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的死,雖然是政治鬥爭的結果,但是這也是他自己親手埋下的禍根。在《明史紀事本末》中,穀應泰評論其“才望頗隆,氣節小貶”。困擾明王朝多年的倭患終於在胡宗憲的手中得到控製,這對胡宗憲的才幹來說是最大的肯定,但他的為人的確不夠光明磊落,而且還有幾點致命傷。
首先,胡宗憲與趙文華及嚴氏父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雖然,世宗親口說胡宗憲不是嚴黨,但是言官們彈劾胡宗憲是嚴嵩、趙文華的死黨也絕不是空穴來風。趙文華赴浙江祭海時,對總督張經的戰略部署胡亂指揮,遭到張經的堅決抵製。趙文華因此懷恨在心,不顧當時抗倭戰爭的大局,也不顧張經在王江涇大捷中剛剛立下的赫赫戰功,上疏對張經構罪陷害。再加上嚴嵩推波助瀾,忠臣張經很快被治罪問斬。胡宗憲在這件事情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胡宗憲身為浙江等處的巡按禦史,不能秉公辦事,竟然追隨趙文華也上疏彈劾張經。在這道奏疏中,胡宗憲對張經極力詆毀,而且對浙江巡撫李天寵也進行陷害。胡宗憲這種助紂為虐的做法,反映了他在道德上的缺陷。胡宗憲踏著這些忠臣的屍骨,從此青雲直上,步步高升。
在趙文華死後,胡宗憲又結好嚴嵩,饋重金進行賄賂。在嚴嵩被籍沒家產時,其中就有胡宗憲所獻的大量珍寶。投桃報李,胡宗憲的一擲千金自然討得嚴嵩的歡心。在胡宗憲被彈劾時,嚴嵩屢次幫他化險為夷。胡宗憲最後的下獄,就是因賄求嚴世蕃作為內援的信件而引起。要說胡宗憲不是嚴黨,誰會相信呢?
其次,胡宗憲侵吞軍餉、生活奢侈,這是不爭的事實。胡宗憲通過在浙江加派“提編”等額外稅賦和請求留存浙江鹽銀等手段,聚斂了數額巨大的錢財,有“總督銀山”之稱。其中,有一些花費是用在招撫倭寇上。很早就有人對胡宗憲的貪汙行為提出彈劾,胡宗憲上疏自辯稱:“臣為國除賊,用間用餌,非小惠不能成大謀。”這固然說出了一部分實情,但在帝製時代,這種非正常的行為最終會給他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實際上,這些錢財中的大部分還是供他自己揮霍的。據傳,有一次,胡宗憲宴請織造太監和李子元等人,居然用兩百名侍女陪飲,到了晚上,這名太監拿出五兩金子表示感謝,胡宗憲冷笑一下,不予理睬。李子元僅賞了一兩金子,被胡宗憲當場扔到了水裏,還笑著說:“您這是在羞辱我吧!”還有一次,胡宗憲迎春宴客,張燈結彩,綿延數裏,鼓樂之聲震天,侍女跪地迎送客人,極盡奢華之能事。再有一次,嚴嵩的義孫錦衣衛嚴鵠(hú)路過杭州,胡宗憲自然大肆鋪張,盛情款待,而且還推薦麗妓讓其留宿,嚴鵠推辭不就,胡宗憲就說:“你這是為難我嗎?那我就先行了。”胡宗憲竟然擁著別的麗妓先睡了,直到第二天天亮才走。這些雖然都是筆記雜談中記載的傳聞,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以胡宗憲微薄的俸銀根本無法維持如此奢糜的生活,他的所作所為自然會引起朝中大臣們的非議。胡宗憲成為眾矢之的,也就不足為怪了。
胡宗憲主持的抗倭鬥爭,是他人生中的亮點。他所表現出的膽略和智謀的確可圈可點,稱得上是一位能臣,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結權貴、趨炎附勢、揮霍無度,也使他的人品備受爭議。一個有才無德的人能不能得到重用呢?世宗的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來推斷,他給了這個問題一個簡單幹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對曾經做錯的事也要付出代價,尤其是觸犯皇權的行為,更要嚴懲。世宗對胡宗憲屢次保全,讓他盡展其才。胡宗憲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運降臨之時。
最後還要說說胡宗憲的著述。胡宗憲進士出身,擅長詩文,留與後人的著述有十餘種。其中,我們不能不提到《籌海圖編》這本書。《籌海圖編》是一部研究明代海防和抗倭鬥爭的著作,極為重要。多年來,很多研究者都認為其作者是胡宗憲。實際上,這本書是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所撰,由胡宗憲資助予以刊刻。萬曆年間,胡宗憲的曾孫胡維極為頌揚胡宗憲的功績,在此書重刻時,將其篡改為胡宗憲所著,混淆視聽。其實這真是一段不該有的公案。胡宗憲帶著無盡的怨恨和冤屈死於獄中,他又怎麽會在乎一本書到底是誰寫的呢?功過自有後人來評說吧!
