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一個斷言得到了有效的重複,在這種重複中再也不存在"異議,就像在一些著名的金融項目中,富豪足以收買所有參與者一樣,此時就會形成所謂的流行意見,強大的傳染過程於此啟動。各種觀念、感情、情緒和信念,在群眾中都具有病菌一樣強大的傳染力。這是一種十分自然的現象,因為甚至在聚集成群的動物中,也可以看到這種現象。馬廄裏有一匹馬踢它的飼養員,另一匹馬也會起而效尤;幾隻羊感到驚恐,很快也會蔓延到整個羊群。在聚集成群的人中間,所有情緒也會迅速傳染,這解釋了恐慌的突發性。頭腦混亂就像瘋狂一樣,它本身也是易於傳染的。在自己是瘋病專家的醫生中間,不時有人會變成瘋子,這已是廣為人知的事情。當然,最近有人提到一些瘋病,例如廣場恐怖症,也能由人傳染給動物。
每個人都同時處在同一個地點,並不是他們受到傳染不可或缺的條件。有些事件能讓所有的頭腦產生一種獨特的傾向以及一種群體所特有的性格,在這種事件的影響下,相距遙遠的人也能感受到傳染的力量。當人們在心理上已經有所準備,受到了我前麵研究過的一些間接因素的影響時,情況尤其如此。這方麵的一個事例是1848年的革命運動,它在巴黎爆發後,便迅速傳遍大半個歐洲,使一些王權搖搖欲墜。
很多影響要歸因於模仿,其實這不過是傳染造成的結果。我在另一本著作中對它的影響已經做過說明,因此這裏我隻想按一段15年前我就這一問題說過的話。下麵引述的觀點已由另一些作者在最近的出版物中做了進一步的闡發。
人就像動物一樣有著模仿的天性。模仿對他來說是必然的,因為模仿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正是因為這種必然性,才使所謂時尚的力量如此強大。無論是意見、觀念、文學作品甚至服裝,有幾個人有足夠的勇氣與時尚作對?支配著大眾的是榜樣,不是論證。每個時期都有少數個人同其他人作對並受到無意識的群眾的模仿,但是這些有個性的人不能過於明目張膽地反對公認的觀念。他們要是這樣做的話,會使模仿他們變得過於困難,他們的影響也就無從談起。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過於超前於自己時代的人,一般不會對它產生影響。這是因為兩者過於界限分明。也是由於這個原因,歐洲人的文明盡管優點多多,他們對東方民族卻隻有微不足道的影響,因為兩者之間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第二卷 群體的意見和信念中的間接因素
(三)
曆史與模仿的雙重作用,從長遠看,會使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代的一切入十分相似,甚至那些好像堅決不受這種雙重影響的個_,如哲學家、博學之士和文人,他們的思想和風格也散發著一種相似的氣息,使他們所屬的時代立刻就能被辨認出來。如想全麵了解一個人讀什麽書,他有什麽消遣的習慣,他生活於其中環境,並沒有必要同他做長時間的交談。傳染的威力甚大,它不但能迫使個人接受某些意見,而且能讓他接受一些感情模式。傳染是一些著作在某個時期受到蔑視——可以拿《唐豪塞評為例——的原因,就在幾年後,出於同樣的原因,那些持批評態度的人,又會對它們大加讚賞。
群體的意見和信念尤其會因為傳染,但絕不會因為推理而得到普及。目前流行於工人階級中的學說,是他們在公共場所學到的,這是斷言、重複和傳染的成果。當然,每個時代創立的群眾信仰的方式,也大都如出一轍。勒南就曾正確地把基督教最早的創立者比作"從一個公共場合到另一個公共場合傳播觀念的社會主義工人";伏爾泰在談到基督教時也注意到,"在一百多年裏,接受它的隻有一些最惡劣的敗類"。
應當指出,與我前麵提到的情況相似,傳染在作用於廣大民眾之後,也會擴散到社會的上層。今天我們看到,社會主義信條就出現了這種現象,它正在被那些會成為它首批犧牲者的人所接受。傳染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在它的作用下,甚至個人利益的意識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由此解釋了一個事實:得到民眾接受的每一種觀念,最終總是會以其強大的力量在社會的最上層紮根,不管獲勝意見的荒謬性是多麽顯而易見。社會下層對社會上層的這種反作用是個更為奇特的現象,因為群眾的信念多多少少總是起源於一種更高深的觀念,而它在自己的誕生地往往一直沒有什麽影響。領袖和鼓動家被這種更高深的觀念征服以後,就會把它取為己用,對它進行歪曲,組織起使它再次受到歪曲的宗派,然後在群眾中加以傳播,而他們會使這個篡改過程更樓。觀念變成大眾的真理,它就會迴到自己的發源地,對一個民族的上層產生影響。從長遠看是智力在塑造著世界的命運,但這種作用十分間接。當哲學家的思想通過我所描述的這個過程終於大獲全勝時,提出觀念的哲人們早已化為塵土。
