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馬魯太”而關押的中國女教師做紙撚,並以它作材料編製小的中國鞋或其他工藝品。這就是“馬魯太”的日常生活。
但是,營養豐富的日常生活是短暫的。“馬魯太”的新舊更替是十分頻繁的,大致是按照兩天三個人的比例被當做實驗材料來用掉。
據後來川島被告在哈巴羅夫斯克舉行的遠東軍事法庭上的供述,在1940年至1945年期間,731部隊“消耗”掉的“馬魯太”達3000人以上,但是原部隊人員一致做出的證詞是“恐怕比這個數字還要多”。
關東軍十分重視731部隊秘密領受的特殊任務,為他們更加容易進行這種研究實驗提供了各種方便。
“方便”之一就是源源不斷地供應“馬魯太”。
他們按照實驗的程序來使用“馬魯太”,給他們注射鼠疫、霍亂、梅毒、螺旋體等菌苗,或者在他們的飲料或饅頭等食物中滲入或人工“移植”這些菌苗。有的也被用來進行凍傷實驗、槍殺實驗或瓦斯壞疽實驗。
殘酷的給養
關押在731部隊裏的“馬魯太”獲得充分的營養。
養肥“馬魯太”有四重意義:
其目的之一是為了獲得完善的“實臉材料”,如果“馬魯太”身體衰弱或患疾病,就失去了“實驗”的完善條件。
731部隊一直全麵負責進行細菌戰準備的研究和實際作戰。為了進行細菌戰,他們需要有關細菌傳染的準確資料。
健康的人體在何種條件下會患鼠疫和霍亂,經過一個什麽樣的過程才致死或得救呢?
為了徹底了解各種細菌感染、發病的過程,部隊通過大規模的臨床實驗,來搜集資料。隻有通過連續使用完善的“實驗材料”才能取得完善的資料。“馬魯太”必須是健康的,而且隨時可以進行補充。
養肥“馬魯太”的另一個目的是研究預防和治療各種傳染病的方法。
為了進行細菌戰,必須深入敵後或在前線散布大量的病菌。
這種作戰自然是由日軍部隊(731部隊)來實施。屆時,日軍士兵由於不注意,皮膚和口腔接觸病菌的可能性極大。另外,在實施細菌戰之後,友軍也可能會進入細菌汙染地區。
由於這種緣故,必須掌握預防和治療的方法,否則,馬上就會有導致產生“悲劇”的可能。如果由於進行細菌戰,而使友軍蒙受損失的話,那麽,開展細菌戰就毫無意義了。
徹底打擊敵人,認真保護自己,是進行細菌戰的要訣。因此,必須“研究”針對鼠疫、霍亂、傷寒等病毒的菌苗,並研究血清療法或利用其他藥物的化學療法等。
在大規模的細菌戰中,需要大量預防用的菌苗。部隊為了生產大量的細菌,同時,還要開發研究預防和治療用的菌苗。
為了製造菌苗,必須進行許多實驗,需要大量的血清。為此,有必要使“馬魯太”處於健康狀態,並發胖。
有一原731部隊的人員迴憶說:“部分‘馬魯太’被注射細菌發病以後,以當時731部隊最好的療法,來控製‘馬魯太’病情發展,因為他們想盡可能再次使用‘馬魯太’,也想從患病而尚未致死、又複原了的‘馬魯太’身上抽血或作為標本來使用,這種‘馬魯太’作為研究材料來說是十分寶責的。”
保證“馬魯太”獲得充分營養的第三個目的是研製細菌戰的“武器”。
731部隊把老鼠和寄生於老鼠的跳蚤作為傳播鼠疫病菌的有力媒體來加以研究。研究如何讓老鼠和跳蚤傳染上病菌,並讓它們接觸或聚在人體上,研究用什麽方法在敵後和前線大量放出活老鼠和跳蚤……而利用“馬魯太”來解決這些難題是有用的。
細菌武器不僅僅採用小動物和昆蟲,把炭疽菌和傷寒菌等放入食物中或投入井水和飲水之中,就是最好的“武器”。他們研製了滲入細菌的巧克力糖和饅頭,用來進行實驗。為了進行這種實驗,也需要健康的“馬魯太”,又絲毫不承認他們的人性。
部隊研製了自來水筆式的細菌手槍和手杖式的細菌槍,來實驗這些“槍”的效果,馬魯太是最有用的。
養肥“馬魯太”的最後一個原因是為了研究防治中國東北地區的地方病。
當時駐蘇滿邊境的日本軍隊的部分官兵中,蔓延著一種原因不明的流行性出血熱。據估計,這種疾病是由某種病毒或立克次氏體引起的。731部隊曾使用“馬魯太”研究流行性出血熱。
“馬魯太”與“圓木”之間
731部隊關押的俘虜,一律被叫做“馬魯太”,這一事實是1949年12月25日至30日在哈巴羅夫斯克舉行的軍事法庭上查明的。
讓我們引用當時的公審記錄——《關於目前日本軍人被起訴準備和使用細菌武器事件的公審文件》(1950年,莫斯科外語圖書出版社出版)的一段吧。
出席法庭的是前軍醫少將川島。他在731部隊中曆任總務部長、第一部長(負責研究細菌的部門)、第四部長(負責製造細菌的部門)等職,是部隊中的一個資深軍官,戰後曾被蘇軍逮捕。
以下是國家檢察官斯米爾諾夫提出的問題和川島的迴答:
問:你們為何不在日本而在滿洲進行細菌戰的準備呢?
