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江蘇的吏治特別壞,其中以前江蘇布政使王有齡(時為浙江巡撫)為罪魁禍首。王有齡提拔的幾個幹部如蘇鬆太道吳熙、蘇州知府吳雲、蘇鬆糧道楊坊等都是貪汙腐化分子。做了一番深入調查之後,李鴻章開始採取行動。他讓吳熙管理關稅,以前歸吳熙管理的厘金改由幕僚薛書常管理。接著要求吳熙要做出明確的帳目定期匯報,吳熙隻好開始做假帳,以求矇混過關。
有一天,李鴻章喝酒之後,來到吳熙家中。對吳熙說:有人說你帳目不清,現在總理衙門正要查你呢。你告訴我實話,你的帳目有沒有問題?如果你真有問題,那我想辦法幫你找人疏通一下。吳熙看李鴻章喝多了,於是心裏沒有任何懷疑,拿出帳本交給李鴻章說,你看看吧。李鴻章看了一會兒說,我今天喝酒喝得頭疼,看不清楚。我迴去好好幫你看看帳麵怎麽樣?吳熙就這樣把自己的罪證交給了李鴻章。李鴻章迴去後,馬上找了幾個精通會計的幕僚仔細審核,發現了帳目中的很多問題。第二天,李鴻章就輕易地收拾了吳熙,改派黃芳和劉郇膏掌管海關和布政使司。劉郇膏以前在上海當縣令的時候的聲譽較好,被百姓稱為“劉青天”。他還是李鴻章的同年,李鴻章對他比較了解。楊坊看到李鴻章收拾了吳熙,嚇得主動辭去了蘇鬆糧道的職務。李鴻章把這個職務交給了自己的老同學郭嵩燾。
雖然,李鴻章使用一些被他稱為“君子”的人管理財政機構,但是出於策略上的需要,他還任用了一些例如金鴻保這樣聲名狼藉的人物幫他做事,因為金鴻保同地方上的各種要人都有廣泛的關係。李鴻章需要利用這些關係維持和壯大自己在江蘇地區的勢力。此時,作為地方行政最高長官,李鴻章注意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地方經濟建設的問題。由於連年戰爭,百姓生活窮困,還有大批無家可歸的流民。李鴻章首先在戰後地區恢複農業經濟,減免田賦,還給農民發放耕牛和種子,給饑民發放米錢。在未直接受到戰爭影響的地區,向地主官紳收取新稅,用這些稅金補貼對農業費用的開支。
李鴻章還向朝廷提出舉措,指出大戶和小戶之間的稅率差別一定要改正,建議取消對大戶的一些優惠政策。李鴻章在財政管理上一直傾向於從商人、地主、豪紳的手中獲取錢財。他的這些措施多少減輕了當地百姓的負擔,人民生活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在整個經濟建設中,仍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說大戶抗稅,一些貪官汙吏趁機橫徵暴斂,還有很多無法得到保障的百姓仍然生活在顛沛流離之中。
李鴻章還使科舉製度重新煥發了活力,他增加上海及臨近地區的鄉試名額,並在蘇州設立新科。他還在蘇州重建兩個書院。1861年之後,忙於政事軍務的李鴻章已經很少寫詩,還放棄了收藏書法作品的愛好,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實際工作中,放在那似乎永遠也處理不完的事情上。在以後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在給朝廷寫的一封信上說了這樣幾句話:中國的士大夫每天沉醉於文章的詞句和練習寫小楷字,而武將多半是粗俗愚蠢之人。由此可見,這時期的李鴻章已經看出:一個永遠把精力放在練習寫小楷字上的民族是不可能強大起來的。
有專家研究表明,這個時期的李鴻章在弘揚儒學方麵並沒有什麽興趣。他開始積極倡導以增強中國國力應付國外挑戰為目的的新政策。
3.3節 練兵利器與“蘇州殺降”
