的人參加了731部隊,這個消息不久傳到了部隊領導人的耳中。
他逐漸習慣了731部隊的工作。一天,他接到了領導的傳唿。命令的內容是“拿著畫筆、繪畫工具到吉村班報到”。
吉村班是一個主要研究凍傷的課題研究組。該班的凍傷實臉主要在冬季(11月-翌年3月)進行。哈爾濱的冬天是很冷的,夜間氣溫常常降至零下40度以下。晚上十一二點,吉村班把“馬魯太”帶到特別處置室,把他們的手腳泡在裝滿冷水的桶裏,人為地製造凍傷。
把手腳泡過水的“馬魯太”帶到戶外,讓他們暴露在零度以下的室外,經過一定的時間,造成凍傷。他們估計已經發生了凍傷,就把“馬魯太”帶迴室內,進行“治療”。當時,在侵略中國東北地方的關東軍士兵中,不少人由於在極寒地帶作戰而患凍瘡。731部隊為了研究凍傷原理和改進治療方法,一直在加緊搜集有關極寒條件下細菌感染途徑等資料。這位畫師帶著繪畫工具去報到是白天,幾個小時以後,他麵色鐵青,帶著一幅十分憔悴的麵容迴到了自己所屬的某班,他的腋下夾著十幾張已經畫好了的畫。他坐下來,在桌子上打開了畫。這是極為殘酷的彩色畫。任何人看後都會情不自禁把頭扭過去,不忍看下去。
邪道的色彩
這是些十分殘酷而又令人討厭的畫。不,與其說是畫,不如說是在用墨畫的素描之上,又用作日本畫所用的工具加上淡淡色彩的寫生。畫的是“馬魯太”嚴重凍傷的手腳。
在嚴寒中,隻要把冷水泡過的手腳一放在室外,眼看著就會發生凍傷。室外氣溫-40°c,“馬魯太”外露的皮膚開始時由於貧血,變白,接著由於淤血由紅變成紫色,在腫脹的皮膚上產生水泡,然後破裂發生潰爛,變成紫黑色,肌肉組織壞死。冷水浸泡過的皮膚在極寒條件下外露,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從輕度凍傷發展成完全凍傷。
吉村班人員為了確認是否巳經完全凍傷,用四棱木棍毒打“馬魯太”的手腳。打下去,如果還有“痛”的感覺,那麽,就證明尚未完全凍傷。完全凍傷是壞疽性凍傷。病患部位變成壞疽,肌肉組織全部壞死,皮膚呈暗黑色,並脫落開來。吉村班確認已經完全凍傷之後,把“馬魯太”帶進屋內。
這時,再給巳凍傷的“馬魯太”進行治療。把他們的四肢放在低溫水中浸泡,逐步提高水溫。有時,突然把他們的四肢放進15°c的溫水中,看“馬魯太”的凍傷會有什麽反應;有時,在保持水溫不變情況下,觀察輕度凍傷與嚴重凍傷的患部又都會怎樣,研究治療時水溫與凍傷程度之間的關係。他們變換著外部條件,徹底地進行實驗。
“吉村班實驗的目的並非給‘馬魯太’進行治療,而是為了搜集用什麽方法才能準確地測定皮膚表麵的溫度、細胞變成壞死狀態所需的時間以及整個過程等有關資料。……把‘馬魯太’的手腳泡在溫水中,也是為了尋找治療凍傷最適當的水溫以及泡入溫水中的時間幅度等。……但是,一旦‘馬魯太’完全凍傷的四肢突然泡入熱水之中,那部分的整個肌肉組織就會一下子全部脫落掉……露出白骨來,爾後隻能鋸掉四肢,否則,‘馬魯太’是無法活命的”,一個原部隊人員這樣說道。
繪畫師描繪下來的正是這些“馬魯太”變了形、壞死了的四肢。
