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戚繼光在這一戰役中肯定也清楚地認識到明軍的弱點。原先的衛所部隊已經不堪迎敵,於是他向胡宗憲提出訓練新軍的想法。在這份建議中,戚繼光尖銳地指出明軍的弊病:“現在,官兵們都不聽指揮,很少訓練,軍心不穩,軍令不知。行軍也不帶軍糧和炊具,打戰時又沒有號令,駐守時也不築營壁。這樣的軍隊怎麽能夠抵擋武藝高強、身經百戰而且有必死之心的倭寇呢?”戚繼光認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拋開原先的舊軍,重新練就一支新的軍隊,以禦倭患。據說,胡宗憲初見戚繼光的練兵建議時,將它往地上一丟,說:“我以前也練過兵,浙江兵如果可練,我早就練了,還等你來。”事實也確是如此,在戚繼光之前,練兵的唿聲並不低。俞大猷、譚綸等將領都提出過練兵之建議,胡宗憲甚至曾募勇士千人,日夜訓練,但收效不是很大。不過,胡宗憲最後還是同意了戚繼光的練兵建議。然而,戚繼光還未來得及實施其練兵想法,而倭寇與明軍之間爆發了岑港之戰。


    岑港之戰發生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此前,倭寇因其最突出的領袖“五峰船主”王直已被胡宗憲誘捕,氣焰被打下去許多。以毛海峰為首的餘倭盤據岑港,聲稱要替王直報仇。岑港位於舟山島的西麵,周邊羅布著為數不少的島嶼和港灣,地勢複雜,易守難攻。從嘉靖三十七年春,胡宗憲即調兵遣將,準備圍攻岑港,肅清殘寇。戚繼光受命率所部參加戰鬥。夏天,雙方僵持不下之際,大批倭寇又至台州、溫州沿海。戚繼光受命自舟山西援台州,而後跟蹤倭寇至溫州,在盤石衛(在今樂清縣境內)的烏牛、十裏橋、白塔連打了幾個勝仗,迫使倭寇向大洋逃遁,不敢再犯。戚繼光在秋天的時候重新參加圍攻岑港的戰鬥。


    由於此役長時間沒有進展,朝廷將總兵俞大猷、參將戚繼光、把總劉英都撤職,嚴令他們戴罪立功,限一個月內拿下岑港。隨著限期的一天天接近,明軍與倭寇的交戰也越來越劇烈。最終,戚繼光身先士卒,率兵猛攻,明軍以極大的代價拿下了岑港。殘寇被迫逃往舟山島北麵的柯梅山中。收複岑港後,戚繼光官複原職。


    ------------


    平倭: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2)


    ------------


    戚繼光在禦倭的戰爭中擔當越來越重大的責任,他開始實現當初提出的練兵計劃。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繼光在浙江義烏縣招募了一支三千人的軍隊。這支軍隊全由經過嚴格挑選的農民、礦工組成,組織嚴密,僅僅訓練幾個月,便成為一支以一當百的勁旅,號稱“戚家軍”。隨著明軍在寧波、紹興一帶的軍事力量的增強,倭寇刻意迴避明軍主力,轉而騷擾浙江南部的台州、溫州一帶。嘉靖三十九年(1560),戚繼光充任台州、金華、嚴州等處參將,等於將他的防區南移了。嘉靖四十年(1561),戚繼光準確判斷敵情,指揮有方,連戰連捷,在台州一戰中重創倭寇,基本肅清了浙江沿海的倭患,史稱“台州大捷”。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大舉進犯浙江,一時數十處地方出現警情。據當時各地的情報統計,來犯的倭寇船隻有數百艘,人數達一兩萬人。倭寇分兵數處,以小股軍隊襲擾寧海、奉化,大部隊進犯台州。戚繼光當時得到胡宗憲的指令是:“賊寇雖然分頭入侵,千萬不可分兵應敵,中了他們的奸計。應該集中兵力,先摧毀其中最大的敵人,然後依次剿除餘寇。”戚繼光對這個方針心領神會,便在台州府配備必要的兵力,命其堅守,自己率主力圍剿侵擾台州府北麵寧海縣的倭寇。侵擾寧海的倭寇在得知戚繼光軍隊來援的消息之後,立即逃走。此時,從台州府東麵桃渚所入侵的倭寇已經攻至距台州府城僅二裏地的花街,兵力薄弱的府城岌岌可危。四月二十七日,戚繼光軍已經斷糧兩日,但仍急行軍迴援台州府,在花街與倭寇激戰。戚家軍利用火器對倭寇迎頭痛擊,僅用了幾個小時,空腹作戰的戚家軍便取得了斬首三百零八級、生擒倭酋二人的戰績,而己方僅陣亡數人。據說,戰役結束時,午飯剛好做熟。


    這時,更多的倭寇已經在台州境內登陸。五月初一日,從台州府東北麵健跳所登陸的倭寇二千多人,竟然自毀其船,以示破釜沉舟之決心,想要一舉奪取台州府城,攻至台州府城東北之大田鎮。當時,戚繼光身邊僅有一千五百名兵士。他對士兵們說:“以往作戰,多是以多勝少,這次作戰卻是以寡敵眾。因此,你們要做到,一不要爭割敵人首級,二不要貪戀敵人的輜重,三不要輕易殺害倭寇中的脅從者。這樣我們才能打敗敵人。”雙方在大田一帶各自設伏,但未正式交戰。對峙三天之後,倭寇見戚家軍防守甚嚴,就決定繞過台州,想從台州府城西麵的仙居縣往西南進攻處州府。身負台、金、嚴三處防務的戚繼光自然不能讓倭寇從自己的防區轉擾其他州府,於是先期在仙居的上峰嶺設伏,重創倭寇。餘寇退至一座小山,負隅頑抗。戚繼光命部下豎白旗於山下,令人高唿:“脅從者投奔旗下,可以免死。”一時間,倭寇中有數百人投降。剩餘的倭寇最終被戚家軍以火攻全部燒死。這一次會戰,戚家軍使用了火器、藤牌、伏擊、仰攻、鴛鴦陣等多種武器及戰術,一舉殲滅倭寇一千四百多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毀滅性打擊。次年五月,一支倭寇死灰複燃,再次被戚家軍討平。至此,浙江倭患基本平息。抗倭的前線南移到了福建。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明朝十六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豐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豐明並收藏正說明朝十六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