還是在安慶的時候,李鴻章就開始接觸外國人的洋槍洋炮,還有那些威力無比的遠洋戰艦與船隊。到達上海之後,李鴻章不無驚異地發現,堂堂大清上海的防衛力量,竟是由英國人、印度人、法國人組成的三千人的洋人軍隊。這支軍隊是由上海商人和紳士出錢養著的外國僱傭軍。該軍 1860 年正式組建,由美國浪人華爾出任指揮。1862 年,被清政府命名為“常勝軍”。這個華爾,後來還娶了楊坊的女兒,加入了中國籍。
“常勝軍”的武器都是西式的來複槍和榴彈炮,李鴻章看著這些硬梆梆、冷冰冰的“利器”,不禁驚嘆它們的神奇力量,並逐漸對這些“利器”產生了及其熱烈的嚮往。為此,他還化妝成百姓,親自到上海的外國軍艦上參觀。李鴻章在文章中寫到:我觀察我們中華民族和外國人的種種,包括曆史、製度和文字等等方麵,外國人唯一比我們強的就是他們先進的武器裝備。如果我們中國人將來也有自己的先進武器,那我們就再也不用害怕外國人了。
由華爾所率領的“常勝軍”連連挫敗雄風依舊的太平軍這一事實,使李鴻章深深地感受到了洋槍洋炮的巨大威懾力,同時也不能不生出空前的危機感。李鴻章明確提出:大清現在的大患是太平軍,將來更長久的大患必是洋人無疑。所以他要求自己的軍隊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強”,而最初的自強之道,就是所謂“講求洋器”。
在李鴻章著手以“洋器”裝備淮軍時,首先遭到曾國藩的反對。曾國藩一向認為,用兵在人不在器,而且懷疑洋槍洋炮的作用是否有李鴻章說的那麽厲害。李鴻章不便強烈迴駁自己的恩師和統帥,隻是在迴信中委婉地表示,我是想學習洋人的一點兒“密法”,希望能增強淮軍的戰鬥力。
在1862年 5月給曾國藩的信中,李鴻章談到世界曆史說,以前俄羅斯和日本因為不知道大炮的厲害,所以國力日益衰退,自從他們從英法學到武器的製造術後,便逐漸能和英法比高下。除此之外,李鴻章日益感到淮軍勢單力薄。他考慮到從老家招兵不方便,所以除了在當地招募了一些新兵之外,把淮軍主要來源放在改良以前的防軍上。他還收編了一大批太平軍的人馬,用以擴大和充實淮軍力量,而且收編的降軍力量遠遠超過改編的防軍。這是李鴻章有意採取“以毒攻毒”之策。
</br>
有一天,李鴻章喝酒之後,來到吳熙家中。對吳熙說:有人說你帳目不清,現在總理衙門正要查你呢。你告訴我實話,你的帳目有沒有問題?如果你真有問題,那我想辦法幫你找人疏通一下。吳熙看李鴻章喝多了,於是心裏沒有任何懷疑,拿出帳本交給李鴻章說,你看看吧。李鴻章看了一會兒說,我今天喝酒喝得頭疼,看不清楚。我迴去好好幫你看看帳麵怎麽樣?吳熙就這樣把自己的罪證交給了李鴻章。李鴻章迴去後,馬上找了幾個精通會計的幕僚仔細審核,發現了帳目中的很多問題。第二天,李鴻章就輕易地收拾了吳熙,改派黃芳和劉郇膏掌管海關和布政使司。劉郇膏以前在上海當縣令的時候的聲譽較好,被百姓稱為“劉青天”。他還是李鴻章的同年,李鴻章對他比較了解。楊坊看到李鴻章收拾了吳熙,嚇得主動辭去了蘇鬆糧道的職務。李鴻章把這個職務交給了自己的老同學郭嵩燾。
雖然,李鴻章使用一些被他稱為“君子”的人管理財政機構,但是出於策略上的需要,他還任用了一些例如金鴻保這樣聲名狼藉的人物幫他做事,因為金鴻保同地方上的各種要人都有廣泛的關係。李鴻章需要利用這些關係維持和壯大自己在江蘇地區的勢力。此時,作為地方行政最高長官,李鴻章注意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地方經濟建設的問題。由於連年戰爭,百姓生活窮困,還有大批無家可歸的流民。李鴻章首先在戰後地區恢複農業經濟,減免田賦,還給農民發放耕牛和種子,給饑民發放米錢。在未直接受到戰爭影響的地區,向地主官紳收取新稅,用這些稅金補貼對農業費用的開支。