答:滿洲是同蘇聯相鄰接的國家,戰爭開始時,從滿洲地區使用細菌武器比較容易和方便,而且在滿洲進行有關研究細菌武器的實驗非常方便。
問:在滿洲進行實驗的“方便性”究竟表現在什麽地方?
答:之所以說滿洲非常方便,是因為在那裏有充分的實驗材料的緣故。
問:“實驗材料”指何而言?是否是為供實驗使用而送往部隊的人?
答:就是這個意思。
問:部隊裏使用何種隱語來稱唿實驗犧牲者?
答:把他們叫做“馬魯太”(maruta)。
問:在監獄裏你們是按照他們的姓名關押的嗎?
答:不,他們都有編號。
問:那麽,這些人最終都必須死去嗎?
答:是的。
問:你作為專門研究細菌的人,採用蔓延殺人性的傳染病作為戰爭的手段,難道不知道會帶來可怕的災難嗎?
答:是的,我知道這一點。
問:你難道不知道鼠疫及其他傳染病引起的可怕的災難也會蔓延到中立國家去嗎?
答:是的,我知道這一點。(以下略)
山田清三郎著《細菌戰軍事審判》記錄當時公審法庭上有關“馬魯太”問題的對話,記述如下:
問:部隊使用何種隱語來稱唿實驗犧牲者?
答:把他們叫做“馬魯太”(maruta),是材料的意思。(帶點的‘字’是作者注的)
這是同一次公審法庭,同一場麵的對話記錄,但是卻漏掉了山田清三郎著《細菌戰軍事審判》中提到的“‘maruta’是材料的意思”這一句。
</br>
但是,營養豐富的日常生活是短暫的。“馬魯太”的新舊更替是十分頻繁的,大致是按照兩天三個人的比例被當做實驗材料來用掉。
據後來川島被告在哈巴羅夫斯克舉行的遠東軍事法庭上的供述,在1940年至1945年期間,731部隊“消耗”掉的“馬魯太”達3000人以上,但是原部隊人員一致做出的證詞是“恐怕比這個數字還要多”。
關東軍十分重視731部隊秘密領受的特殊任務,為他們更加容易進行這種研究實驗提供了各種方便。
“方便”之一就是源源不斷地供應“馬魯太”。
他們按照實驗的程序來使用“馬魯太”,給他們注射鼠疫、霍亂、梅毒、螺旋體等菌苗,或者在他們的飲料或饅頭等食物中滲入或人工“移植”這些菌苗。有的也被用來進行凍傷實驗、槍殺實驗或瓦斯壞疽實驗。
殘酷的給養
關押在731部隊裏的“馬魯太”獲得充分的營養。
養肥“馬魯太”有四重意義:
其目的之一是為了獲得完善的“實臉材料”,如果“馬魯太”身體衰弱或患疾病,就失去了“實驗”的完善條件。
731部隊一直全麵負責進行細菌戰準備的研究和實際作戰。為了進行細菌戰,他們需要有關細菌傳染的準確資料。
健康的人體在何種條件下會患鼠疫和霍亂,經過一個什麽樣的過程才致死或得救呢?
