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瓦為萬全之策,正準備下令全軍後撤,撤迴漢江,忽然聽見遙遙有鼓聲,吳軍殺來了。
囊瓦迅速整隊,列陣,戰也得戰,不戰也得戰。
看上去,並不知道吳軍有多少,兩山夾峙,一河之寬,看見對麵吳軍的頭,看不見尾,隻知是黑壓壓一片。在兩軍相對的剎那,囊瓦眼睛一亮:立在戰車之上的,不是孫武,不是伍子胥,竟然是王者之尊!那唿啦啦招展在半空的日月星旌旗下,是一張目空一切的赤麵。那人犀甲外麵罩著一身輝煌得耀眼的冕服,頭上呢,戴著號稱冕的王冠,五彩的絲絛連綴著二百一十六粒美玉,閃爍華曄。衣上為玄色,象徵天,下為黃色,象徵地。衣上所繡雉鳥,象徵文德,繡著水草藻類,表示心地清淨,還有火,意思是明亮興旺,眾望所歸,等等等等。就連手中之劍,也是名曰磬郢的天下奇寶。
端坐在車上的,正是吳王“闔閭”!
“闔閭”身邊,侍衛悍。
持戈兀立在車前的,是太子夫差。
他沒想到野心勃勃的吳王闔閭,為了破楚稱雄,竟然自己來送死!翦滅一個闔閭,吳國數萬大軍當然是不戰自敗。囊瓦大喜過望,哈哈狂笑:
“哈哈,吳王闔閭,恕囊瓦身披甲冑,不給你施禮了。”
“闔閭”微微一笑。
“闔閭,哪裏黃土不可埋葬你,何必空國遠征,到這裏來受死?”
“闔閭”不動聲色,隻把手一揮,鼓聲大作,兵車徒卒掩殺了過來。
囊瓦增添了十二分的驍勇,勇猛衝殺。兩邊將士,一場混戰!短兵相接,生死肉搏,殺聲在山穀裏迴旋。這是一場真正的廝殺,真殺真砍,雙方都有士卒撲倒在地,血濺河灘。雙方都有一種殺不完、砍不盡的感嘆,因為戰場不算寬,接戰的徒卒有限,一個倒下,一個又上,前仆後繼,無窮無盡。“闔閭”也立在戰車上奮戈擊殺,他的臨陣,與其說對吳軍是鼓舞,不如說極大地激勵了楚軍。擒賊先擒王,隻要殺死或生擒了吳王,這場沒盡沒休的戰事,就有了頭了。囊瓦便隻捉了“闔閭”去砍殺,一副奮不顧身的樣子。
吳軍漸漸且戰且退了。
囊瓦漸漸上了鉤,上了岔路了。
兩軍廝殺了好一段時間,看樣子,吳軍是真的支持不住了,“闔閭”的戰車打了個迴旋便走。囊瓦哪裏肯白白放了這個機會,催動戰車就追。楚軍唿唿啦啦全都上了岔路之後,背後,伍子胥辛辛苦苦繞山而來,率五百輕騎殺上來了,從後麵轟著楚軍向前趕,像趕鴨子。
此時,真正的吳王闔閭正在孫武、伯嚭的護衛下,向大別山口疾馳,吳軍主力將迅速趕到山外,趕到柏舉,做短時間的休整,養精蓄銳,以待決戰。
前麵有“闔閭”牽著鼻子,屁股後麵有伍子胥神出鬼沒地轟著,全軍又行在一個隻能並行二十人的山路上,隊伍的戰線拉得很長,囊瓦想退也退不成了,隻有咬緊牙關向前跑。一直跑到窄的山路變成開闊地,開闊地又變成斜山坡,一直與返迴來的闔閭打了三仗,楚軍衝出了休門隘口,告別了大山。
士卒沒有大的傷亡,可是全都疲憊不堪。再加上這些日子在山地拚命地追趕吳軍,卻毫無所獲。當囊瓦與史皇的兵馬會合,當前麵再也沒有吳軍招搖的時候,楚軍兵士一個個士氣沮喪,怨天尤人,隊伍一旦停止行進,就全都歪著,靠著,坐下了,打起了盹兒。
囊瓦問:“這裏是——柏舉?”沒有將領答話。
囊瓦忽然打了一個激靈:“這裏離郢都有五百裏吧?”