有一張畫上畫著“馬魯太”的雙手,從指關節到指尖的肉巳經完全爛掉。另一張畫上描繪的是“馬魯太”的兩隻腳,巳沒有踝骨以下部分。還有一張畫上,從腳膀子到大腿都露出了白骨。還有的畫上畫的四肢像海豹一樣短。發生水泡時凍傷的畫,描繪著肌肉組織逐步變成紫黑色過程。他根據命令描繪的彩色畫,就是凍傷實驗的記錄。當時,吉村班對利用“馬魯太”進行的凍傷實驗都細緻地拍了照片,收入了黑白膠捲中,還拍了記錄影片。但是,這些實驗記錄中惟一的缺點是“沒有顏色”。當時也沒有研究出彩色膠捲,拍攝的照片,除了事後著色之外,沒有辦法製作出“有顏色的照片來”。所以,吉村班才看中了他的繪畫才能。他運用描繪友禪染底圖鍛鍊出來的技術和眼光,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對“馬魯太”的某些部分的寫生,並再現在畫冊上,使之成為一張彩色畫。它是彩色膠捲的代用品。過去用來描繪美麗的友禪染底圖——設計裝飾姑娘們的和服長袖盛裝的設計技術,現在被用來記錄殘酷的實驗。他的內心是否痛苦,對吉村班來說是無所謂的,他們需要的是原封不動地再現那些腐爛了的“馬魯太”手腳的彩色畫,需要的是描繪那些東西的繪畫天才。
從那以後,他多次接到“帶著繪畫工具前來報到”的傳唿。同事們看到,每次他離開時麵部表情總是變得慌慌張張。他變得沉默起來。不久,傳唿他的不僅是吉村班了。
他陷入了不得不描繪使用“馬魯太”進行的各種細菌實驗結果的處境。對他提出的要求是局部彩色寫生。他很想知道那個“局部”究竟進行了什麽樣的實驗?在近距離寫生是否會有什麽感染的危險?但是他沒有得到任何說明。他在戰爭結束複員之後,從未參加過原部隊人員的聚會。每當他得知舉行這種聚會時,他就嘟噥著:“真是多餘……在731部隊裏留下的都是令人討厭的記憶,沒有任何一件事值得原部隊人員聚集在一起進行迴憶的。”舊戰友中知道他住處的人也極少。
吉村班當時的負責人吉村壽人於1982年11月4日在接受《每日新聞》採訪時做了如下的迴答:
問:據揭露,你們利用冷凍裝置進行過凍傷的活體實驗。
答:當時還沒有那種裝置。為了推行對蘇戰略,曾研究防寒用具能否經受住零下70°c低溫的問題。為此,製造了冷凍裝置。由於器材來的太晚,快到戰爭結束時才開始試用。可是,由於蘇聯參戰而把它炸毀了。恐怕你們是從少年兵那裏聽到這些話的吧!
問:聽說你們按民族分別進行過預防凍傷研究。
答:把中指放在冰水裏研究其反應的方法稱作擺動反應(hunting)。這是今天也使用的一種方法。當時根據關東軍的調查,不到-4°c,不會發生凍傷。因此,我們在0°c的條件下進行實驗。而且並非利用“馬魯太”來進行的,而是在當地人的合作下進行研究的,並非活體實驗。我盡量不接近看管“馬魯太”的特別班。後來我也進行過凍傷治療研究,是讓我的部下軍醫中尉進行的。雖說他提出過報告,但是我沒怎麽過問。他幹了些什麽,我不太知道。
問:利用嬰兒進行過預防凍傷研究是事實嗎?
答:1972年,這件事在學術會議上成為問題,曾對一起進行研究的技師(1973年去世)進行過質詢。他寫信迴答說:“使用了自己的嬰兒。”至今我還保留著這封信。當時認為生命輕如鴻毛,能夠幫助軍隊是一種榮譽。利用自己的孩子做實驗,並不成為問題。詹納(jenner)1首次種痘不也是在自己兒子身上進行的嗎?