相關閱讀書目推薦
(1)範中義、仝(tóng)晰綱:《明代倭寇史略》,中華書局,2004年
(2)卞利:《胡宗憲評傳》,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
(3)趙連穩:《胡宗憲與明代抗倭戰爭》,載《社會科學輯刊》,
1995年第4期
------------
張居正
------------
張居正是個有爭議的曆史人物,幾百年來世人對他的評價往往處在兩個極端,稱讚他的人過於誇張他的事實,詆毀他的人又使人看不出他本來的麵目。張居正的一生經曆了明中葉嘉靖、隆慶、萬曆三朝。他既是帝師、內閣首輔,位極人臣,又是一位傑出的改革家。終明一朝,生前得晉太師之位的,閣臣中張居正是第一人;既晉太傅又晉太師者,惟張居正一人而已。
張居正作為一位改革家、政治家,他是成功的,青史留名。當國十年,輔佐幼主,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推行“萬曆新政”,力圖中興大明王朝。但作為帝師,他是失敗的,是徹底而痛心的失敗。他費盡心血、精心撫養的萬曆小皇帝不但沒有如他所願成為一代明君,還落得一個荒唐、好色、冷酷的名聲。張居正忠心耿耿、一心為主,換來的卻是死後家破人亡,自己也差點被“剖棺戳屍”。結果為什麽會是這樣的呢?張居正也許永遠不會明白,他之所以失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封建社會的君主政治中,無論多麽嘔心瀝血、居功至偉,他都隻是統治者的一個工具、一個砝碼。盡管張居正一生赤膽忠心,但他“威權震主”,這無異於為自己的命運埋下了隱患。
</br>
首先,胡宗憲與趙文華及嚴氏父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雖然,世宗親口說胡宗憲不是嚴黨,但是言官們彈劾胡宗憲是嚴嵩、趙文華的死黨也絕不是空穴來風。趙文華赴浙江祭海時,對總督張經的戰略部署胡亂指揮,遭到張經的堅決抵製。趙文華因此懷恨在心,不顧當時抗倭戰爭的大局,也不顧張經在王江涇大捷中剛剛立下的赫赫戰功,上疏對張經構罪陷害。再加上嚴嵩推波助瀾,忠臣張經很快被治罪問斬。胡宗憲在這件事情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胡宗憲身為浙江等處的巡按禦史,不能秉公辦事,竟然追隨趙文華也上疏彈劾張經。在這道奏疏中,胡宗憲對張經極力詆毀,而且對浙江巡撫李天寵也進行陷害。胡宗憲這種助紂為虐的做法,反映了他在道德上的缺陷。胡宗憲踏著這些忠臣的屍骨,從此青雲直上,步步高升。
在趙文華死後,胡宗憲又結好嚴嵩,饋重金進行賄賂。在嚴嵩被籍沒家產時,其中就有胡宗憲所獻的大量珍寶。投桃報李,胡宗憲的一擲千金自然討得嚴嵩的歡心。在胡宗憲被彈劾時,嚴嵩屢次幫他化險為夷。胡宗憲最後的下獄,就是因賄求嚴世蕃作為內援的信件而引起。要說胡宗憲不是嚴黨,誰會相信呢?