大夫史皇:“少說也相距六百裏之遙。”六百裏!
囊瓦感到六百裏是個很可怕的數目,是很可怕的途程。他竭力想弄清楚這一切到底是怎麽發生的,是怎麽渡了江,又怎麽鬼使神差地遠離了他應該固守的郢都。如果在郢都,他可以憑藉漢水,實在漢水不行,可以憑藉郢城城防,等待沈尹戍方城援兵的。可他離開了他的依託,而且越離越遠,這一切到底是怎麽開始?怎麽發生的?
誰也沒有答案。黃昏悄悄地來了。
暮色不聲不響地用那昏黃的帷幕遮住了山川和天地。太陽遁走了。天色一片迷茫。
囊瓦的戰車前麵,天地是如此地開闊,空蕩蕩的。
是大別山的西麓了。
連日來在山地與吳軍周旋,突然麵對空曠得一覽無餘的荒野,囊瓦的心裏是一片空白,一片空落,感到有些許暈眩。
囊瓦盡力遠眺,要弄清楚此身所在。
影影綽綽是吳軍的旌旗嗎?或者是眼前的錯覺?無論怎麽說,有士卒來報,唐國和蔡國的軍隊都已突然出現了,都已經在這裏集結著,等待一戰。
他恍然大悟:就是說,吳軍調他和他的軍隊來此決戰?
或者說,調遣他來跳這個陷阱?一切都是孫武和伍子胥謀劃好的?人家挽了個繩子套兒,他就鑽進來了!所以,孫武一戰就掉頭撤退了;所以,吳軍在山穀虛張聲勢,是誘他驕傲,讓他上當;所以,闔閭也出現了,什麽?有探馬報告吳軍有兩個吳王闔閭,兩個?他怎麽沒想到會有兩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完全把他弄糊塗了。吳軍是在一點一點地緊那套在他脖子上的繩子呢!現在,他把頭整個兒伸進來了,而且把脖子伸了很長。
什麽吳軍軍中疾患流行?什麽吳軍給養不足?還有什麽唐蔡兩國士卒思歸撤軍?都是假的,都是孫武造的勢。
什麽人在咳嗽?什麽人在唱?是蔡國將軍鑒麽?唱的是蔡國的調子?或者是楚國的調子?楚國軍兵這麽快就思鄉了嗎?不。這不可能。
他似乎又看見了蔡將軍鑒那慘白慘白的人頭。
頡乙呢?
“把頡乙給我押上來!”
“頡乙不知去向。”
“噢……”
沈尹戍呢?
他現在一點兒也不想沈尹戍的種種不可饒恕的可恨之處了,他暫時不再計較和沈尹戍的短長了,他情願把破吳之功與沈尹戍平分了,他隻盼望沈尹戍快將方城主力調來助戰。
沒有。沒有沈尹戍的音訊。
天色完全黑下來了。
出師不利,兇多吉少!
想到這裏,他的心立即抽緊了。
“撤軍!”
他拚命地狂吼!
盡快地逃開孫武手中的繩子套兒。
大夫史皇、武城黑,還有射延全都一驚。
“令尹,撤向何方?”
“撤!”他接著吼叫:“傳我的命令,全軍後撤,後隊做前隊,撤!”
大夫史皇拉住他:“滾開!”他誰的話也不想聽。
史皇跟在他後麵,喋喋不休,半路上力主撤退的大夫,現在卻不同意撤了:“令尹!令尹!國家太平安定,令尹執掌大權;事到如今,六百裏行軍,兩軍對壘,將軍就想逃走。下臣以為,如此迴撤,隻怕你在楚國難以容身,他國諸侯也不會收留。隻有死戰,才有一線生機!”
“不是你叫我後撤的嗎?”