</br>
他逐漸習慣了731部隊的工作。一天,他接到了領導的傳唿。命令的內容是“拿著畫筆、繪畫工具到吉村班報到”。
吉村班是一個主要研究凍傷的課題研究組。該班的凍傷實臉主要在冬季(11月-翌年3月)進行。哈爾濱的冬天是很冷的,夜間氣溫常常降至零下40度以下。晚上十一二點,吉村班把“馬魯太”帶到特別處置室,把他們的手腳泡在裝滿冷水的桶裏,人為地製造凍傷。
把手腳泡過水的“馬魯太”帶到戶外,讓他們暴露在零度以下的室外,經過一定的時間,造成凍傷。他們估計已經發生了凍傷,就把“馬魯太”帶迴室內,進行“治療”。當時,在侵略中國東北地方的關東軍士兵中,不少人由於在極寒地帶作戰而患凍瘡。731部隊為了研究凍傷原理和改進治療方法,一直在加緊搜集有關極寒條件下細菌感染途徑等資料。這位畫師帶著繪畫工具去報到是白天,幾個小時以後,他麵色鐵青,帶著一幅十分憔悴的麵容迴到了自己所屬的某班,他的腋下夾著十幾張已經畫好了的畫。他坐下來,在桌子上打開了畫。這是極為殘酷的彩色畫。任何人看後都會情不自禁把頭扭過去,不忍看下去。
邪道的色彩
這是些十分殘酷而又令人討厭的畫。不,與其說是畫,不如說是在用墨畫的素描之上,又用作日本畫所用的工具加上淡淡色彩的寫生。畫的是“馬魯太”嚴重凍傷的手腳。
在嚴寒中,隻要把冷水泡過的手腳一放在室外,眼看著就會發生凍傷。室外氣溫-40°c,“馬魯太”外露的皮膚開始時由於貧血,變白,接著由於淤血由紅變成紫色,在腫脹的皮膚上產生水泡,然後破裂發生潰爛,變成紫黑色,肌肉組織壞死。冷水浸泡過的皮膚在極寒條件下外露,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從輕度凍傷發展成完全凍傷。
吉村班人員為了確認是否巳經完全凍傷,用四棱木棍毒打“馬魯太”的手腳。打下去,如果還有“痛”的感覺,那麽,就證明尚未完全凍傷。完全凍傷是壞疽性凍傷。病患部位變成壞疽,肌肉組織全部壞死,皮膚呈暗黑色,並脫落開來。吉村班確認已經完全凍傷之後,把“馬魯太”帶進屋內。
這時,再給巳凍傷的“馬魯太”進行治療。把他們的四肢放在低溫水中浸泡,逐步提高水溫。有時,突然把他們的四肢放進15°c的溫水中,看“馬魯太”的凍傷會有什麽反應;有時,在保持水溫不變情況下,觀察輕度凍傷與嚴重凍傷的患部又都會怎樣,研究治療時水溫與凍傷程度之間的關係。他們變換著外部條件,徹底地進行實驗。
“吉村班實驗的目的並非給‘馬魯太’進行治療,而是為了搜集用什麽方法才能準確地測定皮膚表麵的溫度、細胞變成壞死狀態所需的時間以及整個過程等有關資料。……把‘馬魯太’的手腳泡在溫水中,也是為了尋找治療凍傷最適當的水溫以及泡入溫水中的時間幅度等。……但是,一旦‘馬魯太’完全凍傷的四肢突然泡入熱水之中,那部分的整個肌肉組織就會一下子全部脫落掉……露出白骨來,爾後隻能鋸掉四肢,否則,‘馬魯太’是無法活命的”,一個原部隊人員這樣說道。
繪畫師描繪下來的正是這些“馬魯太”變了形、壞死了的四肢。