其次,胡宗憲侵吞軍餉、生活奢侈,這是不爭的事實。胡宗憲通過在浙江加派“提編”等額外稅賦和請求留存浙江鹽銀等手段,聚斂了數額巨大的錢財,有“總督銀山”之稱。其中,有一些花費是用在招撫倭寇上。很早就有人對胡宗憲的貪汙行為提出彈劾,胡宗憲上疏自辯稱:“臣為國除賊,用間用餌,非小惠不能成大謀。”這固然說出了一部分實情,但在帝製時代,這種非正常的行為最終會給他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實際上,這些錢財中的大部分還是供他自己揮霍的。據傳,有一次,胡宗憲宴請織造太監和李子元等人,居然用兩百名侍女陪飲,到了晚上,這名太監拿出五兩金子表示感謝,胡宗憲冷笑一下,不予理睬。李子元僅賞了一兩金子,被胡宗憲當場扔到了水裏,還笑著說:“您這是在羞辱我吧!”還有一次,胡宗憲迎春宴客,張燈結彩,綿延數裏,鼓樂之聲震天,侍女跪地迎送客人,極盡奢華之能事。再有一次,嚴嵩的義孫錦衣衛嚴鵠(hú)路過杭州,胡宗憲自然大肆鋪張,盛情款待,而且還推薦麗妓讓其留宿,嚴鵠推辭不就,胡宗憲就說:“你這是為難我嗎?那我就先行了。”胡宗憲竟然擁著別的麗妓先睡了,直到第二天天亮才走。這些雖然都是筆記雜談中記載的傳聞,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以胡宗憲微薄的俸銀根本無法維持如此奢糜的生活,他的所作所為自然會引起朝中大臣們的非議。胡宗憲成為眾矢之的,也就不足為怪了。
胡宗憲主持的抗倭鬥爭,是他人生中的亮點。他所表現出的膽略和智謀的確可圈可點,稱得上是一位能臣,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結權貴、趨炎附勢、揮霍無度,也使他的人品備受爭議。一個有才無德的人能不能得到重用呢?世宗的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來推斷,他給了這個問題一個簡單幹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對曾經做錯的事也要付出代價,尤其是觸犯皇權的行為,更要嚴懲。世宗對胡宗憲屢次保全,讓他盡展其才。胡宗憲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運降臨之時。
最後還要說說胡宗憲的著述。胡宗憲進士出身,擅長詩文,留與後人的著述有十餘種。其中,我們不能不提到《籌海圖編》這本書。《籌海圖編》是一部研究明代海防和抗倭鬥爭的著作,極為重要。多年來,很多研究者都認為其作者是胡宗憲。實際上,這本書是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所撰,由胡宗憲資助予以刊刻。萬曆年間,胡宗憲的曾孫胡維極為頌揚胡宗憲的功績,在此書重刻時,將其篡改為胡宗憲所著,混淆視聽。其實這真是一段不該有的公案。胡宗憲帶著無盡的怨恨和冤屈死於獄中,他又怎麽會在乎一本書到底是誰寫的呢?功過自有後人來評說吧!
相關閱讀書目推薦
(1)範中義、仝(tóng)晰綱:《明代倭寇史略》,中華書局,2004年
(2)卞利:《胡宗憲評傳》,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
(3)趙連穩:《胡宗憲與明代抗倭戰爭》,載《社會科學輯刊》,
1995年第4期
------------
張居正
------------
張居正是個有爭議的曆史人物,幾百年來世人對他的評價往往處在兩個極端,稱讚他的人過於誇張他的事實,詆毀他的人又使人看不出他本來的麵目。張居正的一生經曆了明中葉嘉靖、隆慶、萬曆三朝。他既是帝師、內閣首輔,位極人臣,又是一位傑出的改革家。終明一朝,生前得晉太師之位的,閣臣中張居正是第一人;既晉太傅又晉太師者,惟張居正一人而已。
張居正作為一位改革家、政治家,他是成功的,青史留名。當國十年,輔佐幼主,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推行“萬曆新政”,力圖中興大明王朝。但作為帝師,他是失敗的,是徹底而痛心的失敗。他費盡心血、精心撫養的萬曆小皇帝不但沒有如他所願成為一代明君,還落得一個荒唐、好色、冷酷的名聲。張居正忠心耿耿、一心為主,換來的卻是死後家破人亡,自己也差點被“剖棺戳屍”。結果為什麽會是這樣的呢?張居正也許永遠不會明白,他之所以失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封建社會的君主政治中,無論多麽嘔心瀝血、居功至偉,他都隻是統治者的一個工具、一個砝碼。盡管張居正一生赤膽忠心,但他“威權震主”,這無異於為自己的命運埋下了隱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