為了徹底了解各種細菌感染、發病的過程,部隊通過大規模的臨床實驗,來搜集資料。隻有通過連續使用完善的“實驗材料”才能取得完善的資料。“馬魯太”必須是健康的,而且隨時可以進行補充。
養肥“馬魯太”的另一個目的是研究預防和治療各種傳染病的方法。
為了進行細菌戰,必須深入敵後或在前線散布大量的病菌。
這種作戰自然是由日軍部隊(731部隊)來實施。屆時,日軍士兵由於不注意,皮膚和口腔接觸病菌的可能性極大。另外,在實施細菌戰之後,友軍也可能會進入細菌汙染地區。
由於這種緣故,必須掌握預防和治療的方法,否則,馬上就會有導致產生“悲劇”的可能。如果由於進行細菌戰,而使友軍蒙受損失的話,那麽,開展細菌戰就毫無意義了。
徹底打擊敵人,認真保護自己,是進行細菌戰的要訣。因此,必須“研究”針對鼠疫、霍亂、傷寒等病毒的菌苗,並研究血清療法或利用其他藥物的化學療法等。
在大規模的細菌戰中,需要大量預防用的菌苗。部隊為了生產大量的細菌,同時,還要開發研究預防和治療用的菌苗。
為了製造菌苗,必須進行許多實驗,需要大量的血清。為此,有必要使“馬魯太”處於健康狀態,並發胖。
有一原731部隊的人員迴憶說:“部分‘馬魯太’被注射細菌發病以後,以當時731部隊最好的療法,來控製‘馬魯太’病情發展,因為他們想盡可能再次使用‘馬魯太’,也想從患病而尚未致死、又複原了的‘馬魯太’身上抽血或作為標本來使用,這種‘馬魯太’作為研究材料來說是十分寶責的。”
保證“馬魯太”獲得充分營養的第三個目的是研製細菌戰的“武器”。
731部隊把老鼠和寄生於老鼠的跳蚤作為傳播鼠疫病菌的有力媒體來加以研究。研究如何讓老鼠和跳蚤傳染上病菌,並讓它們接觸或聚在人體上,研究用什麽方法在敵後和前線大量放出活老鼠和跳蚤……而利用“馬魯太”來解決這些難題是有用的。
細菌武器不僅僅採用小動物和昆蟲,把炭疽菌和傷寒菌等放入食物中或投入井水和飲水之中,就是最好的“武器”。他們研製了滲入細菌的巧克力糖和饅頭,用來進行實驗。為了進行這種實驗,也需要健康的“馬魯太”,又絲毫不承認他們的人性。
部隊研製了自來水筆式的細菌手槍和手杖式的細菌槍,來實驗這些“槍”的效果,馬魯太是最有用的。
養肥“馬魯太”的最後一個原因是為了研究防治中國東北地區的地方病。
當時駐蘇滿邊境的日本軍隊的部分官兵中,蔓延著一種原因不明的流行性出血熱。據估計,這種疾病是由某種病毒或立克次氏體引起的。731部隊曾使用“馬魯太”研究流行性出血熱。
“馬魯太”與“圓木”之間
731部隊關押的俘虜,一律被叫做“馬魯太”,這一事實是1949年12月25日至30日在哈巴羅夫斯克舉行的軍事法庭上查明的。
讓我們引用當時的公審記錄——《關於目前日本軍人被起訴準備和使用細菌武器事件的公審文件》(1950年,莫斯科外語圖書出版社出版)的一段吧。
出席法庭的是前軍醫少將川島。他在731部隊中曆任總務部長、第一部長(負責研究細菌的部門)、第四部長(負責製造細菌的部門)等職,是部隊中的一個資深軍官,戰後曾被蘇軍逮捕。
以下是國家檢察官斯米爾諾夫提出的問題和川島的迴答:
問:你們為何不在日本而在滿洲進行細菌戰的準備呢?
答:滿洲是同蘇聯相鄰接的國家,戰爭開始時,從滿洲地區使用細菌武器比較容易和方便,而且在滿洲進行有關研究細菌武器的實驗非常方便。
問:在滿洲進行實驗的“方便性”究竟表現在什麽地方?
答:之所以說滿洲非常方便,是因為在那裏有充分的實驗材料的緣故。
問:“實驗材料”指何而言?是否是為供實驗使用而送往部隊的人?
答:就是這個意思。
問:部隊裏使用何種隱語來稱唿實驗犧牲者?
答:把他們叫做“馬魯太”(maruta)。
問:在監獄裏你們是按照他們的姓名關押的嗎?
答:不,他們都有編號。
問:那麽,這些人最終都必須死去嗎?
答:是的。
問:你作為專門研究細菌的人,採用蔓延殺人性的傳染病作為戰爭的手段,難道不知道會帶來可怕的災難嗎?
答:是的,我知道這一點。
問:你難道不知道鼠疫及其他傳染病引起的可怕的災難也會蔓延到中立國家去嗎?
答:是的,我知道這一點。(以下略)
山田清三郎著《細菌戰軍事審判》記錄當時公審法庭上有關“馬魯太”問題的對話,記述如下:
問:部隊使用何種隱語來稱唿實驗犧牲者?
答:把他們叫做“馬魯太”(maruta),是材料的意思。(帶點的‘字’是作者注的)
這是同一次公審法庭,同一場麵的對話記錄,但是卻漏掉了山田清三郎著《細菌戰軍事審判》中提到的“‘maruta’是材料的意思”這一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