以名望
利用斷言、重複和傳染進行普及的觀念,因環境而獲得了巨大的威力,這時它們就會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即所謂的名望。
世界上不管什麽樣的統治力量,無論它是觀念還是人,其權力得到加強,主要都是利用了一種難以抗拒的力量,它的名稱就是"名望"。每個人都了解這個詞的含義,但是其用法卻十分不同,因此不易做出定義。名望所涉及到的感情,既可以是讚賞,也可能是畏懼。有時這些感情是它的基礎,但是沒有它也完全能夠存在。最大的名望歸死人所有,即那些我們不再懼怕的人,例如亞曆山大、凱撒、穆罕默德和佛祖。此外還有一些我們並不讚賞的虛構的存在——印度地下神廟中那些可怕的神靈,但是它們因為具有名望而讓我們害怕。
在現實中,名望是某個人、某本著作或某種觀念對我們頭腦的支配力。這種支配會完全麻痹我們的批判能力,讓我們心中充滿驚奇和敬畏。這種感覺就像所有感情一樣難以理解,不過它好像與魅力人物所引起的幻覺沒有什麽不同。名望是一切權力的主因。不管神仙、國王還是美女,缺了它一概沒戲。
形形色色的名望總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先天的名望和個人名望。先天的名望來自稱號、財富和名譽。它可以獨立於個人的名望。相反,個人名望基本上為一個人所特有,它可以和名譽、榮耀、財富共存,或由此得到加強,不過沒有這些東西,它也完全能夠存在。
先天的或人為的名望更為常見。一個人占據著某種位置、擁有一定的財富或頭銜,僅僅這些事實,就能使他享有名望,不管他本人多麽沒有價值。一身戎裝的士兵、身著法袍的法官,總會令人肅然起敬。帕斯卡爾則分正確地指出,法施和假發是法官必不可少的行頭。沒了這些東西,他們的權威就會損失一半。即使是最狂放不羈的社會主義者,王公爵爺的形象對他也多少總會有所觸動。擁有這種頭銜會使剝奪生意人變得輕而易舉。
以上所說的這種名望,是由人來體現的,在這些名望之外,還有一些名望體現在各種意見、文學和藝術作品等事物中。後者的名望往往隻是長年累月重複的結果。曆史,尤其是文學和藝術的曆史,不過就是在不斷地重複一些判斷。誰也不想證實這些判斷,每個人最後都會重複他從學校裏學到的東西,直到出現一些再沒人敢於說三道四的稱號和事物。對於一個現代讀者來說,研讀荷馬肯定是極令人生厭的事,然而誰敢這麽說?巴台農神廟按其現存的狀態,不過是一堆非常沒有意思的破敗廢墟,但是它的巨大名望卻使它看起來不是那個樣子,而是與所有的曆史記憶
</br>
每個人都同時處在同一個地點,並不是他們受到傳染不可或缺的條件。有些事件能讓所有的頭腦產生一種獨特的傾向以及一種群體所特有的性格,在這種事件的影響下,相距遙遠的人也能感受到傳染的力量。當人們在心理上已經有所準備,受到了我前麵研究過的一些間接因素的影響時,情況尤其如此。這方麵的一個事例是1848年的革命運動,它在巴黎爆發後,便迅速傳遍大半個歐洲,使一些王權搖搖欲墜。
很多影響要歸因於模仿,其實這不過是傳染造成的結果。我在另一本著作中對它的影響已經做過說明,因此這裏我隻想按一段15年前我就這一問題說過的話。下麵引述的觀點已由另一些作者在最近的出版物中做了進一步的闡發。
人就像動物一樣有著模仿的天性。模仿對他來說是必然的,因為模仿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正是因為這種必然性,才使所謂時尚的力量如此強大。無論是意見、觀念、文學作品甚至服裝,有幾個人有足夠的勇氣與時尚作對?支配著大眾的是榜樣,不是論證。每個時期都有少數個人同其他人作對並受到無意識的群眾的模仿,但是這些有個性的人不能過於明目張膽地反對公認的觀念。他們要是這樣做的話,會使模仿他們變得過於困難,他們的影響也就無從談起。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過於超前於自己時代的人,一般不會對它產生影響。這是因為兩者過於界限分明。也是由於這個原因,歐洲人的文明盡管優點多多,他們對東方民族卻隻有微不足道的影響,因為兩者之間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第二卷 群體的意見和信念中的間接因素
(三)
