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禮議得恩寵(2)
------------
這時,嚴嵩已經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但卻精神矍(jué)爍,老當益壯,日夜在西苑侍值,常跟從在皇帝左右。世宗越發離不開他,對他恩寵有加。嚴嵩沒有因為入閣而滿足,他為獨攬朝政,千方百計打擊異己,並結黨納賄,動輒以千萬計。其間曾有多位言官對嚴嵩進行彈劾,都因皇帝的庇護,而對之奈何不得。
不過,對皇帝來說,權臣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嘉靖二十四年(1545),世宗因聽到一些有關嚴嵩驕橫的傳言,對他漸生厭惡之心。恰巧此時內閣缺人,世宗下詔再次起用夏言。夏言入閣後重任首輔,職位在嚴嵩之上。因上次去職的緣故,夏言對嚴嵩的為人很鄙視。夏言對嚴嵩不但輕慢如前,還時時加以打擊。夏言處理政事時根本就不徵求嚴嵩的意見,並把嚴嵩安排的親信盡數除去。沒過多久,又發生了一件讓嚴嵩顏麵掃地的事。嚴嵩獨子嚴世蕃借他父親的權勢做了尚寶司少卿,管理一些工程項目,多方盤剝,大肆貪汙受賄。這些不法行為被夏言察知,欲上疏彈劾。嚴嵩聽說後,知道將大禍臨頭,拉上兒子直奔夏言家請求拜見。夏言託病不出,嚴嵩買通門房,攜子直入後堂,不顧臉麵,父子雙雙跪倒在夏言之前,請求夏言寬大為懷,放過世蕃。夏言被說得心軟了,答應不再追究。夏言為人易動惻隱之心,嚴嵩正是利用這一點,使嚴家逃過了一次滅頂之災。但是,他對夏言的怨恨卻與日俱增,表麵上笑語周旋,暗地裏卻在伺機反攻。
世宗是個多疑的人,他在西苑齋居時,就地築有值房,表麵上是方便大臣們值班處理政務,暗中卻經常派小太監窺視大臣們的行動。夏言根本不把這些小太監放在眼裏,依然我行我素,忙於政務。而嚴嵩則不同,他知道和這些宦官搞好關係很重要,便對這些小太監多多禮讓,還時常塞些金銀進行賄賂。世宗聽了小太監添枝加葉的匯報,對二人有了截然不同的印象。當初,夏言與嚴嵩都是因青詞得幸,這時夏言已年邁倦怠,青詞稿大多都是讓他的幕客撰寫,自己也不再審閱,甚至有很多青詞都是原來曾經進獻過的,世宗非常生氣,動輒就把他進獻的青詞丟棄到地上,而皇帝身邊的人沒有誰將此情形透露給夏言。嚴嵩在青詞上卻更下功夫,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燈下裝作閱看青詞稿的樣子。這樣,嚴嵩的恩寵更加鞏固,夏言的地位又岌岌可危了。
嘉靖二十五年(1546),兵部侍郎曾銑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他出於邊防上的考慮,提出收複被蒙古占領的河套地區的計劃。河套地區就是今天寧夏和內蒙古境內賀蘭山以東、狼山和大青山以南的大片黃河沿岸地區。控製河套地區,對明代的邊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世宗向大臣們徵詢意見,夏言表示贊同,嚴嵩則堅決反對。嚴嵩還趁機攻擊夏言和曾銑是“擅權自用”、“好大喜功”。這時,恰巧內宮失火,皇後去世,這些變故讓世宗驚懼不安。不久,蒙古軍進擾延安、寧夏等地,嚴嵩趁機對世宗說,這些都是因為夏言、曾銑要收複河套造成的。世宗對此深信不疑,立即將曾銑緝拿處死,讓夏言再次致仕。嚴嵩怕夏言他日東山再起,必欲將其置於死地而後快。於是,他又誣衊夏言是收受了曾銑的賄賂而支持收複河套的。大臣與邊將勾結是大罪,於是夏言終於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慘遭棄市。
嚴嵩與夏言長達十多年的驚心動魄的鬥爭,最後以嚴嵩的勝利而告終。在這場爭鬥中,嚴嵩性格中的刻薄寡恩、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的特點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嚴嵩費盡心機,終於位極人臣。
