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在這個院子的另一部分自治區的老幹部也可以和他來往了。禮節性的拜會、敘舊,自然也少不了小聲議論一些林彪、陳伯達等人的事情,談點政治上的問題。


    由於“文化大革命”,譚震林家的6個孩子各奔東西,有到北大荒的,到鄂北山區的,也有後來輾轉到北京的,他們受到的種種歧視和折磨不在這裏贅述。這裏有必要插上一段他的大女兒譚涇遠的事情,因為這和他迴北京有著直接的聯繫。


    1972年冬天的一個晚上,譚涇遠的一個朋友來找她,很有點神秘地對她說:“你趕快到胡耀邦叔叔那裏去一趟。”


    譚涇遠摸不著頭腦,問:“去胡耀邦叔叔家幹什麽?”


    “他找你有事。”


    譚涇遠去了。胡耀邦夫婦熱情接待了她。胡耀邦開門見山,說:“我找你來,是為你爸爸的事情。”


    “我爸爸不是被他們發配到廣西了嗎,他們……”


    “是啊。最近情況有所好轉。有些講話你可能也知道了。毛主席說‘二月逆流’是反林彪、陳伯達的。許多老同誌陸續都要迴來工作,你爸也該迴來了。”


    譚涇遠又何嚐不希望父親早日迴到北京來,重新工作呢!


    “可是,現在有人造你爸的謠。”胡耀邦很認真地告訴她,“說他講了,在什麽範圍批了我,給我在什麽範圍消除影響,否則就不迴北京來……”


    譚涇遠已經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胡耀邦說:“你要設法到你爸那裏去,告訴他,就說是我說的,盡快給主席寫封信,作點檢討也無所謂了,提出迴京的要求……”


    譚涇遠感到了一個革命前輩對父親的關心,也看到了老同誌之間的真摯情誼。


    譚涇遠迴到家,決定以旅行結婚的名義,請假去桂林。


    大女兒和男朋友的到來,令譚震林夫婦非常高興,他們忙著給女兒操持起婚禮來。譚震林說:“你們就在12月26日結婚,紀念毛主席的生日。這個日子好!”


    譚涇遠趕忙把胡耀邦叔叔的意見轉告了父親,並且催父親盡快寫信。


    譚老闆說:“好了,你忙你的事情吧,我會處理的。”


    就在12月26日這一天,譚老闆給毛澤東主席寫了兩封信。


    一封信是這樣寫的:


    主席:


    今年7月24日不幸把右腿跌斷了,在廣西自治區黨委和桂林市委的關懷下,現已基本好了,隻是還需要扶拐棍走路,我希望迴京檢查一次。葛惠敏還需要迴京治療,在我身邊的兩個小孩,小光(19歲),小旭(18歲)也要迴京才好安置他們繼續上學或者進工廠做工,或者到國營農場去勞動。隨我一道迴京的有一個炊事員陳培全(我的女婿)、女兒和外甥。


    請主席批示


    祝


    主席健康長壽


    譚震林


    1972年12月26日


    另一封信是這樣寫的:


    主席:


    今年是我離京慶祝主席生日的第4年,每到這個時候,總是要迴憶一下過去,想來想去還是一句話,有了主席才有我的今天。可惜的是跟主席數十年親耳聽過主席的教導也不知多少次,可是在自己的言行中,能夠體現主席思想的事是很少很少的。可以說,我是革命的受益者,對革命隻起到了一般參加者的作用,平時是如此,到了關鍵時刻也是如此,甚至在個別關鍵問題上和主席思想背道而馳,1958年大躍進中的“左”和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右”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今日迴想起來更能鞭策自己,這種經常的自我鞭策,即使進步有限,也不致繼續倒退。


    我感謝主席感謝中央對我的寬大處理。


    敬祝


    主席萬壽無疆


    譚震林


    1972年12月26日


    於桂林


    這兩封信,通過有關渠道送到了毛澤東的辦公桌上。毛澤東讀此信的心情我們不得而知,隻見到他用粗鉛筆作的批示:


    印發政治局各同誌。第二封信所提問題,請紀、汪辦。


    1973年1月2日


    毛澤東批示不久,譚震林就被中央派去的公務車接迴了北京,住進了北京醫院。


    作為分管農業的副總理,對“大躍進”有


    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晚年他有了重新的認識。


    如果說“文化大革命”中譚震林是真正的逆境的話,那麽,大躍進時期則應該說是他當時的順境,後來的逆境了。


    我們還從後來說起吧!


    1981年早春,乍暖還寒。北京街頭雖有幾株玉蘭、迎春點綴,卻還不見春姑娘的容顏。


    俗稱“譚老闆”的譚震林對家人說:“北京的春天來得晚,南方,早是柳綠花紅。”孩子們說,老人心裏早是春天了。


    這一年,譚老闆已經79周歲,按照中國民間的算法,這是80歲了。


    過完春節,他就開始準備東西,仿佛是要轉移戰場、開闢新區。晚輩問他:“您要到哪裏去?”


    他迴答說:“要到農村看看。”


    他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當徒工也是緊靠農村的小城鎮。是中國農村的水土滋養了他。


    南北征戰,大部分時間也在農村。他手下的幹部、戰士,多是穿了軍裝的農家子弟。他所參與指揮的戰鬥戰役,也多是在農村的土地上。江南的紅壤、江北的黃土上都有他的足跡。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懷仁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董保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董保存並收藏走進懷仁堂最新章節