“晚了啊!”史皇雙淚齊下,噗嗵跪倒。
</br>
囊瓦迅速整隊,列陣,戰也得戰,不戰也得戰。
看上去,並不知道吳軍有多少,兩山夾峙,一河之寬,看見對麵吳軍的頭,看不見尾,隻知是黑壓壓一片。在兩軍相對的剎那,囊瓦眼睛一亮:立在戰車之上的,不是孫武,不是伍子胥,竟然是王者之尊!那唿啦啦招展在半空的日月星旌旗下,是一張目空一切的赤麵。那人犀甲外麵罩著一身輝煌得耀眼的冕服,頭上呢,戴著號稱冕的王冠,五彩的絲絛連綴著二百一十六粒美玉,閃爍華曄。衣上為玄色,象徵天,下為黃色,象徵地。衣上所繡雉鳥,象徵文德,繡著水草藻類,表示心地清淨,還有火,意思是明亮興旺,眾望所歸,等等等等。就連手中之劍,也是名曰磬郢的天下奇寶。
端坐在車上的,正是吳王“闔閭”!
“闔閭”身邊,侍衛悍。
持戈兀立在車前的,是太子夫差。
他沒想到野心勃勃的吳王闔閭,為了破楚稱雄,竟然自己來送死!翦滅一個闔閭,吳國數萬大軍當然是不戰自敗。囊瓦大喜過望,哈哈狂笑:
“哈哈,吳王闔閭,恕囊瓦身披甲冑,不給你施禮了。”
“闔閭”微微一笑。
“闔閭,哪裏黃土不可埋葬你,何必空國遠征,到這裏來受死?”
“闔閭”不動聲色,隻把手一揮,鼓聲大作,兵車徒卒掩殺了過來。
囊瓦增添了十二分的驍勇,勇猛衝殺。兩邊將士,一場混戰!短兵相接,生死肉搏,殺聲在山穀裏迴旋。這是一場真正的廝殺,真殺真砍,雙方都有士卒撲倒在地,血濺河灘。雙方都有一種殺不完、砍不盡的感嘆,因為戰場不算寬,接戰的徒卒有限,一個倒下,一個又上,前仆後繼,無窮無盡。“闔閭”也立在戰車上奮戈擊殺,他的臨陣,與其說對吳軍是鼓舞,不如說極大地激勵了楚軍。擒賊先擒王,隻要殺死或生擒了吳王,這場沒盡沒休的戰事,就有了頭了。囊瓦便隻捉了“闔閭”去砍殺,一副奮不顧身的樣子。
吳軍漸漸且戰且退了。
囊瓦漸漸上了鉤,上了岔路了。
兩軍廝殺了好一段時間,看樣子,吳軍是真的支持不住了,“闔閭”的戰車打了個迴旋便走。囊瓦哪裏肯白白放了這個機會,催動戰車就追。楚軍唿唿啦啦全都上了岔路之後,背後,伍子胥辛辛苦苦繞山而來,率五百輕騎殺上來了,從後麵轟著楚軍向前趕,像趕鴨子。
此時,真正的吳王闔閭正在孫武、伯嚭的護衛下,向大別山口疾馳,吳軍主力將迅速趕到山外,趕到柏舉,做短時間的休整,養精蓄銳,以待決戰。
前麵有“闔閭”牽著鼻子,屁股後麵有伍子胥神出鬼沒地轟著,全軍又行在一個隻能並行二十人的山路上,隊伍的戰線拉得很長,囊瓦想退也退不成了,隻有咬緊牙關向前跑。一直跑到窄的山路變成開闊地,開闊地又變成斜山坡,一直與返迴來的闔閭打了三仗,楚軍衝出了休門隘口,告別了大山。
士卒沒有大的傷亡,可是全都疲憊不堪。再加上這些日子在山地拚命地追趕吳軍,卻毫無所獲。當囊瓦與史皇的兵馬會合,當前麵再也沒有吳軍招搖的時候,楚軍兵士一個個士氣沮喪,怨天尤人,隊伍一旦停止行進,就全都歪著,靠著,坐下了,打起了盹兒。
囊瓦問:“這裏是——柏舉?”沒有將領答話。
囊瓦忽然打了一個激靈:“這裏離郢都有五百裏吧?”