有一張畫上畫著“馬魯太”的雙手,從指關節到指尖的肉巳經完全爛掉。另一張畫上描繪的是“馬魯太”的兩隻腳,巳沒有踝骨以下部分。還有一張畫上,從腳膀子到大腿都露出了白骨。還有的畫上畫的四肢像海豹一樣短。發生水泡時凍傷的畫,描繪著肌肉組織逐步變成紫黑色過程。他根據命令描繪的彩色畫,就是凍傷實驗的記錄。當時,吉村班對利用“馬魯太”進行的凍傷實驗都細緻地拍了照片,收入了黑白膠捲中,還拍了記錄影片。但是,這些實驗記錄中惟一的缺點是“沒有顏色”。當時也沒有研究出彩色膠捲,拍攝的照片,除了事後著色之外,沒有辦法製作出“有顏色的照片來”。所以,吉村班才看中了他的繪畫才能。他運用描繪友禪染底圖鍛鍊出來的技術和眼光,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對“馬魯太”的某些部分的寫生,並再現在畫冊上,使之成為一張彩色畫。它是彩色膠捲的代用品。過去用來描繪美麗的友禪染底圖——設計裝飾姑娘們的和服長袖盛裝的設計技術,現在被用來記錄殘酷的實驗。他的內心是否痛苦,對吉村班來說是無所謂的,他們需要的是原封不動地再現那些腐爛了的“馬魯太”手腳的彩色畫,需要的是描繪那些東西的繪畫天才。
從那以後,他多次接到“帶著繪畫工具前來報到”的傳唿。同事們看到,每次他離開時麵部表情總是變得慌慌張張。他變得沉默起來。不久,傳唿他的不僅是吉村班了。
他陷入了不得不描繪使用“馬魯太”進行的各種細菌實驗結果的處境。對他提出的要求是局部彩色寫生。他很想知道那個“局部”究竟進行了什麽樣的實驗?在近距離寫生是否會有什麽感染的危險?但是他沒有得到任何說明。他在戰爭結束複員之後,從未參加過原部隊人員的聚會。每當他得知舉行這種聚會時,他就嘟噥著:“真是多餘……在731部隊裏留下的都是令人討厭的記憶,沒有任何一件事值得原部隊人員聚集在一起進行迴憶的。”舊戰友中知道他住處的人也極少。
吉村班當時的負責人吉村壽人於1982年11月4日在接受《每日新聞》採訪時做了如下的迴答:
問:據揭露,你們利用冷凍裝置進行過凍傷的活體實驗。
答:當時還沒有那種裝置。為了推行對蘇戰略,曾研究防寒用具能否經受住零下70°c低溫的問題。為此,製造了冷凍裝置。由於器材來的太晚,快到戰爭結束時才開始試用。可是,由於蘇聯參戰而把它炸毀了。恐怕你們是從少年兵那裏聽到這些話的吧!
問:聽說你們按民族分別進行過預防凍傷研究。
答:把中指放在冰水裏研究其反應的方法稱作擺動反應(hunting)。這是今天也使用的一種方法。當時根據關東軍的調查,不到-4°c,不會發生凍傷。因此,我們在0°c的條件下進行實驗。而且並非利用“馬魯太”來進行的,而是在當地人的合作下進行研究的,並非活體實驗。我盡量不接近看管“馬魯太”的特別班。後來我也進行過凍傷治療研究,是讓我的部下軍醫中尉進行的。雖說他提出過報告,但是我沒怎麽過問。他幹了些什麽,我不太知道。
問:利用嬰兒進行過預防凍傷研究是事實嗎?
答:1972年,這件事在學術會議上成為問題,曾對一起進行研究的技師(1973年去世)進行過質詢。他寫信迴答說:“使用了自己的嬰兒。”至今我還保留著這封信。當時認為生命輕如鴻毛,能夠幫助軍隊是一種榮譽。利用自己的孩子做實驗,並不成為問題。詹納(jenner)1首次種痘不也是在自己兒子身上進行的嗎?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