最初,夏言慘死時,沒有人為他喊冤。等到嚴嵩在政治上胡作非為、“禍及天下”的時候,人們才感到夏言死得可惜。有意思的是,日後代替嚴嵩的首輔徐階恰恰是夏言所推崇賞識的人物,徐階在嚴嵩垮台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曆史仿佛經曆了一個輪迴。夏言不久也就被平反了,官複原職,賜祭葬。
------------
溺惡子下場慘(1)
------------
嚴嵩雖然在嘉靖朝權傾一時,位高權重,為人也陰險狡詐,但他在家庭生活中卻是一個好丈夫,與結發妻子歐陽氏的感情很好,沒有其他姬妾,二人育有二女一子。嚴嵩柄政時,朝野上下流傳著“大丞相”、“小丞相”的稱唿,“大丞相”指的是嚴嵩,“小丞相”指的就是嚴嵩獨子——嚴世蕃。
嚴世蕃,號東樓,生於正德八年(1513),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因罪被斬,時年五十三歲。嚴世蕃不是經過科舉走上仕途,而是借他父親的光,先入國子監讀書,後做官,累遷至尚寶司少卿和工部右侍郎。據說,嚴嵩長得又高又瘦,眉目疏疏,聲音又大又尖,很符合百姓心目中刻畫的奸臣形象。可是,嚴世蕃的長相和他爹卻一點相似的地方都沒有,“短項肥體”,果然是富家公子氣象,隻是可惜一目失明。嚴世蕃奸猾機靈,通曉時務,熟悉國典,而且還頗會揣摩別人的心意。
嘉靖二十七年(1548),嚴嵩再任首輔時,已經年近七旬,逐漸有些年邁體衰,精神倦怠。這時,他還要日夜隨侍在皇帝左右,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處理政務。如遇事需要裁決,多依靠其子。他總是說“等我與東樓小兒計議後再定”,甚至私下讓世蕃直接入值,代其票擬。票擬就是內閣在接到奏章後作出批答,再由皇帝審定,是閣臣權力的重要體現。世蕃的票擬多能迎合世宗的心意,因此多次得到世宗的嘉獎。嚴嵩幹脆就將政務都交給其子,世蕃一時“權傾天下”。
</br>
從禮議得恩寵(2)
------------
這時,嚴嵩已經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但卻精神矍(jué)爍,老當益壯,日夜在西苑侍值,常跟從在皇帝左右。世宗越發離不開他,對他恩寵有加。嚴嵩沒有因為入閣而滿足,他為獨攬朝政,千方百計打擊異己,並結黨納賄,動輒以千萬計。其間曾有多位言官對嚴嵩進行彈劾,都因皇帝的庇護,而對之奈何不得。
不過,對皇帝來說,權臣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嘉靖二十四年(1545),世宗因聽到一些有關嚴嵩驕橫的傳言,對他漸生厭惡之心。恰巧此時內閣缺人,世宗下詔再次起用夏言。夏言入閣後重任首輔,職位在嚴嵩之上。因上次去職的緣故,夏言對嚴嵩的為人很鄙視。夏言對嚴嵩不但輕慢如前,還時時加以打擊。夏言處理政事時根本就不徵求嚴嵩的意見,並把嚴嵩安排的親信盡數除去。沒過多久,又發生了一件讓嚴嵩顏麵掃地的事。嚴嵩獨子嚴世蕃借他父親的權勢做了尚寶司少卿,管理一些工程項目,多方盤剝,大肆貪汙受賄。這些不法行為被夏言察知,欲上疏彈劾。嚴嵩聽說後,知道將大禍臨頭,拉上兒子直奔夏言家請求拜見。夏言託病不出,嚴嵩買通門房,攜子直入後堂,不顧臉麵,父子雙雙跪倒在夏言之前,請求夏言寬大為懷,放過世蕃。夏言被說得心軟了,答應不再追究。夏言為人易動惻隱之心,嚴嵩正是利用這一點,使嚴家逃過了一次滅頂之災。但是,他對夏言的怨恨卻與日俱增,表麵上笑語周旋,暗地裏卻在伺機反攻。
世宗是個多疑的人,他在西苑齋居時,就地築有值房,表麵上是方便大臣們值班處理政務,暗中卻經常派小太監窺視大臣們的行動。夏言根本不把這些小太監放在眼裏,依然我行我素,忙於政務。而嚴嵩則不同,他知道和這些宦官搞好關係很重要,便對這些小太監多多禮讓,還時常塞些金銀進行賄賂。世宗聽了小太監添枝加葉的匯報,對二人有了截然不同的印象。當初,夏言與嚴嵩都是因青詞得幸,這時夏言已年邁倦怠,青詞稿大多都是讓他的幕客撰寫,自己也不再審閱,甚至有很多青詞都是原來曾經進獻過的,世宗非常生氣,動輒就把他進獻的青詞丟棄到地上,而皇帝身邊的人沒有誰將此情形透露給夏言。嚴嵩在青詞上卻更下功夫,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燈下裝作閱看青詞稿的樣子。這樣,嚴嵩的恩寵更加鞏固,夏言的地位又岌岌可危了。