大夫史皇:“少說也相距六百裏之遙。”六百裏!
囊瓦感到六百裏是個很可怕的數目,是很可怕的途程。他竭力想弄清楚這一切到底是怎麽發生的,是怎麽渡了江,又怎麽鬼使神差地遠離了他應該固守的郢都。如果在郢都,他可以憑藉漢水,實在漢水不行,可以憑藉郢城城防,等待沈尹戍方城援兵的。可他離開了他的依託,而且越離越遠,這一切到底是怎麽開始?怎麽發生的?
誰也沒有答案。黃昏悄悄地來了。
暮色不聲不響地用那昏黃的帷幕遮住了山川和天地。太陽遁走了。天色一片迷茫。
囊瓦的戰車前麵,天地是如此地開闊,空蕩蕩的。
是大別山的西麓了。
連日來在山地與吳軍周旋,突然麵對空曠得一覽無餘的荒野,囊瓦的心裏是一片空白,一片空落,感到有些許暈眩。
囊瓦盡力遠眺,要弄清楚此身所在。
影影綽綽是吳軍的旌旗嗎?或者是眼前的錯覺?無論怎麽說,有士卒來報,唐國和蔡國的軍隊都已突然出現了,都已經在這裏集結著,等待一戰。
他恍然大悟:就是說,吳軍調他和他的軍隊來此決戰?
或者說,調遣他來跳這個陷阱?一切都是孫武和伍子胥謀劃好的?人家挽了個繩子套兒,他就鑽進來了!所以,孫武一戰就掉頭撤退了;所以,吳軍在山穀虛張聲勢,是誘他驕傲,讓他上當;所以,闔閭也出現了,什麽?有探馬報告吳軍有兩個吳王闔閭,兩個?他怎麽沒想到會有兩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完全把他弄糊塗了。吳軍是在一點一點地緊那套在他脖子上的繩子呢!現在,他把頭整個兒伸進來了,而且把脖子伸了很長。
什麽吳軍軍中疾患流行?什麽吳軍給養不足?還有什麽唐蔡兩國士卒思歸撤軍?都是假的,都是孫武造的勢。
什麽人在咳嗽?什麽人在唱?是蔡國將軍鑒麽?唱的是蔡國的調子?或者是楚國的調子?楚國軍兵這麽快就思鄉了嗎?不。這不可能。
他似乎又看見了蔡將軍鑒那慘白慘白的人頭。
頡乙呢?
“把頡乙給我押上來!”
“頡乙不知去向。”
“噢……”
沈尹戍呢?
他現在一點兒也不想沈尹戍的種種不可饒恕的可恨之處了,他暫時不再計較和沈尹戍的短長了,他情願把破吳之功與沈尹戍平分了,他隻盼望沈尹戍快將方城主力調來助戰。
沒有。沒有沈尹戍的音訊。
天色完全黑下來了。
出師不利,兇多吉少!
想到這裏,他的心立即抽緊了。
“撤軍!”
他拚命地狂吼!
盡快地逃開孫武手中的繩子套兒。
大夫史皇、武城黑,還有射延全都一驚。
“令尹,撤向何方?”
“撤!”他接著吼叫:“傳我的命令,全軍後撤,後隊做前隊,撤!”
大夫史皇拉住他:“滾開!”他誰的話也不想聽。
史皇跟在他後麵,喋喋不休,半路上力主撤退的大夫,現在卻不同意撤了:“令尹!令尹!國家太平安定,令尹執掌大權;事到如今,六百裏行軍,兩軍對壘,將軍就想逃走。下臣以為,如此迴撤,隻怕你在楚國難以容身,他國諸侯也不會收留。隻有死戰,才有一線生機!”
“不是你叫我後撤的嗎?”
“晚了啊!”史皇雙淚齊下,噗嗵跪倒。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