李鴻章還向朝廷提出舉措,指出大戶和小戶之間的稅率差別一定要改正,建議取消對大戶的一些優惠政策。李鴻章在財政管理上一直傾向於從商人、地主、豪紳的手中獲取錢財。他的這些措施多少減輕了當地百姓的負擔,人民生活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在整個經濟建設中,仍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說大戶抗稅,一些貪官汙吏趁機橫徵暴斂,還有很多無法得到保障的百姓仍然生活在顛沛流離之中。
李鴻章還使科舉製度重新煥發了活力,他增加上海及臨近地區的鄉試名額,並在蘇州設立新科。他還在蘇州重建兩個書院。1861年之後,忙於政事軍務的李鴻章已經很少寫詩,還放棄了收藏書法作品的愛好,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實際工作中,放在那似乎永遠也處理不完的事情上。在以後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在給朝廷寫的一封信上說了這樣幾句話:中國的士大夫每天沉醉於文章的詞句和練習寫小楷字,而武將多半是粗俗愚蠢之人。由此可見,這時期的李鴻章已經看出:一個永遠把精力放在練習寫小楷字上的民族是不可能強大起來的。
有專家研究表明,這個時期的李鴻章在弘揚儒學方麵並沒有什麽興趣。他開始積極倡導以增強中國國力應付國外挑戰為目的的新政策。
3.3節 練兵利器與“蘇州殺降”
還是在安慶的時候,李鴻章就開始接觸外國人的洋槍洋炮,還有那些威力無比的遠洋戰艦與船隊。到達上海之後,李鴻章不無驚異地發現,堂堂大清上海的防衛力量,竟是由英國人、印度人、法國人組成的三千人的洋人軍隊。這支軍隊是由上海商人和紳士出錢養著的外國僱傭軍。該軍 1860 年正式組建,由美國浪人華爾出任指揮。1862 年,被清政府命名為“常勝軍”。這個華爾,後來還娶了楊坊的女兒,加入了中國籍。
“常勝軍”的武器都是西式的來複槍和榴彈炮,李鴻章看著這些硬梆梆、冷冰冰的“利器”,不禁驚嘆它們的神奇力量,並逐漸對這些“利器”產生了及其熱烈的嚮往。為此,他還化妝成百姓,親自到上海的外國軍艦上參觀。李鴻章在文章中寫到:我觀察我們中華民族和外國人的種種,包括曆史、製度和文字等等方麵,外國人唯一比我們強的就是他們先進的武器裝備。如果我們中國人將來也有自己的先進武器,那我們就再也不用害怕外國人了。
由華爾所率領的“常勝軍”連連挫敗雄風依舊的太平軍這一事實,使李鴻章深深地感受到了洋槍洋炮的巨大威懾力,同時也不能不生出空前的危機感。李鴻章明確提出:大清現在的大患是太平軍,將來更長久的大患必是洋人無疑。所以他要求自己的軍隊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強”,而最初的自強之道,就是所謂“講求洋器”。
在李鴻章著手以“洋器”裝備淮軍時,首先遭到曾國藩的反對。曾國藩一向認為,用兵在人不在器,而且懷疑洋槍洋炮的作用是否有李鴻章說的那麽厲害。李鴻章不便強烈迴駁自己的恩師和統帥,隻是在迴信中委婉地表示,我是想學習洋人的一點兒“密法”,希望能增強淮軍的戰鬥力。
在1862年 5月給曾國藩的信中,李鴻章談到世界曆史說,以前俄羅斯和日本因為不知道大炮的厲害,所以國力日益衰退,自從他們從英法學到武器的製造術後,便逐漸能和英法比高下。除此之外,李鴻章日益感到淮軍勢單力薄。他考慮到從老家招兵不方便,所以除了在當地招募了一些新兵之外,把淮軍主要來源放在改良以前的防軍上。他還收編了一大批太平軍的人馬,用以擴大和充實淮軍力量,而且收編的降軍力量遠遠超過改編的防軍。這是李鴻章有意採取“以毒攻毒”之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