嘉靖二十五年(1546),兵部侍郎曾銑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他出於邊防上的考慮,提出收複被蒙古占領的河套地區的計劃。河套地區就是今天寧夏和內蒙古境內賀蘭山以東、狼山和大青山以南的大片黃河沿岸地區。控製河套地區,對明代的邊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世宗向大臣們徵詢意見,夏言表示贊同,嚴嵩則堅決反對。嚴嵩還趁機攻擊夏言和曾銑是“擅權自用”、“好大喜功”。這時,恰巧內宮失火,皇後去世,這些變故讓世宗驚懼不安。不久,蒙古軍進擾延安、寧夏等地,嚴嵩趁機對世宗說,這些都是因為夏言、曾銑要收複河套造成的。世宗對此深信不疑,立即將曾銑緝拿處死,讓夏言再次致仕。嚴嵩怕夏言他日東山再起,必欲將其置於死地而後快。於是,他又誣衊夏言是收受了曾銑的賄賂而支持收複河套的。大臣與邊將勾結是大罪,於是夏言終於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慘遭棄市。
嚴嵩與夏言長達十多年的驚心動魄的鬥爭,最後以嚴嵩的勝利而告終。在這場爭鬥中,嚴嵩性格中的刻薄寡恩、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的特點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嚴嵩費盡心機,終於位極人臣。
最初,夏言慘死時,沒有人為他喊冤。等到嚴嵩在政治上胡作非為、“禍及天下”的時候,人們才感到夏言死得可惜。有意思的是,日後代替嚴嵩的首輔徐階恰恰是夏言所推崇賞識的人物,徐階在嚴嵩垮台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曆史仿佛經曆了一個輪迴。夏言不久也就被平反了,官複原職,賜祭葬。
------------
溺惡子下場慘(1)
------------
嚴嵩雖然在嘉靖朝權傾一時,位高權重,為人也陰險狡詐,但他在家庭生活中卻是一個好丈夫,與結發妻子歐陽氏的感情很好,沒有其他姬妾,二人育有二女一子。嚴嵩柄政時,朝野上下流傳著“大丞相”、“小丞相”的稱唿,“大丞相”指的是嚴嵩,“小丞相”指的就是嚴嵩獨子——嚴世蕃。
嚴世蕃,號東樓,生於正德八年(1513),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因罪被斬,時年五十三歲。嚴世蕃不是經過科舉走上仕途,而是借他父親的光,先入國子監讀書,後做官,累遷至尚寶司少卿和工部右侍郎。據說,嚴嵩長得又高又瘦,眉目疏疏,聲音又大又尖,很符合百姓心目中刻畫的奸臣形象。可是,嚴世蕃的長相和他爹卻一點相似的地方都沒有,“短項肥體”,果然是富家公子氣象,隻是可惜一目失明。嚴世蕃奸猾機靈,通曉時務,熟悉國典,而且還頗會揣摩別人的心意。
嘉靖二十七年(1548),嚴嵩再任首輔時,已經年近七旬,逐漸有些年邁體衰,精神倦怠。這時,他還要日夜隨侍在皇帝左右,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處理政務。如遇事需要裁決,多依靠其子。他總是說“等我與東樓小兒計議後再定”,甚至私下讓世蕃直接入值,代其票擬。票擬就是內閣在接到奏章後作出批答,再由皇帝審定,是閣臣權力的重要體現。世蕃的票擬多能迎合世宗的心意,因此多次得到世宗的嘉獎。嚴嵩幹脆就將政務都交給其子,世蕃一時“權傾天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