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一月的二十日左右,家康的病況突然轉壞,在這天前他已能喝一些稀粥了,周圍服侍的人都很高興。眼看著他的身體一天天衰弱了下去。周圍的人心裏不約而同想道,他離大限已不遠了。
朝廷派來了敕使,任命家康為太政大臣。以尾張的德川義直、紀伊的德川賴宣、水戶的德川賴房、伊達政宗、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為首的大名們紛紛前來探病,駿府城內充滿了憂鬱和不安的空氣。
家康將這些大名分別喚到病室,對他們的探病還禮:“往後即使我不在了,也請多多關照。”大名們見到離死如此之近的家康還這樣懇切地拜託,都流著淚退出了病房。特別是從奧州特意趕來的伊達政宗等人,不捨得鬆手,久久對家康不能言語。
家康也意識到死期終於臨近了,他對老中土井利勝談論有關行軍布陣之事,留下這樣的話:“現在的陣型布置方法是鐵炮隊在最前,接著是弓隊,再後麵是騎馬隊,將這作為固定不變的方法是不智的。今後還是將鐵炮和弓放在前麵,騎馬隊在後,但槍隊是緊接在後還是守衛左右兩翼,要隨機應變。在槍隊中要設指揮者,根據他的命令來行動。”
給天海、崇傳、本多正純等人留下的遺言則是:“我死以後,要葬在久能山,法會則在江戶的增上寺舉行,靈牌安置在三河的大樹寺,到了一年祭的時候,則在下野國(栃木縣)日光山建一所小小的靈堂。你們要按我的遺言行事。”
其他還留下了一些零星的小事。家康問秀忠道:“我死以後,你認為天下會太平嗎?”
秀忠迴答道:“不,我認為會起亂。”知道秀忠心底毫不鬆懈,家康才安心下來。
家康的病情到了四月越發惡化了,因為沒有食慾,身體更加虛弱。某一天,他叫來家臣,拔出床頭的刀囑咐道:“將這把刀作為守護德川家的象徵,和我一起葬在久能山吧!”
在秀忠為首,天海、崇傳、本多正純、土井利勝等人的看護下,家康沒有留下此世的任何遺憾,安詳地走完了他七十五歲的人生。那是元和二(1616)年四月十七日巳時(上午十時左右),一個明艷的初夏日。
家康死後,他的子孫做了三百年的將軍。
信長死後,其子信雄、信孝走上了窮途末路;秀吉死後,其子秀賴也被逼上了自盡的下場;還有被家康引以為典範的源賴朝,其子賴家、實朝的命運也遭遇不測。這些無論哪個都是依靠信長、秀吉、賴朝個人的力量締造出來的政權,而不能言為組織。
家康晚年苦心強化所謂幕府的組織,就是因為他深知個人力量的局限性需要依靠組織來補充。他所製訂的《武家諸法度》、《公家諸法度》,是幕府的憲法,後來幕府所出爐的一係列法令,都是以此二者為根本法理,三百年沒有變。大名們被這法令五花大綁,為組織、製度的齒輪所挾,動彈不得。三百年來大名中沒有出現一個反抗者,就是這個道理。
有關家康的功過,有著各種各樣的議論。在這其中,由於對天主教感到恐懼而製訂鎖國策,親手閉緊了窺視世界的窗口,卻是最大的憾事,但杜絕了戰國亂世,建築了三百年的太平基業,則是立了大功,開闢了江戶町也可算得功勞一件。
家康的遺體根據其生前遺言葬在了久能山。葬列中,秀忠緊跟其後,後麵則是代理水戶、尾張、紀伊三家名義的家老,天海、崇傳、本多正純、土井利勝也在行列中。在山上建造了房屋,將家康葬在了其中,這就是今天靜岡縣的久能山東照宮。
眾人根據神佛垂跡的典故,給家康起了“東照大權現”的神號。將家康稱為“權現大人”,也是這個時候開始的事。說起“權現”,要將它解釋清楚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一言概之,就是從“日本的神(神道教)是佛(佛教)現身而成的樣子”這種佛教思想中產生的。所謂權現就是佛假借化身的意思。
久能山是臨時的葬所,真正祭祀的廟宇是在下野國(栃木縣)日光山。家康遺誌中為什麽要指定日光,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迷。
在日光建造起東照宮是元和三(1617)年,久能山葬儀翌年的事,而達到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日光東照宮的規模,則是家康的孫子家光的時代,寬永十三(1636)年完成的。
被後世傳為“不見日光,莫言華美”的東照宮,投入了大量的金錢,窮極當時建築、美術、工藝的顛峰技術,裝飾豪華之極,精巧的雕刻、華麗的色彩、絢目的金飾、朱漆、黑漆、卷畫、七寶、鑲嵌,手段無所不用,那就是今天保存下來的東照宮。與家康所教導的最重要的質樸儉約正成相反,是為了讓幕府的威勢淩駕於全國吧。
一天到晚嚷著“要知足”“無用的開支要謹慎”的家康如果活著的話,對於東照宮的存在也隻能剩下苦笑的份兒吧!總而言之,這些話都是家康從自身的體驗中總結起來的經驗教訓。家康說到過:“人的一生之中,有三次不好的變化。首先是十七八歲時,受朋友的影響學壞。接著是到了三十歲左右,對於功績產生驕傲,心底裏看不起老練的人。最後是到了四十歲,以為萬事皆休,無著眼於將來,積極性貧乏。完全避免這三次變化,平安度過,就能成為身無遺憾的偉人了。”
偉人,並非出人頭地才是偉人。對於平凡的事情處處留意,高尚地置身於這世上,那才是偉人。這,就是家康的獨特之處,同時也是信長、秀吉及不上他的地方吧!