曆史與模仿的雙重作用,從長遠看,會使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代的一切入十分相似,甚至那些好像堅決不受這種雙重影響的個_,如哲學家、博學之士和文人,他們的思想和風格也散發著一種相似的氣息,使他們所屬的時代立刻就能被辨認出來。如想全麵了解一個人讀什麽書,他有什麽消遣的習慣,他生活於其中環境,並沒有必要同他做長時間的交談。傳染的威力甚大,它不但能迫使個人接受某些意見,而且能讓他接受一些感情模式。傳染是一些著作在某個時期受到蔑視——可以拿《唐豪塞評為例——的原因,就在幾年後,出於同樣的原因,那些持批評態度的人,又會對它們大加讚賞。
群體的意見和信念尤其會因為傳染,但絕不會因為推理而得到普及。目前流行於工人階級中的學說,是他們在公共場所學到的,這是斷言、重複和傳染的成果。當然,每個時代創立的群眾信仰的方式,也大都如出一轍。勒南就曾正確地把基督教最早的創立者比作"從一個公共場合到另一個公共場合傳播觀念的社會主義工人";伏爾泰在談到基督教時也注意到,"在一百多年裏,接受它的隻有一些最惡劣的敗類"。
應當指出,與我前麵提到的情況相似,傳染在作用於廣大民眾之後,也會擴散到社會的上層。今天我們看到,社會主義信條就出現了這種現象,它正在被那些會成為它首批犧牲者的人所接受。傳染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在它的作用下,甚至個人利益的意識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由此解釋了一個事實:得到民眾接受的每一種觀念,最終總是會以其強大的力量在社會的最上層紮根,不管獲勝意見的荒謬性是多麽顯而易見。社會下層對社會上層的這種反作用是個更為奇特的現象,因為群眾的信念多多少少總是起源於一種更高深的觀念,而它在自己的誕生地往往一直沒有什麽影響。領袖和鼓動家被這種更高深的觀念征服以後,就會把它取為己用,對它進行歪曲,組織起使它再次受到歪曲的宗派,然後在群眾中加以傳播,而他們會使這個篡改過程更樓。觀念變成大眾的真理,它就會迴到自己的發源地,對一個民族的上層產生影響。從長遠看是智力在塑造著世界的命運,但這種作用十分間接。當哲學家的思想通過我所描述的這個過程終於大獲全勝時,提出觀念的哲人們早已化為塵土。
以名望
利用斷言、重複和傳染進行普及的觀念,因環境而獲得了巨大的威力,這時它們就會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即所謂的名望。
世界上不管什麽樣的統治力量,無論它是觀念還是人,其權力得到加強,主要都是利用了一種難以抗拒的力量,它的名稱就是"名望"。每個人都了解這個詞的含義,但是其用法卻十分不同,因此不易做出定義。名望所涉及到的感情,既可以是讚賞,也可能是畏懼。有時這些感情是它的基礎,但是沒有它也完全能夠存在。最大的名望歸死人所有,即那些我們不再懼怕的人,例如亞曆山大、凱撒、穆罕默德和佛祖。此外還有一些我們並不讚賞的虛構的存在——印度地下神廟中那些可怕的神靈,但是它們因為具有名望而讓我們害怕。
在現實中,名望是某個人、某本著作或某種觀念對我們頭腦的支配力。這種支配會完全麻痹我們的批判能力,讓我們心中充滿驚奇和敬畏。這種感覺就像所有感情一樣難以理解,不過它好像與魅力人物所引起的幻覺沒有什麽不同。名望是一切權力的主因。不管神仙、國王還是美女,缺了它一概沒戲。
形形色色的名望總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先天的名望和個人名望。先天的名望來自稱號、財富和名譽。它可以獨立於個人的名望。相反,個人名望基本上為一個人所特有,它可以和名譽、榮耀、財富共存,或由此得到加強,不過沒有這些東西,它也完全能夠存在。
先天的或人為的名望更為常見。一個人占據著某種位置、擁有一定的財富或頭銜,僅僅這些事實,就能使他享有名望,不管他本人多麽沒有價值。一身戎裝的士兵、身著法袍的法官,總會令人肅然起敬。帕斯卡爾則分正確地指出,法施和假發是法官必不可少的行頭。沒了這些東西,他們的權威就會損失一半。即使是最狂放不羈的社會主義者,王公爵爺的形象對他也多少總會有所觸動。擁有這種頭銜會使剝奪生意人變得輕而易舉。
以上所說的這種名望,是由人來體現的,在這些名望之外,還有一些名望體現在各種意見、文學和藝術作品等事物中。後者的名望往往隻是長年累月重複的結果。曆史,尤其是文學和藝術的曆史,不過就是在不斷地重複一些判斷。誰也不想證實這些判斷,每個人最後都會重複他從學校裏學到的東西,直到出現一些再沒人敢於說三道四的稱號和事物。對於一個現代讀者來說,研讀荷馬肯定是極令人生厭的事,然而誰敢這麽說?巴台農神廟按其現存的狀態,不過是一堆非常沒有意思的破敗廢墟,但是它的巨大名望卻使它看起來不是那個樣子,而是與所有的曆史記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