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擔憂的事情很多:“北洋鐵快各艦堪備海戰者隻有八艘”,“曆考西洋海軍規製,但以船之新舊,炮之大小遲速分強弱”。北洋海軍無論數量質量,都比日本遜一籌。沿海陸軍“分布直東奉三省海口把守炮台合計二萬人”,此外“備畿輔遊擊策應之師”20營,以每營500人計,共約三萬人,而“現在倭兵備調者實有五萬”。作為一方統帥,李鴻章對於這場戰役是沒有把握打勝的。調停失敗之後,中國開始備戰。但李鴻章採取的卻是被動等待的策略,即等著日本人主動挑釁。而狡猾的袁世凱見勢不妙,向李鴻章稱病逃離朝鮮。


    7月19日,日本召開會議,決定正式對中國開戰。7月23日,日本兵衝進朝鮮王宮,掠走國王李熙和王妃,扶大院君李罡應為王,並宣告廢除朝鮮和中國簽訂的一切條約。  李鴻章匆忙派兵赴朝,並借用了英國船隻運兵。李鴻章以為有英國的船隻在,日本人不敢輕易下手。可是,李鴻章在日本問題上的判斷,總是一誤再誤。


    1894年7月25日,清“濟遠”和“廣乙”兩船從牙山迴旅順,遇見日本三艘巡洋艦。日艦公然向中國船隻開炮,拉開了中日甲午海戰的序幕。緊接著,雙方在豐島海麵開戰。同一天,日本陸軍襲擊了牙山。8月1日,中日雙方宣戰。在開戰之前,李鴻章還在做著最後的努力,希望能夠藉助列強的幹涉來製止這場戰爭,但是列強對中日之間的這場戰爭都持觀望的態度。他們想從這場戰爭中看出中日兩國的真正實力,好決定他們以後的對華和對日政策。李鴻章的希望落空了。


    光緒帝馬上命令李鴻章作這次戰爭的總指揮,這時李鴻章已經是72歲高齡了。雖然此次出征已不同於當年威風凜凜的淮軍統師氣度,但李鴻章抱著忠君報國的使命,還是不無自信地接下了這一艱巨任務。


    6.3節 北洋海軍的覆滅


    這場戰爭的過程在很多書中都有專門的介紹,經過了豐島海戰、黃海大戰、威海衛戰役之後,戰爭最後以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的悲慘下場而告終。在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曆史著作中,李鴻章都被寫成是由於他嚴令北洋海軍“避戰保船”、株守威海衛軍港而直接造成了北洋海軍全軍覆滅的結局。當時,李鴻章在天津使用有線電報直接指揮駐泊威海衛或旅順口軍港的北洋海軍。有專家依據官方檔案,特別是當時作戰指揮係統的往來電報稿進行分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他們從沒有發現任何一封電報是李鴻章嚴令北洋海軍“避戰保船”株守軍港。


    在甲午戰爭初期,李鴻章曾電令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要他注意保存戰艦以牽製日軍。這是一種“保船製敵”的方略,與“避戰保船”株守軍港,是完全不同、也決不能混為一談的兩個概念。在甲午戰爭的過程中,李鴻章尤其堅決反對北洋海軍株守軍港。例如,1894年11月上旬,旅順口軍港告急,而北洋海軍龜縮於威海衛軍港。李鴻章發電報斥責丁汝昌道:“寇在門庭,汝豈能避處威海,坐視潰裂?”再如,在1894年12月下旬,李鴻章致電丁汝昌:“日兵輪一在龍鬚島,有小火輪欲渡兵上岸。 ……應速帶現有師船赴龍鬚島、成山一帶巡探,如日船少,即設法驅逐,否則,聽其由後路包抄,則威危,而兵船無駐足之地,弟獲罪更重矣。”又如,在1895年1月下旬,李鴻章連續多次電令無所作為的丁汝昌:“我海艦雖少,而鐵甲堅利,則為彼所無,與其坐守待敵,莫若乘間出擊,斷其歸路”,“此時救急利勝,舍斷其接濟、助台 (指海岸炮台) 夾擊,更無別法,決無株守待攻之理!”此外,清廷也多次下達同樣意圖的作戰命令。


    但十分遺憾的是,李鴻章和清廷的意圖和明確的作戰命令,並沒有被丁汝昌堅決執行。因為丁汝昌麵對強敵徒有一腔熱血卻是束手無策。北洋海軍最終還是落得一個株守軍港全軍覆滅的悲慘下場。在這場大戰中,湧現了許許多多英勇的戰士和將領。那些以身殉職的官兵,用他們的鮮血澆鑄了錚錚愛國心,成為民族英雄,留下了壯烈的感人的篇章。


    北洋海軍的覆滅還有官兵紀律差、戰鬥力弱和武器落後等原因,其中有些炮彈甚至是過期的。導致武器裝備的落後,是因為海軍經費被挪作修頤和園之用。關於挪用的數目一般認為修頤和園花了白銀2000多萬兩,而三海 (中海、南海、北海) 工程,又用了五六百萬兩。另一說是:“據不完全統計,迄於甲午戰爭為止,清政府用於頤和園工程的經費為庫平銀一千一百多萬兩,其中挪用的海防經費約為庫平銀八百六十萬兩。”而“到一八九五年五月的十年間,三海工程共挪用了海軍經費四百三十六萬五千餘兩……挪用的海軍經費總數達到了一千三百萬兩。”這不是一個小數目,相當於當時一年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這場戰爭充分暴露了大清帝國的腐朽頑症已經深入骨髓,單單靠李鴻章的北洋海軍這一點點的消炎藥是根本不可能醫治的。作為北洋海軍的締造者和直接統帥,李鴻章親手把這支他所鍾愛的艦隊送上了窮途末路。20 年苦心的經營,耗資千萬的船艦,還有那 20 年間培養出來的一大批接受過正規教育的海軍人才,都隨著那蒼涼的緋紅的海水慢慢地遠去了。他們永遠的離開了自己的戰艦,離開了李鴻章。他們的忠肝義膽,他們的鐵血丹心,他們不甘於失敗的靈魂仿佛會在李鴻章的身邊久久遊蕩……李鴻章禁不住老淚縱橫,仰天長嘆。他深深地知道,大清國此後麵臨的將是國將不國,而自己麵臨的必是人將不人,但是,縱然是刀山火海,他又何以迴避?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鴻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梅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梅煊並收藏李鴻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