(全文完)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br>
朝廷派來了敕使,任命家康為太政大臣。以尾張的德川義直、紀伊的德川賴宣、水戶的德川賴房、伊達政宗、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為首的大名們紛紛前來探病,駿府城內充滿了憂鬱和不安的空氣。
家康將這些大名分別喚到病室,對他們的探病還禮:“往後即使我不在了,也請多多關照。”大名們見到離死如此之近的家康還這樣懇切地拜託,都流著淚退出了病房。特別是從奧州特意趕來的伊達政宗等人,不捨得鬆手,久久對家康不能言語。
家康也意識到死期終於臨近了,他對老中土井利勝談論有關行軍布陣之事,留下這樣的話:“現在的陣型布置方法是鐵炮隊在最前,接著是弓隊,再後麵是騎馬隊,將這作為固定不變的方法是不智的。今後還是將鐵炮和弓放在前麵,騎馬隊在後,但槍隊是緊接在後還是守衛左右兩翼,要隨機應變。在槍隊中要設指揮者,根據他的命令來行動。”
給天海、崇傳、本多正純等人留下的遺言則是:“我死以後,要葬在久能山,法會則在江戶的增上寺舉行,靈牌安置在三河的大樹寺,到了一年祭的時候,則在下野國(栃木縣)日光山建一所小小的靈堂。你們要按我的遺言行事。”
其他還留下了一些零星的小事。家康問秀忠道:“我死以後,你認為天下會太平嗎?”
秀忠迴答道:“不,我認為會起亂。”知道秀忠心底毫不鬆懈,家康才安心下來。
家康的病情到了四月越發惡化了,因為沒有食慾,身體更加虛弱。某一天,他叫來家臣,拔出床頭的刀囑咐道:“將這把刀作為守護德川家的象徵,和我一起葬在久能山吧!”
在秀忠為首,天海、崇傳、本多正純、土井利勝等人的看護下,家康沒有留下此世的任何遺憾,安詳地走完了他七十五歲的人生。那是元和二(1616)年四月十七日巳時(上午十時左右),一個明艷的初夏日。
家康死後,他的子孫做了三百年的將軍。
信長死後,其子信雄、信孝走上了窮途末路;秀吉死後,其子秀賴也被逼上了自盡的下場;還有被家康引以為典範的源賴朝,其子賴家、實朝的命運也遭遇不測。這些無論哪個都是依靠信長、秀吉、賴朝個人的力量締造出來的政權,而不能言為組織。
家康晚年苦心強化所謂幕府的組織,就是因為他深知個人力量的局限性需要依靠組織來補充。他所製訂的《武家諸法度》、《公家諸法度》,是幕府的憲法,後來幕府所出爐的一係列法令,都是以此二者為根本法理,三百年沒有變。大名們被這法令五花大綁,為組織、製度的齒輪所挾,動彈不得。三百年來大名中沒有出現一個反抗者,就是這個道理。
有關家康的功過,有著各種各樣的議論。在這其中,由於對天主教感到恐懼而製訂鎖國策,親手閉緊了窺視世界的窗口,卻是最大的憾事,但杜絕了戰國亂世,建築了三百年的太平基業,則是立了大功,開闢了江戶町也可算得功勞一件。
家康的遺體根據其生前遺言葬在了久能山。葬列中,秀忠緊跟其後,後麵則是代理水戶、尾張、紀伊三家名義的家老,天海、崇傳、本多正純、土井利勝也在行列中。在山上建造了房屋,將家康葬在了其中,這就是今天靜岡縣的久能山東照宮。
眾人根據神佛垂跡的典故,給家康起了“東照大權現”的神號。將家康稱為“權現大人”,也是這個時候開始的事。說起“權現”,要將它解釋清楚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一言概之,就是從“日本的神(神道教)是佛(佛教)現身而成的樣子”這種佛教思想中產生的。所謂權現就是佛假借化身的意思。
久能山是臨時的葬所,真正祭祀的廟宇是在下野國(栃木縣)日光山。家康遺誌中為什麽要指定日光,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迷。
在日光建造起東照宮是元和三(1617)年,久能山葬儀翌年的事,而達到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日光東照宮的規模,則是家康的孫子家光的時代,寬永十三(1636)年完成的。
被後世傳為“不見日光,莫言華美”的東照宮,投入了大量的金錢,窮極當時建築、美術、工藝的顛峰技術,裝飾豪華之極,精巧的雕刻、華麗的色彩、絢目的金飾、朱漆、黑漆、卷畫、七寶、鑲嵌,手段無所不用,那就是今天保存下來的東照宮。與家康所教導的最重要的質樸儉約正成相反,是為了讓幕府的威勢淩駕於全國吧。
一天到晚嚷著“要知足”“無用的開支要謹慎”的家康如果活著的話,對於東照宮的存在也隻能剩下苦笑的份兒吧!總而言之,這些話都是家康從自身的體驗中總結起來的經驗教訓。家康說到過:“人的一生之中,有三次不好的變化。首先是十七八歲時,受朋友的影響學壞。接著是到了三十歲左右,對於功績產生驕傲,心底裏看不起老練的人。最後是到了四十歲,以為萬事皆休,無著眼於將來,積極性貧乏。完全避免這三次變化,平安度過,就能成為身無遺憾的偉人了。”
偉人,並非出人頭地才是偉人。對於平凡的事情處處留意,高尚地置身於這世上,那才是偉人。這,就是家康的獨特之處,同時也是信長、秀吉及不上他的地方吧!
(全文完)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